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3800000022

第22章 专业领域中的询问(1)

问题,抑或说提出问题,是一个系统运作的过程。就像我们精心归纳、安排的各种问题类型,都是为了在理解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拓宽和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用一种更为聪慧的方法去分析和解读。我们在获取信息和搜集 情报的过程中,收获的这方面才能,是植根于对客观现实本身的分析,而不是基于我们的假设和美好愿望。然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总会去刻意保持我们的偏见、意识形态以及思维局限。

——杰米·麦肯齐(Jamie McKenzie)

在这一章,我希望大家能够把前面讲过的种询问技巧进行重新梳理,然后思考在不同的情景下,如何更有效的进行询问。

在这里,我们要回顾“问题的结构”“问题的类型”“追踪询问”以及“发现秘密的4个‘区域’”等,我们将聚焦于“如何去做”,因为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有些询问技巧并不一定适用,所以这里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重审和矫正。

这里涉及的专业领域的询问包括如下几方面:

教育询问(不同层次的教育,包括学术领域);

非紧急状况下的医疗询问;

急状况下的医疗询问;

应急询问

司法询问

客户服务询问和销售询问

商务谈判询问

//教育询问//

这里谈到的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同时还包括各种专业技能的教育。

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

好的问题,可以改善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以帮助人们学到更多的实践技能。

每年的8月中旬,在各个学校开学之前,许多杂志都会开设关于“重返校园”的专题,来探讨美国当前的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比如《美国周末(USA Weekend)》和《大观(Parade)》两本杂志。

这些杂志关注教育改革,直指其中弊病,如教职员思维的僵化,移动设备在教学中大规模的使用,学校图书馆的服务策略以及其他“老生常谈”的问题。

2013年8月11日,《大观(Parade)》杂志的专题是“让孩子学会更好地面对未来的7种技巧”。在这7种技巧里,有4种技巧需要教师拥有高超的询问技巧:关注“学习”,而不是各种“测试”;

传授学生面向21世纪的新技能;

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在家里进行更有效的学习,课堂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讨论的平台);“更有创造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名优秀的教师,往往会提出很好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他们希望教会学生真正地去认识“客观事实”。

我在这里可以列举出两种类型的教师:其中一种类型的教师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他的提问并不利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也没有使教学内容显得“有吸引力的”;相比较之下,另一类型的教师做得就足够好:

教师1:专注于“干涉”学生们的思维,塑造“标准”的思维方式,因为在这种模式下可以进行准化的测试,学生只要写出“标准答案”,便可顺利毕业。

以讲述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Hamlet)》为例,这一类型的教师通常会提出诸如“谁是波洛涅斯(Polonius)?”这样的问题,希望学生们提供标准答案。

在分析完全文后,提出的问题往往是:

是什么导致了哈姆雷特的死亡?(答案:剑尖上的毒药)

教师2:希望提出更好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且促使学生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

不同于“教师1”的提问“是什么导致了哈姆雷特的死亡?”相反,“教师2”经常会提出引导型问题:“是谁导致了哈姆雷特的死亡?”(看似与“是什么导致了哈姆雷特的死亡?”雷同,但切入点不一样,往下的引申的效果亦不相同。)

这时,一位学生马上回答了该问题,但是没有充分地进行思考——该学生的答案是:“雷欧提斯(Laertes,《哈姆雷特》中波洛涅斯的儿子)”。

另一位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并“模仿”了教师刚才的提问方式:“哈,如果我说是雷欧提斯,那么我敢打赌,您接下来提出的问题一定是‘还有谁呢?’”

当然,学生们可能会回答:“雷欧提斯和克劳迪亚斯。”

这样的回复,自然又从逻辑上引发了教师接下来的问题:“为什么雷欧提斯和克劳迪亚斯要害死哈姆雷特?”

此时,便需要学生们给出一个叙述性的答案了。学生们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动机的了解,分析剧中关键人物的性格。

这是一种更加开放式的、思辨式的回答。并且,该问题还会引发学生们对接下来更深入的问题的思考,比如,哈姆雷特的“信任危机”以及是什么促成了人物心理的转化等,这些都会成为学生们继续思考的内容。

