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9800000014

第14章 大海的女儿——记海洋地理学家刘恩兰教授(4)

1962年3月,春寒料峭,冰雪未消,刘恩兰就要离开哈军工海军工程系了。老太太在哈军工辛勤工作了九个年头,口碑极佳,无论学问还是人品,都深受人们的敬佩。

这位身材瘦小的大学者,带着齐鲁大地女性的刚强和执着的秉性,永远不停步,永远不服老,在教育和科研事业中蹒跚而行。

七、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刘老太依然是一身蓝色旧布衣,走进海军航海保障部。这一年她已经58岁了。这个年龄的健康妇女出海也会有一大堆困难,更何况一个伤病缠身的老教授呢。然而,刘恩兰兴致勃勃,随舰艇从塘沽出发,沿渤海、黄海、东海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直达南海,一路考察了海岸设施、地貌、水文等,写出了几万字的材料。以后,她一直战斗在海洋科研的第一线,为海洋事业和海军建设呕心沥血。她所表现的献身精神,至今还印在与她相识的海军干部的记忆里。

1965年,她在主持一个海军科研任务时,乘一艘海军快艇到黄海某海区考察。这时,她正患胃溃疡。小艇破浪奔驰,艇体激烈振荡、颠簸,把她的胃搅得疼痛难忍。

忽然,她一阵恶心,觉得要吐,她怕弄脏舱室,急步走上甲板,一口鲜血吐进大海。

同志们忙奔出来扶她,她昂首望着前方,疾风撕扯她那苍苍白发,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突然,刘恩兰发现快艇来了个急转弯,全速返航了。她一下子明白了这突然变化的原因,立即三脚两步回到舱内找艇长,严厉地问:“为什么返航?”艇长有些不自然地回答:“刘教授,您别急,这次出海风浪太大,刚才上级命令……”刘恩兰十分着急地比划着说:“同志,你难道不懂吗?风浪越大,越能获得珍贵的资料,对部队建设更有参考价值,快发电请示上级,一定要按原定计划到预定海区进行测试!”

艇长听了老教授斩钉截铁的话语,内心十分感动。他像执行命令一样,立即与上级取得联系,又驾艇奔向大海的深处。

不久,她又专程到东海调查,撰写了《东海之行》一文,引起了海洋界的注意。

1964年,刘恩兰调往国家海洋局青岛第一海洋研究所工作,虽年过六旬,仍常带领青年科技人员开展海河口、厦门大登水道泥沙洄淤调查和青岛海区声场调查,同时翻译大量海洋文献资料。

“文革”浩劫中,刘恩兰调往国家海洋局天津情报所工作,这样的大专家自然逃不脱饱受冲击和蹂躏的劫难,她被海军造反派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特嫌”。一次,造反派批斗她,把她押进一个大厅,看到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和胡乱罗织的“十大罪状”。刘恩兰边看边摇头,大声抗议道:“不对,不对,你们大字报写的全不对!”

造反派对老太太拳打脚踢,还扣发她的工资,每个月只发少量饭票,根本不够买菜,于是她餐餐吃豆腐乳。“文革”乱世,倒行逆施,风雨如磐,羸弱多病的刘恩兰始终不屈服。她常常自言自语:“真理总会回来的!”

后来,周总理从北京捎来口信:“刘恩兰是海洋界的巾帼英雄,不准批斗!”

