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梅西的两位经理产生了矛盾。起因是,由于公司规模扩大,所以公司决定搬新家,换到面积更大的办公室,可就在新办公室的装修问题上,两位经理的意见产生了分歧。由于公司换了新环境,所以各种成本比较高,可是总公司分拨的经费有限。史密斯经理认为,应该把主要的费用花费在员工的办公区,要优先提高员工的办公舒适度,这样员工才能更高效地工作,而约翰经理却认为,当前公司的规模扩大了,更应该注重外在形象的宣传,所以费用应重点用在前台、接待室、贵宾室,如果有剩余费用再去考虑员工区。虽然两位经理的意见不统一,可具体的实施方案却落到了乔治和梅西的身上。乔治是一个心直口快的员工,他赞同史密斯的想法,认为应该首先考虑员工的利益,所以和约翰经理争执了起来,结果给人留下了一个“不尊重领导”的印象。
此时,史密斯经理心想,乔治今天不尊重约翰,让他没有面子,明天会不会也让自己没面子?史密斯经过反复考虑,决定解雇乔治。原因是:他不尊重领导。就这样,乔治成为了“两虎相斗”的牺牲品。
而梅西看到乔治的“悲剧”,不想自己也被卷入这场权力之争中。
尽管她能理解这两位经理的想法,但是现在她不能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此时她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她在公司的内部发了一份会议通知书,主题是让各部门主管就新办公室的装修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会议结束后,梅西清楚地记录了各部门主管的意见,并完整地把总结表同时递给了两位经理。经过了上次的会议讨论,各个部门的主管都知道了这次新办公室装修费用有限的事情,所以,他们都想为自己的部门多争取一些利益。这时,约翰经理也觉得应该考虑到员工的感受了。梅西借此机会,递交了一份新办公室的装修方案,在保证经费不超额的前提下,不仅满足了公司门面的宣传,也为员工创造了舒适的工作环境。果然,这个两全其美的方案得到了两位经理的一致认可。
拿破仑曾说过:“宁愿要一个平庸的将军带领一支军队,也不要两个天才同时带领一支军队。”可是在职场中,很多公司都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才是真正的牺牲品,面对“多头”给员工分配的不同任务,员工到底听从哪一位领导的?如果员工不想“牺牲”,那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急于否定任何一位领导。在上述故事中,乔治就是因为否定了经理约翰,所以被史密斯经理直接解雇。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无论哪一名经理,都希望员工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如果员工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就会被认为是“不忠”的体现,所以,一名聪明的员工,要做的就是先让领导的意见统一。故事里的梅西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通过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让两位经理的意见得到了统一。为了让职场达人能够更妥善地处理好“分头领导”派发的任务,心理学家埃瓦尔德·海林给出了这样两点意见:
(1)通过比较,找到更在理的一方。众所周知,在发生地震时,总会有一个最强的震源,离震源越近,它的传播能量就越大。职场中也是如此,在面对多个领导的意见时,需要先找出哪一位领导的意见最重要,通过认真的沟通、探讨,让其他意见趋向于这个最重要的意见。
(2)学会正面积极地考虑事情。当多个上司的意见不统一时,逃避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学会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全面地分析事情的利弊,及时和上司进行沟通,这样才能避免成为两权相争的“牺牲品”。
6.合理安排时间,为事业插上翅膀
老黄牛,在多数人的心中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化身。可如今,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在这个追求效益的时代中,如果老黄牛仍然只顾着埋头工作,不抬头看前面的路,一旦不小心走错了方向,那么得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岂不是会付之东流?在职场中,每一个老板都希望员工能给公司创造业绩,带来效益,而不希望员工因为找不到正确的工作方法,而导致事倍功半。如今的职场,不仅需要“老黄牛”,更需要插上效益翅膀的“新黄牛”。