教育家丹尼尔·帕尔默·伍尔芙(Dennie Palmer Wolf)在一场演讲中提到:要给高中和大学的教育者们提供更多关于促进教学实践改革的建议,她认为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提问题能力。作为哈佛教育研究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资深研究员的伍尔芙,在“零点计划(Harvard Project Zero)”中提出了如下的警示:我们在课堂上缺失的,可能正是“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同时,我们向学生提问的方式,需要更加成熟、更加具有启发性。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是破坏性的,而不是建设性的,并且缺乏分享与互动。首先,我们的教师倾向于“垄断”来自于学生的问题。第二,“为了提问而提问”,这种现象一直发生在课堂上,发生在教学中,这是一种“非常难办”的状况,那些呆板的问题在学生们之间“流动”、“循环”,但没有更多角度的参与和充分的讨论……

伍尔芙的警示,与当前的教育者们对“回归关键性的教育——教授技巧,而非答案”的忽视有一定的关联。

杰米·麦肯齐博士(Dr.Jamie McKenzie),一位在“教学模式的探索”方面颇有建树的专家,他的相关研究和演讲可以在这个网址(www.fno.org)中找到。他对提问的功能进行了分类,并证明了学生是如何受益于“良好的提问”。

虽然,在麦肯齐博士的分类中,有些类别可能有“交叉”和“重复”之处,但我还是认为,他在探索“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组织更优秀的询问”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并且值得我们学习。

麦肯齐博士对提问功能的分类:

1.理解(Understand)。

2.解决(Figure out)。

3.判断(Decide)。

4.构建或发明(Build or invent)。

5.说服(Persuade or convince)。

6.挑战或破坏(Challenge or destroy)。

7.认识、熟悉(Acquaint)。

8.摈斥(Dismiss)。

9.怀疑(Wonder)。

10.预测(Predict)。

理解

提出问题,可以促使人们对事实进行一步步的理解;问题可能帮助我们看清事件之间的联系和相关性。例如,针对加利福尼亚海岸线的问题,一位没有良好询问技巧的老师可能会直接抛出如下问题:“加利福尼亚海岸线总共有多长?”

“在海岸线附近,一共有多少人在那里生活?”

“沿着海岸线,这里原始的、或者说主要的产业和商业活动有哪些?”

相反,好的问题可以加深人们的理解:

“对于海岸线附近的人来讲,最大的挑战或威胁是什么?”

“按照严重性从重到轻进行排列,总共列出10个挑战或威胁。并针对每一种挑战或威胁提出建议:人们应该样面对这种挑战或威胁?”

显然,这才是比较好的提问方式。

解决询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发对事物更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当年克林顿总统被美国众议院(U.S.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弹劾时,如果你提出:“美国总统因为什么被弹劾?”这样的问题,可能会阻止学生们更为深层次的思考,而仅仅能够唤醒他们对“性丑闻”事件的回忆,更不会对当时的政治气候等作进一步的分析,比如,“对于一些法律规则的侵犯”会引发总统被弹劾,等等。

如果你换种询问方法:“为什么众议院认为克林顿总统‘没有过失’?”这可以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去寻找调查该问题的相关路径。学生们可能对弹劾的相关背景保持更多的好奇心,且会穷根寻叶。

判断

你的提问是否可以足够清楚地阐明你的意图,取决于对表达时使用的语言和方式的选择。所以,你需要对“开头儿”的问题慎重选择。

比如,在讨论经济问题时,教师可能问道:“相比较于去年同期水平,当前失业率如何?”

然后,用答案作为下一个问题的开始,你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联邦政府应该如何调整预算策略,来改善这一结果?”

构建或发明

杰米·麦肯齐提到,“这种类型的询问——构建或发明(Build or Invent),在特殊的条件下,对问题的结构和起承转合有较高的要求。”一个无说服力的提问可能是这样的:“目前,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何?”

然而,一个好的选择,应该是根据当前面临的挑战,针对具体情境,对问题进行结构性调整:“我想说,阿尔·戈尔(AI Gore)已经选定了你的文章,作为全球气候变暖分析的最佳论文。他要求你对此做一篇演讲,来讲述如何降低温室效应引发的各种问题。在你的演讲中,你认为重点内容应该是什么?”

说服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一些争论,来辨识问题的核心。所以,一个好的问题不应该是这样的:“谁是21世纪最成功的电影导演?”

相反,为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思考、分析和辩论,一个更好的提问应该是这样的:“在21世纪,有哪几位导演可以代表这一时期?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别人?”

