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38200000077

第77章 弥足珍贵的岁月

马国章

离开朔县师范二十四年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占据了我的每一天,但在我个人成长的历程中,在师范工作的日子质朴唯美,弥足珍贵,很难忘记。校园里有春天绽开的杏花,四季有朗朗的读书声,同事之间有互敬互爱的真情。每当工作闲暇之时,我都会想起我在师范工作的时时刻刻。

我是1983年9月从雁北师范专科学校(现山西大同大学)毕业分配到朔县师范工作的。当时,学校坐落在朔城区新安庄村,借用有50多年建筑史的天主教堂办学,远离闹市,环境优雅,学校的喧闹和教堂的幽静形成了师范特有的风格。当时,朔县师范承担着六个县小学师资的培养任务,学生来自于各县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和未受过师范教育的小学教师,学生年龄从16岁到30岁。教职工60多人,教学科目有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心理学、音乐、美术、体育等。

当时,教育人才严重短缺,教师中除师范大学毕业的教师外,还有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在教职工中我是年龄较小、学历不高的教师之一。初到学校,旁听老教师授课,自己很觉得不以为然,从小学起,给我授过课的老师不少,教学方法各异,我总认为自己站在讲台上也会声情并茂,讲好每一个课时的。但事实恰好相反,在我上第一节课时,面对着50个学生,心情紧张,语言枯涩,50分钟的内容用35分钟就讲完,心里的尴尬可想而知。在连续几天的工作中,我越来越失去了自信,语速过快,高音教学,连续两节课后就会感觉到精疲力竭。听到同事们讲课时的抑扬顿挫,面对学生们求知的热情,我充满了自责和不安,何时我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呢?

是大家给了我热情的帮助,化学和生物组的几位老教师带我旁听他们的讲课,指导我如何用气和发音,共同探讨备课方法和讲课技巧,经过一个月的实践,我终于能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把枯燥的化学讲得生动起来。看到大家满意而赞许的目光,我体会到了工作给我带来的快乐,改掉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和谦虚谨慎的作风逐渐培养了起来,这给我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那时学校的业余活动很少。早晨和晚上学生都在教室上自习,辅导学生自习成为我消磨时间的主要方法。当时,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我国各个行业发展刚刚起步,科学和技术是整个社会最为迫切的需求,学生的求知欲很强。由于自己学历不高,经常无法回答大家提出的诸如水珠为什么是圆的、不锈钢为什么耐腐蚀等问题,也有给学生讲皓矾NaSO4.7H2O念“皓”(hao)为“gao”而被学生纠正的时候。为了能正确地回答学生提的每一个问题,上课之前,我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以防被学生的问题难住,从《十万个为什么》到大学化学专业课程,从实验到理论,学习了许多与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学相长,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对科学热爱而敬畏,养成了自己严谨而求是的作风,给我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帮助。在大家的带动下,学校学风良好,师生之间交流学习心得,甚至每个人都有一个“远大”的追求。后来,不少同学师范毕业后继续深造,在核工业、化工、材料、环境保护、社会科学等不同行业从事着研究开发工作,且各有成就,大家都说得益于当时良好的学习风气。

1983年12月,地区教育局一行领导来学校检查工作。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一位领导谈到考察欧洲学校的感想。他说,在欧洲,大学教师必须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高级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必须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初级中学教师必须具有学士本科毕业学历,小学教育必须具有师范专科学历。当时,我国学位制度颁布不久,本科学历学生很少。我和大家一样,听了很不服气:朔县师范本科毕业的教师这么少,没有我们这些低学历教师,明天不就关门了。

也正是这样一次会议,在不服气之后给了我继续深造的动力。社会在进步,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尽管自己毕业于专科,但年轻就是资本,为什么不能从头学起呢?从此,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自认为很高的计划,考取研究生。

当时,研究生招生起步不久,研究生考试要求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加上自己师范专科时所学的内容浅、科目少,看了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感觉差距很大,只好从高等数学、英语和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工原理、分析化学等涉及化学和材料的课程从头学起。由于当时我国高校教学采用自编讲义,出版的专业书籍很少。图书馆找到一本有关化学专业的书籍后,我几乎把它抄了下来。科学是一座圣洁的殿堂,一旦走了进去,那是一片美好的世界。在保证教学工作的时间外,我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之中。为了利用师范清净的学习环境,学校放假后,我申请留在学校护校。空寂的校园,师生很少,寒假期间呼呼的北风、暑假期间滚滚的热浪,都置之身外。这也培养了我耐住寂寞的自学习惯。在连续三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先后考取了298分、335分、389分的理想成绩。由于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实验能力要求严格,而自己为专科学历,考分高,但实验能力较差,在1987年才被成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现四川大学)录取。

在这一过程中,除专业知识外,我收获最大的是心理素质的培养。每年有较高的考分,但由于学历不符合要求和实验能力较差而不能入学,犹豫过,也彷徨过。但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至今我都记得他们用“功到自然成、辛苦不负有心人”名言的勉励。从事科研工作以来,每一个项目都要付出百倍的艰辛,但无论多难,我都能锲而不舍,不达目标不罢休,这都得益于当时的师范工作时的磨炼,“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啊。

