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型被发现之前,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家为了探索血液中的秘密,在未知而神秘的领域中苦苦探索,就像在黑暗的隧道中摸索一样。尽管大自然中不断出现关于血液奥秘的启示,但人类却经历了几百年的艰苦历程,才最终发现了血液的秘密。
15世纪时,昏庸、年迈的罗马教皇英诺圣特患病后久治不愈。有人替教皇诊病后说,教皇的这种怪病要用小孩的血才能治愈。于是,凶残的教皇命令手下捉来3名年仅十几岁的无辜男孩,切开孩子们的血管,让鲜血流进一个大铜盆里,然后又将一些名贵药材掺到血液里,制成药剂,用一支大针管将这些血液输进教皇的血管里。
3名男孩子因失血过多而痛苦地死去了,而那位教皇输血后也并没有恢复健康,反而感到胸闷气短,不久也倒地死了。这件残暴的输血事件可能是最早进行的输血尝试,它不仅导致供血者全部死亡,而且病人也痛苦地死去,这场残暴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
此后,又有人将动物的鲜血输入人体来治病,也没有成功。但勇敢者还在继续探索。布伦道是英国一位妇产科医生,他通过一场狗之间相互输血的成功实验,证明狗与狗之间确实可以输血,因此,他认为人之间也是能够输血的。
1824年前后,他曾为产后大失血的8位产妇输了人血,其中5人获救,而其他3人则悲惨地死去了。这样截然相反的结果让布伦道很惊讶,为什么有人能存活下来,有人却比输血前更痛苦地死去呢?
潘弗克和兰多伊斯是德国的两位病理学家。他俩经过20多年合作研究,在1875年发现了溶血现象。当不同人的血液放在一起,有的互不相干,有的则发生溶血现象。这种溶血现象就是血液中的红细胞被溶解破坏而死亡。因而,只有在不产生溶血现象的人之间,才可以互相输血。
1868年6月14日,著名的血液研究专家兰斯坦纳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长大后,他成了一名优秀的医生。
1896年1月1日,兰斯坦纳来到维也纳卫生研究所,开始了在那里的研究工作。1897年,兰斯坦纳转入病理解剖学研究所工作。在那里,他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伤寒病菌的鉴定工作。随后,他开始深入研究血型、抗原、抗体和其他免疫因子,将化学引入血清学,这也是兰斯坦纳对医学科学的最主要贡献。
1900年,兰斯坦纳通过对人体的液体组织——血液的研究,发现了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即当一个人的血液中的红细胞与另一个人的血清混合后,有时这些细胞会凝成一团,其凝集相当紧密,即使用力振荡,也不能让它们散开。
这种凝集反应见于人类的不同个体以及不同种的动物之间。这种红细胞凝集是血清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因为红细胞表面含有一些统称为凝集原(或称标记物)的抗原性物质,所以,红细胞在异体或异种血清作用下会发生凝集,而血清中则含有相应的统称凝集素的特异性抗体。
当含有某种凝集原的红细胞遇到一种与它相对抗的凝集素时,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
经过广泛的实验和临床实践以及细致的交叉比较,兰斯坦纳选择不同的人,采集他们的红细胞和血清进行交叉反应。
结果发现,有些场合的红细胞出现或大或小的凝集状,而有些场合红细胞则不会出现凝集现象。他发现在人类的红细胞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凝集原,他称其为A和B。兰斯坦纳进一步确定了这些成分,并根据红细胞所含凝集原的不同,按字母表的顺序把人类血液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A、B、AB、O型。凡是红细胞中含A凝集原者,其血型为A型;含B凝集原者,其血型为B型;含A和B两种凝集原者,其血型为AB型;两种凝集原都没有者,则其血型为O型。
“ABO型系统”的出现,引起了当时医学界的极大轰动,并使外科手术中的失血问题得到了解决。无数失血过多的伤病员,通过输入与自身血型吻合的他人血液而重获新生。
生物化学家巴纳德·狄克逊曾经说:“每个接受过输血或器官移植的人都应感谢兰斯坦纳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