挑战或摧毁

提问本身就蕴涵着互相冲突的因素,不管是为了阐明一个计划,还是为了表达一个主张或声明,关键是激发学生去主动地思考。

“为什么这样?”诸如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引导型问题,因为我们是在传达一个客观事实,而不是引导学生们进入讨论。

麦肯齐举了一个例子:

之前:哪些事件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之后:相对于二战之前的德国和日本,法国、英国和美国这几个国家,在外交政策方面最大的弱处是什么?如果是你,你将如何改进这些国家的对外政策?

认识、熟悉

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和熟悉”,使人们可以“更有层次”地去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只从一个维度”去接近问题,如“谁”或者“什么”等。

例如,如果一位老师问:

“2001年9月11日,对纽约来说,最大的灾难是什么?”

一个乏味的正确答案应该是:“两架飞机撞向了世贸大楼。”

然而,作为对该事件“更熟悉”的你,以及同学们,更好的提问应该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灾难事件已众所周知,然而,我们来思考一下,那场灾难到底如何改变了美国政府,如何影响了世界各国在国家安全局势方面的应对措施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重大问题。”

摈斥

麦肯齐关于该问题有一句精彩的解释:“这里的关键是,你抛出来的问题是否值得人们去思考?”

例如,你的问题如果是:“我们在移民方面的政策是什么?”不如一个能更好地唤醒人们思考的询问方式:“为什么我们当前的移民政策无法起到更好的效果?”

怀疑,惊奇

这是一个关于“假使……会怎样(what if)?”的问题。这种询问方式可以触发人们的生理反应,刺激人们去寻求关于非常之事的可能性。

我曾在“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看到过一期节目,关于史蒂芬·霍金的《宇宙简史(the Theory of Everything)》。在这期节 目里,“好奇性问题”始终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采访者在头脑中先形成了一个个不解之谜,然后带着好奇心去寻找证据,以证明“时光旅行”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本身往往不会自动地引发人们的好奇心,除非问题涉及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或者涉及一些“大家知晓的,且有怀疑或好奇之处”的事情,或是对一个话题进行更深入地挖掘,或是对其他领域的重新开拓。

预测

早些时候,我经常通过对一些事情的询问,来帮助学生对这些事情作出“判断”。

这便是“预测型问题”:对情况作出假设,对结果作出预估,来帮助人们作出相关的“决定”或“判断”。

例如,我提出如下问题:

“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我们当前的失业率状况如何?”

一个平淡无奇的问题,可能不足以调动人们的判断力,自然也无法帮助人们去预测一个事实。

相反,一个更加专业的提问应该是:

“针对当前国家的经济政策,你预计明年的失业率状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种询问方式,多数是在一种专业的情境下进行询问。比如,在工作面试中,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发现候选人是否可以通过失业率情况,对当前产业环境等相关问题作出综合判断。

同类推荐
  • 快乐心理学

    快乐心理学

    《快乐心理学》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凡的智慧,向大众读者轻松漫谈种种日常心理。本书汇集了很多根本性的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其中包括恐惧心理、禁欲问题、纵欲问题、情绪混乱、失眠问题、神经过敏、偏见问题、犯罪心理、自卑心理、怪癖问题、自大心理、依赖心理、歇斯底里病症、好奇心理、神经衰弱、游戏心理和迷信心理等,本书自出版后就在美国长销不衰,一版再版,是林语堂首荐给所有中国人的励志经典。
  • 聪明女人要懂得的读心术

    聪明女人要懂得的读心术

    《聪明女人要懂得读心术》内容简介: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泄漏天机”,无意识、下意识、潜意识,无不暴露内心真意识。交往中,如何才能瞬间识破人心?怎样才能看人不走眼?《聪明女人要懂得读心术》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教你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用眼睛洞察一切,“读"懂他人的微妙心思,并对之作出精准的判断,使自己成为人际关系的赢家,进而在事业上取得进一步的成就,赢得美好、幸福、成功的人生。
  • 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成功丛书)

    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成功丛书)

    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你是否渴望了解任性复杂的根源,洞察人的心理从而建立威信,施与影响,进而掌控你周围的人?《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运用不露痕迹的心理战术,让你轻松与领导、同事、下属、客户、朋友、亲人、陌生人等的相处,迅速化敌为友,结交死党,让你拥有超强人气,成为终极赢家!
  • 心理暗示力

    心理暗示力

    心理暗示是人类心理方面的一个正常活动,主要是指在无对抗和批判的情况下,通过感官给予自己或他人心理暗示或刺激。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心理暗示只有转变成自我暗示之后才起作用。因为自我暗示是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的行动部分之间的沟通的媒介,它会告诉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因而能支配和影响你的行为,使你相信自己能感知到未知之事。柯尔博士将教会你,如何正确利用才能使这种天赋的武器更有威力。这是一本可以帮助我们觉知,实践和改变的智能书。
  • 1分钟看透对方心理