艾玛和艾丽卡,同在一家电子公司上班,工作职位都是经理助理,平时工作的内容是整理文件、总结会议内容及拆阅信件等。而且两个人工作都很努力,可是不到三个月,艾玛就被解雇了,而艾丽卡不仅加了薪,还被提拔为主管。为什么二人都很忠心,并且很努力,但结果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原来,艾玛是一个慢性子的人,她做事很细致,但是缺乏时间观念,有时候会在一张不太重要的报表上浪费很长时间。表面看她每天都很忙碌,其实手中还有一大堆做不完的事情。而艾丽卡是一个头脑很灵活的女孩,她每天早晨到公司,都会把这一天当中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并且分清轻重缓急,这样一来,既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还有很多的空闲时间去做其他分外的事情。比如,看看产品近期的维修情况、回访老客户、发掘新客户等。两个月后,艾丽卡就清楚地了解了公司的主打产品的基本信息,并整理了一些客户的反馈意见。经理看到后,非常吃惊,他很欣赏艾丽卡这种高效的做事能力。于是经过推选,艾丽卡便当上了部门主管。
心理学家约·艾迪生曾说过:“想要出色地完成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效率”。高效率的员工在做事情时,会缩短工作时间,又能保证完成任务。而低效率的人,往往会因为长期没有出色的业绩而逐渐被淘汰。在大多数企业中,都会有业绩考核,一些“低效率、低业绩”的员工自然而然就会受到批评,甚至会遭到辞退。
可见,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创造效益至关重要。对此,心理学家约翰·赫尔巴特曾做了这样一个测试:
面对每天24小时的时间,你会怎么分配?台下有的人说“我会好好休息”,有的人说“我会看书”,还有的人说“我会出去购物”,而只有一个人站起来说“我会把时间分为五段,早晨7:00~9:00看书,10:00~17:00出去散心,18:00~19:00吃晚饭,20:00~22:00准备明天上班的资料,23:00准时睡觉。”可见,最后这个人对这24小时的分配是最合理的,效益也是最高的。通过研究,约翰·赫尔巴特说:“一个效率差的人与一个高效的人的工作效率相差可达10倍。”
由此可见,每个人都要掌握管理时间的方法,以更高效地工作。那么,在工作中,员工应该怎样做呢?对此,约翰·赫尔巴特提出了这样几条建议:
(1)取六选优的工作制度。这种方法曾经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地挽救了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这一方法要求员工从“1”到“6”,按照主次,列出6件事情,在执行的时候,严格按照这个顺序,只有完全地做好“1”之后,才能再去做“2”,这样依次往下进行,直到做完“6”。约翰·赫尔巴特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每天都能全力以赴地完成他们认为重要的6件事情,那么时间久了,他一定会成为一个高效率的人。
(2)主次有度。如果有四件突发的事情,这时候,你要快速地分清轻重缓急。①紧急并且重要(如老板突然要开临时会议);②紧急不是很重要(如周末突然有同事说要一起去购物);③重要不紧急(例如近期要去进修一门课程);④不重要不紧急(如短期有要旅游的计划)。在面对这些事情上,就要明确地认清到底哪些事情可以拖延,而哪些事情不能拖延,进而合理地分配时间。
(3)抓住重点,直奔主题。有的员工,在会上作报告的时候,总是抓不住重点,结果使听众不知所云。可见,在关键问题上,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精髓。
(4)良好的工作环境。约翰·赫尔巴特通过研究发现,干净、整齐、舒适的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所以,员工每天应该把座位上的物品收拾好,营造一个优美的工作氛围。
(5)间接休息。研究发现,在一块土地上,如果反复种同一种农作物,那么产量就会下降。同理,如果员工反复地做同一件事情,就会很容易产生思维疲劳,降低效率,所以,要适当地进行调节。
合理安排时间,治愈工作中的拖沓病,为职业生涯插上翅膀。
7.学会察言观色,治愈职场沟通顽症察言观色,即通过观察他人外在流露的神色表情,探知其内在的心理状态,从其言行习惯,推知对方真实的个性特征、习性喜好等,这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而善于沟通的职场人士大多精于这门学问。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个擅长沟通的人首先要懂得识人。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认清了与自己打交道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能更好地使用针对性的沟通策略,与对方实现高效沟通。所以,察言观色的本领在职场沟通策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过去,擅长察言观色的人在人们眼中扮演的是见风使舵的角色,但现在,察言观色不再是一个贬义词。很多时候,那些擅长察言观色的人,往往最懂得体贴人心,他们在意别人的感受,并且凡事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擅长察言观色的人往往在生活中被朋友视为倾诉心事的对象,在职场中也很轻易能得到对方的信任。
