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7600000060

第60章 冯英子 遍插茱萸少一人——敬悼徐铸成先生

1991年12月26日,《新民晚报》举行复刊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上海新闻界的老朋友都来了,旧雨新知,济济一堂。独独缺少了徐铸成先生,原来徐先生在三天以前,12月23日那一天去世了,我遍看座中,有一种“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觉,在那快乐的会场中,默然者久之。

1992年1月7日,龙华殡仪馆举行了向徐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我去了。那一天送花圈和挽联的人很多,张承宗先生送的挽联说:“铸老不老,俯首甘为孺子牛;诤言真言,抬头喜见云开日”,上一联倒是徐先生一生的写照,而下一联也可能是徐先生一生的希望。回到家里,不过是三点钟光景。我痴痴地坐在书房中,回忆同徐先生相识、相处的过程,真是悲从中来,泫然、茫然了。

我认识徐先生是在40年代初期,那时徐先生在桂林《大公报》

工作,我在桂林《力报》工作,因为同业关系,在一次什么会上相识了。但那时徐先生在新闻界已经很有名气,我则不过是初出茅庐的雏儿,而且当时各报同业,极少往来,因此我们虽然相识,却并无很多往来,只是点点头,客气客气罢了。

1945年,我在湖南晃县办一份《中国晨报》,当时《大公报》的记者高元礼先生,在《大公报》上发一条消息,说这个报是王耀武办的,我写了一封信给王芸生先生,说明此迅不确,徐先生代王先生回了我一封信,说“无心之过,尚乞原宥”。

上海《文汇报》被查封之后不久,原《文汇报》驻南京的记者郑永欣先生突来找我,他说叶元先生手中有一张《国民午报》的牌子,可以同《文汇报》合作出版,想找一位既同《文汇报》观点相似而又同《文汇报》没有牵连的人去摘编辑工作,因此想到了我。我随即来了上海,同徐俦成先生碰头,他约了几个人,请我在八仙桥的锦江饭店吃饭。但后来因为吴开先的干预,《国民午报》胎死腹中,没有出成,而且听说他们巳找了娄立斋先生负责编辑部的工作,因此我同徐先生的合作,未能成为事实。

1948年时,我在上海民洽新专兼课,经常在上海打溜,来时大都住在张稚琴先生的家中。有一天,张先生从香港回来,打电话把我找去,他说他在香港碰到了徐铸成先生,徐先生那时在香港办《文汇报》,但一则因为经济问题,二则急于要去北平,问张先生能不能投资五万元港币,把《文汇报》交给他办。张先生同我商量此事,问我应不应去接手此事。我说《文汇报》是一张进步报纸,当然应当支持他,问题是你有没有五万元港币。张先生说钱没有问题。

因此我建议他接手此事,张先生要求我同他一起去,做他的副手,去负办报的实际责任,我开头不同意,后来考虑到支持一张进步报纸,而且既然是徐先生提出的要求,就同意去了。

不料我到香港的时候,徐先生已经乘轮北上,张先生则一进《文汇报》,就弄得焦头烂额,当时《文汇报》比革命还要革命的朋友不少,而且大家觉得自己是最正统的革命者,别人都靠不住,他们说张先生做过张治中的秘书,他的五万元钱是杨虎的,甚至还有人说张先生是中统特务,采取各种方法,来加以抵制。我一听张先生的讲话,当然不愿再去《文汇报》,以免增加复杂化。直到上海解放以后,《文汇报》的大批人走了,邵茎麟先生来找我,要我去帮帮张先生的忙,我才同张先生一起跳进了这个是非之窠。

1950年时,徐先生来到香港,住在思豪酒家,当时也正是《文汇报》内部问题很多的时候,有人到广州去活动,要李章达先生、陈汝棠先生写信给张先生,指定什么人作什么之类,到徐先生那里去告状的人,自然更多了,我同徐先生既没有深切的关系,自然也只能客气客气,找不到什么共同语言了。直到“文革”之后,徐先生同我相处很久以后,他几次公开说,他在香港看错了一个人,这一个人,其实就是我。也几次向我说过,其实也难怪他,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一个人在某种环境之中,不一定能把问题看得清楚,重要的倒是他这种坦率的作风,这种诚恳的态度,实际上也是我后来对他敬佩的原因。

我是1953年才回到上海的,迄今我也弄不清楚,不知道为什么,我一回来,就派了我一个什么事也不干的工作。我离开广州的时候,声明不去《文汇报》,我决不敢对《文汇报》有丝毫轻视之意,但在香港的那段教训,不免也有点杯弓蛇影了,那时徐先生在上海《文汇报》工作,因此我也没有去找他。

