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1100000020

第20章 摆明事实 有根有据(1)

事实胜于雄辩。能够轻易说服对方的往往就是最基本的事实,如果有事实为证,无须语言就可以让对方低头。

所以,当周恩来与人沟通的时候,他有时就只向对方摆事实。

有的放矢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周恩来开展切合实际而又充分的说理、批评,终于统一了顺直党组织内部的思想。

放箭要对准靶子,说话做事要有针对性。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出现了混乱局面,其中最突出的是顺直问题。这是一个在党的全局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棘手问题。

顺直指的是北京(顺天府)和河北(直隶省)。在这里,中国共产党设有顺直省委。实际上顺直省委的工作范围比这还要大得多,它曾包括原来中共中央北方局所领导的广大地区:河北、山西、北平、天津、察哈尔、绥远、热河、河南北部和陕北。李大钊遇难后,北方局和顺直省委的工作长期未能打开局面,纠纷不断,问题越积越多,党内的个人意气之争和派别成见也就越发严重,已到了使工作难以开展的地步。

党的六大前,蔡和森曾经代表中共中央去顺直巡视,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结果造成顺直党组织分裂,出现了保南第二省委。7月再一次改组后,北平东部地区遵化、玉田等四县的党组织的一些人又成立了“护党请愿团”,不承认新的省委。许多人灰心丧气,认为顺直党的基础已经“落伍了,腐烂了”;不少党员则认为,“7月后的省委既然也有错误,便应该取消。顺直党的干部既然都有错误,都是落伍,便应由中央另派人来组织特委”。

党的六大后,新的中央开始工作时便力图解决这个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0月4日开会讨论了顺直问题,并于12日做出《中央对顺直问题决议案》,发出《中央告顺直同志书》。会后,陈潭秋奉命到顺直巡视,看到党员头脑中仍充满了国共合作时代的旧观念,组织路线与工作方法仍是八七会议前那一套,极端民主化倾向比较普遍,经济问题纠缠不清,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很少自觉地开展工作。他与刘少奇、韩连惠决定暂时停止省委职权,并停止京东四县的活动。

陈潭秋到中共中央汇报后,中央不同意停止省委职权的做法,要他返回天津传达中央指示。陈潭秋传达后,刘少奇、韩连惠于11月16日写信给中共中央表示不同意。17日,陈潭秋向中央报告说恢复省委职权事实上无可能,主张由中央直接改组省委常委会。

11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中央解决顺直问题的路线是正确的,方法有不足之处,陈潭秋、刘少奇在顺直工作中有取消主义观念,工作方式上有命令主义错误,决定改派周恩来去顺直巡视。

这样,处理这个棘手问题的担子就落到周恩来的肩上。

12月中旬,周恩来一到天津,立刻开始紧张的工作:听取省委几个领导的汇报,参加区委和支部的会议,接见各地党组织负责人,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他还到唐山,分别召集负责同志会、矿山同志会、铁路同志会,做了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

在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周恩来对省委的领导同志说:“顺直党内固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但那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造成的,只要多做工作,完全可以改变过来。正确的办法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深入群众,积极工作,发展斗争,吸收新同志继续不断地改造顺直的党。只要党内的无产阶级意识加强了,工作向前发展了,工作紧张起来了,原来的落伍分子也会转变过来。”

同时,他也劝说对新成立的省委不满意的部分顺直党内同志:“7月后的省委有错是事实,但有错假使能改,不一定停止职权。7月后的省委错在没有向群众去做工作,做事方法有命令主义的倾向,这种错误是能改的。要是认为顺直党的基础全都要不得,自然很容易走到你攻击我、我攻击你、互不信任、互相猜疑、谁都不服谁、谁也不切实去做群众工作的地步。”

针对顺直党内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情绪,周恩来还采取循循善诱的态度,剖析极端民主化与民主集中制的区别、命令主义与说服群众的区别、惩办主义与铁的纪律的区别。

由于周恩来在深入调查研究、弄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开展切合实际而又充分说理的批评,引导党员以向前看的精神在积极工作的过程中去求得纠纷的解决,这样做果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经过做工作,大多数人接受了中央恢复省委职权、扩大省委、改组常委的办法,并一致认为必须积极到群众中工作,从参加和领导群众斗争做起,才能建立起党的无产阶级基础,才能逐渐肃清小资产阶级意识,才是解决党内纠纷的正确出路。原来乱得像一团麻一样的问题终于理出了头绪。顺直党内的思想逐渐接近并趋于统一了。

