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要拒绝的对象,要出其不意地“儆”他一下,以便击退对方。若缺乏机会,不妨制造机会,先使对方忘乎所以,然后趁对方缺乏心理准备,仍沉醉其中时,找到借口及时退出,达到拒绝的目的。
一位名叫金六郎的青年去拜访本田宗一郎,想将一块地产卖给他。本田宗一郎很认真地听着金六郎的讲话,一直没有发言。
本田宗一郎听完金六郎的陈述后,并没有作出“买”或者“不买”的直接回答。而是从桌子上拿起一些类似纤维的东西给金六郎看,并说:“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不知道。”金六郎回答。
“这是一种新发明的材料,我想用它来做本田汽车的外壳。”本田宗一郎详详细细地向金六郎讲述了一遍。
本田宗一郎讲了近20分钟,谈论了这种新型汽车制造材料的来历和好处,又讲了他明年拟采取何种新的汽车销售计划。这些内容使得金六郎摸不着头脑,但感到十分愉快。在本田宗一郎送金六郎走时,才顺便说了一句不想买他的那块地。
如果本田宗一郎一开始就告诉金六郎自己不想买那块地,势必要引起一场说服与反说服的争论,而本田宗一郎并不想进行这样的论辩,于是巧妙地转移了话题,婉转地拒绝了对方。
若无意接受对方的提议,又不想浪费时间去说服他,对方一开口就应该阻止他:“对不起,我没有能力完成这件事。”如果你说话总是留有余地,对方就会以为有可乘之机,对你死缠不放,直至达到他的目的。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大学教授,又是前清皇室的亲戚,是一位炙手可热的大名人。
先生生前登门造访的人总是络绎不绝,简直踏破了门槛。直言不讳地说,到先生家的人虽多,但纯为探访而不有求于先生者,却是非常罕见的。求的内容大致有二:一是举办某某活动,欲请先生光临、捧场;二是求先生挥毫写字,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则是: “将白的写成黑的。”其实这都顺理成章,先生名头太大,在活动中一露脸,立即大群记者一拥而上,电视转播、报纸载文,举办者脸上添光,知名度鹊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而字,一则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挂于客厅中可临摹,可欣赏,可炫耀,二则虽人人都不会公开承认,但私下里一致认同,可卖大价钱,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试想,如果对这些人——照顾,个个给面子,老先生岂不是很累?那些人个个都有一套死缠硬磨、蹬鼻子上脸的功夫,委婉拒绝是不顶用的。因此,老先生有时对他们毫不客气,干脆直爽地将其拒之门外。
一日,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启功先生正处理文稿,犹犹豫豫本不想接,但打电话的人极有耐心,先生又恐是老朋友或单位打来的,接了,一问对方姓名,并不认识。问何事,对方称先生曾为某书题签,现该书已出,欲明日亲自送来。先生当即说:
“谢谢。不过这样的小事,你也不必跑了,通过邮局寄来即可。”
对方不干,非要前来,称为探望。先生解释道:
“我现在很忙,身体又不大好,你来我也无力接待,请原谅,书还是寄来吧。”
对方不肯,先生索性挑破窗户纸,单刀直入,问:
“你说你还有什么事吧。”
对方说:“没事,就是想看看您。”
先生答道:“你既然那么想看我,也行。我给你寄张相片去,你可以从从容容地看。”
此人仍不罢休。几个回合之后,先生被逼到墙角,于是说: “好吧,你明天何时来,说个点儿。认识不认识我这儿,就在大门口,你也不用进我的门口,你不是就为看我吗?咱俩就在门口对着看,你看我,我瞧你,你要近视,戴上眼镜,我,也戴上花镜,好好瞧瞧你。看半个钟头,够不够,若不够,看两个钟头也行。”
对方听先生动怒,又拉开一张虎皮,说先生的某某老友也要同来。
先生再一细问,对方又说先生的这位老友前些日子出差在外,不知明天能否回来。
先生气得不得了,干脆挂上了电话。
启功先生这种果断拒绝的策略是非常值得赞赏和效仿的。固然,一开始即斩钉截铁地说“不”,委实不妥,然而,不要因此而放弃表示拒绝的权利。即使这样做会破坏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或好感也在所不惜,何必勉强自己成为偶像型的人物呢?毕竟,办不到的事终究还是办不到。先把这一点搞清楚,然后尽早设法向对方恳切地表白,才是真正的相处之道。
也许如此一来,请求你的人也会暂时表现出失望,但总比中途反悔要好多了。所以在考虑答应对方的请求前,应先仔细盘算自己是否力所能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不妨想想:一旦失约,对方对自己所产生不信任感将如何,那么即使很难做到,也势必得鼓起勇气将之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