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扩散思维
随着大数据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企业已经不甘于停留在与传统分析结合的第一阶段,而是想要运用大数据的扩散性,形成一种锐化的见解。简单来说就是,某些企业的营销人员不单单想要获得一般性的统计数据—消费群体的家庭住址、年龄阶段、性别比例,而是想要更进一步了解到消费群体购买行为中所包含的各类元素,即使消费者仅仅是在路上漫步时发生的或在洗手间无聊时发生的信息元素。
针对此类情况的分析,社会媒体已经开始使用新型的网络工具了。如某天你在登录Facebook的时候,会在一两秒内收到网站新数据库的工具图片介绍,还会附上链接。上面会有在某某城市,有和你喜欢做一样事情的人;你刚刚访问过的网页,你的朋友也访问过……诸如此类的,就是这些社会媒体网站正在挖掘哪怕只有一丝关联性和扩散性的、精准而复杂的大数据。
为了更好地分析大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扩散性,Facebook使用了HBase。HBase是Apache(世界使用排名第一的Web服务器软件)的另外一款产品,使用了独特定义的一组表格。我们来举个例子:如果表格的关键词是一个人,表列中的关键属性就可能有关于这个人的兴趣爱好或居住地等,HBase可以像Hadoop(一个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由Apache基金会所开发)一样执行大数据处理产品的能力,以更迅速、更精细的方式来分析数据之间的连接。
除了这些,大数据在扩散性上面还具有其他优势,如网购、社会经济、民生、交通,等等。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的拥挤程度。以北京的交通为例子。
北京有一个交通智能化分析平台,其数据通过分析源自路网摄像头、传感器、轨道交通、旅游、地面公交、出租车、客运等行业方方面面的数据,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果:高速ETC数据每天50万条;4万辆的浮动车每天会产生近2000万条记录;出租车运营为数据为每天100万条;交通卡刷卡的记录为每天1900万条;手机定位数据为每天1800万条……此外,还计算出了北京的人均上班平均用时为52分钟,全国平均人均上班用时39分钟。这些海量的数据,在体量和产生速度上都对存储和处理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当然了,这些交通网络的形成并不是凭借人类的想象,而是通过精准的数据测算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如今最实用的大数据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大数据有多种形式,还会衍生和扩散各类数据。如果仅仅是依靠传统的方法解决交通,如限行、限流,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不过,如果转变一下思维,稍微变动一下城市设计,或是采取不同的城市规划,甚至是安装略有不同的交通信号灯,都能为交通提供一些便利。
我们以美国的大城市为例:
美国第一大人口城市纽约,有着800万城区人口,人均每天开车42公里。不同于北京的交通拥堵,纽约虽然拥挤人口密集,但并没有影响人们的出行。在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有近70%的居民会选择公交出行,再加上纽约的公交系统十分密集,使得交通路线四通八达,因而,整个城市的运转效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大数据的扩散思维不仅着重于大局,还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生活。当你打车想要去某地时,你不必为了不熟悉路线而慌张,也不必担心出租司机绕路,只需要悠然自得地掏出手机,搜索一下两地的距离,最佳路线会在几秒之内呈现在你眼前。
的确,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自己想要的地点,还不任人宰割,这不仅是每个乘客的急迫需求,也是手机搜索服务不变的追求。
眼下,我们最真实的资讯获取以及扩散模式就是:每天上下班,利用等公交、地铁的空闲,用手机浏览各种信息,看到一些有趣的信息就会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或微博等社交平台,以供大家浏览和点赞。周末或假期,人们不停地玩手机或电脑,从互联网中搜寻好的去处、好的美食,再约几个好友相聚,谈天说地……
这些,都依赖于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和扩散性功能。
7.颠覆思维
在大数据时代,创新和转变思维就意味着进步,意味着发展。而传统的、守旧的思维已经不适用于这个时代。因此,转变思维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趋势。
云来创始人谌鹏飞曾说过:颠覆,不再来自同一行业的竞争对手,颠覆者的商业模式甚至完全不同于传统公司;颠覆者也不再遵循传统的颠覆路径。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移动说,搞了这么多年,今年才发现,腾讯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风光了这么多年,再加上政府的支持作后盾,到最后怎么都没想到—腾讯马化腾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打败了两个商业巨头,站在了胜利的讲台上!一个小小的微信软件运用,给了电话和短信致命性的一击!