1957年,徐先生被划成“右派”,当然更少来往了,直到“文革”时期,他这个“老右派”和我这个“牛鬼蛇神”,都被发配到“五七干校”去劳动改造,说也奇怪,这倒给了我们一个互相了解的机会。

原来徐先生那时在出版局,我在《新民晚报》,两个单位的连队,在一个“五七干校”,两个连队又靠得很近,因此可以朝夕相见,虽然是一个“比邻若天涯”的时代,但我与徐先生仍有一些短暂的交谈。

有一天,我收到陈楚从北京来信说“老二死了”,老二,是我们对范长江的昵称,因为长江说他在家排行第二,大家习惯地叫他老二。

得到这个消息后,我很快告诉了徐先生,长江在我们中间是一个强者,身体也好,只有六十岁,怎么一下子忽然死了呢?徐先生也为之不安者久之。

“五七干校”的生活结束之后,我所在单位《新民晚报》已被彻底砸烂,我被分配到了《辞海》工作,这时,徐先生也分配到了《辞海》。《辞海》这个机构,确实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海,当时各类不易安排的知识分子,向海里一丢,由他自己去浮沉了。徐先生和我,初时都有点半靠边的状态。后来挂了一个编审的名义,徐先生和我又在同一个办公室,接触的时间多了,彼此之间的融洽关系也就增加,谈的东西也就多起来了。我们谈约我办《国民午报》的事情,谈香港《文汇报》的事情,时过境迁,对于旧时的一些问题,倒看得更加清楚了。我记得徐先生同我谈过范长江加入《大公报》的经过,谈过上海《文汇报》创办的经过。

徐先生说,范长江青年时代,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就为天津《大公报》写教育方面的通讯,每月付固定稿费十五元,后来他回四川探亲时,忽然想到沿着红军前进的道路,进行采访,并把这个意思,写信告诉了胡政之,胡大为赞成,不仅写信去表示支持,并马上寄去了稿费,供沿途所用.并委以特约记者名义,范的《中国的西北角》,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范也因此正式入了《大公报》,成为报社的特派员。我后来检查过方蒙先生所写的《范长江传》,说法是与徐先生一致的。

至于上海《文汇报》,它的原始创办人却是严宝礼先生,据徐先生告诉我,严宝礼先生原先在上海铁路局工作,“八一三”战争以后,粮食紧张,铁路局的员工筹了一万元钱,托严先生到吴江去购粮食,不料钱筹到之后,日军却封锁了交通,采购粮食,不可能了。

这时战争已经西移,上梅沦为孤岛,主张抗战的报纸,停的停了,走的走了,而上海人民抗战之志不懈,为了填补这个真空,就用这一万元办了《文汇报》,而且找了一个英国人出面,以便瞒过日本人。

当时办报的人是严宝礼和储玉坤等,报纸出版之后,他们找到徐先生写社论,那些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坚持抗战的文章,大大鼓舞了上海人民,也大大增加了《文汇报》的销路,为《文汇报》打下了基础。这时胡政之先生尚在上海,他读到《文汇报》的言论,认出是徐先生的笔法,于是找到徐先生,表示愿意投资同《文汇报》合作。

后来,胡政之以《大公报》没有用完的纸张,投资了《文汇报》,而徐先生也终于成为《文汇报》的主要负责人。这就是上海《文汇报》创刊的经过。

“四人帮”被粉碎以后,徐先生一连出了好几本书,我也开始重理旧业,写一点文章,有些文章写了以后,还请徐先生看过。大概我们都是职业新闻记者的缘故吧,平常都很欣赏《正气歌》里“为太史简,为董狐笔”的精神,虽然经历了几十年风霜剑戟的磨练,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常常是不谋而合,比较一致,有一次我写一篇香港《文汇报》的文章,含蓄地讲了当时的情况,也请徐先生过目,徐先生告诉我,当时他请张稚琴先生来搞《文汇报》,实际是救《文汇报》之急,后来这些发展,是出乎他想象之外的。其实那时我也想通了,历史嘛,就是这样扑朔迷离,《大公报》发表文章,大骂《大公报》,《文汇报》的人千方百计去反对《文汇报》的人,说穿了,就是我们的历史写照。冷静一点去理解,是很能明白的。

就在徐先生去香港住了一段时间,回到上海之后,我去看他,那时他还住在武胜路成都路口,他告诉我说,“这次到香港去,也为你开了一条路。”原因是有人集资一千万港元,想在香港办一家日报,请他去主持,他设想自己去负责言论,要我去负责编辑部。我当然感谢徐先生对我的关心和信任,但觉得兹事体大,非向上面请示请示,听听上面的意见,恐不能随便决定。

