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东汉起源说
论据是河北省望都县东汉墓壁画考古,参见《中国盆景艺术》。据野史记载:“东汉费长房能集各地山川、鸟兽、人物、亭台、楼阁、帆船、舟车、树木、河流于一缶,世人誉为缩地之方。”从上看出盆景已不再是原始的盆栽形式了,已经成了艺术盆栽,即真正的盆景艺术了。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艺术盆栽的最早记载。就是说艺术盆栽起始于汉代。徐晓白《我国盆景的发展》(1985年)提出,汉、晋时代已经为盆景的形成和起源奠定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
汉、晋时代的绘画和文献资料,还有出土文物为该学说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中国盆景制作技术》(1994年徐晓白等著)中述:“……发掘出土的汉代陶砚,砚面塑有十二个山峰,形成重峦叠嶂,盛水其中,山影水光,已具盆景特色。我国的陶瓷工业历史悠久,汉代已大量生产日用陶瓷品。陶瓷的发展为盆景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盆钵。据考古发现,河北望都东汉(25~220年)的墓壁画上绘有圆盆,栽着六枝红花,盆下还配有方形几座,把植物、盆钵、几架三位形成一体,这种盆栽就是树木盆景的雏形。”
5.西汉起源说
《盆景制作》(作者胡良民等)中说:“早在西汉就出现了盆栽石榴的记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了把西域的石榴引种到中原来,就采用了盆栽石榴的办法。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小本植物盆栽的文字记载。从此也就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过渡。
6.夏朝起源说
《岭南盆景》(作者孔泰初等)中国盆景起源的研究,“……盆景的起源远远早于唐代,有近四千年的历史。”论据是《史记》中有记载。邵忠《中国盆景技艺》(1993年):“早在4000多年前,人们已开始有玉玩、石玩的形式,对玉和石进行欣赏。”
7.秦汉起源说
李树华《中国梅花盆景史考》2004年12月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研究表明,盆景形成于我国秦汉时期,唐时宫廷盆景与宗教盆景开始流行,宋代时,文人盆景开始盛行。”
8.古代园林造景起源说
“中国盆景起源于古代园林造景,如夏有瑶台、商有鹿台、周有灵台……进而缩龙成寸,出现假山盆景与树桩。”(宋德钧《中国花卉盆景》)。梁悦美《盆栽艺术》有载,中国的盆栽历史起源于古代的园林艺术,早在黄帝时建造的"元圃"就已列入记载,可见当时已有园林景观。邵忠《中国盆景技艺》(1993年):“至于对观赏植物的栽培,起源于古代园林造景,以摹仿自然山水景色营造园林。早在3000多年前的****时期已兴建园林。”
9.起源新说
彭春生研究认为:“盆景起始于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物证是浙江余姚河姆渡考古,陶片绘有盆栽万年青图案。”周武忠《盆景制作技法与鉴赏》(1999年10月):“中国的盆景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1977至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陶片上,绘有盆栽植物的图案,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盆栽”观赏植物,是中国盆景的初级形式。”张德生《中国陶瓷古盆》(2007年8月):“这个方形陶盆刻画似乎说明,约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已出现了方形陶盆刻画,懂得在盆中栽培植物供作欣赏。”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盆景起源于何时,尚待进一步考证,并无绝对定论。(吴泽椿等:《中国盆景艺术》)
综上所述,盆景起源已从1200年前的唐朝追溯到了唐代以前的晋代、东汉、西汉、****,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其考证手段一是文物考古,二是文字记载,三是中国古代绘画,而以上研究成果无疑对我国盆景艺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它既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渐进的过程,也为完善中国盆景艺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盆景起源的讨论
乾陵考古中,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所呈现的盆景,是相当高级成熟的树石盆景或石附式盆景艺术形式,因而它不是盆景的最原始形式,也不是盆景起源的证据。望都考古中发现得“盆景”,实际上是一种盆栽,是一种插花艺术形式,而对于盆景而言,讲究形神兼备,“六枝小红花”根本就不具备这些条件,与其说是盆景不如说是插花,此外汉代的山形陶砚,有水有山有鸟的缶景,都不是最简单的盆景形式,它们都体现了汉代以来就已经出现了比较高级的盆景形式,但都不是起源,所以以此证明盆景起源于汉代值得商榷。