举个例子:有人说,国内最大的免费安全平台360互联网安全中心能够颠覆传统杀毒软件市场,成为No.1,靠的是两个字:免费!这话不无道理。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时代,在利益你争我夺的今天,谁有如此大的狠心,先咬自己一口呢?360做到了!它将用户的使用门槛降到了无门槛。就这一点,一下子就推广了360免费杀毒软件。
其实,早在2008年7月,360团队就推出了360免费杀毒的测试版,但由于没有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该产品有明显的弊端,如360杀毒太“重”、太卡、太笨,更不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因此,360团队失败得一塌糊涂。有人嘲笑它:免费有什么用?都没人用!有人讽刺:瞧瞧,360号称的免费杀毒,就是这德行,说是放卫星,却放了哑炮。
或许是对360的懈怠和不放在眼里,也给了360整装出发的机会。接着,360开始反思,总结经验。要知道,在互联网时代,哪里有什么一时的输赢,只有一次次地站起来。抱着这样的信念,360脚踏实地,一步步前进。在这个过程中,360团队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只有那些也曾一点点完善过软件的人,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凡是用户提的问题,360的员工一定会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再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找出最恰当的解决方案;凡是负面的信息,即使是竞争对手的枪稿,也要认真读,以期从中找到可以完善的地方;凡是竞争对手的产品一推出,360就会立即学习,并汲取对方的优点。
2009年11月,360免费杀毒正式版推出。就在竞争对手丝毫没有把360放在眼里,认为这个白痴又给业界带来笑话的时候,他们没想到,360的到来就是一记重磅炸弹,让整个互联网沸腾起来。
2010年年初,在腾讯抄袭360安全卫士推出QQ医生时,网络上有不少人惊呼:这对360是一个巨大威胁!可360团队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是腾讯给了他们一个学习的机会,能够从中了解并学习到,腾讯是怎样定义用户体验、如何俘获用户的。
或许是这种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模式,才有这样的颠覆思维吧。由此,我们也知道了:在随时都有异军突起的今天,任何看似与你不相关的行业都有可能打败你。他们能够运用新型科学技术,开发出价值高于传统类型的新产品。在这些转变思维的人眼中,传统的模式即将退到时代的帷幕之后。
只有这种转变性思维,才能让更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一旦人们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那些固守陈规的企业一定会遭遇前所未有的劫难!
在早些年,国美电器最鼎盛的时候,就有人预言它今后的路会越来越难走。果然,随着京东商城的到来,国美电器只剩下一地悲伤。因为,它醒得太晚,没有转变思维。而德国宝马在未来会逐渐关闭实体店,在网络上直销最新款的汽车。德国宝马曾这样强调过:现在已经是直销时代了!不管人们喜不喜欢,接不接受,都无法阻挡网络直销时代已经来临的事实!
跨界的从来不是专业的!诸多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还停留在过去,不懂得转变,那只能被大数据时代淘汰!