    1分钟看透对方心理

    你不是心理学家,品读此书,你也可以“一眼看穿”他人的内心世界,“一语道破”他人的真实想法。你不是他的痴心朋友,拥有此书,你也可以快速熟悉对方,快速读懂对方,快速了解对方。
热门推荐
  • 倾城满庭芳

    倾城满庭芳

    在我对爱情懵懂无知时我写下了千古缘之穿越,后来我才知道,真正爱入骨髓是无声无息的,原谅我那篇不成熟的爱情。本文女主是个无权无视的落难千金,脾性不卑不亢,在男主以及周围人的逼迫下成长,后来被发落遇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将军,一心一意护她周全,她却被一江南刺客带走,不知所踪,刺客一身红袍,那日她说,你穿红衣的样子真好看,殊不知,刺客的后半生为她穿了一生的红衣,原来花开花落,不过是一念成殇······
  • 道之修行

    道之修行

    一曲终了,繁花散尽,伊人已逝,只余一声空叹。
  • 神剑飞传

    神剑飞传

    在浩瀚的星生宇宙地球里,由于军国人的错误操弄电台,使组织上意外,截获了一份侵略神州国的电文:军国主义,将在三年后侵略神州国。也正是,因为组织的英明,早就看透了神州国内,二股军阀只顾为了争夺地盘的腐败思维,会放任军国的侵略行为于不顾,将会导致人民的严重灾难。于是在组织的精心安排下,晓圣贤、凌湘、剑克被一同派往神州国,领导人民共同抵抗军寇,铲除军阀,成立了影像神州国。
  • 灵魂先知

    灵魂先知

    灵魂的欲望,是你命运的先知。——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霍姆斯读本》卓尔金历5214年,先知计划秘密启动;卓尔金历5260年4月,城际联盟安全委员会宣布堕落索玛危机开始;卓尔金历5265年,城际联盟安全委员会成立了灵魂监控局SMA;卓尔金历5290年,周明宇进入SMA普罗透斯分局实习。于是,命运女神克罗托开始纺织最为诡秘的网,灵魂监控局,城际联盟,超级AI萨拉斯瓦蒂,执法人,归墟古卷,教廷,巫师团……每一步的迈入,便有更多的扑朔迷离。旅途虽远,以心为帆。
  • 百变女王万万岁

    百变女王万万岁

    她的一切一切,扑朔迷离。她拥有最美的面容,最尊贵的身份,无数男人的爱慕,以及无与伦比的聪慧,却没有完整一颗心。她善于隐藏自己,她是陈雨落,是青怜儿,是昔汐,一个人,三样身份,三种性格。深夜里的哭啼,是为了什么么,又有谁能将支离破碎的心缝补起来?原本令人厌恶的妹妹,又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小呆的首部言情作品,写的不好不要打小呆啊,这本书是我在17K写了一点点的,现在会改变很多写的糟糕的地方,但大体还是那个路线哦,感谢在1857里陪伴小呆的各位童鞋,这是小呆的第一部言情,小呆会把它写好!】
  • 兵遇上秀才之爷有枪

    兵遇上秀才之爷有枪

    文状员诸葛文觉得自己很悲催,金榜题名时,被一个来自现代的霸王花给盯上直接洞房花烛了。这个花容月貌的娘子不但会花拳秀腿,还能弄枪使棍,让他胆战心惊不敢靠近!红装变武装,秀才变军师。俏人儿在沙场如鱼得水,捷报频传!铠甲散尽,壁咚开始!某将军泪奔,经鉴定秀才相公乃禽兽一枚!(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幽冥掌印使

    幽冥掌印使

    千年前,大帝凌端独创幽冥,此后掌管冥狱者贵为掌印使,每代掌印使出山天下必定大乱,新一代掌印使奉命出山,为救心爱之人,颠覆众生,杀戮人间。
  • 居家生活智慧(新农村建设青年文库)

    居家生活智慧(新农村建设青年文库)

    本书分舒适家居、一点即通、生活妙招三个板块,从家具布置、洗浴养生等方面向读者朋友介绍居家的生活智慧。
  • 美德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美德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流云纪

    流云纪

    流云大陆,宗门林立。被抛弃的兄妹二人在山中生活了数年,终于在这一天决定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