园林在盆栽之后。“因为园林的营造需要相当富裕的资力,即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相当的土木工事,即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盆景学》)而盆景艺术比园林简单易行,用不着花多大人力、财力,从事实来看也是如此,盆景的出现比园林的出现早得多,因此园林起源说是不成立的。
从逻辑关系上来看,石玩比盆栽技艺技术更为简单,因而很可能石玩的出现早于盆栽的出现,而盆栽早于盆景,所以从先后顺序来看,盆栽是源,石玩是流。
盆栽与盆景有着本质的区别。盆景是从盆栽进一步发展提高而来,盆栽只是将植物栽培于盆之中央,以供四时观赏,其审美对象只限于枝叶及植物的果实等观赏对象的外在颜色、形状。而盆景除了达到盆栽的观赏效果之外,还要通过精心的艺术造型,以及借助外在的力量,表现出无穷的诗情画意和令人神往的意境美和自然美,体现人们对大自然的爱恋与赞美。因此,盆景是艺术家情感的寄托和抒发,景致与情感的交融,形神共现,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而人们的认识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盆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盆栽的启发与奠基。从新石器时期草本盆栽出现到汉代木本盆栽的出现,其间经历了漫长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盆栽还受到了古代园林、石玩、玉雕、木雕、编织、插花、书法、绘画、诗歌、神话传说等因子的影响(构成盆景发生、成长的特定历史环境),而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最终使盆栽在形式上、内涵上得到升华而进入盆景的高级阶段。
原始盆栽发展到今天,至少经过了唐宋的意境飞跃、元代的体量飞跃和明清的理论飞跃几个历史阶段。唐代、南宋和元代,日本先后派使者来华学习盆栽技艺。因而,盆栽一词在日本一直沿用至今,也说明我国古代盆景就叫盆栽,这也是“盆景是在盆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佐证。盆栽乃盆景之源是无可非议的。
三、盆景历史的演变与发展
盆景起源于中国,但盆景起源于何时,学术界众说纷纭。追溯到有证据论证的盆景起源,以及有关于盆栽记录的时期,那么盆景的历史开始于新石器时期,其演变与发展也是开始于这个时期。彭春生在《盆景学》中曾详细描述:
1977年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距今约7000年的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两块刻有盆栽图案的陶器残块(图)。
一块是五叶纹图案,刻画的图案保存完整。在一带有短足的长方形花盆内,雕刻着一株万年青状的植物。共五叶,一叶居中挺拔向上,另四叶对称的分到两侧,整个画面比例谐调,统一均衡,充满生机。
另一块是三叶纹图案。在一刻有环形装饰图案的长方花盆上,也雕刻着一株万年青状的植物。共三叶,三叶均略向斜上挺立,生机盎然,富于动感。
以新石器时期为盆景产生的源头,盆景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盆景的最初形式——草本盆栽
最早的盆栽:1977年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遗址距今约7000年的第四文化层中,出土了两块刻画有盆栽图案的陶器残块。这是原始美术家对当时盆栽植物所做的艺术再现,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盆栽了,或者说是最原始、最初级、最简单的盆景,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盆景。
我国盆景最初形式——草本盆栽的主要特点是:(1)从发生地域来看,它首先诞生在适宜植物栽培的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良好条件下和人们生活条件比较富裕的地方,在条件比较差甚至是干旱恶劣的其它地方,盆栽不会如此早期出现;(2)形式简单,只具备了植物和盆钵这样盆栽的两个基本要素;(3)从植物的材料看,以比较容易栽种的草本植物为主,以生产目的为主,即便是为了观赏,也是以自然美为主,很少人为干预(剪扎),也谈不上什么意境;(4)从构图上看,已经开始考虑到了统一、均衡、比例、尺度等形式美,但仅仅是一种朴素的审美意识的反映;(5)原始、低级、简单是它最大的特点,只能叫做原始盆栽,称不上艺术盆栽。
2.****石玩与玉雕
夏商周秦这个时期的玉雕、石玩和老庄思想为中国山水盆景的选材、造型、审美、技法等方面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对以后汉代缶景的形成影响深远。
3.汉代木本盆栽与缶景
汉代既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转化,又实现了原始盆栽向艺术盆栽——真正盆景的转化。