迫害她的人惶惶然作鸟兽散,刘恩兰重获人身自由。

时任海军政治部主任的原哈军工院长刘居英闻讯后,伸以援手,1972年,把刘恩兰由天津调回北京,归属海军司令部管理,并为她平反。后来又重新安排她回国家海洋局工作。刘恩兰深深感谢哈军工的首长和学生们,因为哈军工人给了她信任和尊重、友谊和温暖。

1976年,刘恩兰住在海司招待所,海司食堂的炊事员都尊敬地称她“刘博士”。

日渐衰老的刘恩兰牙齿不好,食堂工人主动为她准备松软可口的饭菜。她的视力差,不能上街购物,四季衣服都是她妹妹在南京做好后寄给她。那年的唐山大地震,北京震感强烈,招待所里的人都争先恐后跑出来,刘恩兰从容不迫,最后一个人慢慢走出大楼。

为了躲避地震,刘恩兰到南京投奔妹妹家小住,她不忘金陵女大的故人,请白秀珍、黄瑞侬等南京大学地理系的教授、她当年的学生餐聚。席间,她谈笑风生,讲她在科研考察中的那些趣事。

作为一位爱国的科学家,刘恩兰念念不忘以平生所学奉献于国家的建设事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她参加了治理淮河、永定河、桑干河的高层决策工作,积极献计献策;对修建官厅水库、十三陵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她也提出过宝贵的意见。“文革”结束后,她对拦截长江、修筑葛洲坝大坝的浩大工程提出不同的看法,由于与某些领导意见相左而遭白眼。事后刘恩兰坦然地说:“我是根据科学提的,除非我的科学知识不全面。”

然而,岁月无情,刘恩兰毕竟垂垂老矣。晚年的老人家还是不服老,曹孟德诗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16个字最能反映刘恩兰的心境。1978年她被国务院任命为国家海洋局顾问,她是第三届至第五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又有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界的领导职位,自然不能清净度日。每年她要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或到沿海考察。一次她在广东、福建沿海考察,发现沿海的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她心情很不平静,折取一枝红树枝条,小心翼翼带回北京,置于写字台上,逢人便大声疾呼:

“要保护好红树林呀,它是海岸卫士,不能再毁坏下去了!”老教授的呼声引起了相关机构的共鸣,国家开始重视保护红树林的工作。现在,中国海洋生态学者广泛开展对红树林的研究,成果显着,南方沿海,绿油油的红树林抵御着波浪的冲击,保护着海岸线的安全。

为了与国外同行交流学术成果,刘恩兰在74岁那年,出访澳大利亚,参加世界海洋会议。在美丽的悉尼港,她健步登上270米高的电视塔。来自世界各地的海洋学家们,无不惊叹、钦佩中国这位年迈的女科学家勇于攀登的精神。暮年夕阳红,她还欣然参加中国海洋学会科普委员会组织的航海夏令营,给孩子们讲解海洋知识,讲述海洋科学发展简史和航海发展简史,与孩子们一起到3万吨级的远洋轮上参观,为培养海洋事业的后备军操劳。她对我国的海洋状况了如指掌,75岁时,她还乘机飞往南京、广州参加全国海洋工程、海岸带、航海学会学术讨论会,21天行程万里,写出论文两篇。77岁时,她发表文章,提出“国家应当加强对海洋的管理”的重要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八、魂归自然,情系大海

晚年的刘恩兰有一奇想,长久萦绕于心头:她想乘坐中国自己的潜水艇,观察和体验海洋深处的情况。但是海军没有女士下潜艇的规矩啊,刘恩兰不管,再三申请,终获海军批准,钻进潜艇的老太太,高兴得像个孩子。在中国海洋界,人们称刘恩兰是“大海的女儿”。

1946年刘恩兰在美国讲学的酬金未曾领取,美方给她存入银行。中美建交后,她接到美方存款解冻的通知,刘恩兰把这笔数目不菲的钱捐赠给中国海洋学会作为基金。

在她离世之前又将全部积蓄2.2万元及632册珍贵版本的中外图书捐献给国家。1987年,国家海洋局用她的捐款,设立了“刘恩兰青年科技奖励基金”,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中国海洋事业多作贡献。

