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以来,佛教在中原广为传播。至南北朝时,由于各个割据政权大力提倡佛教,使寺院急剧增加,和尚随处可见。开窟造佛,信佛达到鼎盛时期。敦煌位处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分合点,东西文化的交汇处。汉魏之际,佛教早已传播到西域。南北道上的于阗、龟兹佛教更为兴盛。敦煌作为西域进入中原的门户,佛教首先传人本地,再传向中原。北魏初年,莫高窟早已开凿,城乡寺院林立,经声不绝于耳。著名僧人宋云小时候就生活在经声朗朗的环境里,非常崇慕佛法,开始学习佛经。宋云成人后,当听说北魏都城洛阳佛事兴盛,寺院遍地,高僧云集,便不辞辛苦游学洛阳。后在洛阳城北定居,皈依佛门,专心修行。
北魏末年,皇帝的母亲胡太后专权。她笃信佛教,为了博取国内广大佛徒的拥戴,表示对佛的虔诚,巩固自己的地位,她从数以万计的僧侣中,选定宋云、慧生等数人,派遣他们前往天竺(印度)求取真经。
宋云是敦煌人,北魏明帝时曾为僧统之一。公元518年11月,宋云一行从洛阳出发,迎着凛冽朔风,匆匆西行。途经今甘肃兰州,青海乐都、西宁、湟源,计40天才到日月山。翻过日月山后,又顶霜冒雪、披星戴月西行23天,到达吐谷浑国(今青海都兰一带)。宋云在此略住几天,倒换公文之后继续西行,沿今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戈壁西进,翻越阿尔金山到达鄯善国(今新疆若羌地区),过且末、和田、叶城,经塔什库尔干,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到达钵和国。再过兴都库什山,于公元519年11月到达波斯。
从波斯折向东南,进入中印度地区,即今巴基斯坦境内的白沙瓦——当时犍陀罗国的都城。这里是北天竺著名的佛教中心。早在公元3世纪这里就兴盛大乘佛教,形成了糅合古希腊雕塑艺术手法的佛教雕塑艺术——犍陀罗佛教艺术。宋云一行在此参观佛迹,登坛讲经,学习佛经,交游当地名僧,求得佛经,于公元522年月返回洛阳。
宋云和慧生一行前后历时5年,徒步过雪山,涉流沙,耐饥饿,忍干渴,克服千难万险,足迹踏遍西域诸国,从天竺带回大乘妙经170部,并将沿途所见所闻和各国风土人情,写入《宋云家记》,后不幸佚失。幸好北魏秘书监杨炫之依据《宋云家记》、《慧生行记》和《道荣传》的有关记载,辑成《宋云行记》,附于《洛阳伽蓝记》-书内。《宋云行记》是研究我国北魏时期与中亚、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等地诸国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民俗风情的宝贵资料,是对我国佛教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宋云比唐代高僧玄奘到天竺取经早1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