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0400000072

第72章 叩杖

文/肖青林

很多年了,每当我看到放在床头的那根龙头拐杖时,总会生出一种要为母亲写点儿东西的想法。虽然母亲离我而去已经十多年了,但是,这根拐杖每时每刻都在叩问着我的良心,令我自愧不已。

打我记事时起,母亲就拄着那根拐杖。那时母亲还不到40岁,因为寒冬腊月给农业社做大锅饭,患了严重的风湿病,便不得不靠着拐杖行走。拐杖是大哥上山打柴时特意为母亲砍了一棵老藤树经过简单雕饰而成。它酷似一条金黄色的龙,龙头上还镶嵌着两颗能够转动的小钢珠,宛如两只闪亮的眼睛。

龙头拐杖是母亲一生都离不开也最为宠爱的宝物。在她心目中,它有两大功用:一是靠它走路,二是仗它指教儿女。拐杖的木质既韧又硬,叩击在我家门前那块大青石板上的声音格外响亮。如果我们兄弟姐妹有谁犯了家规,只要母亲的拐杖在青石板上狠劲叩响几下,谁就得乖乖低下头来听从她的指教。若有不从,就难免被拐杖在头顶敲打几下。每每这时,兄弟姐妹们就会感到母亲那副羸弱的身躯里潜藏着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就会看到母亲那双平时很和善的眼睛里射出一种令人胆战心惊的威光。于是,我们对母亲的龙杖无不产生一种畏惧感。

记忆里,母亲曾在我面前叩击过三次拐杖。第一次是在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那年月学校里整天搞“批林批孔”,很少上课。适逢秋收大忙时节,生产队里杀猪宰羊吃大锅饭,看到许多同学为能吃上几顿好饭便回到队里去干活,我也动了心。当母亲得知后,她一瘸一拐地追到生产队食堂,一拐杖打碎了我手里的饭碗,一边叩击着拐杖一边怒斥道:“小时喝稀,老了吃稠;小时吃肉,老了犯愁。你不快去上学,小心我打断你的腿。”打那后,我再也不敢说一句不想上学的话了。

还有一次是在我成家立业后发生的事情。那是1988年夏天,我带着妻子女儿探亲回到老家。当我看到家里的光景比过去好多了,心里很高兴。一天,在做中午饭时,母亲非要将前一天剩下的米饭炒一炒再吃。我说米饭都馊了,会吃坏肚子的。母亲不悦,坚持说炒炒吃不要紧的。我抱怨母亲太不讲卫生,宁可让人吃坏肚子,也舍不得倒掉一碗剩饭。母亲生了气,在青石板上把拐杖叩得很响,骂我是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说我没吃几天官饭就忘了过去的苦日子。骂罢,她又当着我和妻女的面吃了那碗剩米饭。虽然母亲并没有吃坏肚子,证明了她的胜利,但对母亲这种作法我表示了极大不满。我们提前几天离开了老家。临别,母亲一瘸一拐地送我们到村口。我看到她眼眶里噙着泪花,一边挥动着拐杖,一边怅望着渐渐远去的我们。那一刻,我的心很酸、很痛。

永远忘不了和母亲最后一次见面时的情景。那是12年前的冬天,我得知母亲患了心脏病,便拎着一大包药品风尘仆仆赶回老家。母亲正坐在庭院里晒着太阳,当我从提包里掏出一大堆药品时,她激动了一番后便问:“这些药是你给妈买的?”我如实告诉她,自己享受公费医疗,是以我的名义给她开的。母亲听罢很不高兴,她的拐杖又一次在青石板上叩响起来:“娃呀,我对你从小就说,小时拿人家的油,大了牵人家的牛。你拿公家的药来孝敬我,这药我没有脸面吃下去。”母亲认定的事理非坚持到底不可,她至死也不愿吃一粒我带回去的药。我知道母亲的脾气,在她看来,占公家的便宜是件最不光彩的事情。

母亲去世时我没能为她送终。回到家里,只看到母亲的炕头上还放着那根龙头拐杖。我一遍又一遍抚摸着母亲的拐杖,痛哭了三天三夜。大哥说,母亲一辈子也没留下什么家产,只有瓦房四间,兄弟四个,每人可以分得一间。我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这根拐杖就行了。

我把母亲的龙头拐杖带回我自己的家,放在自己的床头前,龙头上那双闪亮的眼睛好像总在注视着我。无数次睡梦里,我看到母亲拄着拐杖伫立在村口眺望我回家身影,听见拐杖在老家门前那块青石板上频频叩击的声音。我知道,这是母亲在叩问着我的灵魂的声音,这是人性的呐喊,这是理性的呼唤,这是上帝向人类敲响警钟!

我想,只要我的耳畔时常回响着老母亲叩击拐杖的声音,那么,我人生的航船就不会沉没在人欲横流物欲泛滥的海洋里。

母亲的一根拐杖,上面普通的一对眼睛,这构成了“我”一生中最最丰富的精神世界。母亲用这根拐杖走路、育人,它也成了母亲的标志。

同类推荐
  • 永久的错觉

    永久的错觉

    高维生宛如一架扛起白山黑水的虎骨,把那些消匿于历史风尘的往事,用一个翻身绽放出来;杨献平多年置身大漠,他的叙述绵密而奇异,犹如流沙泻地,他还具有一种踏沙无痕的功夫;赵宏兴老到而沉稳,他的散文恰是他生活的底牌;诗人马永波不习惯所谓“大散文”语境,他没有绕开事物直上高台红光满面地发表指示的习惯,他也没有让自己的情感像黄河那样越流越高,让那些“疑似泪水”的物质悬空泛滥,他不像那些高深的学者那样术语遍地、撒豆成兵,他的散文让日益隔膜的事物得以归位,让乍乍呼呼的玄论回到了常识,让散文回到了散文;盛文强是一条在齐鲁半岛上漫步的鱼精,他总是苦思着桑田之前的沧海波浪,并秘密地营造着自己的反叛巢穴……
  • 国学:我们共同对话