12月22日,周恩来召开顺直省委扩大会议,会议按中央决定恢复了省委职权,改组了省委常委会和京东党组织,挽救了顺直的中共组织。

摆明事实

周恩来用事实说服大家,从此,毛泽东在党内的领袖地位不断巩固。

事情的真实情况比雄辩更有说服力。能够轻易说服对方的往往就是最基本的事实。如果有事实为证,无须语言就可以让对方低头。所以,周恩来有时也不多讲大道理,只是向对方摆事实。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但并不等于问题就完全解决。为了进一步巩固毛泽东的地位,周恩来用事实来说服大家服从毛泽东的指挥。

遵义会议以后,大家又争论起来,特别是对仗的打法产生了分歧。

事情发生在毛泽东任前敌司令部政委后的第六日——3月10日,导火线是来自一军团的一份电报。

3月10日,林彪、聂荣臻向中革军委发出一份紧急电报,提出进攻地方军阀驻守打鼓新场的一个师。

进攻打鼓新场是一个重大的军事行动。林彪、聂荣臻的这一建议明显不符合前敌司令部打击国民党中央军的部署,遭到毛泽东反对,但朱德认为林、聂建议可取,于是前敌司令部里发生了分歧。

在毛泽东建议下,张闻天召开了20余人的军委会议进行讨论。到会的大多数同志都主张打,只有毛泽东坚决主张不打。毛泽东陈述了自己的理由:打鼓新场附近不仅有周浑元、吴奇伟两个纵队,而且还有孙渡的四个旅,如果红军对驻守打鼓新场的黔军实施攻击,那么面临的敌军将不只是黔军,而是蒋介石在黔的全部兵力,进攻一开始就将有迅速被敌人围困的危险。所以,“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损失了部队不值得;还是应该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但他没有能够说服众人,大家还是要打。会场上僵持不下,最后经民主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决定进攻打鼓新场。

散会以后,毛泽东预感攻打打鼓新场会给红军造成巨大损失,于是夜里提着马灯又去找周恩来谈,要求他晚一点发出攻击的命令,再仔细地考虑一下。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第二天一早,又开会讨论,最终把大家说服了,军委决定不进攻打鼓新场。3月11日,军委以朱德的名义颁发《关于我军不进攻打鼓新场的指令》,取消了前一天会议的决定。

“打鼓新场风波”引起毛泽东的思索。他向周恩来、张闻天提出,不能像过去那么多人集体指挥,军事指挥不能处处搞少数服从多数,不能老是20来人讨论来讨论去,很容易贻误战机。毛泽东认为,指挥作战权力必须高度集中,应该成立一个几个人的小组。

经毛泽东提议,张闻天在苟坝附近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新的“三人团”(又称“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全权指挥作战。

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怎样让全党、全军都接受毛泽东的领导?

周恩来决定用事实说话。

那时候敌军重兵云集贵州,蒋介石亲到贵阳督战,企图一举全歼中央红军主力。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4月2日,红军逼近贵阳。蒋介石急令各军纷纷向贵阳以东调动。4月8日,红军主力又突然急转向南,然后以每天60公里的速度向敌兵力空虚的云南急进,一下把国民党重兵甩在身后。

中央红军主力进入云南后,前锋直指云南省会昆明。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急忙调集原在滇北等地的部队回援昆明,削弱了金沙江南岸的防御力量。红军主力又突然急转北向,在5月3日至9日全部渡过金沙江,进入川西地区。从此,红军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粉碎了国民党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滇边区的计划,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大范围迂回,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四渡赤水,兵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示形于东而行于西,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可谓出其不意,出奇制胜。这就是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实践证明,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是非常成功的。

就连其对手也不得不承认,从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昆明,到渡金沙江,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确实高明。

但由于部队连续作战,非常疲劳,有些人产生了埋怨情绪,而且这种情绪在中央和红军领导层中也有所反映。到会理休整期间,担任一军团军团长的林彪写信提出:我们走的尽是“弓背路”,“这样会把部队拖垮的,像他这样领导指挥还行”?“应该走弓弦,走捷径”。他在信中要求撤换毛泽东,并且打电话给彭德怀,要彭德怀出面指挥红军。

这是一个严重问题。事关红军指挥的稳定,事关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周恩来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在会理会议上,周恩来总结了遵义会议以来在川黔滇边区实行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是正确的,批评林彪要求撤换毛泽东、朱德军事指挥和反对机动作战的错误。

