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3200000014

第14章 文人与香(1)

第一节文人与香

不知是香的美妙吸引了中国的文人,还是因为有了文人的才思与智慧,香才变得如此美妙。总之,古代文人大都爱香,香与中国的文人似乎有种不解之缘。

约从战国开始,许多文人有了“香”这样一位雅士相伴。到魏晋时期,香便融入了文人的生活,此后风气长行,至明清不衰。

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书画会友,以香增其儒雅;参玄论道,以香致其灵慧;衣需香薰,被需香暖;调弦抚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导其韵;幽窗破寂,绣阁助欢,清香一炉可畅其神而助其兴;书房有香,卧室有香,灯前有香,月下有香;伴读香、伴月香、梅花香、柏子香,隔火之香、印篆之香,沉香、檀香、甲香、芸香……。更有和香练香,赠香寄香,惜香翻香,烧香销香。香墨香纸香茶……确乎是书香难分,难怪明人周嘉胄叹曰:“香之为用,大矣。”

古代文人也留有大量咏香或涉香的诗文,亦多名家作品,可谓笔下博山常暖,心中香火不衰,千年走来,正是中国香文化的壮观写照。

屈原: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曹植:御巾裛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鸡舌五味杂香。

傅玄:香烧日有歇,环沉日自深。

谢惠连:燎薰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江淹: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

萧统:爨松柏之火,焚兰麝之芳;荧荧内曜,芬芬外扬。

王维: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杜甫: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白居易: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

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璟: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李煜: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禁。

晏殊:翠叶苍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欧阳修:沈麝不烧金鸭冷,笼月照梨花。

曾巩:沉烟细细临黄卷,凝在香烟最上头。

晏几道:御纱新制石榴裙,沉香慢火熏。

苏轼: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

黄庭坚: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

辛弃疾: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陆游:一寸丹心幸无愧,庭空月白夜烧香。

蒋捷: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筝调,心字香烧。

马致远:花满阶,酒满壶;风满帘,香满炉。

文征明:银叶荧荧宿火明,碧烟不动水沉清。

徐渭:午坐焚香枉连岁,香烟妙赏始今朝。

纳兰性德: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曹雪芹: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席佩兰: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文人以香养性

中国的香能千年兴盛并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艺术品质,首先应归功于历代文人,而最能代表中国香文化整体特色的也正是文人的香。

文人士大夫不仅视用香为雅事,更将香与香气视为濡养性灵之物,用以颐养身心。《荀子·礼论》云:“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故礼者养也。”先秦时即以佩香、种香修明志意。“佩服愈盛而明,志意愈修而洁”。屈原《离骚》也明言自己是效法前贤,修能与内美并重:“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修身养性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儒家讲“养德尽性”,道家讲“修真炼性”,佛家讲“明心见性”,《中庸》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要“尽性”则要从修养身心入手。古代文人用香,不只是享受芬芳,更是用香正心养神。故香文化也是一种讲究心性的文化,香是切近心性的香。

制香过程也是“得之于药,制之于法,行之于文,成之于心”。

它是“审美”的,不仅仅是“芳香”,还要讲典雅、蕴藉、意境,所以有了“伴月香”,有了“香令人幽”,“香之恬雅者、香之温润者、香之高尚者”,其香品、香具、用香、咏香也多姿多彩、情趣盎然。

它还是“究心”的,讲究养护身心,颐养本性;也讲究心性的领悟,所以也有了陆游的“一寸丹心幸无愧,庭空月白夜烧香”,有了杨爵的“煅以烈火,腾为氤氲,上而不下,聚而不分,直冲霄汉,变为奇云”,有了杜甫的“心清闻妙香”,黄庭坚的“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它切近心性之时,也切近了日常的生活,虽是一种文人文化,却不是一种少数人的高高在上的贵族文化。

文人以香气养性的传统,代表了知识阶层与社会上层对香的肯定,为香确立了很高的品位并赋之以丰厚的内涵,从而大大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

用香与推动用香

先秦时期,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就给予了多方推助。当时所用虽仅兰蕙椒桂等品类有限的香草香木,但《尚书》《楚辞》已有了许多使用及香气、香性、用香的追求等描述,君子士大夫们亲之近之的态度已清晰可见。西汉时,香文化有了跃进性的发展。就其现象而言,以汉武帝为代表的王公贵族盛行薰香,带动了薰香及薰炉的普及。就其理念而言,仍是先秦形成的香气养性的观念发挥了主导作用。