8.量变思维
到了现在,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甚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投入,因为它可以创造出令人咂舌的经济效益。的确,信息社会所带来的好处是十分显著的。比如,每个人口袋里都揣有一部手机,每天都会浏览各种各样的新闻;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放有一台电脑,只为更便捷、更高效地工作;在每间办公室内,都会拥有一个大型局域网,里面包含了人们的各种信息。
一开始,信息本身的用处没有像现在这样引人注目。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中,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引发变革的程度。整个世界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数据量,无论是从科学研究方面,还是到医疗保险行业,无论是从银行业,还是到互联网行业,各个不同的领域都在讲述着一个相同的事实,那就是—数据量正在以爆炸式的形态增长着。
由此,信息总量的变化导致了信息形态的变化,也就是量变引发了质变。就连物理学和生物学都证明:当人们改变规模时,事物的状态也会发生改变。大数据也一样,量变导致质变。
比如,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快得令人咂舌。这个速度比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还要快九倍;人类存储信息量的增长也迅速增长,比世界经济的增长快四倍;曾经,欧洲的信息存储量用了50年才增长了一倍,如今每三年就能增长一倍。
2000年,斯隆数字巡天项目启动时,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望远镜收集到的数据比以往天文学收集的数据还要多很多,且花费的时间很短。在2000年,数字存储的信息仅占全球信息量的25%,其余的75%信息都存储在胶片、磁带、报纸等媒介上。
到了2007年,数字数据已经占到全球数据量的93%,只有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等媒介上的模拟数据。到了2010年,信息档案已经高达1.4×2的42次方字节。到了2013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信息量达到1.2ZB,其中非数字信息仅占2%。这么大的数据信息,如果刻在光盘的话,可以堆成五个相同大小的堆,且每一堆都可以伸到月球。早在公元前3世纪,埃及的托勒密二世曾费尽工夫收集了当时所有的书写作品,所以亚历山大图书馆完全可以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量。但当数据的洪流席卷全球后,每个地球人都可以获得大量数据信息,都相当于当时亚历山大图书馆存储的数据总量的320倍之多。
瞧,世界变化就是这样快,快到出人意料和难以置信。历史学家伊丽莎白·爱森斯坦发现,1453-1503年间,大约有800万本书籍被印刷,比1200年君士坦丁堡建立以来,整个欧洲所有的手抄书还要多很多。换句话说,就是欧洲的信息存储量曾经用了50年才增长一倍,而现在约三年就能增长一倍。
在金融领域,信息量也出奇的大。比如,美国股市每天的成交量高达70亿股,这在以往是根本无法实现的;Facebook每天更新的照片量超过1000万张,每天,人们会在网站上点击“喜欢”按钮或写评论约30亿次,这就为Facebook公司挖掘用户喜好提供了大量的数据线索;谷歌公司每天要处理超过24拍字节的数据。这意味着,其每天的数据处理量是美国国家图书馆纸质出版物所含数据量的几千倍;谷歌的子公司You Tube也开始受益,每个月都会有8亿访客,平均每秒就会有一段长度在一小时以上的视频上传;Twitter的信息量几乎每年翻一番,截至2012年,每天都会发布超过四亿条的微博。
Google公司的人工智能专家彼特·诺维格曾把这种增长与图画进行分析和对比,举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例子:他先要人们想象来自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上的标志性的马—这些画可以追溯到17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接着,再想象一张马的照片或毕加索的画。当然了,这些画和洞穴上的壁画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事实上,毕加索看到洞穴壁画时曾开玩笑说:从那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创造出什么东西了。同样的道理,人们不能只把过去的信息当成唯一的标准,而是要不停地创新和相信创新。我们回想一下,壁画上的那匹马在当时肯定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但在现在,一张照片就可以解决了,并且能够以动态的形式来播放不同形态的马,如一秒播放24幅。而这就是一种改变,就是一种由量变导致的质变。接下来,我们再以纳米技术为例:纳米技术的原理是当事物升级到分子级别的时候,其物理性质就会发生改变。只要你明白这些性质后,便可以运用相同的原料做以往无法做的。比如,铜原本是用来导电的物质,当它到达纳米级别的时候,就无法在磁场中导电;银离子是具有抗菌性的,当它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时,原有的抗菌性质就会消失不见。同样的道理,当人们增加所利用的数据量时,就可以做一些原本在小数据量基础上无法完成的事。