    国学:我们共同对话

    本书主要内容有:国学的内涵、特性、意义、方法,儒家“人性论”的现实启示,现实需要老庄,儒道之外说诸家,史学经典导读,传统戏曲的特性,戏曲脸谱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传统戏曲的影响,传统小说的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等等。1、内容上,与常见的国学专著不同。本书一般的资料性、记忆性知识不讲或少讲,增加了一般国学书中没有的古诗读诵吟唱艺术和诗歌、戏曲、小说的特性解读等,更切合中小学教师的兴趣的和教学实际,适合作为教师的国学培训教材。2、写作上,与一般的教材不同。本书采用通俗的文字和师生互动对话的形式,读来比专家学者的国学书更亲切、更鲜活,更易懂,适合广大国学爱好者的阅读。
  • 云蔚六盘:西海固中青年作家品精选

    云蔚六盘:西海固中青年作家品精选

    本书收录了53位作者于2009~2011年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的小说、诗歌、散文多篇,反映了西海固中青年作家近年来在艺术上的追求,在创作上的成果,在文学界的影响力。
  • 雁过留声

    雁过留声

    雁过留声(yàn guò liú shēng):谚语。比喻人离开了或者死了,应留个好名声。常与“人过留名”连用。出自元·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
  • 我把诺奖颁给你(下)

    我把诺奖颁给你(下)

    《我把诺奖颁给你(下)》是由第一届“黑马星期六上海文学新秀选拔赛”参赛作品汇编而成。该比赛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云文学网联手萌芽杂志社、文学百校行、新读写杂志、零杂志主办,来自全市40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两百多名高中生齐聚一堂,以文会友。
热门推荐
  • 伟奶爸和奶橙的小爱情

    伟奶爸和奶橙的小爱情

    “莫伟我们就这样吧,我承认和你在一起很快乐,你什么都好,但你对所有人都好,我常常有错觉我不是你的唯一,对不起,分手吧”“安橙我想重新追你,这么多年了,我们都变了,但我还是爱你,我想和你重新开始。这一次,我会紧紧抓着你的手再也不放开了
  • 不结尾的爱恋

    不结尾的爱恋

    开学时,他们相碰了。一位是美男,一位是才女。在死党的“帮助”下,他们越来越近,可谁也不知道,这其中,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 仙凡重连

    仙凡重连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当高三狗徐一凡踏上了太上老君一众仙人的贼船之后,眼前的苟且已然消失;而诗和远方也变成了来自诸天万界的无尽功法和经藏法宝,还有那条不知其修远兮的仙凡重连之路。
  • 三国志曹宪传

    三国志曹宪传

    ”哎哎哎,想我曹宪在现代活的好好的,就为了个任务,居然回到了东汉末年,好吧,我居然还成为了曹操的女儿,这样算了,更苦逼的是我的美男啊。罢了,为了父亲,为了郭嘉,为了美男。”看我曹宪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怎样纵横三国。
  • 最强弃少之拳路通天

    最强弃少之拳路通天

    作为医生,却不能遵守医院潜在规则,开个小诊所,来个我的地盘我做主,想看病,排队去。余打打拳,想挣个外快,不料让各家武道馆鸡飞狗跳,引得恩怨情仇一团糟,踢馆,那是家常便饭。感情方面,却有些迟钝,面对优雅总裁,大胆记者,高傲医生,冰冷老板,绝美明星,温柔同事,他却乱花迷眼,没了主见。
  • 一去不复返的那些青春

    一去不复返的那些青春

    17岁的他们,深陷其中,却不知情,离开后,才知心已碎!逝去的青春,无懊悔!
  • 多少世的轮回换得今生的回眸一笑

    多少世的轮回换得今生的回眸一笑

    潇潇一个从山中出来的女孩,谁也不知道她的身世,可是她的身世只有她母亲知道。她从山下跑出来遇见了第一大帅哥,和大帅哥展开了一场爆笑的追求之路……
  • 王俊凯:勿待枯叶化离殇

    王俊凯:勿待枯叶化离殇

    对不起,也许我们都没有左右天长地久的能力。我们都希望,但我们都无望。今生,只愿你能够安好......无论怎样,也请勿待枯叶化离殇......
  • 夕烨

    夕烨

    在遥远的倾浊大陆,有一群拥有灵力的人,他们为了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奉献了自身的青春与生命。我便追寻他们的踪迹,再现他们精彩的世界,重温他们的快意与潇洒。
  • 仙侠之最贱双人行

    仙侠之最贱双人行

    这是一本两个初出茅庐的小雏男‘惊天地泣鬼神’的相爱相杀,‘日常番’式仙侠文。因为日常,这里世界没有末路,也从不曾孤独,这里太阳照常升起。与此同时,妙华庵女尼姑光头为何屡屡被摸,紫道宗弟子内裤为何疯狂失窃,就连御兽宫众灵兽也深夜哀嚎不断惨遭毒手?这一切究竟是何人所为?夜幕背后究竟又隐藏着什么?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是洪荒之力的爆发还是丧心病狂的兽性觉醒?————————————“什么?你怀疑我?你看着我纯洁且真挚的眼睛,大声告诉我,你怀疑我?”某人痛心疾首的仰天疾呼:“禽兽尚有怜悯之心,你居然连禽兽不如。”于是,某人拿起脚下的砖头,怒目相对:“来呀,我们大战三百回合呀,我们互相伤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