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8300000075

第75章 诗的新生代——读稿随想

就我们创作体验来看,诗不是再现生活,而是不断地发现和开创生活中没有的情境。诗是一种有声、有色、有光焰的生命的激情,或为了憎恶和悲痛的遗忘,或为了献身去追求心灵的欲求。套用北京的一句老话,诗是人世间生生不息的精气神儿。我很赞同法国诗人彼埃尔,勒韦尔迪的说法:

诗不一定为现代而写,但诗须具有现代感。

诗或许是最难以分解、定性的,我指的是真正的诗。诗是最神奇最完美的结晶,切忌为了剖析把诗切裂成死的东西加以解析评判。当然,概念化的、非诗的有韵文字,本来就不是生命,那是很容易分析和图解的。现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向人文学科的渗透越来越多,不少人试图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剖析和控制诗,排斥了诗评家和读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有人已表示怀疑。我写了几十年诗,从来不是按照某种指导性理论和美学原则去创作。最近也看了一些论诗的文章,有的通篇是引进的名词和概念,其严密程度几乎到了板结无隙的地步,很难教人读进去。诗评家当然可以写这样那样的评论,但他们决不应当要求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被动地就范。

诗是最不听话的拴不住的精灵。

近七八年以来,荒芜、沉寂已久的诗歌领域里,开始苏醒并萌发出新的生机。几代诗人,带着各自的欢欣和忆念,带着各自的个性和积郁已久的情愫,此起彼落地歌唱起来,有的诗人像天鹅唱了最后的歌。与此同时,出现了许多对祖国、民族、历史、未来怀有深切的忧患感和理想主义的年轻诗人,他们的声音是真诚而激越的,是从苦难的土地上升起的彩虹。诗歌领域形成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近三五年来,又令人振奋的是出现了浩浩荡荡的新生代。记得1985年冬天在《文艺报》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我第一次谈到了这个诗歌创作领域出现的现象,当时无法给以命名,姑且以“新生代”概括它的气势。

《中国》文学月刊的这一期的十位诗作者,年龄多半在二十岁上下,都属于新生代。在他们的眼中,比他们大十岁八岁的诗人已是上一代的人。诗歌的“代”有时只有五六年的光景。回想40年代初的情形,我正当十七八岁,心目中的许多诗人(也不过二十几岁的青年)已认为是老一代了。

诗的时间概念是飞速的。今天这一代新诗人,不是十个、八个、几十个(像“五四”白话诗时期和“四五”运动之后那一段时期),而是成百上千的奔涌进了坑坑洼洼的诗歌领域。

即使头脑迟钝的人也会承认这是我国新诗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势态。这个新生代的诗潮,并没有大喊大叫,横冲直冲,而是默默的扎扎实实地在耕耘,平平静静、充满信心地向前奔涌着。它的潮头几乎撼动了我几十年来不知不觉形成了框架的一些诗的观念,使它们在摇晃中错了位(这个比喻并不恰当),且很难复归原位。我意识到这个变化会给我今后的创作带来深远的影响,必须从框架中走出来。此刻,我仍不能说已经理解了这些绚丽的新生代的诗作所蕴涵的全部意义,我还没有足够的悟解能力来分析研究它们。

