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订婚的时间是在1922年3月11日,那一天皇室发布了第一个选定皇后的诏令。也是从这天起,一直到12月1日正式举行婚礼,皇室不断地发布着各种诏令,来宣布婚典的各项礼仪准备。
在第一条诏令颁发后的第4天,宫廷官报报告,皇后的父亲荣源进宫表达了他对皇帝的感激之情。他也被赏赐头品顶戴,册封为御前大臣,并得到了在紫禁城中骑马的特权。同一期的宫廷官报还宣告了一个诏令,宣告亲王载涛、帝师朱益藩、内务府首领绍英还有内务府大臣耆龄四人成为婚礼大臣,负责安排皇帝婚礼的所有事宜。
紧接着便是将皇后送回北京,不过这是为了让皇后在皇室的势力范围里接受必要的宫廷礼仪的培训,她还没有资格进入紫禁城,也没有得到觐见的允许。为了接她回京,宫里派了较多的官员和太监前往天津,直到3月17日他们才在一趟专列上顺利接到皇后。除了皇宫派出的人迎接皇后,民国政府也派出了仪仗队迎接,当她从火车站坐车前往她父亲在北京的住处时,军队和警察早已在她经过的街道两旁列队,只要她经过就会致敬,这是民国政府对这位年轻女士尊敬的表达。在大婚之前,皇后将要在她父亲在北京的住处中待上九个月。这所住处位于北京城东北部一条叫“帽儿胡同”的僻静街巷里,离神武门大概有四分之三公里远。从她正式入住之后,这个住所就更名为“后第”,意思是“皇后的宅第”,她的父亲也要向自己的女儿让出这里的优先权。
4月6日的早晨,这一天宣统皇帝会穿上礼服来到寿皇殿祭拜,在寿皇殿里陈列着皇室祖先的画像,我们的皇帝就要在此面对祖先庄严地告诉自己即将订婚的事情,这是皇室的一个传统。到婚礼的前一两天,他还要去太庙里向祖先们宣告婚典的日期,这些仪式分别由礼亲王和义亲王负责。
在大婚之前,还有三件事最重要,分别是10月21日的“纳彩礼”,11月12日的“大徵礼”和11月30日的“册封礼”。这三个日子,都是宫廷钦天监选定的吉祥日,从形式上看这三个仪式在很多地方并无区别。在所有的仪式中,都会让仪仗队从紫禁城的乾清宫步行到“后第”,然后皇后的父亲荣源会跪在大门口的红地毯上恭迎天子的特使。同时,每一次仪式,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人都是皇帝特别任命的亲王,他们的手里会持有象征皇室权威的“节杖”。即便相似,每个仪式也有不同的重要含义。
第一个仪式,“纳彩礼”所送出的彩礼是按照大清朝的先例严格挑选的,其中包括两匹马、十八只羊、四十匹绸缎和八十匹布,轻便的东西则会装在一裹着黄绸的龙亭中。
负责将彩礼送给皇后的人都是王公贵族以及内务府的官员,这些人会在乾清宫前方的方正广场集合,然后在天子特使和司仪的指挥下各就各位。接着,一位传令官会上前,来到龙椅东侧的某个地方站下,大声宣读圣旨:奉天承运,已颁令诏示候补道台、世袭六品贵族荣源之女为皇后,现特令亲王持皇权节杖行纳彩礼。
接着,节杖就会被人从御座前的案桌上庄严举起,并移交到皇帝特使的手中,然后他就走到仪仗队的前面,带领整个行送彩礼的仪仗队慢慢通过紫禁城,穿过神武门,走过人群拥挤的街道,最后到达新娘的住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和他一起前来的,并不只是宫廷的人,还有民国的骑兵和步兵,这是很有趣的,民国总统和政府居然对皇家队伍在首都街道举行这样的盛况毫无怨恨。
在“纳彩礼”结束后两周,便会举行“大徵礼”。这“大徵礼”标志着仪式的第二个步骤的进行。此时,又一个传令官会站在同样的位置宣读内容大抵相同的圣旨,只有结束语不一样。在这一次仪式中,亲王如同第一个仪式一样手持节杖前往“后第”,不过是赠送礼物给新娘和她家里的其他成员,但这一次的礼物要比第一次贵重得多。
不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最后的“册封礼”,它在皇上大婚前夕举行。这个仪式中,御座前会摆上三个礼桌,中间桌子放着帝王节杖,东边桌子放的是金册,剩下那张桌子是金印。金册和金印都是为皇后准备的,她要在出嫁那一天将这两样东西再度带回宫中。
除了上面所说的三件东西之外,还有一个尊贵的物品暂时放在乾清宫里,那便是迎接皇后的二十二抬大轿。这个轿子的周边挂满了奢侈豪华、工艺精致的红色和金色绸布,每一匹绸布上都绣上了具有不同含义的图案。其中,最让人注目的是轿子顶部的四只银凤,这顶轿子因此也被叫作“凤舆”。在中国,“凤”被当作是百鸟之王,象征着幸福和好运,“凤”一般被翻译成“长生鸟”,但中国的凤和希腊神话里的长生鸟没什么关联。“凤”代表着一个幸福而富有的新娘,在中国它一般都是皇后的形容词,就像另一种传说龙一样,代表幸福而富有的新郎,主要是皇帝的象征。
在宫殿的东西屋檐之下,悬挂着一些乐器,这些乐器只有在进行一些大典礼的时候才会使用,乐师们用这些乐器弹奏据说是中国文明史上最古老的乐章。
当这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之后,皇上就会身穿龙袍走进宫殿,在检查了金册和金印之后便登上龙椅。与此同时,乐师们也开始奏出“中和乐”中的“韶乐”。这段音乐,据说是由两千多年前登上帝位的舜创作的。
在音乐结束之后,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朝中官员,都会在大理石台阶上行三叩九拜之礼。行礼完毕之后,传令官便会宣布第三道圣旨,圣旨内容相似,只是修改了必要的部分。在圣旨宣读完毕之后,就会有人将节杖、金册和金印交到使者手中,使者又会将这三件东西交到皇后手里,再等仪仗队排好位置后,皇上就会从龙椅上起身,乐师们也开始演奏“中和乐”中的“咸池”。
当仪仗队到达新娘住所时,仪式比前两次都要复杂,这一次也是新娘第一次出席,正式接受金册和金印的仪式,要听使者宣读皇帝圣谕。宣读圣谕的整个过程之中,她都要跪着,随后她还要做出一些复杂的礼仪来接过圣旨,包括六次垂臂,三次下跪以及三次鞠躬。等仪式结束后,仪仗队便开始返回宫中,新娘会在福晋的伴随下将仪仗队送到内院的中门外。
其实在这一天早晨,淑妃会被作为新娘的身份先入宫。这个比皇后先入宫的人,引发了许多无知荒谬的议论,特别是在西方人中间。显然,淑妃的存在就相当于重婚,在外国人看来,这样破坏了皇帝的婚礼应该展示的浪漫魅力。不过她虽然不是皇后,地位也是非常尊贵的,她也有可能在后来成为皇后而且她的儿子也可能成为皇帝。她的订婚礼和结婚礼与皇后的差不多,只是仪式要比皇后的低一级,她先于皇后入宫,也是因为需要她率领宫内所有妇女,第一个迎接皇后进宫。
在满族的婚礼习俗之中,新娘入宫的时间确定为凌晨4时,她需要在3点的时候从家里出门。这个时候,皓月正当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