察言观色,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通过他人的言语和表情,进而揣摩他人心思的行为。察言观色与心理学上的行为分析、行为推断等类似。从某种角度来看,察言观色属于行为心理学的范畴。
行为心理学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布鲁德斯·华生创建的心理学流派,它强调通过研究人们外在的行为表现进而推知其内在心理方面的意识。显然,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察言观色在这一点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的是外在行为研究,因此华生一反过去冯特等人强调内省的研究模式,强调用实验、观察的手法进行研究。华生将生理学上的“反应”等名词引入他的心理学理论中,并将反应分为四类:外显、内隐的习惯反应以及外显、内隐的遗传反应。
外显的习惯反应,一般指后天通过学习习得的反应,通常可以轻易地观察得到。比如讲一门外语,弹奏一曲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与人愉快地交谈最近看过的电影等;内隐的习惯反应,也是后天习得,但通常不能从表面观察得到,比如思维、爱、憎等无声的语言;外显的遗传反应,各种外在可以观察得到的本能以及情绪反应,比如膝跳反射、眨眼、打喷嚏等;内隐遗传反应,外在不可观察的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的变化等。华生将心理或意识看成内隐的轻微行为的理论,让读心术、微表情解读等成为可能。例如,他认为情绪是“一种内脏和腺体系统之深刻变化的遗传模式行为反应”,所以情绪变化的时候呼吸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样一来,观察呼吸的变化就成为断定情绪的最佳方法。
基于行为心理学诞生的理论,非常成功的实际应用案例有诸如FBI读心术、微表情研究等。美国悬疑心理电视剧《别对我撒谎》中就大量应用了各种肢体语言以及微表情的推断知识。可以说,这部电视剧最经典的部分就是主人公那神乎其神的微表情识别术,如主人公通过捕捉犯人稍纵即逝的表情,探知对方隐藏在面具背后的真实心理,进而判断对方是不是撒谎的嫌犯,继而成功破获案件。FBI对行为分析的应用表明了这门学科的实用性以及科学性。因此,行为分析不是空穴来风,察言观色等行为推断的确是一门学问,值得职场人士学习和借鉴。
根据行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别探讨职场人士应该怎样将察言观色运用得恰到好处。察言观色第一个重点是怎样“观色”——正确识别他人的表情。察言观色要重点关注几个部位,依次有:眼睛、眼角、眉毛、嘴形、嘴角、下巴、额头。
一般来说,单看一个部位不能判断对方的情绪以及心理状态,需要几个部位配合起来看。如单看眼睛,圆睁既可表示惊讶、恐惧,又可以表示无知、好奇,无法准确判定到底属于哪一种。而当眼睛圆睁的同时,嘴巴大张,呼吸短暂拉长表示惊讶;嘴巴大张,呼吸急促或者屏住呼吸,则表示恐惧;嘴角下垂、嘴唇紧抿表示严厉;嘴唇放松轻合表示无知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等。
察言观色的第二个重点是怎样“察言”。察言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听他人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爱默生曾经说过:“人只有在独处时最诚实,在他人面前,都是虚伪粉饰的。”所以,职场人士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选用曲意、委婉的表达方式,导致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一致,这是大家保护自我的一种方式,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同事之间,想拜托对方帮自己做某件事情,对方虽然嘴上说“好啊”,但回答得却很犹豫,一点都不干脆,这时候最好见好就收,停止求助。对方的犹豫,已经表明他不愿意,之所以在口头上答应,只是碍于情面不想拒绝。这种时候,如果把对方的回答当真,真的把任务交给对方去做,会让对方备感恼火,为自己在职场人际关系中留下潜在的不利发展的负面评价。比如,这个不得不答应帮忙的同事,背后随时都可能发表意见,说请求帮助的这个同事“无能”、“一点小事就要找他人帮忙”等。在职场请求同事帮助,一旦对方表现出不乐意的神色,一定不要继续强求,要转移话题,以缓和尴尬的气氛。
察言观色,重在见机行事,重在察言和观色同时进行,总体分析。
和他人打交道,千万不要认死理,如果只认对方口头上说的话,或只认自己眼中所见的表情,都会让人们进入察言观色的误区,最终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