在很长时间中,我喜欢并追求的是那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成形的诗。这种诗,对现实、历史,自然等的感受经沉淀或升华具有可触性。我的欣赏范围一般尚较广阔,但使我挚爱的是艾青的v礁石》、《鱼化石》,舒婷的《致橡树》,绿原的《重读(圣经)》,曾卓的《悬崖边的树》,蔡其矫的《波浪》等诗所显示的那样明晰、完整的情境和意象。这类诗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对北岛的冷峻、舒婷的至情、江河的浑朴都令我赞叹不已。从他们以及许多同时出现的诗人的创作中,我汲取了不少的诗情。近一年来,我顿悟地发现了成百位新生代的诗人,还来不及一个一个地仔细欣赏,仿佛望见了壮丽的群雕,他们的诗搏动着一个心灵世界。这里没有因袭的负担,没有伤疤的阴翳和沉重的血泪的沉淀,没有瞳孔内的恍惚和疑虑,没有自卫性的朦胧的铠甲,一切都是热的蒸腾,清莹的流动,艺术的生命,肤色红润、肌腱强旺、步伐有弹性,头颅上冒三尺光焰:这是一个年轻人体魄的形象。他们的诗内倾和外向俱有,没有他们认为的上代诗人那种对世界的不信任感和忧虑感,诗的不羁的情绪有了广阔的空间,有冲击和渗透心灵的威力,激发人去联想、去梦想,去思考,去垦拓,去献身。他们的生活的远景是彩色的,诱人的。这些显出生机的诗,乍一看缺乏严密的结构和均匀的有节制的感情,他们似乎静不下心来思考技巧的作用。他们的诗的激情与固定的思维结构和无性的技巧不相谋,使人自然地想起惠特曼的诗的强健美丽的魂魄。惠特曼在《草叶集·序》说:“谁要仅为文采或流畅所困惑,谁就终归失败。”又说:“只允许同完整的创作相一致的修饰……多余的东西是要在人的肉体内寻求报复的。”诗本质就是应当这么质朴的。一首诗里,常常因为一行诗或一个词汇的虚伪性把一首诗破坏甚至叛卖了,这种不纯的诗不少。新生代的诗作中没有这类性格扭曲或虚伪的东西。

他们不追求诗在低温下表面的凝结,排斥那种没有激情的冷漠的制作。不喜欢外在的修饰,追求艺术的自然的形成。我听过几个新生代诗人的表白,他们认为诗一旦固定为一目了然的形态,就意味着缺乏或失去了艺术的张力和飞跃的性格。节奏、形象、境界都只能属于特定的一首诗的生命所具有的姿态。他们的诗的精神世界没有边界。不能说他们艺术素养欠缺,不懂得什么创作的规律。其实,古今中外不少传世之作,往往是诗人的少作。读过这些新生代诗人们许多诗作之后,不得不承认他们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稚拙。他们的诗有些是很完美的。我推敲过不下几十首,他们显然不是不懂得诗的结构,他们的诗的行与行、节与节的关系是一个共鸣的整体,无法肢解,只能激动地看完了全诗,才能真正进入和领略诗的情境的内涵。不像某些陈旧的诗那样,从题目、从第一行诗就能逻辑地推测出全诗的章法和内容概要。

这些新生代的诗,每一个看来平凡朴素的词汇,都有趋向无形的诗魄的凝聚力,他们放逐了那些用以加强、显示思想倾向的概念和词语,而在以往的一些著名的诗篇之中却存在着非诗的杂质。还有,因为情绪具有飞跃,跨越、旋转的气质,诗就决不能平面单向地铺展情节,而必须得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写法,使读者能领略到陷身其中的情境感,读者与诗之间不存在丝毫的距离。我此刻写这篇文章,很想从几首诗中摘引一些诗行借以证明我的感受的准确性,但是无论如何办不到,任何摘引都有伤于全诗的命脉,几乎不可能找出可以概括全诗题旨的两三行孤立的佳句,更找不到什么“诗眼”。这种活生生的艺术整体感,过去并不多见,倒是我国古典诗词中能以读到这种透明无瑕的艺术精品。新生代诗人的作品给予人的不是形象的理念,而是一个使心灵颤动的、迄今为止人世间还没有的令人神往的精神境界。