在大学林立的今天,评价体系急功近利,科研和教学的浮躁成为很难去除的恶习。但朔县师范优良的传统和良好学风至今都使我难以忘怀。当时师范实验条件很差,为了给学生上实验课,化学组的同事们用烧瓶自制蒸馏水。每年全校举办歌咏比赛时,乐器短缺,音乐组的老师们用手风琴为大家配乐。几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教学课程重复了几年,备课仍然一丝不苟。他们用严谨的治学风格、无私奉献的情怀和高尚的品德培养和影响着在师范工作和学习过的每一个人。建校以来,从师范走出的成千上万的学子们,无论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科研和产业部门的科技精英,还是政府部门的领导,他们都能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工作,敬岗爱业成为了在朔县师范工作或学习过所有人的共同品格。今天,每当大家忆及在师范工作或学习的日子,都是那么的怀念,因为她培育了我们成长。

2006年,受校长尚连山同志的邀请,我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朔州师范。当年的朔县师范已迁到了朔州市,并已成为了一所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专科院校。但学校继承了多年来朔县师范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已拥有了一支能力很强的教师梯队和团队,教学条件大为改善,当年的年轻同事们已成长为各个岗位的骨干,他们的勤奋和敬业使我肃然起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师范。厚德而载物,有这样一支队伍,有这样一种精神,有这样一个传统,师范的明天会更美好。我也感到惭愧和不安,当年为了取得较高的学历而考取了研究生,也就离开了师范走上了科技工作这条路子,看到师范的发展和壮大,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作她发展的义务工。

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很有些怀旧的感觉。多年来,我总忍不住地想,如果没有师范的那段经历,不会有我以后良好的表达能力,也不会有我踏踏实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习惯,有点成绩或许会沾沾自喜,遇到困难或许会知难而退。因为在我焦虑和喜悦的时候,我都会看到当年同学们那求知若渴的眼睛,想起同事们的安慰和告诫,使我能理智地面对困难,面对成绩,面对人生。

作者简介:马国章,男,1963年2月生。博士,教授级高工,山西省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山西省新世纪学术带头人333人才,山西省委联系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0年9月—1983年8月雁北师范专科学校学习,1983年9月—1987年8月朔县师范任化学教师,1987年9月—1989年12月成都科技大学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1990年1月—1999年7月山西省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副所长等职,1999年8月—2000年11月加拿大Winnipeg大学访问学者,2000年12月至今,山西省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副所长、总工程师、所长等职(2007年—2010年,在太原理工大学在职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三等奖一项,山西省科技奉献一等奖4次,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46篇。

同类推荐
  • 说一万句我爱你,不如好好在一起

    说一万句我爱你,不如好好在一起

    本书精选多篇关于爱情、婚姻、生活的情感美文结集,有磕磕绊绊的陪伴,有错过一生的遗憾,有幡然悔悟的悔恨,有初恋的美好情结,全书以不同的视角来呈现出各种爱情的模样。是一部用故事诠释关于爱情的心灵读物。
  • 风云大玉商

    风云大玉商

    该作品描述了三个玉商家族“郑家”、“马家”、“王家”的恩怨情仇,以及主人公顾玉鹤与三个女人的传奇情感经历,再现了真实战争环境下小人物的坎坷命运。书中主角顾玉鹤的养父是一位闻名遐迩的玉雕高手,不料他在雨夜离奇被害。顾玉鹤为寻找真凶,带着妹妹月亮来到翠龙谷,随即两人的命运发生了离奇转变。误打误撞、李代桃僵、暗度陈仓、声东击西的怪事频频发生。随着顾玉鹤命运的起伏颠簸,《风云大玉商》中每个人身上都展开了一场真诚与丑恶,忠诚与背叛,放弃与坚守的博弈,在悬念叠生的布局中,最终引发出一幕幕爱恨情仇。
  •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诗选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巴尔蒙特的诗歌精选。在诗歌创作中,巴尔蒙特不懈地追求音乐感,在诗句结构、音韵节奏、语言锤炼等方面锐意创新,从而为推动俄罗斯诗歌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巴尔蒙特的许多诗篇,抒发了两个世纪之交社会动荡时期知识分子的彷徨与苦闷,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良知,但是无力改变社会现实,只能发出孤独的哀叹。译者根据巴尔蒙特的诗歌主题编选这本诗选,共分为八辑。本书是“诗歌俄罗斯”系列的第四本。
  • 冰心作品精编

    冰心作品精编

    本书分为“散文”、“小说”、“诗歌”三部分,收有《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山中杂感》、《小橘灯》、《两个家庭》、《繁星》等文学作品。
  • 花痴日记

