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事甚苦,兼读则愈苦。苟素习于工,或虽非素习,而心诚求之,殆无所为苦也。使所读之一部分,即所以增进其工之知与能者,则不惟不苦,或且应于手而得于心焉。若日读文学、哲学之书,以求飨其知识欲,其对于工也,只以生活上不获已之故而出此,则其心必有大难堪者。而况社会尚沿贱工之习,与其向上心绝不相容。故自最近二三年来,工读主义虽为新文化潮流之一部分,而不易实现,或虽现而不能维持存在。固半由于现行学制、工制之不适于工读,其精神上亦实有此障碍焉。
夫使职业教育而仅供解决个人生计问题,已足令感受生活压迫者闻而起舞矣,虽然此犹狭义的耳。吾人更愿郑重声明职业教育之宗旨曰:职业教育,将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籍获适当之生活;同时更注意于共同之大目标,即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不惟以之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
自平民主义兴,为普及教育于社会计,颇盛倡义务教育,此为最近之趋势。虽然,义务教育而诚欲福利平民也,是不可不藉职业教育以完成其目的矣。平民之所急者生计,苟输入文化而于彼所急曾无裨益,将奚以劝?今社会积习,青年一受教育,便有使君于此不凡之概,最普通之职业若农,若小工小商,多不屑就,而转让夫未受教育者之轻易谋生。如是,教育愈广,生事且愈窄。苟诚普及,其影响于社会经济为何如?况以区域论,义务教育之设施,其大部分为农村教育。是宜依农村特殊情况为设施方针,于普通教育外注重职业陶冶,俟及相当年龄,予以农工训练。舍是而欲取得信仰,难矣。是故义务教育之推行,实促进职业教育之绝好机会也。
今全国甲、乙种农、工、商学校,职业教育之主力军也。顾当局心知其意者,几乎凤毛麟角。往往以宗旨未明,重读而轻习。来学者不尽有职业兴味,设学者不尽有相当设备。教师授课,往往以受之专门学校者施之甲种,以受之甲种者施之乙种。政府不导人以适应社会情况,而惟画一章程是求。抑知凡百教育,皆须因地因人而施,矧将以教育沟通万有不齐之职业者耶?惩于既往,则未来者有慎所施矣。
工商补习教育年来颇露动机,固由目光深远之实业家及时提倡,亦工人、商人转移于风会,亢进其知识欲之征也。劳工主义之潮流,遍于全世界。顾论中国现时社会经济,不重分配而重生产,而尤须先授相当知能,以增进其生产能力。故施补习教育于一般工商,实根本上援助劳工,而予以幸福也。
以余测之,职业教育前途必将有一种重大发展,即军队职业教育是也,今全国既有数处试办矣。中国政象苟有一日循轨者,必当以全力裁兵。兵不能自食,裁之驱使为盗为寇耳。寓兵于工,且工且教,既成而归。有事为兵,无事为工,此吾国最大问题之解决法。吾社同人当竭其知能以自效者也。
吾社成立五年矣,虽蓬蓬有春气,而无穷希望,尚在方来,既忝服社务,辄抒积感,以告同志。更五年观其发展,何如也?
(选自华东师大教育系编:《中国现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
杜威的教育哲学(节选)
胡适
(1919年)
杜威先生常说:“哲学就是广义的教育学说。”这就是说哲学便是教育哲学。
这句话初听了很可怪。其实我们如果仔细一想,便知道这句话是不错的。我们试问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哪一个不是教育家?哪一个没有一种教育学说?哪一种教育学说不是根据于哲学的?
我且举几个例。我们小时读《三字经》,开端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几句说的是孔子的教育哲学。《三字经》是宋朝人做的,所代表的又是程子朱子一派的教育哲学。再翻开朱注的《论语》,第一章“学而时习之”的底下注语道:“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请看他们把学字解作仿效,把教育的目的看作“明善而复其初”。这不是极重要的教育学说吗?我们如研究哲学史,便知道这几句注语里面,不但是解释孔子的话,并且含有禅家明心见性的影响。这不是很明白的例吗?
再翻开各家的哲学书,从老子直到蔡元培,从老子的“常使民无知无欲”,直到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哪一家的哲学不是教育学说呢?
懂得这个道理,然后可以知道杜威先生的哲学和他的教育学说的关系。
杜威的教育学说,大旨都在郑宗海先生所译的“杜威教育主义”(《新教育》第2期)里面。现在且先把那篇文章的精华提出来写在下面:(译笔略与郑先生不同)。
(一)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进行在于个人参与人类之社会的观念。……真教育只有一种:只有儿童被种种社会环境的需要所挑起的才能的活动:这才是真教育。
(二)什么是学校?
学校本来是一种社会的组织。教育既是由社会生活上进行。学校不过是一种团体生活,凡是能使儿童将来得享受人类的遗产和运用他自己的能力为群众谋福利的种种势力,都集合在里面。简单说来,教育即是生活,并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三)什么是教材?
