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曾说过:“科学和宗教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在每一个善于思索的人的心目中,它们是相互补充的。”这说明了宗教是有其科学合理性的。“然而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中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对德育的要求作出了最好回答。爱因斯坦有言:“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这说明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塑造和谐完美的人。
第一节 民族与宗教
斯里兰卡最早的民族为僧伽罗族。僧伽罗族信仰佛教,由于国内该族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因此,佛教成为该国的国教。继僧伽罗之后,泰米尔族是来到这个国家的第二大民族,由于他们大多从印度而来,因此信仰的是印度教。如果说佛教和印度教是该国的两大宗教,那么另外两姐妹当然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伴随着阿拉伯商人与斯里兰卡在商业上的贸易往来而走进这个国家的。
1.民族演进的脉络
斯里兰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不同的民族都有着各自的宗教信仰。斯里兰卡的民族主要包括僧迦罗族、泰米尔族、维达人和摩尔人等欧洲和非洲移民种族。本地民族和外来民族在这里交相并存,共同发展。
僧伽罗族是斯里兰卡最大的民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其最早起源于公元前5世纪来自北部印度的雅利安移民,属于雅利安人种。他们皮肤呈褐色,头发乌黑,略带卷曲,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西部、西南部地区和中部高山地区,操僧伽罗语,大多数信奉佛教,另有少数信奉基督教。
泰米尔族是斯里兰卡第二大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18%。它是印度次大陆的泰米尔人跨越保克海峡移民过来的,另有一部分泰米尔人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种植园经济发展时期,从印度移民过来充当劳工,二者构成了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泰米尔族操泰米尔语,大多信奉印度教,有少数一部分信奉基督教。他们主要集中在北部的贾夫纳半岛、东部的巴提卡洛亚及北方和东方的其他区域。
摩尔人大多生活在西北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是全国的第三大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操泰米尔语,信奉伊斯兰教。最早是公元8世纪来这里从事贸易的阿拉伯商人,由于历史的发展,他们中的很多人同当地人通婚,因此同当地居民没有很大差别。
维达人是当地的土着居民,是斯里兰卡最古老的民族。很早以前就以原始农业和渔业为生,虽然人数较少,但是在斯里兰卡反殖民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社会地位比较高。现在他们大多和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生活在一起,已与他们没有很大差别。
吉卜赛人是斯里兰卡唯一的游牧民族,他们来自南印度,主要靠表演眼镜蛇和训猴为生。马来人来自东南亚,早期马来移民是荷兰殖民统治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派来的雇佣兵团,由士兵、囚犯和流放印尼的贵族组成。伯格人是荷兰殖民统治时期欧洲人的统称,他们主要居住在科伦坡和南部沿海城市。卡菲尔人是非洲人的后代,他们是殖民统治时期从非洲运来的奴隶和士兵,社会地位低下,生活贫困。这些少数民族有些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与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没有太大区别,有些依然贫穷和落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相信各民族会逐步融合,差距将会不断缩小。
2.宗教信仰概述
斯里兰卡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
宗教伴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宗教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人们思想和文化的集中体现。如果说佛教是斯里兰卡的传统和象征,那么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则是斯里兰卡的多民族文化的反应,基督教便是殖民统治的产物。