又过了一些时候,徐先生对我说,我问过X公,X公说,你和冯某都是《文汇报》的人,倘若你们两人去香港办张报纸,置《文汇报》于何地?听话听音,当然是不赞成的了,也正在此时,我接到了徐迈先生的来信,他信中说,你们想去扮演“小骂大帮忙”的角色,但人家倘说你“真骂假帮忙”,你们将怎样回答呢?这正是又一言惊醒梦中人,使我又明白了一层道理,尽管我们捧着一颗赤子之心,但是人心隔着肚皮,吃吃太平饭有什么不好,何必自己去找什么麻烦呢?因此这件事也只好不了而了,我可惜的是一次失去了和徐先生共事的机会,向他学习更多的东西。

这几年来,徐先生的年事越来越高,平常出门,也要由小辈陪着,然而他老而弥坚,依然笔耕不辍,在刊物上经常读到他短小而隽永的文章,去年6月,《新民晚报》为我举行了一次“笔耕六十周年座谈会”,徐先生也来了,说了不少鼓励我的话,也讲到了在香港办报的过程。想不到这是徐先生同我一起参加的最后一次会议。

去年12月20日左右,《联合时报》召开一次社务委员会会议,徐先生没有来参加,听说他有点小小的感冒,我也不以为意,因为感冒一类的疾病,我们中国人是一向不大重视的,想不到几天之后,突然接到了徐先生的噩耗,昊天不吊,哲人其萎。真是哀哉哀哉。

徐先生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他从采访出身,到编报、写言论,前后经历了几十个寒暑,他工作过的两家报纸,都同我有点关系,但我在的时间很短,我为《大公报》跑战地的时候,很快上海沦陷,报社内迁,失去了联系,1949年我去香港《文汇报》的时候,徐先生却已经北上了,所以徐先生同我共事,只是在《辞海》的那些年月,我觉得徐先生在新闻界所以拥有如此崇高威望的原因,一是他对我们的祖国,永远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正如所有的爱国知识分子一样,做梦的时候,也希望着自己国家的昌明强大,在这一个目标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二是他敢于说真话,也善于说真话,几十年来,他写的文章,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虽书生论政,而大义凛然,在日寇的屠刀下面,不为所屈,在国民党的暴政下面,也不为所屈。

一个人的说真话,当然也可能引来某些人的不满,但是在新闻界,徐先生的高大形象,都是人们的共识,“铸老不老,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很能刻画出徐先生的。徐先生逝世以后,超构同志写了篇《永别了,铸成同志!》登在上海《文汇报》上,算是新闻界的共同声音了,我相信,徐先生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对国家民族的赤子之心,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将永存于天地之间,与日月光辉,同其不朽!

地方还是这个地方,厅堂还是这个厅堂,在济济的来宾之中,徐先生却不在了,“遍插茱萸少一人”,悲不可抑,书此为悼,以飨徐先生在天之灵。

附注:徐先生逝世之后,我曾写过一篇千字悼文,把寄《新民晚报》,副刊编辑阅后面有舶。说把徐先生要到香港去办报之事写出来,会不会影响到对徐先生的评价问题,其实一个人的评价,是用自己的历史写的,为龙为虫,别人是无法更改的,—个职业的新闻工作者,几十年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奔走呼号,奋斗不息,想以有生之年,去办一份报纸,联系人民。报效国家,事虽不成,未妨其光风霁月之心,坦荡爱国之志,这有什么不好呢?当然,如果谁要用罗织学,写大批判,这就又当别论了。而且,我和徐先生之间,也不是一篇短文所能表白的,因而把稿子要了回来,改写此文。

1992年于上海

同类推荐
  • 绿原笔谈

    绿原笔谈

    本书收录了《回族文学民族特点初探》、《新时期回族文学的发展》、《回族文学与回族文化传统》、《当代回族小说创作论》、《回族文学的自觉与发展》等文章。
  • 人之初

    人之初

    本书选收作者报告文学12篇,作品讴歌世间真、善、美,赞美改革大潮中涌现的新生事物。
  • 绿叶对根的怀念

    绿叶对根的怀念

    “失去家园的人,将在何处安身?”这积于岁月,发于无端的感慨,与荷尔德林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无意中构成了精神意义上的一问一答。尽管一个是文学界公认的大师,一个是身边的普通朋友,但有条秘密通道,似乎一直在中间沟通着这些共同漂泊的灵魂。或许,正是这种不懈的求索,唤醒了我们血液里骨髓里的故乡情结。
  • 荆棘路:记忆中的反右派运动(思忆文丛)

    荆棘路:记忆中的反右派运动(思忆文丛)

    人类思想的先驱者,为了捍卫人类理性的尊严,高昂其头颅,在血泊中站立,他们的名子可能不闻于世,但他们的思想永存,他们用生命之光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让我闪牢记先驱者的精神遗训,人类思想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 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热门推荐
  • 星冥混战

