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700000106

第106章 中国哲学的线索

思想必依环境而发生,环境变迁了,思想一定亦要变迁。无论什么方法,倘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便有一种新方法发生,或是调和以前的种种方法,来适应新的要求。

我平日喜欢做历史的研究,所以今天讲演的题目,是《中国哲学的线索》。这个线索可分两层讲。一时代政治社会状态变迁之后,发生了种种弊端,则哲学思想也就自然发生,自然变迁,以求改良社会上、政治上种种弊端。所谓时势生思潮,这是外的线索。外的线索是很不容易找出来的。内的线索,是一种方法——哲学方法,外国名叫逻辑Logic(吾国原把逻辑翻作论理学或名学。逻辑原意不是名学和论理学所能包含的,故不如直译原字的音为逻辑)。外的线索只管变,而内的线索变来变去,终是逃不出一定的径路的。今天要讲的,就专在这内的方法。

中国哲学到了老子和孔子时候,才可当得“哲学”两个字。老子以前,不是没有思想,没有系统的思想;大概多是对于社会上不安宁的情形,发些牢骚语罢了。如《诗经》上说:“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这种语是表示对于时势不满意的意思。

到了西历前第六世纪时,思想家才对于社会上和政治上,求根本弊端所在。而他们的学说议论终是带有破坏的、批评的、革命的性质。

老子根本上不满意当时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原来人人多信“天”是仁的,而他偏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是没有意思的,不为人类做好事的。他又主张废弃仁义,入于“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这种极破坏的思想,自然要引起许多反抗。孔子是老子的门徒或是朋友。他虽不满意于当时风俗制度以及事事物物,可是不取破坏的手段,不主张革命。他对于第一派是调和的、修正的、保守的。老子一派对于社会上无论什么政治、法律、宗教、道德,都不要了,都要推翻他,取消他。孔子一派和平一点,只求修正当时的制度。中国哲学的起点,有了这两个系统出来之后,内的线索——就是方法——继续变迁,却逃不出这两种。

老子的方法是无名的方法。《老子》第一句话就说:“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他知道“名”的重要,亦知道“名”的坏处,所以主张“无名”。名实二字在东西各国哲学史上都很重要。

“名”是共相(Universal),亦就是普通性。“实”是“自相”,亦就是个性。名实两观念代表两大问题。从思想上研究社会的人,一定研究先从社会下手呢,还从个人下手?换句话讲,是先决个性,还是先决普遍之问题?“名”的重要可举例明之。譬如诸君现在听讲,忽然门房跑来说——张先生,你的哥哥来了。这些代表思想的语言文字就是“名”。——倘使没有这些“名”,他不能传达他的意思,诸君也无从领会他的意思,彼此就很觉困难了。简单的知识,非“名” 无从表他,复杂的格外要藉“名”来表示他。“名”是知识上的问题,没有“名”便没有“共相”。而老子反对知识,便反对“名”,反对言语文字,都要一个个的毁灭它。毁灭之后,一切人都无知无识,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则没有欲望。没欲望,则不“为非作恶”,返于太古时代浑朴状态了。这第一派的思想,注重个性而毁弃普遍。

所以他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美和不美都是相对的,有了这个,便有那个。这个那个都不要,都取消,便是最好。这叫做“无名”的方法。

孔子出世之后,亦看得“名”很重要。不过他以为与其“无名”,不如“正名”。《论语·子路篇》说: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孔子以为“名”——语言文字——是不可少的,只要把一切文字、制度,都回复到他本来的理想标准,例如:“政者,正也。”“仁者,人也。”他的理想的社会,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做父亲的要做到父亲的理想标准,做儿子的亦要做到儿子的理想标准。社会上事事物物,都要做到这一步境地。倘使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则君、臣、父、子都失掉本来的意义了。怎样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呢?“言”是“名”组成的,名字的意义,没有正当的标准,便连话都说不通了。孔子说:“觚不觚,觚哉觚哉!”觚是有角的形,故有角的酒器,叫做“觚”。后来把觚字用泛了,没有角的酒器亦叫做“觚”。所以孔子说:“现在觚没有角了,这不是觚吗?这还是觚吗?”不是觚的都叫做觚,这就是“言不顺”。现在通用的小洋角子,明明是圆的,偏叫他“角”,也是同样的道理。语言文字(名)是代表思想的符号。语言文字没有正确的意义,便没有公认的是非真假的标准。要建设一种公认的是非真假的标准,所以他主张“正名”。老子主“无名”,孔子主“正名”。此后思想,凡属老子一派的,便要推翻一切制度,便要讲究制度文物,压抑个人。