无论怎样,从量变到质变这一技术创新,都将成为行业转型和模式创新的引擎,同时为未来创造更大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9.优劣思维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优势,也有劣势,大数据也是如此。
我们先来看看它的优势: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在企业运营中打破传统思维,打破时空局限,提供多种创新思路,为时代进步提供了新的途径—它可以在海量的、零散的数据中,找到潜藏的、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让营销变得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
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
它打造的线上淘宝数据魔方,可以通过对产品的热销、消费者搜索关键、消费者的人流量等进行数据构建,形成一个个总结数据库。而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则是为了获取更多社交平台没有的数据。这样一来的话,社交平台与电商平台的数据库就完全对接了。
对接之后,微博用户的海量数据就能用来预测用户需求的趋势,然后通过原有的数据库验证数据的有效性,从而产生贯穿用户行为全链条的数据。当海量的用户需求被详细捕捉并在生产、供应链、库存、物流等环节反映出来的时候,阿里巴巴集团就能够把握整个商业社会律动的脉搏。
加上长期积累的海量用户数据管理系统,阿里巴巴集团深度挖掘内在的运营规律和用户的行为特点,推出了开放的电商云工作平台“聚石塔”计划—将复杂的数据和应用集合在一起,利用整个“阿里”的各方资源优势,如阿里云、淘宝网、天猫、支付宝平台等,通过资源共享与数据互通来创造商业价值和财富。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大数据的劣势。
首先,大数据存在隐私泄露的情况。对于每个人来说,总会有一些是乐于与他人分享的,但也有一些是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的。但大数据体系本身,是不会考虑个体或群体是不是乐于分享的,而是自动自发地吸纳所有的数据。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越来越普及,有关大数据与隐私的问题也备受关注。毫无疑问,未来可以获得的个人数据量越多,信息量就越大。有关专家指出:可供分析的数据越多,信息就越“阳光化”,越不能保持“匿名”的状态。由此,就非常容易出现个人隐私暴露问题,甚至是个人隐私完全暴露的状态。
其次,大数据只能发现过去,不能左右未来。
在大数据时代,每一个Byte(字节)中都藏有一定量的数据信息。对这些隐藏的信息加以归纳整理,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正是“大数据”的意义和目的所在。但问题也因此而纷沓而来,如“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垃圾数据”“缺乏创新和不了解消费者需求”等。
以手机为例,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最初,摩托罗拉V3系列大获成功,号称销售达一亿部,傲视群雄。但只在V3机型上做文章,缺乏创新,只会让消费者厌倦;2007-2010年,诺基亚的业绩如日中天,说塞班系统“一统天下”一点儿也不为过。无论数据上还是场面上,它都占据了有利的条件。但问题是,消费者对自己的需求并不明确,只有当产品出来后,才会惊叹,然后把旧产品扔在一边。因而不久之后,塞班就被IOS和安卓这些“新势力”攻城略地,打得溃不成军。
如今,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已经败下阵来,分别被谷歌和微软收购。除此之外,大数据还有很多的优势会在其他章节一一解读,但劣势也在一点点凸显。我们明确的一点是:大数据所制造和存在的价值值得被认同,但绝不是夸大。
10.冲击思维
大数据对人类的生活或工作有什么冲击?尽管人们对此各持己见,但它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生活、网络科学等领域有着至关的重要作用。
就好比去年2013年火爆播出的亲子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着实让电视行业和大众生活为之震了一震。没想到,一个电视节目能够引起民众的亲子热潮,还体现了大数据的冲击力。试想,如果没有大数据的存在,我们又怎么会知道,在世界的其他角落,有那么多喜欢观看这个节目的人,有那么多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亲子教育模式。
大数据除了在电视节目方面对民众有了一定的冲击,还在互联网、手机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冲击性。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耗时十多年建立了支付宝。支付宝表面上看起来牢不可破,且为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性。可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就在2014年春节,腾讯发起了微信红包。无疑,这对支付宝的统治地位形成了冲击。有了第一次冲击,就会有第二次冲击,第三次冲击……就连马云都在焦虑如何面对这种情况,互联网圈子里其他人能不焦虑吗?面临着互联网的一次次冲击,微软也无奈宣布向手机和平板电脑厂商免费提供视窗操作系统,以此来抵抗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