汉代木本盆栽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为了把西域的石榴引种到中原来,就采用了盆栽石榴的办法。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木本植物盆栽的文字记载。从此也就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过渡。汉代盆栽目的主要还是为了生产,为了引种驯化,仍然属于原始盆栽的形式,它离艺术盆栽即真正的盆景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它出现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它本身,为汉代缶景的出现打下了栽培技术基础。
东汉缶景据野史所载;“东汉费长房能集各地山川、鸟兽、人物、亭台楼阁、帆船舟车、树木河流于一缶,世人誉为缩地之方。”这就是此书中所谓的缶景。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缶景已不再是原始的盆栽形式了,它已经成了盆栽基础上脱胎而出的艺术盆栽——即真正的盆景艺术了。这又是盆景发展史上的一次关键性的突破。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艺术盆栽的最早的记载。就是说艺术盆栽起始于汉代。
缶,从现代字典上解释来看,它是一种口小肚大的瓦器,看来令人费解,山水景观怎么能置入这样的容器中呢?同样,宋代“壶中九华”之壶也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只要连系起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缶就是壶(读音极似),它是古代专门用来制作山水盆景的盆盎(当时陶器分类不细,故把水底盆划到缶的范畴了),缶的形式应该像山形陶砚、唐代三彩山形陶砚、乾陵考古之盆景等所用之盆那样,而不是一般缶所指的口小肚大的那种瓦器。山水盆景称呼的演变:汉唐时称山水盆景之浅盆为缶,宋代称之为壶,今叫浅盆或水底盆。
汉代盆景的艺术风格与特点:(1)形式上汉代在出现比较高级的木本盆栽的同时,盆栽逐渐与盆景区分开来,出现了在盆内(缶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即真正的盆景形式了。所以说,汉代是从盆栽向盆景飞跃的关键时期。(2)内容上丰富多彩,既有树木,又有亭台楼阁、人物鸟兽,内容反映了自然美与生活美。从此以后,盆栽不只是为生产而生产了,而变成了一种以欣赏为主要目的的特殊艺术形式了。(3)汉代盆景以缶为容器缶就是壶。就是山水盆景之水底盆。(4)技法上应用了“缩龙成寸”(缩地之方)、“咫尺山林”的艺术手法,已经开始把画意注入到盆景中去了。过去认为盆景起源于汉代或形成于唐代的观点应该改为盆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成熟于汉代,更为确切。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画兴起和山水盆景的起源
晋朝南渡之后,江南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贵族地主大量建筑园林别墅,过着游山玩水的清闲生活。当时盛行的玄学引导士大夫从自然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与趣味(以陶渊明为代表),这种风气促进了中国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进而也促进了盆景艺术的发展,盆景艺术开始向诗情画意的方向飞跃。
据贾祥云研究:1986年4月,在山东临胞海浮山前山坳,发现北齐古墓,墓主为北齐天保9年魏威烈将军史崔芬(字德茂,为清河东武城人)。墓四壁有彩色壁画,其中16幅画面上都有奇峰怪石。有一壁画,描绘主人欣赏盆景的场面,在一浅盆内,伫立着玲珑秀雅的山石,主人正在品赏盆景,神态如痴如醉,栩栩如生。这一发现在中国赏石文化史中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另据考古学家夏名采考证,山东青州发掘一座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1年)的画像石刻墓,出土了九方画像石刻,其中有一方为“贸易商谈地互赠礼品”的场面。该图高136cm,宽98cm,右上角残缺。画面上方为展翅高飞的吉祥鸟;左方的主人端坐于束腰基座上,右脚放于左膝上,左手持茶杯,不卑不亢的注视着对面的客人。在罗马商人的身旁,站立着一个主人的随从,此人双手托一浅盆,盆中放置一件高19cm,下宽16cm的青州怪石。该青州怪石山峰兀起,群峰耸立,层峦迭嶂,沟壑纵横,玲珑奇秀,真具有瘦、漏、皱、透的特色。从画面构图分析,该石应为主人回赠罗马客人的礼品。
北齐两座古墓中发现的彩色壁画和画像刻石,都对青州怪石作了生动的摹写。这种玲珑剔透的山石,是历史的佐证。我国最古老的赏石史料尽管有很多神话传说或历史资料,对赏石做过描述,但仅限于文字记述。而北齐古墓彩色壁画和画像刻石的发现,使人们直观地去审视北齐时代怪石的神采,形神兼备,一目了然,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揭开了赏石文化鉴赏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