东汉中后期,薰香已在部分文人中有所流行。此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乐府诗及贴近生活的散文,其中就有关于熏烧之香的佳作,如汉诗名篇《四坐且莫喧》,秦嘉徐淑夫妇的往还书信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不仅喜香,还从香药品种、产地、性能、制香、香方等各个方面来研究香,如范晔撰写的《和香方》等。还涌现出一批咏香的“六朝文章”,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或写薰香的情致,或写薰炉、薰笼,或写迷迭香、芸香,托物言志,寄予情思,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香的喜爱,许多作品还是出自文坛名家。

唐代,整个文人阶层普遍用香,北宋之后更是风气大盛。焚香、斗香、制香、赠香,写香咏香,以香会友,种种香事已成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黄庭坚还曾直言:“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率直以“香癖”自称者仅山谷一人,而爱香之唐宋文人则难以计数,文坛大家也比比皆是,如王维、李煜、晏殊、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等。他们写到香的诗词亦颇多佳作。明清文人更将薰香视为是雅中之雅。“时之名士,所谓贫而必焚香,必啜茗。”(《溉堂文集》)

唐宋以来,庞大的文人群体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巨大,不仅带动了用香,并且也是引导香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诗意盎然

古代文人不仅用香,还要用出情趣来,用出意境来,用出“学问”来。

晚唐以来深受文人喜爱的印香即被赋予了丰富的诗意与哲理。欧阳修有“愁肠恰似沈香篆,千回万转萦还断”;苏轼有“一灯如萤起微焚,何时度尽缪篆纹”;辛弃疾有“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

史上还流传许多文人用香的轶事。同是焚香,却风格各异,可谓烧出了个性,烧出了特色。韩熙载喜对花焚香,花不同,香亦有别:木樨宜龙脑,酴釄宜沈水,兰宜四绝,含笑宜麝,薝卜宜檀。徐铉喜月下焚香,常于月明之夜在中庭焚烧自己制作的“伴月香”。蔡京喜“无火之香”(“放香”),常先在一侧房间焚香,香浓之后再卷起帘幕,便有香云飘涌而来。如此则烟火气淡,亦有气势。

除了熏烧的香,香药在文人生活中也有许多妙用,如:书中置芸香草以辟虫,有了“书香”;以麝香、丁香等入墨,有了香墨;以沉香树皮作纸,有了香纸;以龙脑、麝香入茶,有了香茶,等等。陈继儒曾言:“香令人幽,酒令人远,石令人隽,琴令人寂,茶令人爽,竹令人冷,月令人孤,棋令人闲,杖令人轻,水令人空,雪令人旷,剑令人悲,蒲团令人枯,美人令人怜,僧令人淡,花令人韵,金石鼎彝令人古。”(《太平清话》)

屠隆曰:“香之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晴窗搨帖,挥尘闲吟,篝灯夜读,焚以远辟睡魔,谓古伴月可也。红袖在侧,秘语谈私,执手拥炉,焚以熏心热意,谓古助情可也。坐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热,香霭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长啸空楼,苍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又可祛邪辟秽,随其所适,无施不可。”(《考盘余事》)这些正是文人生活用香的生动写照。

制香·赠香·着香

许多喜欢香的文人还收辑研制香方,采药和香,和出得意的香品时也常呼朋唤友,一同品评比试。香药、香品、香具等也是文人常用的赠物。

东汉诗人秦嘉曾向妻子徐淑寄赠“明镜、宝钗、好香、素琴”,并有书信记之。(《艺文类聚》)

欧阳修为感谢蔡襄书《集古录自序》,赠之茶、笔等雅物。此后又有人送欧阳修一种薰香用的炭饼“清泉香饼”,蔡襄深感遗憾,以为若香饼早来,欧阳修必随茶笔一同送来,遂有“香饼来迟”之叹。(《归田录》)

苏轼曾专门合制了一种印香,还准备了制作好的印香模、檀香观音像,送给苏辙作寿礼,并赠诗《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苏辙六十大寿时,苏轼又寄海南沉香(木)雕刻的假山及《沉香山子赋》。

黄庭坚也常合制香品,寄赠友人,还曾辑宗茂深喜用的“小宗香”香方并为香方作跋:“南阳宗少文嘉遁江湖之间,援琴作金石弄,远山皆与之同声,其文献足以配古人。孙茂深亦有祖风,当时贵人欲与之游,不得,乃使陆探微画像,挂壁观之。茂深惟喜闭阁焚香,遂作此香馈之。”(《山谷集》)