周恩来用事实来说服大家,大家也从事实中进一步认识了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从而统一了认识,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和蔼相劝

对张伯苓这样政治上有些糊涂又有相当声望的长辈,周恩来并没有把自己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强加于他,而是循循善诱,启发他自觉认识。

面对尊长,自己有再多的道理,也要端正态度,和蔼相劝,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张伯苓是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的校长,是着名的爱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坚决主张抗日的,但他把抗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国民党蒋介石身上。

1938年7月,国民参政会成立,蒋介石拉拢张伯苓做副议长,自此七八年间张伯苓一直担任这个职务。他对蒋介石很迷信,视之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他认为国民党虽然不能令人满意,但终究比北洋政府好些,因此他常在参政会上说:“要用望远镜看问题,不要用显微镜看问题。”对张伯苓这样一个政治上有些糊涂又有相当声望的人,周恩来并没有把自己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认识强加于他,让他接受,而是循循善诱,启发自觉。

一是从正面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所做的贡献。1938年年底,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来到重庆,当时张伯苓居住的重庆南开中学宿舍——津南村是社交活动中心,傅作义、柳亚子、范旭东、侯德榜都住在那里,文化界名人郭沫若、曹禺、舒绣文、陶金、钱千里等常去那里,国民党方面的要人如当时的重庆市长吴国桢等也常来常往。周恩来为广泛团结爱国人士,把这里当做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阵地之一,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同张伯苓等人见面,通俗易懂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宣扬八路军将士的英勇事迹。张伯苓在一旁也愿意倾听。有时周恩来和吴国桢等人激烈辩论,张伯苓对他们说:“我看什么时候你们两个人不吵了,中国就好了。”周恩来说,“这不是我们个人之间的问题”,以此启发张伯苓的觉悟。

1939年1月初,周恩来应邀到南开中学作报告,张伯苓亲自主持会议。周恩来借此机会作了《抗日必胜的十大论点》的报告,并巧妙结合南开的“公能”校训作了新的阐发。他说:“在当前,公,就是国家大事,就是抗战到底,取得最后胜利,把日本侵略者赶出我们神圣领土;能,就是学习,学好抗日的本领、建国的本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设一个强大国家。”用这样的宣传来启发张伯苓走向正确的抗日救国之路。

二是摆事实,讲道理,和蔼相劝。有一天,周恩来和曹禺到南开中学去见张伯苓,张伯苓留他们吃饭,同席的还有张伯苓的弟弟张彭春。张彭春与周恩来展开了讨论,表现出对共产党的主张不以为然。周恩来心平气和地向他解释说:“你说得不对,不符合事实。”然后列举了许多事实来说服张彭春。张伯苓在一旁认真听着,未置可否,但内心对周恩来的说法不由得十分信服。

抗战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迫使国民党政府尽快投降,于1944年4月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侵入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大部分地区和贵州部分地区。国民党则借此机会大力扩充兵源,为以后实行独裁统治作准备。这年冬天国民党打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旗号,竭力鼓动青年学生从军。针对这个情况,周恩来又到学校,向张伯苓揭穿蒋介石借抗战之名、拼凑武装力量的阴谋。周恩来透彻的分析使张伯苓受到启发,他也明确表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不是一件好事”。并带领南开师生进行了抵制。

同类推荐
  • 能说会道 左右逢源

    能说会道 左右逢源

    本书将教你如何灵活地说话、办事,全面介绍得体说话的技巧、高效办事的经验、轻松为人的方法和潇洒处世的哲学,只有按照书中的原则和提示,为人处世才能左右逢源,无往不胜。
  • 静心

    静心

    生命起始之时,最初的那颗心除了清净透明什么都没有,可是在红尘俗世中混得久了,这颗心好像什么都沾染上了。在不断地求索与挣扎中,有时候心会越锁越紧,越来越浮躁迷乱找不到方向。《静心: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的文字中渗透着弘一法师的风骨和智慧,给浮躁的人们一份安宁,告诉人们一切顺其自然,便能宁静致远。它让人们在风云变幻中宠辱不惊;在岁月流逝中心清如水;让人们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大彻大悟、禅定心安。让我们跟随大师的指引,一路找到灵魂的栖息之地,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 第一夫人给女人的24堂成功课

