年轮可以表明一棵树有多大岁数儿。咱北京啊,是打老年间和老老年间走过来的,如果它是棵大树,已经拥有三千多个圈儿了。敢情,周武王就知道咱这地儿。您听听,他和上召公俩人小声儿商量呢。要不你去吧,去“燕京”建筑城郭。对了,先入“燕京”者为主,这事儿绝不能敞开儿了嚷嚷。后来呀,虽说你来我往的,像秋天的草木一茬茬儿的换人,可是咱这地面儿上再就没断了人烟。大概其又过了两千多年,大辽朝来了。打这儿算起,封建王朝最末了那些年,都把北京做为都城了。
仔细想想啊,其实大家伙儿还挺省心。城里发生了天大的事儿,咱也插不上手。可不,远说诸侯国择址,近到统一多民族国家建宫殿修城墙,皇帝跟大人们私下里就定了,用不着咱们小老百姓插嘴议论。敢情,皇上这人间的“太阳”在这地界儿转他的圈儿,咱多会儿也得后头跟着,您说是不。不让议论国家大事儿,咱就闷着;给铁杆儿庄稼,咱就吃着;厂甸儿张灯,咱就瞧着;宫廷小食儿流落民间,咱就尝着;上头让盖四合院儿,咱就不羡慕高楼房。
皇帝不是平常人物,过的也不是平常日子,风险系数高啊。保不齐哪天江山就易了主儿了。于是市井民俗,家长里短,也都饶上了变迁。没辙。但是,天长日久啊,咱也瞧出好儿了。对,北京城“富裕”呀。您瞧瞧,咱家里遍地文物古迹,山川河溪都流淌着故事。而且,新来一拨儿人,一准儿揣着新的、好的来。嘿,没什么咱家没有的。
咱北京城啊,前世一定还是凤凰巢。您看,这城里多文艺骨干。那不,元曲大师关汉卿先生、一代文学巨子鲁迅先生、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古往今来,吝您怎数也数不过来。他们当中,有人一辈子喝着这城里的水,也有人不远千里专门来喝这口水。北京城究竟有怎样的魅力?或者说,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儿,又平添了这座城的魅力?啥事儿都禁不住仔细琢磨。打今儿起,咱就挨着“四九城”儿的街头巷尾,慢悠悠儿的遛着,偏不信弄不清它了。
一座城市,有恁长的历史,想必有原因。可惜大多数大家伙儿没赶上。老祖宗也担心呐,不定哪天你们全都一问三不知了。所以,他们必须得修史,历朝历代的修,大事小情倍儿详细的记述。恨不能把咱北京城的每天、每时都记录下来。您说,史书该看吗?该看。史书好看吗?好家伙,忒丰富庞杂了。可有时候儿,书上一句话,咱半年都没琢磨透啊。您说对了,正史就这样儿,老是端着肩膀儿瞅咱。今儿,咱也长回能耐,全当他是街坊老爷爷了。您老人家放下架儿,用您的大手牵着我们的小指头。干嘛去?就逛老街,瞧老物件儿;望着山踏着水;给咱慢慢儿地讲故事;瞅瞅老百姓锅里吃什么,手里玩儿什么……敢情,过去的北京城,有多少忘不了的人,还发生了多少难忘的事儿啊!走着,咱这就回去,到那老年间儿里一路走一路瞧去!
作者:张熙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