“明末四公子”之冒襄与爱姬董小宛皆爱香,也曾搜罗香药香方,一起作香,“手制百丸,诚闺中异品”。董去世后,这段生活仍令冒襄深为怀恋,“忆年来共恋此味此境,恒打晓钟尚未着枕,与姬细想闺怨,有斜倚薰篮,拨尽寒炉之苦,我两人如在蕊珠众香深处。今人与香气俱散矣,安得返魂一粒,起于幽房扃室中也。”(《影梅庵忆语》)

古代香学著述是文人们对香文化的重大贡献,广涉香药性状、香方、制香、用香、品香等各个领域。

如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著有《汉后宫和香方》,南朝史学家范晔曾撰《和香方》,宋洪刍撰《香谱》,宋代知名诗人叶廷珪撰《名香谱》《香录》,知名词人颜博文撰《香史》,明周嘉胄撰《香乘》等。

还有许多文人,也对香和香药颇有研究,在其文章或著作的有关章节留有各种记述。例如,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香》有:“沈水香,上品出海南黎洞,……大抵海南香气皆清淑如莲花、梅英、鹅棃、蜜脾之类,焚香一博投许,氛翳弥室,翻之四面悉香,至煤烬气不焦,此海南香之辨也。”

苏轼《沉香山子赋》亦论海南沉香:“方根尘之起灭,常颠倒其天君。每求似于仿佛,或鼻劳而妄闻。独沉水为近正,可以配薝卜而并云。矧儋崖之异产,实超然而不群。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幸置此于几席,养幽芳于帨帉。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

南方各地方志、志怪小说中也多有香及香药的描述。

咏香·和诗之香·名作之香

古代诗文也常以香为题,如:

曹丕在宫中引种迷迭香,邀曹植、王粲等人同赏并以《迷迭香》为题作赋。曹丕诗有“随回风以摇动兮,吐芳气之穆清”;曹植有“播西都之丽草兮,应青春而凝晖”。”

南朝刘绘曾有《博山香炉》:“参差郁佳丽,合沓纷可怜。蔽亏千种树,出没万重山……。”沈约和之,有《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范金诚可则,摛思必良工;凝芳自朱燎,先铸首山铜。……百和清夜吐,兰烟四面充。如彼崇朝气,触石绕华嵩。”

杜甫、王维、岑参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皆写到朝堂薰香。贾至原诗有“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杜甫有“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王维有“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黄庭坚曾以他人所赠“江南帐中香”为题作诗赠苏轼:“百炼香螺沈水,宝熏近出江南;一穟黄云绕几,深禅相对同参。”苏轼和之:“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黄庭坚复答:“迎笑天香满袖,喜公新趁朝参。”“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

宋末元初,南宋皇陵遭毁辱,王沂孙、周密等文人曾结社填词,以《龙涎香》为题作词,托江山沦亡之悲。王沂孙词有:“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余熏,空篝素被。”

李商隐《无题》:“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凤凰台上忆吹箫》有:“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蒋捷《一剪梅》:“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筝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几千年来的缕缕馨香,始终像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薰蒸着历代文人的心灵,而中国的哲学与艺术也向来有种“博山虽冷香犹存”使人参之不尽悟之更深的内涵,或许其中也有香的一分作用吧。

同类推荐
  • 现代公司管理(第四版)

    现代公司管理(第四版)

    本书介绍了公司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司的特征、功能及类型,现代公司的组建,现代公司的产权制度,现代公司人事管理,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现代公司跨国经营管理等。
  • 伊索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伊索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当代中国经济学

    当代中国经济学

    本书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经济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并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当代重大的基础经济理论。
  • 天才脑筋急转弯(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天才脑筋急转弯(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小说卷)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小说卷)

    新思维所有作品都体现出了作者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作者们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处在无拘无束的新思维中创作所得。新表达作品的创作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作者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杜绝套话,杜绝千人一面,杜绝众口一词。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并将这一切,反映在作品中。
热门推荐
  • 幻想浮世录

    幻想浮世录

    当一个正在啃面包的男孩变成一只蚂蚁,并发现自己拥有类似吞噬能力的时候,他选择进入蚁群,这是一个人生的结束也是一个故事的开始,这一刻命运的指针开始转动......
  • 4000年以后