    第一夫人给女人的24堂成功课

    本书结合24位第一夫人的经历,从事业、爱情、家庭、心态、人脉、魅力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剖析,将她们的成功奥秘全方位地展示出来,让女人在汲取力量的同时,也能冷静也剖析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让自己的人生更完美。
  • 人生大哲学 生活小哲理

    人生大哲学 生活小哲理

    人生的意义何在?活着究竟又是为了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本书精选人生16大法则,向您讲述一个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志向法则:人生的风向标;时间法则: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情绪法则:自我调节很重要;自信法则:成功人生的前提;梦想法则:自由飞翔的心;坚持法则:滴水穿石,坚持不懈;自强法则:永不言败的精神;生存法则:胜者为王;处世法则:一门精深复杂的学问;人脉法则:左右逢源的处世之道;交往法则:取得成功的必备能力;习惯法则:左右人生的力量;合作法则:单打独斗难成功;财富法则:幸福的资本;成功法则:命运自己掌握;幸福法则:保持一颗平常心。
  • 中外名家心理教育格言与故事

    中外名家心理教育格言与故事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将教育与格言、故事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能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外名家教育格言与故事全集》,包括美德、修养、爱国、性格、心理、处世、理想、习惯、言行、成功等方面的教育格言与故事。
热门推荐
  • 章台柳

    章台柳

    《章台柳》,清代言情小说。小说叙述唐朝天宝年间,郑州南阳书生韩翊进京应试。李王孙曾为其爱姬柳氏建章台以居,而韩翊与章台柳后相互钟情。李王孙遂将柳氏许嫁韩翊。小说敷衍唐传奇《柳氏传》而成,演叙安史之乱前后韩、柳二人的恋情及悲欢离合,展示了社会动荡中才子佳人的生存状况。
  • 鬼魂淡散

    鬼魂淡散

    关于在学校探险解密的,剩下的我就不透露了。...............................................
  • 主角光环

    主角光环

    当主角光环成为一种力量,世界又当如何?运气光环,绝地反击光环,后宫光环,各种各样的光环将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且看主角光环
  • 女扮男装:傲娇学妹来耍帅

    女扮男装:傲娇学妹来耍帅

    拜托,本王玄墨阳是何人也?女儿身又怎样?照样把你驯得服服帖帖!照样把女生帅的流一脸血!照样称王称霸!哼唧~~“What?你一个长得比西施杨贵妃还漂亮的BOY就像驯服本王我?下辈子吧!”某女一脸傲娇看着旁边的BOY,却没发现某男的嘴角路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 九重天机

    九重天机

    红尘之上,是为九天;九天之中,孰为天机?倘若天命有定数,当如何以逆天?倘若天命无定数,当如何以胜天?来自山村的少年,一步踏入了仙途,也踏入了一场生和死的黑白局。步步青云步仙阙,重重九天重天机。精彩尽在九重天机!
  • 鹤舞风云

    鹤舞风云

    别有怀抱,难改初衷。以力证道,以智破执。庙堂巍峨,江湖飘渺。水兮舟兮,素心素行。
  • 豪门重生之军少的腹黑妻

    豪门重生之军少的腹黑妻

    她是一个厌倦了生活的不良少女,她是一个被情所伤的千金,她们本不该有交集,却因为一场车祸让两人互换了灵魂,于是她成了她遇见了他,,,,,,,,,,,,,,
  • 尘世尘

    尘世尘

    无常之世,尘世之尘。Weallsuffer,nobodycansurvive.
  • 某白领的彼岸物语

    某白领的彼岸物语

    这是一个没有神魔鬼怪的时代,这是一个只有一群逗比超人的世界。白天心坐在办公室,一边写着策划一边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一遍又一遍的告诫自己,这群大佬惹不起……原本不过二十多个平方的办公室,此刻不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地藏、鬼母、烛龙正脸红耳赤的斗地主,期间各种法术大打出手,出老千不择手段:南天门四大天王组了乐团,正在意气风发的练习演奏;最过分的是居然有一群猴子在公然开宴会……手上的力气几乎都用在了敲击键盘上,白天心终于忍不住:“吵NMB啊!老子在工作啊!”众大佬:“啊?!”“没什么,我闹着玩呢,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
  • 独步三千道

    独步三千道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玄天大陆,万族林立,妖魔横行,诸王争霸。经过一个漫长的蛰伏期之后,通天战鼓擂响,璀璨大世即将开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一懵懂少年正从暗月城蹒跚而来……凡尘折一叶,化作独行舟,撑一支长蒿为桨,于道海中争渡!大道三千,但求其一而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