斯里兰卡的佛教是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主要分为小乘教派和大乘教派,斯里兰卡的佛教属于小乘教派。当地佛教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出现了一些比较着名的佛教人物,如中国东晋的法显和大唐高僧玄奘,他们对佛教的宣传和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也修建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如大寺和无畏山寺等,这些寺院是当时佛教发展的集中体现。
斯里兰卡的佛教虽然在历史上遇到一些坎坷和波折,但是一直都处于统治地位。当地佛教风气浓厚,人们都很尊重佛教,信徒往往要对佛教设施进行礼拜,而且国家佛教传统悠久,人民普遍信佛,国内佛教活动和风俗很盛,佛教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印度教是斯里兰卡泰米尔人信奉的宗教。
它最早产生于公元后的几个世纪,在11世纪由于国王修建湿婆神庙而得到发展,在14世纪时由于泰米尔人的集中居住而得到巩固。湿婆教派是印度教的三大教派之一,当地大多数泰米尔人都信奉这个教派。湿婆是印度教教徒心目中的最高神。有这样一个神话传说:相传梵天和毗湿奴这两大主神就关于谁应拥有宇宙最高统治权而发生争执。就在这时,有一团火焰从地上冒出,梵天化为白天鹅飞上天去寻火焰的尽头,于此相对,毗湿奴变为公猪钻到地下也去找寻。结果他们谁也没能成功,就在这时湿婆从火林中现身,表示他才是最高的神,要他们崇拜他。泰米尔人不仅崇拜湿婆,还崇拜他的妻子波尔伐蒂。他的儿子欢喜天和塞建陀天。
许多印度教神庙都供奉着他们的神像。除了对神灵的崇拜之外,当地印度教徒还流行蛇祭祀,其中眼镜蛇祭祀最为突出。蛇祭祀主要是来自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女神卡纳卡伊的丈夫为湿婆的化身,被仇人所杀,她不仅报了仇,还救活了丈夫。但丈夫复活后先叫的是自己小妾的名字,于是女神勃然大怒,变为一条五头蛇来到了斯里兰卡。人们通过修建很多女神的神庙和举行蛇祭祀来表示对这位女神的缅怀和崇拜。
基督教是伴随着各国对斯里兰卡的殖民入侵而发展起来的。葡萄牙入侵后,当时天主教得以迅速发展,到荷兰入侵之时,基督教得以推广。英国统治时期,基督教作为思想统治工具得以发展。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欧洲殖民统治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其他地方也有一些基督教徒。现在当地信仰基督教的主要是僧伽罗和泰米尔的知识阶层和上层人士。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穆斯林信仰的宗教,现在穆斯林的主要集中地区为首都科伦坡、中部山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穆斯林一贯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尽管当时斯里兰卡曾受到外族殖民统治,但他们仍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保持宗教信仰。阿拉伯商人在公元8世纪开始在这里引进伊斯兰教,之后伊斯兰教便随着商人人数的大大增长和贸易的扩大而发展起来。
第二节 佛教的国度
佛教是斯里兰卡的国教,斯里兰卡佛教的发展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佛教伴随着当地人们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当地人崇拜佛祖释迦牟尼,礼拜佛教设施,参加佛教活动,传承佛教风俗。佛教作为一代代人顶礼膜拜的信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斯里兰卡佛教发展历程
斯里兰卡的佛教属小乘教派,称上座部教派。上座部教派是佛教的原始教派,把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视为教主,追求个人解脱,把“灰色灭智”证得阿罗汉果作为最高目标。大乘教派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佛,把佛神化,主张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建立佛国净土。
相传公元前3世纪,斯里兰卡佛教为印度阿育王之子摩哂陀等所传入,由于其经典都用巴利语传承,故近代又常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7年,有两位国王对佛教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天爱帝须王修建了大寺,伐多伽摩尼王筑无畏山寺。
凯拉尼亚大寺,原称“王家大寺”。据说,释迦牟尼成佛后亲临凯拉尼亚的那加人王国,并在这里宣讲教法。为了纪念这件事,后人在这里修建了寺院和佛塔。寺内金碧辉煌,拥有众多的佛像、古老的浮雕和色彩鲜艳的壁画以及参天的大菩提树。现在,凯拉尼亚已经成为斯里兰卡佛教的中心。无畏山寺建于公元前1世纪,是伐多伽摩尼国王为报答他的恩人摩诃帝沙长老而修建的。公元312年,佛牙舍利被人从南印度送到斯里兰卡。国王把它供奉在王宫内的一座神殿之中,并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庆祝活动,把佛牙舍利送到无畏山寺供世人瞻仰。