以上就是我从这些新生代诗作中感受到的新的诗的观念。

我决不是说这些新生代的诗人一出现就是成熟的,但是他们创作的起点高却是事实。他们的文化素养一般地比他们的上一代诗人要高一些,他们之中至少有半数是大学生(解放初期,直到60年代,写诗的多半不是大学生),没有经历过文化长期被禁锢的年代,接受的文学以及文学以外学科的影响较广泛看得出来他们读了许多外国的优秀诗作。他们成长很快,不断地吸收,不断地超越。这种优势不是突然降临的。仔细想一想,他们的成长无疑地与几十年来我国新诗的战斗业绩有血缘的关系,特别是与他们最近的上一代诗人有着联系。他们尊敬过去,但决不膜拜。不断地探索、超越、发现,正是我国新诗的传统精神。但是,他们毕竟是新生的一代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艺术的探索,还没有经历过多少苦难与折磨。就创作本身来说,也须进一步苦苦地追求,否则无法取得新的突破和发现。因此,他们的诗的气质固然显得单纯、透亮、飘动,深度与力度却不够,也就是说给人的激动还不是十分强烈的。一般说,他们的创作探索多于发现,意象的内涵较少,明显地缺乏深邃的引人人胜的感染力。他们似乎不是发现什么才去抒写。要知道一旦发现什么,作为诗人陷入狂奋之中,发现的瞬间就是诗的生命诞生的时刻。这种发现的激动,不但应当充满了全诗,而且必须使读者也能领略到这种创作的喜悦,使心灵受到震颤和熏染。如果并没有发现真正的诗情,只是企望发现奇迹,描述探索过程中的外景,诗的艺术就不可能有震慑心魄的力量。有的真正的诗,你读的同时,会在生命内部留下划痕和出血点,使人久久不能忘怀。新生代的诗还必须在创作中不断地吸收各方面的艺术滋养,每一首诗应当是一个发现,达到前人从未达到过的新的艺术境界。

《中国》的下—期,仍准备集中发表新生代的诗作。热诚地祝愿这些年轻的诗人们,不断地取得新的成果,让我国的新诗开创更广阔的新天地。

1986年1月8日

2000年7月30日对第一、二节作了少许文字的补充

同类推荐
  • 至真清吟

    至真清吟

    王喜平编著的《至真清吟(上中下)/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讲述了两个美丽而又命运多舛的残花少女扬子与李安,有缘相识于古城西安。杨子为报答救命恩人郭三而寻职时,险落青春职场,蹂躏在即,幸被李安急智救出。二人因此屡遭追杀,一生九死,性命难保。二人辗转别乡,以求活命。于是向西而来,然而为摆脱歹徒追踪,却是急不择路,这才来到虚构城市定宁,权且避难。因为命运坎坷,二人无度以救助残花少女为目的,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无数风雨,无数磨砺,终在备受人家关爱之后,二人事业大成,心遂所愿,尘埃落定。其中,无不透视着人间的善恶,无不折射着社会的现象,进而感化人们抑恶扬善,择善而从。
  • 大地美容师

    大地美容师

    《大地美容师》主要内容包括:上山下乡、农家书屋督察笔记、陕南农民减负检查日记、三赴大荔“三下乡”、三赴关山“三下乡”、三上二龙山、商州三日游记、四顾龙泉造山林、万紫干红总是春、故乡大荔三日游、三顾故乡选书记等。
  • 实斋笔记

    实斋笔记

    本书包括:历史寻踪、师友杂记、海外学记、域外寻史、辛亥期刊等内容。
  • 成人之美

    成人之美

    我们当然可以爱一个人爱到不要命,但是绝不能爱一个人爱到不要脸。五十七篇文章,来自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的亲人、同事、室友、同学、恋人等等,有爱恨情仇、柴米油盐、现实和梦想,充满人间烟火,是普通、平凡、真实的,同时又是独一无二、色彩斑斓的。我们谈论或者不屑他们,我们羡慕或者嘲笑他们,同时,我们都是他们。暖小团的文章,简单粗暴、一阵见血、犀利、颠覆、有趣、精准、透彻、真诚。书中的数篇文章在韩寒监制的「一个」APP获得无数点赞,《致未来丈夫的一封信》、《致前任男友的一封信》等文章发表时都曾经刷新「一个」app文章点赞数量,成为当时的历史点赞第一名。
  • 一种精神