第三派的墨子,见于前两派太趋于极端了,一个注重“名”,一个不注重“名”,都在“名”上面用功夫。“名”是实用的,不是空虚的,口头的。他说:今瞽者曰:“钜者,白也。黔者,黑也。”虽明目者无以易之。兼白黑,使瞽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瞽者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取],就是实际上的去取,辨别。瞎子虽不曾见过白黑,亦会说白黑的界限。要到了实际上应用的时候,才知道口头的界说,是没有用的。许多高谈仁义道德的人也是如此。分别义利,辨入毫末,及事到临头,则便手足无措。所以墨子不主张空虚的“名”,而注重实际的应用。墨子这一派,不久就灭了。而他的思想和主义则影响及于各家。遗存下来的,却算孔子一派是正宗。老子一派亦是继续不断。如杨朱有“名无实,实无名。名者伪而已”等话,亦很重要。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便有嵇康那一般人,提倡个人,推翻礼法,宋明陆象山和王阳明那班人,无形中都要取消“名”。就是清朝的谭嗣同等思想,亦是这样,亦都有无名的趋向。正统派的孔子重“名”,重礼制,所以后来的孟子、荀子和董仲舒这一班人,亦是要讲礼法、制度。内部的线索有这两大系统。

还有一派近代的思想。九百多年前,宋朝的儒家,想把历代的儒家相传的学说,加上了佛家、禅宗和道家的思想,另成一种哲学。

他们表面上要挂孔子的招牌,不得不在儒家的书里头找些方法出来。

他们就找出来一本《大学》。《大学》是本简单的书,但讲的是方法。

他上面说:“致知在格物”。格物二字就变为中国近世思想的大问题。

程朱一派解“格物”是到物上去研究物理。物必有理,要明物理,须得亲自到物的本身上去研究。今天格一物,明天格一物,今天格一事,明天格一事,天下的事物,都要一个个的去格他。等到后来,知识多了,物的理积得多了,便一旦豁然贯通。陆象山一派反对这种办法,以为这种办法很笨。只要把自己弄好了,就是“格物”。所以他主张:“吾心即是万物,万物即是吾心。”物的理都在吾的心中,能明吾心,就是明万物。吾心是万物的权衡,不必要像朱子那么样支支离离的格物。这种重视个性自我发展的思想,到了王阳明格外的明了。阳明说:他自己本来信格物是到物上去格的。他有一位朋友去格一枝竹,格了五天,病起来了。他就对这位朋友讲:你不能格,我自己去格。格了七天,也病了。因此,他不信格物是到物上去格。物的理在心中,所以他特别地揭出“良知”二字来教人。把良知弄好了,弄明白了,善的就是善,恶的就是恶,是的还他是,非的还他非,天下事物都自然明白了。程朱和陆王这两派支配九百余年的思想,中间“格物”的解说有七八十种;而实际上还是“名”和“实”的嫡派,不过改变他们的方向罢了——格物还是从内起呢,还是从外起?

思想必依环境而发生,环境变迁了,思想一定亦要变迁。无论什么方法,倘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便有一种新方法发生,或是调和以前的种种方法,来适应新的要求。找出方法的变迁,则可得思想的线索。思想是承前启后,有一定线索,不是东奔西走,全无纪律的。

同类推荐
  • 西方思想史

    西方思想史

    全书始自希腊的古典时代,而膈追循西方思想发展的主脉展开叙述,最后归结到当代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前景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深层根源。在横向展开上,一方面注意精英思想家和社会思潮并重,另一方面以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思想为主,适当顾及其他思想,并在必要的地方指明思想发展的动力。可以相信,此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拓宽视野,推动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入研究。
  • 庄子选读

    庄子选读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凡是能够以文字的形式留存到当代,都是经过几千年无数先贤圣哲们精挑细选并通过实践证明的,是对人的生存、行为规范、社会构造、民族发展、国家兴旺具有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的经典。这些经典,在今天看来,就是浸透在我们的遗传基因中的文化因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的文化之根。传承民族文化,播扬人文精神,最好的方式和途径,莫过于阅读经典、学习经典。诵读这些经典,就是在和古圣先贤对话,就是在获取文化的精髓,就是在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就是在擦拭我们的心灵之尘,就是在接近我们的自然之性,就是在回归我们的宁静 致远的祥和之境。
  • 庄子心悟

    庄子心悟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面对众生在物欲横流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清静,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自尊,从而由安而顺,由顺而游,达至逍遥大通之境。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