这一时期大寺派和无畏山寺派出现了争夺佛教领导权的斗争,同时出现了一些很着名的佛教经典文献。《清净道论》是一部佛教百科全书,奠定了大寺派再度兴盛的基础,还出现了着名的史书《岛史》和《大史》。《岛史》是锡兰现存最早的编年史史诗;《大史》则是摩诃那摩所编的王统编年史诗,可视为大寺派所传的佛教史。
公元5世纪,我国东晋高僧法显在无畏山寺潜心修学两年。他带回梵文佛经多种,并着有《佛国记》一书,记录了当年无畏山寺祭祀佛教圣物佛牙的盛况。据记载,公元5世纪时,无畏山寺有僧人5000人。
公元7世纪时,在印度游学的玄奘大师曾想到锡兰参学,但因其国王战死、国内饥荒而作罢。他在《大唐西域记》中叙述了当时大寺派排斥大乘,学习小乘,无畏山寺派则兼学二乘、弘演三藏的情形。
之后,佛教虽然遭到外国入侵者的几次破坏,但新任统治者通过创建寺院、佛塔,整理佛经,引进及培育佛教人士使得佛教逐渐恢复。
殖民统治期间,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相继要求斯里兰卡信奉本国国教,佛教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但是人们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独立后,佛教得以恢复并获得很大发展。
在南传佛教国家中,斯里兰卡已成为当代佛学研究的先进国家。这里拥有一些着名的佛教大学和佛学研究中心,而且斯里兰卡有很多的佛教团体和组织以及专业的出版协会和佛教刊物,在保护佛教权益、弘扬佛法和宣传佛学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为国际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斯里兰卡已成为南传佛教的中心。
斯里兰卡佛教如此盛行,人们对佛陀定是顶礼膜拜。拜佛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拜塔、拜菩提树和拜佛像。拜塔是佛教徒礼佛的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因为塔是供奉佛舍利的地方,因此它实际上就象征着佛陀的亲身。
如果一位佛教徒要去寺里礼佛,他去的第一个地方一定是佛塔,这已是斯里兰卡佛教徒俗已成规的传统了。斯里兰卡拥有众多的佛塔,塔就成了斯里兰卡佛教徒最为普遍也是最为神圣的礼拜对象。
礼拜菩提树是与礼拜佛塔同等重要、同等流行的一个佛教传统。
对菩提树的礼拜,不但表达了信徒们对佛陀的尊敬,同时也表示了对佛陀成道的纪念。因此,信徒们每到一个寺庙里去礼佛时,他们去的第二个地方一定是菩提树,这已经成为斯里兰卡佛教徒的一种习惯和传统。拜菩提树的传统来自于古印度的拜树习俗。不过,古印度人拜树是为了求得树神的各种帮助和保护,这与佛教徒礼拜菩提树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虽然佛教徒礼拜菩提树也有祈求功德和平安的一些相同因素在内,但更多的是表达对佛陀成道的纪念和对佛陀的尊敬。
佛教徒礼拜的第三个对象是佛像。在早期,由于佛教徒们以佛塔、菩提树及佛遗物等为佛陀的象征物进行礼拜和瞻仰,因此并没有佛像的存在。最早的佛像是在公元1世纪时雕刻在印度斯基台王肯尼卡所发行的硬币上;根据《大史》,是瓦舍巴王在首都阿努拉达普拉的大菩提树院里所建的四尊漂亮的佛像。
一个多世纪以后,正义帝须王也在大菩提树的东庭院里建了两尊铜佛像。接着,瞿他婆耶王在大菩提树的庭院的三个入口处建了三尊石佛像。公元334年-361年,摩诃斯那王也在院子的西边建了两尊铜佛像。从此以后,佛像的雕刻便在这个国家里流行起来。同时,佛教徒不再仅限于在菩提树的庭院里塑造佛像,他们开始在寺庙里建佛殿,供奉佛像。最终,佛殿里的佛像成了信徒们去寺庙礼拜的第三个对象。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佛教已成为斯里兰卡的精神信仰。
目前斯里兰卡有众多的佛教胜地,比较着名的有凯拉尼亚大寺、丹布拉佛窟、康提佛牙寺、无畏山寺、都波罗摩舍利塔、加尔寺等。这些佛教圣迹不仅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且结构简朴,建筑精巧,成为一代代人顶礼膜拜的圣地和人们旅游观光的胜地。
2.著名佛教人物
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父亲是净饭王,母亲为摩耶夫人。他虽出身皇室,却皈依佛门,潜心向佛。他是佛教的祖师和创始人,他创立的佛教净化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摒弃丑恶,发扬美善,为世界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传,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十月怀胎之时,到娘家天臂城准备分娩。当走到蓝毗尼园时,看见树林苍翠蓊郁、百花盛开,于是用手抚摸了无忧树的枝叶,就在这时佛陀从她的右肋诞生。这时天地出现了6种吉祥的震动,帝释、梵天以各种化身出现,守护在四周,天女散花,天众以天乐庄严并用殊胜美妙的甘露沐浴佛身。诸天以殊胜妙好的甘露沐浴佛身之缘起,就是后世浴佛法会的由来。佛陀诞生以后,向东南西北四方各走了7步,每走一步,大地都会用宝莲来承接佛足,世尊用两手指着天和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届皆苦,吾当安之。”
这就是佛陀成佛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