学校科目交互关系的中心点不在理科,不在文学,不在历史,不在地理,乃在儿童自己的社会生活。
总而言之,我深信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经验的继续再造;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进行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
(四)方法的性质
方法的问题即是儿童的能力和兴趣发展的次序的问题。
(1)儿童天性的发展,主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动作先于有意识的感觉。意思(智识的和推理的作用)乃是动作的结果,并且是因为要主持动作才发生的。平常所谓“理性”,不过是有条理有效果的动作之一种法子,并不是在动作行为之外可以发达得出来的。
(2)影像(Images)乃是教授的大利器。儿童对于学科所得到的不过是他自己对于这一科所构成的影像。……现在我们用在预备工课和教授工课上的许多时间和精力,正可用来训练儿童构成影像的能力,要使儿童对于所接触的种种物事都能随时发生清楚明瞭又时时长进的影像。
(3)儿童的兴趣即是才力发生的记号。……某种兴趣的发生,即是表示这个儿童将要进到某步程度。……凡兴趣都是能力的记号,最要紧的是寻出这种能力是什么。
(4)感情乃是动作的自然反应。若偏向激动感情,不问有无相当的动作,必致于养成不健全和乖僻的心境。
(五)社会进化与学校
教育乃是社会进化和改良的根本方法。……教育根据于社会观念,支配个人的活动,这便是社会革新的唯一可靠的方法。
这种教育见解,对于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都有适当的容纳。一方面是个人的,因为这种主张承认一种品行的养成是正当生活的真基础。一方面是社会的,因为这种学说承认这种良好的品行不是单有个人的训诫教导便能造成的;乃是倚靠一种社会生活的影响才能养成的。
以上所记,可说是杜威教育学说的要旨。再总括起来,便只有两句话:
(1)“教育即是生活。”
(2)“教育即是继续不断的重新组织经验,要使经验的意义格外增加,要使个人主持指挥后来经验的能力格外增加。”(Democracy and Education,pp.89-90)我所要说的杜威教育哲学,不过是说明这两句话的哲学根据。我且先解释这两句话的意义。
这两句话其实即是一句话。(1)即是(2),所以我且解说第二句话。“教育即是继续不断的重新组织经验。”怎么讲呢?经验即是生活。生活即是应付人生四围的境地;即是改变所接触的事物,使有害的变为无害的,使无害的变为有益的。
这种活动是人生不能免的。从婴孩到长大,从长成到老死,都免不了这种活动。
这种活动各有教育的作用,因为每一种活动即是增添一点经验,即是“学”了一种学问。每次所得的经验,和已有的经验合拢起来,起一种重新组织;这种重新组织过的经验,又留作以后经验的参考资料和应用工具。如此递进,永永不已。所以说,“教育是继续不断的重新组织经验。”怎么说“使经验的意义格外增加”呢?意义的增加就是格外能看出我们所作活动的连贯关系。杜威常举一个例:有一个小孩子伸手去抓一团火光,把手烫了。从此以后,他就知道眼里所见的某种视觉是和手的某种触觉有关系的;更进一步,他就知道某种光是和某种热有关系的。高等的化学家在试验室里作种种活动,寻出火光的种种性质,其实同那小孩子的经验是一样的道理。总而言之,只是寻出事物的关系。懂得种种关系,便能预先安排某种原因发生某种效果。这便是增加经验意义。
怎么说“使个人主持后来经验的能力格外增加”呢?懂得经验的意义,能安排某种原因发生某种结果,这便是说我们可以推知未来,可以预先筹备怎样得到良好的结果,怎样免去不良好的结果。这就是加添我们主持后来经验的能力了。
杜威这种教育学说和别人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把“目的”和“进行”看作一件事。这句话表面上似乎不通,其实不错。杜威说:“活动的经验是占时间的,他的后一步补足他的前一步;前面不曾觉得的关系,也可明白了。后面的结果,表出前面的意义。这种经验的全体又养成趋向有这种意义的事物的习惯。每一种这样继续不断的经验是有教育作用的。一切教育只在于有这种经验。”(同上书页91-92)
结论
杜威的教育哲学,全在他的“平民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一部书里。看他这部书的名字,便可知道他的教育学说是平民主义的教育。古代的社会有贵贱,上下,劳心与劳力,治人与被治种种阶级。古代的知识论和道德论都受有这种阶级制度的影响,所以论知识便有心与身,灵魂与肉体,心与物,经验与理性等等分别;论道德便有内与外,动机与结果,义与利,责任与兴趣,等等分别。
教育学说也受了这种影响,把知与行,道德与智慧,学校内的功课与学校外的生活,等等,都看作两截不相联贯的事。现代的世界是平民政治的世界,阶级制度根本不能成立。平民政治的两大条件是:(一)一个社会的利益须由这个社会的分子共同享受;(二)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须有圆满的,自由的交互影响。根据这两大条件,杜威主张平民主义的教育须有两大条件:(甲)须养成智能的个性(Intellectual individuality);(乙)须养成共同活动的观念和习惯(Co-operation inactivity)。“智能的个性”就是独立思想,独立观察,独立判断的能力。平民主义的教育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使少年人能自己用他的思想力,把经验得来的意思和观念一个个的实地证验,对于一切制度习俗都能存一个疑问的态度,不要把耳朵当眼睛,不要把人家的思想糊里糊涂认作自己的思想。“共同活动”就是对于社会事业和群众关系的兴趣。平民主义的社会是一种股份公司,所以平民主义的教育的第二个条件就是要使人人都有一种同力合作的天性,对于社会的生活和社会的主持都有浓挚的兴趣。
要做到这两大条件,向来“文字教育”,“记诵教育”,“书房教育”,决不够用。
几十年来的教育改良,只注意数量的增加(教育普及),却不曾注意根本上的方法改革。杜威的教育哲学的大贡献,只是要把阶级社会遗传下来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一齐改革,要使教育出的人才真能应平民主义的社会之用。我这一篇所说杜威的新教育理论,千言万语,只是要打破从前的阶级教育,归到平民主义的教育的两大条件。对于实行的教育制度上,杜威的两大主张是:(1)学校自身须是一种社会的生活,须有社会生活所应有的种种条件。(2)学校里的学业须要和学校外的生活连贯一气。总而言之,平民主义的教育的根本观念是:教育即是生活;教育即是继续不断的重新组织经验,要使经验的意义格外增加,要使个人主宰后来经验的能力格外增加。
(选自华东师大教育系编:《中国现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