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变画是佛教壁画艺术的一个种类。把抽象的佛经文字内容,绘制成为具体的巨幅图画,称作变相或经变画。《阿弥陀经》是中国大乘佛教净土宗所依据的三部主要经典之一。内容是宣扬教主阿弥陀佛,称颂西方极乐净土的美妙、欢乐。《药师经》也是宣传大乘佛教净土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内容为东方净土主教药师琉璃七佛,发下“十二大愿”拔除众生各种困苦危难之病源。解脱人间“九横死”,救度众生往生东方琉璃光极乐净土世界。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最重要的代表洞窟之一。此窟《阿弥陀经变》和《药师经变》是莫高窟出现最早、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精湛、人物景物最精美的净土经变画。
绘于南壁的《阿弥陀经变》宽5.40米、高3.45米,在这样宽大的壁上画家将全图分为三部分。上部是西方净土的天空,蓝天祥云飘动,楼阁宝幢耸立,飞天翱翔散花,天乐不鼓自鸣。描绘了西方净土天空中自由、欢乐的景象。中部是画面的中心主体,环饰雕栏的七宝池中绿波轻漾,莲花盛开,佛及菩萨均坐于漂浮在池水之上的莲花宝座上。阿弥陀佛居中盘坐,头顶有菩提宝树枝叶笼罩,身旁有脚踩莲花的两身菩萨胁立。大势至和观世音菩萨坐在佛的两旁,头顶有华盖遮罩,四周有众多或站或立的菩萨簇拥。全图大小菩萨约有150余人。七宝池中,荷叶碧绿,红花盛开,化生童子嬉闹于水中。宝池玉栏上各种飞禽引颈长鸣,其乐无穷。宝池两侧重阁相对,菩萨依栏相望。宝池下部是西方净土地面,金沙铺地,七宝放彩,阿弥陀西方三圣面前,是一巨大的舞场,两侧方形地毯上坐着两组乐队,共16人。各持琵琶、箜篌、筚篥、排箫、横笛、长鼓、羯鼓、法螺、古筝、铜钹在演奏。
鼓钹交响,管弦齐鸣,美妙动听。乐队中间小花毯上,一对舞伎,宝冠罗裙,手舞彩带,翩翩起舞。舞台两侧站立着观看舞乐的菩萨天众。
绘于北壁的《药师经变》画高约3.42米,宽约5.4米。壁画中央下部有墨书“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题记,可确定壁画绘制年代,是最早有纪年的《药师经变》画。画面中央是头项华盖,站在七宝平台、五色莲花上的药师七佛。七佛最中间是东方净土教主琉璃光药师佛,两侧为月光和日光菩萨,组成“东方三圣”。其他六佛中间各站一身菩萨,共八身,是东方净土八菩萨。七佛八菩萨宝台的两侧是东方净土世界的护法神十二药叉大将,个个相貌凶恶,气势雄伟。头上所戴宝冠饰有动物肖像,有牛头、蛇头、龙头等,与中国十二生肖相对应。
七佛八菩萨前是盛大的歌舞场面。药师佛面前的宝池中是大型七层灯阁,两边有舞伎跳舞。舞伎两侧,各有一层莲花灯树,有二天女点灯烛。灯树两侧平台上各有一组乐队,共28人,坐在花毯上分别演秦乐曲。所持乐器与南壁乐队基本相同,但奏乐者增加了12人,使乐舞场面非常宏大。画面上部,飞天乘云飞翔,香花纷纷扬扬,花盖彩幡飘舞,极乐世界,美妙无比。
这幅《药师经变》画,构图完整,气魄宏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东方药师净土极乐世界富丽豪华、歌舞升平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