1986年7月15日,久病不愈的刘恩兰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2岁。

刘恩兰就是为了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而生,为了给大地和大海把脉而生。她人生的后三十年,把辽阔的大海作为自己的研究室,不间断地实地考察和研究,为祖国的海洋开发和保护,撰写了大量专着、教材和论文,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她深情地爱着大海,暮年曾说:“我自幼就喜爱大海,等我去见马克思的时候,请把我的骨灰撒在大海里,我要和大海永远在一起。”

2010年清明节,在刘恩兰诞生105周年和逝世24周年的时候,她的亲属重回青岛,在国家海洋局领导同志的陪同下,乘坐中国海监第一支队的“中国海监16号”船,在青岛海域举行祭奠活动,深切追思悼念刘恩兰教授。

亲属们将刘恩兰的骨灰掺和着五彩花瓣,撒入了万顷碧海,实现了刘恩兰生前的愿望——“魂归自然,情系大海”。

参考文献

[1]白永达:“羌区步行三千里”,《望九琐忆》,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

[2]张永滨、卞许民、张滢华:“中国第一位女海洋学家——刘恩兰”,《金陵女儿》,江苏教育出版社,第50页,1995年8月。

[3]张滢华:“怀念刘恩兰教授”,《永久的思念》,金陵女大校友会编,1993年8月。

[4]白秀珍:“海的女儿刘恩兰”,《金陵女儿》第四辑,金陵女子学院编,2007年9月。

同类推荐
  •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本书主要介绍了四大英雄史诗与其内涵。包括《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华抱山》,其中有饱含浪漫主义色彩的史诗、融入史诗的藏族英雄形象、为理想天堂宝木巴而战斗、融入战斗精神的英雄史诗、饱含英雄情怀的传奇故事、为了正义七次远征出战、玛纳斯后代的英雄事迹等内容。
  • 骚客的传记

    骚客的传记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 陇上翘楚:人物卷

    陇上翘楚:人物卷

    雄奇绵长、多姿多彩的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多民族风情,构成甘肃独特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的辽远广阔时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东西方文化交会的通衢大道、多元一体的民族大融汇之域、祖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苍茫中透出厚重,在古朴中显现灵动,联系着中华文明之根、氤氲着中华民族之魂。也许正因为如此,甘肃又是一个略带神秘色彩,让世人渴望了解的地方。为了立体地全方位地展示甘肃的地理风貌、历史传统和人文积淀,陈自仁编著的《陇上翘楚/人文甘肃》,《陇上翘楚/人文甘肃》从这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影响的人物中,挑选了五十多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对他们的一生,分别做了细腻而生动的描述。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本书分为格哈德·多马克、卡罗瑟斯、利奥·西拉德等部分。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本书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黑白两道纵横任我,亦正亦邪毁誉由人,20世纪初的大上海繁华兴旺,风云诡谲,许多人带着梦想赤手空拳来此闯荡,能出人头地的却只是凤毛麟角,上海滩教父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个。他慷慨大气却又狡诈多端,为人豁达却又投机钻营,体恤民情却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一生不曾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却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三百年帮会人物,杜月笙实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集大成者。
热门推荐
  • tfboys烟花易冷,我们易散

    tfboys烟花易冷,我们易散

    因为爱,所以爱;因为爱,所以恨;因为爱,所以失去。因为爱,最好的朋友离她而去;因为爱,最亲的妹妹离她而去;因为爱,最爱的人离她而去;因为爱,自己最在乎的人讨厌她;因为爱,平常最不被自己在乎的人默默守护了她三年。当放下曾经的感情和默默守护她三年的人在一起时,自己曾经最爱的人回来了,她还会和那个默默守护着她的人在一起吗?她的感情又该去何处呢?
  • 独家盛宠:青梅来也,竹马接住