    花痴日记

    本书是刘墉在一个冬天与自己心灵的对话,透过自然的风花雪月,反讽人间的爱恨情仇。纽约多年不遇的酷寒,使莱克瑟丝湖一夜冻透成黑冰,湖面上粉雪流浪,而刘墉的湖畔家中,因着一百二十盆花草而充满生机。暗香扑鼻的蜡梅、自恋的水仙、挂满屋檐的冰笋、湖面上的雪泥鸿爪……在这个寻常也特别的天地里,季节的界限开始消弭,无论年纪,无论贫富,肃杀的冬日里也掩藏着喜悦,一花一草,一个小小世界。跟随刘墉先生的导引,跟随他的文字、绘画与摄影,跟随他思绪的漂移融合,一个冬天里的春天,毕现出平凡中的美好。你会发现,有时,角度微移,我们都会成为他一样的生活艺术家。
热门推荐
  • 婚内煽情,总裁太惹火

    婚内煽情,总裁太惹火

    小时候,她对他一见钟情,而他对她只有冷漠。长大后,她嫁了他,他对她还只剩下冷漠,谁说他不会温柔,NO,NO只是还不在她身上罢了。。先虐再宠?IDON'tNOW,看了才知道嘛!快入坑????`5...4...3...2...1...跳。欢迎
  • 霸道总裁傻白甜

    霸道总裁傻白甜

    当我一心一意想要遇到你的时候,你在远方;当我将双手交付给魔鬼的时候,你出现在我面前;可见,我们之间是没有缘分的。
  • 医妃冲天:王爷轻点宠

    医妃冲天:王爷轻点宠

    她,天小允,C市金牌医生,名流圈的第一情妇。她,南宫允,相府低贱的庶女,大婚之日被悔婚,成为家族的耻辱。穿越重生,她决定随心所欲地过活,再不让自己受委屈,挡我者死,害我者皆要付出代价!前世从不相信什么爱情,男人对她来说,不过是生活的调味品,可偏偏遇上了他们……霸道王爷,权倾天下;冰兰公子,绝代风华;纨绔少爷,富甲一方。一个有权,一个有才,一个有钱,究竟谁才是她的良人?
  • 东亚帝国在起

    东亚帝国在起

    权势,美女,称霸爽文。喜欢碾压,铁血的看看,学究慎入。21世纪普通宅男穿越过去到了明末时期的台湾。看他如何与西班牙荷兰殖民者抗争,在微末中成长,横扫东南亚统一中国,最后称霸世界。获得至高权势和各色美女。
  • 异世最强之路

    异世最强之路

    平凡之人,亦要走出一条不平凡的强者之路,神挡杀神,佛挡诛佛!
  • 血脉延续

    血脉延续

    一个曾经极度辉煌的家族家道中落,为了避免过去仇家的追杀,举族在一次次的逃亡中过着苟延残喘的日子,族中的高手和物资在一次次的逃亡过程消耗得几乎消耗殆尽。剩下的族人躲在了深山老林里面,还没安定下来就让昔日的仇敌找到并且被包围,一些祖老知道这次无法逃脱,因为族中剩下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所以祖老做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决定,把一个熟睡中嗷嗷待哺的嫡系最小辈装进一个只有一尺多点的箱子里面,然后让箱子顺着河流往下流......
  • 漂流瓶之恋

    漂流瓶之恋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纯爱。每个人都用微信,也用微信漂流瓶。这是一个由微信漂流瓶引发的爱情故事。搞笑,插科打诨,纯爱,励志。宅男吴江,认识了女神陆曼,开始了一段奇妙而又若有若无的恋情。吴江有个好基友,他是个多情的富二代。整部小说,围绕这三个人展开。70后能读到韧性,80后能读到奋斗,90后能读到敢爱敢做。互联网时代有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移动互联网时代,请读我的《漂流瓶之恋》风格类似于<蛋白质女孩》、《六楼后座》、《爱情公寓》。耍贫嘴,抖小机灵,不以情节取胜,但是每篇都有新意,语言诙谐。适合改编成网络情景剧。
  • 穿越千年只为爱

    穿越千年只为爱

    有人说,现代的男人十个九个坏,那么古代呢?古代男子又是如何?她,研究生二年级,深受穿越小说电视剧的影响,加上大龄剩女的现状,便开始渴望到古代去谈一场恋爱。有一天,她因为过度渴望穿越到古代而唤醒了宇宙另一端的“原始物质”,结果她如愿以偿地穿越了,成了一个洗衣女,开始她那哭笑不得的恋爱……
  • 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目前,西部大开发已进入“深入推进、科学发展”的新时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政府管理创新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动力。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二者联系在一起,对其进行整合性研究。认为,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是廉洁行政、高效行政,服务行政、协调行政,依法行政、诚信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

    本是书作者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领域的学习、科研与教学心得的集中展现。虽然一本小书难以承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历史及辉煌成就,但多年来,笔者结合教学和科研经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些理论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思考,尽管有些思考还是初步的。今天将其成书,着眼点是对自己过去思考做一点总结,以期能静下心来做点更有深度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