事实上,互联网已经淘汰了很多行业。它不仅仅是一个创造价值的领导,也是一个毁灭性极强的领导。传统的商业模式在他面前,不堪一击。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传统的企业停滞不前,甚至再无利益可言。
就好比当下最火热的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等,从表面上看,的确吸引了诸多眼球,可是这些东西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年轻人大多通过网上观看,而不是守在电视机前。由此,电视机使用的频率会降低。的确,现在的手机跟电视、电脑毫无差别。无论你在公交、地铁,还是在马桶上,都能观看节目。有了如此方便的渠道,又怎么会跟随老人们或一些居家人守着一个电视台呢。在不远的将来,也许会出现这样一种模式:一档好节目,可以直接跟互联网视频平台合作。这样一来,其观众很快会有上亿,节目的制作人也可以直接分享广告收入。一旦这种趋势形成,电视台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再说一个被互联网冲击的领域—手机。小米手机的出现,对传统的手机厂商形成巨大的冲击。其实,小米的模式特别简单,就是互联网硬件免费的概念。小米手机之所以会卖得很便宜,性价比又相对较高,是因为它不再把卖硬件看成一个孤立的生意。在以往,用手机看节目或玩游戏,可能会产生付费。但小米手机没有这些,所以它一问世,就对靠卖硬件赚利润的手机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
微信对手机,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但凡安装微信的手机用户,绝不会频繁地发信息或打打电话,因为都不如微信方便。尤其对于一些年轻的客户群来说。他们只需要轻点手指,就能够视频通话、语音聊天,还可以几位好友群聊,而且费用低廉。
可与此同时,有人禁不住问:依靠大数据的力量,真的能一次次给生活带来冲击吗?真能够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吗?在以往,人们总是会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反思,随即提出质疑。在这世界上,总有些人宣称自己说的话很可靠,甚至认为自己说的话就是真理,但一次次的事实又告诉人们:你错了!或者说,你对得不完全。大数据也是这样,它不一定能改变世界,但却能帮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世界,更灵活地运用数据,给生活和社会带来便利,能够给我们枯燥无味的生活带来冲击力!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大数据的冲击力体现在哪些具体方面:
第一个方面,大数据正在以无限的增长方式突破有限的增长。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是有限的,物质财富和自然资产是有限的。比如,煤仅供开采160年,石油仅供开采40年……
第二个方面,大数据正在以效益递增突破。在传统的社会中,所依靠的发展方式是成本高,但效益是比较低的,而在大数据时代,投入的成本较低,回报的却是高效益、节奏快的。
第三个方面,大数据是和谐共赢的,它突破了对立和矛盾的发展。在传统的发展观念中,人们有着这样的心理和模式—你有我就没有,你多我就少。这样一来,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从某种程度上,这不利于和谐发展和供应。而现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是和谐的、合作共赢的。因为大数据所包含的东西可以复制、递增,甚至是共享。
所以说,今天的我们,必须得承认一个事实,传统的PC(个人电脑)互联网已经成为过去完成时,甚至今天以手机为核心的移动互联网也未必能代表未来。在这样的新互联时代,怎样才能把新来的用户群成功地转移到新的竞争战场?更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在新的战场上理解新的游戏规则,甚至建立游戏规则?
具体而言,你是不是还像以前那样,认为搞互联网免费就是疯子,是傻子?你是不是还像以前那样,搞出八大亮点、十大功能,然后重金投入软文、广告,进行地毯式轰炸?你是不是还像以前一样,跟顾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再也不想与顾客打交道了?你是不是还像以前一样,做出来一款产品说不上哪儿好,也说不上哪儿不好,然后差不多就供货了。
如此等等,还有很多,问题是,你是不是感觉哪儿出了问题,但是好像又看不出来哪里有问题?是啊,按照传统的经验来判断,哪里都没有错,但是你可能没感觉到,这个时代在发生变化。
这个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你需要互联网思维,当然不是那种越来越“玄”的互联网思维,而是一种回归常识的互联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