    《菜根谭》可以为大家清清火气,降降压力。菜根味苦,苦后有回甜。菜叶菜秆我们天天吃,其实菜之精华在于根,人之精华在于性。我们做人把先天本性巩固好,好比一棵青菜根肥苗壮,自然生命就旺盛。《菜根谭》内含格言,每天一段格言,每天提升一点境界。为方便讲述,《中国人的生活哲学:菜根谭人生解读》分为三卷,中问经历苦、涩、甜,是为“菜根三味”,每味都是药,每味都是缘,每味都是道,每味都是福,请君自品之。
热门推荐
  • 中二国师

    中二国师

    将军家的大小姐宁袖儿八岁的身体里,住着的是一个来自现代的灵魂。当朝国师司焉八岁的身体里,住着的是三十年前开国皇帝的灵魂。所以不明真相的宁袖儿一直觉得这位小国师很怪,放到现代,他就是个中二病晚期。而国师大人也觉得宁袖儿很怪,因为她总是用怜爱的眼神看着他,告诉他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 撒旦的赖账老婆
  • 亘古蛮荒

    亘古蛮荒

    蛮荒时代的弱小青年成长史,有苦有甜,有心酸也有开怀,最终成为所有部落都认可的蛮族之神!
  • 民国川军崛起

    民国川军崛起

    他,穿越了时空,整合了川军,积极反内战,出川抗日冦。她们,百魅众生大才女,义无反顾爱上他,不爱粉妆爱军装,烽火战场情漫漫……
  • 债务海啸

    债务海啸

    中国债务总水平,已达无法承受的极限,而且还是在社保投入严重亏空情况下。债务危机再也不是其他国家的事,这和我们息息相关。政府的债务就是每个人的债务!对中国人来说,债务危机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只有透彻理解中国债务本质,我们才能把握财富未来。
  • 阵破苍穹

    阵破苍穹

    诛仙剑阵!十二都天神魔大阵!周天星辰大阵!……小到尘埃,大到宇宙,万千阵法,信手可布!在武者的世界中,强者可以上天入地,翻江倒海,且看无法凝聚武道之基的罗陌,凭借独特的阵法,纵横天下,傲视群雄!
  • 方与圆大全集

    方与圆大全集

    方圆智慧是为人处世的永恒智慧,是玩转乾坤的至高学问。为了让读者既能充分了解方圆哲学,又能游刃有余地使用方圆之道,把握好方圆之度,我们推出了这本《方与圆大全集》。本书是以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系统阐释方与圆大智慧的作品;是从浅显到深奥,完整展现方与圆哲学的经典;是同类图书中迄今为止内容最全面、方法最实用、技巧最丰富的版本。全书共分六篇,分别为“方与圆”、“方圆智慧——以方容圆,以圆纳方”、“为人之道—一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处世之道——能方能圆,亦方亦圆”、“商海之道——有方有圆,名方实圆”、“谋略之道——由方而圆,由圆而方”。
  • 浮雪

    浮雪

    霹雳金光跨棚冷cp,双一哥,素史向,素还真x史艳文
  • 燕京风云录

    燕京风云录

    公元一一一五年,雄踞塞北二百余年的大辽帝国即将走到她的尽头。昏庸的皇帝终日围猎,不理国政,奸臣祸乱上下,税负繁苛,百姓已是不堪重负。就在此时,东方的白山黑水之间,完颜阿骨打纠集起他的女真族人,已经誓师反辽,而皇帝和他的大臣却还沉醉在富贵乡中,丝毫没有察觉末日的即将到来。国内叛乱此起彼伏的同时,南方的宋国闻风而动,也想在这场血腥的盛宴中分一杯羹。宦官童贯与道君皇帝秘密策划着北伐燕云,却不知远在大江以南的角落,一股阴影中的势力正在潜伏着,伺机要给这个庞大的帝国致命一击。这是群雄逐鹿的时代,而大辽已到了最危难的关头,英雄们不甘心自己亡国奴的命运,他们要用最后的鲜血,挽救这摇摇欲坠的国家……
  • 现代女性应该注意的100个生活细节

    现代女性应该注意的100个生活细节

    现代女生崇尚独立自主,自尊自立。她们拥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她们注重个人修养与常识;她们为自己设定理想与目标;她们思维敏捷,聪明智慧,干练精明,谈吐优雅;她们善解人意,对所爱的人体贴有加;她们具有个性又保持女性的温柔本质;她们热爱生活,把生活当成一项艺术来经营,在工作与休闲中拿捏着美感的平衡。可是在这个一切都快餐化的时代,女性民开始变得烦躁不安起来,失去了把握生活细节之美的细腻与耐心。千万不要以为生活的细节枝末节无关紧要,其实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出一个女性的修养和品质。现代女性更不能不拘小节,也许一个不当的举动和一句欠妥的言谈,就会使你魅力大打折扣,也会使人怀疑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