    独家盛宠:青梅来也,竹马接住

    “你。。你要干嘛。”“老婆,我们可是有娃娃亲的”盛凌风对夏以沫说“老婆小时候屁颠屁颠的跟着我,说要小宝宝呢”╭(°A°`)╮
  • 彼岸有你

    彼岸有你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场最难忘的诀别,带着心酸或痛苦或不得已。它在青春路上一定给过你希望并且是无法抹去的珍贵宝藏.17岁的曲梦遇见18岁的陆知远,在这场短暂青涩的暗恋长河中他们从邂逅到离别承载了多少“不得不”。青春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绚烂精彩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酸涩,需要我们用心经营认真对待。或许爱过就应该感到荣幸。
  • 最强火影异界纵横

    最强火影异界纵横

    ————最强火影无限纵横,或许这个名字更加的贴切。获得了神秘的火影数据包,解压缩后,唐玄进行了第一次的穿越。第一次的穿越选择的难度为‘中等’,想着中等上面还有那么多等级,本以为可以在异世界舒坦地叱咤风云,可谁知,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便是收服一条真龙!尼玛~这真的是中等难度吗~.......这是一个唐玄获得火影能力,征服游戏,顺便征服世界的故事!本书致力于打造不同,请客官耐心品尝到第二卷~~~~~
  • 基本异界法

    基本异界法

    当通向魔法世界的传送门屹立在古老而又焕发生机的大地上时,面对着不怀好意的未知和蒙昧无知的臣民,拿起钢铁和硝烟像个英雄般平定一切?还是用跨时代的智慧去创造未来?真正的智者不会去选择胡萝卜和大棒中的其中之一,而是会将它们一起狠狠抓紧!本书QQ群484530568
  • 火耀战神

    火耀战神

    地球秘境的上古武器:黄帝陵(金权杖)、神农架(铁木叉)、伏羲庙(水晶球)、祝融峰(火焰棒)、女娲陵(五彩石)正面主角:祝融(男)得到火焰棒正面配角:金绍(男)得到金权杖辰动(男)得到铁木叉墨沙(男)得到水晶球离尘(女)得到五彩石反面主配角:裂星时间:公元4000年地点:天才学院星际战争人类文明发展到公元4000年,祝融和他的小伙伴,在焰火晚会上,遇到一件奇怪的事情。从此,各种奇怪的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直到,真相揭开,他们必须直面强大的敌人。来自火星的盗火者裂星,带领他的属下,寻找地球秘境,企图争夺上古武器,盗取源火之火。天才少年会胆怯吗?
  • 云海仙途

    云海仙途

    清亮的剑,碧透的笛,纪念那个人心向正、仙风永存的时代。——不要让那年的铮铮铁骨、凛凛正气,只剩下苍老的回忆,和那再也无人愿听的传说。
  • 中国近代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研究(1895-1928)

    中国近代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研究(1895-1928)

    西法东渐、列强环伺的中国近代时期,刑事诉讼制度在艰辛和曲折中获得了较大的突破与发展。在对中国传统刑事诉讼制度回溯与反思的基础上,作者总结了中国古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并对中国近代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的背景、路径及理念进行了探析。在此期间,无罪推定、程序法定等新型法律原则开始输入并在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中得到一定发展。同时,检察及律师制度亦开始引进,中国近代化审判制度的雏形开始显现,北洋时期大理院创制的判决和司法解释例,不仅成为实现外来法律资源本土化的最便捷途径,亦成为各级司法机关非常重要的裁判根据。与此同时,执行制度也开始趋向文明并与传统的行刑制度相区别。
  • 阴阳至尊诀

    阴阳至尊诀

    一粒尘埃,废物少年,生死别离时,才明白何物为情!在生时,未去珍惜,未去争取。离别时,已然無法挽回,从此遗憾终身,空遗恨!红颜泪,生死别离!今生涅槃重生,发下誓言,纵然杀尽天下,绝不负佳人心。永恒不落红颜泪!PS:欢迎各位兄弟姐妹前来预测,分析!《战乾坤破苍穹》新书已上架,欢迎大家阅读!
  • 宁古塔地方乡土志

    宁古塔地方乡土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