    一种精神

    本书收录“一种精神”、“兴隆之本”、“从吴起开始”、“山林的界碑”、“大地震:卧龙人和熊猫”等报告文学。
热门推荐
  • 龙兄鼠弟:神秘黑衣人

    龙兄鼠弟:神秘黑衣人

    不满自己的老鼠身份,一心想做大人物的工匠鼠乐乐,误打误撞进入故宫博物院,并和灵兽小龙成为好朋友。为了挽救大难来临的故宫,龙兄鼠弟齐心协力寻找历史上早已丢失的传国之玺。在整个历险过程中,故宫内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跳出了教科书中死气沉沉的文物形象,变成一个个性格独特的生动卡通角色,怀着他们的使命,轮番上演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历险故事。
  • 机智人物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

    机智人物故事——西域民间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有的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的经典之选,具有新疆民间文学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保持了原初的味道和浓郁的地哉特色。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虚界神道

    虚界神道

    他本是神皇之子,却因神族古老预言“将来必为国祸”,而不得流放到人间。而当他知道自己身世,一心想要回到神族的他,历经磨难,无意间获得阳煞之力,因此让他徘徊与正邪之间。神族国脉最终会为他动摇吗?
  • 易烊千玺之夜未央,乐未殇

    易烊千玺之夜未央,乐未殇

    七年前雨诺和千玺是青梅竹马,自从千玺走后,雨诺伤心欲绝,生了病,失了忆,不再认识千玺,只是梦里隐隐约约的梦见他..........上了高中,千玺转学回来了,想重拾雨诺的记忆............
  • 修仙路路无涯

    修仙路路无涯

    在天上飞是什么感觉?为了能在天空中飞行,8岁的韵泉踏上了修仙之路,10年一晃而过,韵泉到了筑基期,原来飞也只不过是这样,但修仙之路还是要继续走下去。“前面的路究竟是怎样的?”既然已经踏上了修仙之路,就要一直走下去,要么得道成仙,要么死后元神消散。PS:本人小白一枚,文笔不OK,坑品不OK,砖头请轻拍~
  • 冰舞流年

    冰舞流年

    他,优雅高贵,自幼受过贵族礼仪教导的贵公子。她,出身名门,令无数上层社会男子为之倾心的公主。他与她,相识在鸟语花香的季节。那是丘比特安排的一场美丽的邂逅。然而,他被家族安排前去国外,为了那个舞台上的舞蹈天使,坐在钢琴旁的优雅公主,他义无反顾的选择回国。那个浅浅的笑容,让她束手无策。是该爱还是该逃避?她低垂眼睑,长长的睫毛投射下两片小阴影,她到底该怎么办?他为了她,不顾一切的像家族反抗,他,到底能否成功摆脱家族的钳制?最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是彼此擦肩而过?
  • 手书无愧

    手书无愧

    父神降世,开天辟地,定三界,立轮回。父神座下有神尊九位,又称父神九弟子。司命星君,也恰恰是其中一位。
  • 龙凰唤星空之殒

    龙凰唤星空之殒

    出生在贵族的少爷,竟是被家主捡回来的,从小受尽别人的冷嘲热讽,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卷入了一场奇幻的旷世大战,为了人类,他该何去何从?他的身世又是什么?敬请期待。
  • 一场雨季,一朵蔷薇

    一场雨季,一朵蔷薇

    一个来自雨中的蔷薇花精灵,受人之托,陪伴一个少女的成长,直至成年。在少女长大的旅途中,陪她一起,感受生活,收获快乐,懂得爱。故事来源于生活,希望这本书,不仅可以寄托我的成长,也可以陪伴着正处于青春期的你。原天下女孩,都能有如玫瑰一般的精灵眷顾,陪伴着直到长大。【谨以此书,献给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