    星冥混战

    云逸城是一个高科技的城,是一个伟大帝国,科技发展迅速,而在这里出现了一个伟大得人————奥贝·维斯,星冥战就由此开始了,战甲机械的战争有他开始了。分部介绍:这里是德鲁伊板块,分为几个大陆,当然,奥贝所在的大陆是行核大陆,另外还有兽神大陆,安盟大陆,艾俄大陆,光梦大陆。雪峰大陆。这个版块是比较大的,强者一般为九级机械,超越的不上1000个所以,超越在人们心里是无双,无敌的强者。兽神是一些高等动物,也可以制造出机甲,进行战斗,和人类一起战斗是聪明的生物。在未来的生活里,奥贝将和他得兽神共同度过无数困难。
  • 贴身男佣

    贴身男佣

    我叫胡非,武功不够高,胆子也不够大,更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所以注定当不了大美女的男保镖,只能委曲求全,做一个伺候女神吃喝拉撒睡的男佣。
  • 蝶谷传奇

    蝶谷传奇

    纪念曾经的网页游戏3G侠客行,缅怀逝去的那段青春回忆……
  • 君心难测之皇后太撩人

    君心难测之皇后太撩人

    一朝穿越过来成元国最受宠的静恪公主却要去和亲,遇见多变美男皇上大人,洞房花烛夜时多变美男皇上说:“皇后偷瞄了朕这么久,不如我们到床上仔仔细细看一遍”夜静恪说:“原来皇上想做受,臣妾不介意做攻”多变美男皇上说:“皇后原来这样等不及呀”一本正经的调戏着静恪,后来静恪才发现他根本没在调戏她,他的眼神里充满冰冷,静恪心想既然皇上这么爱做戏我就奉陪吧。后来因为一场赏雨却被某个妖孽王爷给盯上了从此之后便甩不掉了。“妖孽你又来干嘛?”“当然是来看你啊”“我可是你皇嫂”“反正你和皇兄又没洞房算哪门子皇嫂”“你,妖孽你怎么知道的”“你猜呀”静恪满脸黑线转头就走,“亦瑶,走慢点”妖孽王爷说
  • 极品大少的崛起

    极品大少的崛起

    他是一个非常令人讨厌的富贵族,别人都说他就是个没有人喜欢的混蛋。她是一个落魄的富家千金大小姐,在家人眼里她就是个外人。偶然的一次碰撞,命运将他们两个连接在了一起。一个计划让他一无所有,沦为穷人,但却最困难的时候遇到了她。两本绝世秘籍,让他们学成绝世武学。一次偶然的七夕,使他们两个交换了灵魂,让他们彼此知道对方的心。
  • tfboys初暖夏凉

    tfboys初暖夏凉

    如果我能知道我的未来,那我们就不应该相爱——欣萱雪为什么你会不相信我呢?——凯源玺
  • 谁的青春不受伤

    谁的青春不受伤

    青春是什么?也许有人回答,青春就是失败跌倒然后可以继续再爬起来的资本。也许有人会说;青春只是人生当中的一张白纸。一个人的一生会是什么颜色,青春就是最好的诠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青春。故事主人公李广因为要追逐自己的梦想而开始自己不一样的青春。然而现实始终是残酷的,李广的梦还未付诸行动。就因中考三分之差而彻底的改变了他的一生。从此他变南下开始寻梦旅程。寻梦的过程是一场艰辛的,在最痛苦的时候。因为交不起房租而在一个下雨天李广回到家时发现自己的行李已被房东扔到街头。面对这一切,他不但没有感到沮丧。反而安慰自己说,或许这样的场景我一生才会遇到一次。即便这样,也未能改变他寻梦的初衷。尽管最后的李广摆脱了种种不幸遭遇,但他回想起来。看到现在的青春期的人们发出无限的感慨。感叹道;谁的青春不受伤。不受伤的青春就是不完整的青春。
  • 惊悸怔忡健忘门

    惊悸怔忡健忘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死魂皇

    不死魂皇

    少年偶得魂帝传承,强势来袭,脚踩无数天才,终成一代绝世魂皇!
  • 记忆深处的微笑

    记忆深处的微笑

    在那个夏天,冉沁汐偶遇明星王俊凯,那个在她处于极度压抑中给她温暖的少年,就像黎明前的那道曙光,使她走出了生命的黑暗,戴有明星光环的少年,表面看似风光,背地里却不知有多少的努力和泪水,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中,不知承受着多少误解与委屈,但尽管现实如此残酷,他依旧微笑走过来了,经过风雨的磨练,他多了份成熟,而她会陪伴着他走过以后的漫漫人生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