    4000年以后

    游戏一日,世间一年,一款躲避天灾的末日游戏,成就了地球4000年以后一个不败神话!!!PS:本书属于玄幻,不是末世科幻!
  • 腹黑狂妃:夫君乖乖不要逃

    腹黑狂妃:夫君乖乖不要逃

    这具身体的主人被亲兄妹陷害,一夜之间从天才变成废物,饱受蹂躏,被人活活打死,而她,二十一世纪的从不言败的天才佣兵,凡是她接手的任务从无败绩,当美眸重新睁开的那一刹那,芳华绝代无与伦比,且看她如何斗阴险兄妹,战狡诈叔伯,夺夫君之心,绽放属于她一个人的精彩!
  • 十月来了,我就离开

    十月来了,我就离开

    他叫艾歌,她叫季凌薇。三年前他说会回来娶她,可三年后,他娶了别人。万番伤悲之下,她误食了奇异的果子,竟时光倒流,回到了欢乐的刚认识他的一月,与他重新演奏着欢喜、忧伤,几年的因果在短短的几个月让她看的明明白白。最终,他还是娶了别人,可她知道,一切都是为了她。婚礼那天,他与她被炸飞了,她只记得,他们从五十楼掉下,她的眼睛被玻璃碎片弄瞎。她吃下了另外一颗果子。醒来时,她竟变成了男儿身,奇怪的是,有人叫她“艾歌”。直到在街头看到一位名叫“季凌薇”的瞎眼的卖花女,她才知道,原来......忧伤的情节,流泪的过程,悲惨的结局.十月来了,最后的她怎么样了?最后的他会娶了她吗?敬请关注!作者QQ:562460630,腾讯围脖:http://t.qq.com/dengenyu。欢迎批评指正.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天启逆战

    天启逆战

    “双龙夺鼎,二日凌空,天启临世!”——神諭之石讖語一个乡村少年,不能启智修行,家中无端被卷入秘宝纷争,巧遇西方传教士,获赠一把镌刻着神秘符文的灵铳,以灵铳与修行者对抗,最终成爲绝世强者,逆天而战!一个人族、妖族、魔族、兽人族、灵族,各族并存的世界,太古之时神谕之石随天外流火降世,各族生灵感悟启智,各族先民领悟修行法门,圣人于神谕之石悟得谶语,神谕之石蕴含的太虚意志究竟为何?魔族膜拜神火觊觎人间,各族交锋会否引动天启异象?天启异象将是凈世或是灭世?太虚意志对人间又有何安排?虽然是新人新书,但保证不断更,不太监。希望读友相互转告,帮忙广告,有人支持就有力量!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书评,各种求!
  • 丑女弃妃:花痴女四小姐

    丑女弃妃:花痴女四小姐

    宫中盛传,白家四小姐,白花蕊奇丑无比,花痴又是个傻子。穿越成百花仙子?她到底是人,是鬼,亦或者是神仙?穿越而来的逗比花痴女,白花蕊,我是爱美男,某女内心独白,“我就是能文能武,打的了小妾、白莲花,攻得了腹黑王爷、高冷皇上、以及四大美男的第一花痴女!“帅哥,你爱我吗?”某花痴女不要脸地询问。“太丑,拒绝。”某绝色妖孽美男,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下一秒便搂过她,直接吻了下去。
  • 医圣系统

    医圣系统

    蝶谷医仙胡青牛,杀人名医平一指,这些都是书里了不得的医生,可他们比起华佗扁鹊又相差几何呢?以前柳夏川不知道,可现在柳夏川知道了,因为他得到了一个医圣系统,这些人全在兑换列表里,什么疑难杂症到他面前都不过是小CASE罢了。
  • 民间鬼话

    民间鬼话

    【鬼话】对于灵异方面的故事,有人嗤之以鼻,也有人深深恐惧,它渲染的不只是恐怖的情节,还有匪夷所思的离奇结果.如果这一幕幕是发生在真实的世界当中,你会信吗?如果有人还刻意以身犯险去接触调查,你有什么看法?本书由作者深入民间采访传说故事并加以改编。我是从小生活在封建的山村里,对于那些稀奇古怪的禁忌我充满好奇,为了尝试调查关于灵异的神秘面纱,我自小记录身边发生的离奇事,其中几次我还差点搭上了性命……我违背了老家自古以来传统的习俗,只为揭开封建事故背后的荒唐,本书纯属半虚构作品,如有雷同,自求多福.......
  • TFboys凯源玺之恋

    TFboys凯源玺之恋

    中央音乐学院,两组当红明星组合,无休止的人气之战,却又阴阳差错的成了三对情侣,这六位明星之间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