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2200000030

第30章 理学家与理学教育思想(1)

理学,又称道学,是继先秦儒学、汉代儒学之后儒学的一种新的形态。它吸收佛、道的一些思想,对传统的儒家学说进行一番修补和解释,使之更加哲理化,以应对封建王朝的社会危机和理论危机。理学家注重研究儒家义理,即维护封建统治与封建道德的根本道理及增进个人修养的理论,以“存天理,灭人欲”为修养功夫,以达到“圣贤气象”为最高境界。理学的形成,由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开其端,至南宋朱熹总其成,建立起宏大而缜密的体系,称为程朱理学。理学中另有南宋陆九渊创立的一派学说,为明代王守仁所继承发展,称为陆王学派。该学说建立在“心即理”的基础上,故亦称“心学”,以示与程朱的“理学”相区分。

朱熹和王守仁作为理学中两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教育思想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他们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一为客观唯心主义,一为主观唯心主义。他们继承《大学》中“格物,致知”的认识路线,但解释不同,一为主观到客观“求其理”,强调格物穷理,一为主观使客观“得其理”,强调“致良知”。他们在先秦儒家道德修养论的基础上各执一端,一为“道问学”,强调读圣贤书,一为“尊德性”,强调“明其心”。他们均重视儿童教育,但着眼点不同,一以“教事”为主,强调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为顺应儿童的性情,强调使他们“趋向鼓舞”,“中心喜悦”。

一、朱熹“性即理”的教育思想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也是宋以后最有影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言,“宋之有晦庵,犹周之有孔子”。朱熹虽生前不被统治者看重,但去世后不久其思想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宋宁宗于嘉定二年(1209年)诏赐朱熹为“朱文公”。宋理宗于宝庆三年(1227年)加封朱熹为“信国公”,又于淳祐元年(1241年)颁诏正式确立程朱理学的官方学说地位。元代规定科举考试从“四书”出题,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答案。从此,程朱理学便控制了元、明、清三代的学校与科举。

朱熹的教育思想与其哲学思想相互联结,哲学思想是教育思想的指导,教育思想则为哲学思想的具体运用。朱熹的哲学观是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他认为任何事物都离不开理和气,理是事物生成的根据或本源,气是事物生成的材料:“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他进一步解释道:“气则金、木、水、火,理则为仁、义、礼、智。”在他看来,理是第一性,气是第二性,从理可以脱离气而独立存在推导出以仁义礼智为内涵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永恒性。朱熹还认为理体现在具体事物上是有差别的,就是所谓的“理一分殊”,这和“月印万川”是同一道理,即天空中只有一个月亮,但凡是有江湖水泊之处,水面上都可以见到月亮。

他的意思是封建的伦理纲常是永恒的、统一的,而体现在人的各个等级、各种身份中又有各自的行为准则,“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但所居之位不同,则理之用不一”。可见,朱熹的教育思想建立在理一元论的哲学基础之上,以适应宋代强化封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1.论教育作用

和以往的教育家一样,朱熹也从人性论的角度探讨教育的作用,而对人性的解释是基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他认为“理”或“天理”是宇宙的本源,“挂搭”在人身上便是“性”:“性者,人生所禀之天理也”,“性只是理,以其在人所禀,故谓之性”。朱熹在提出“性即理”观点的同时,又接受张载和“二程”的思想,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又称“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部分,用以说明人之有善恶在于人性的原因。他说“天命之性”是禀受理而成,是纯粹至善的;“气质之性”则为理、气混杂而成,因气有清浊厚薄之别,故而有善有恶。人之所以有贤愚、贵贱、贫富、夭寿之分,在于人性的原因则为禀受的气不同所致,“禀得清明者便英爽,禀得敦厚者便温和,禀得清高者便贵,禀得丰厚者便富,禀得久长者便寿,禀得衰颓薄俗者更为愚不肖、为贫、为贱、为夭”。

人性虽因禀受的气不同而有善恶之分,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的作用便可以“变化气质”,即发挥“气质之性”中所具有的善性,除去其中恶的成分,达到去蔽明善的目的。朱熹认为这种变化气质的功夫就是《大学》中的“明明德”,犹如在浊水里揩拭珠宝一般:“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如珠宝在清冷水中;禀气之浊者为愚为不肖,如珠宝在浊水中。所谓明明德者,是就浊水中揩拭此珠也。”同时,朱熹对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观点作进一步解释,认为气质之性固然有善恶之不同,“然以其初而言,则皆不甚相远”,而后天的环境影响更为重要,“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于是始相远耳”。所幸的是,因后天环境影响所形成的不良习性同样可以通过教育得以纠正,“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

2.论道德教育

朱熹认为“凡人须以圣贤为己任”,教育的目的也应该如荀子所说的那样,“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根据这一目标,古人早已将“明人伦”确定为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从而使伦理教育几乎成了封建教育的代名词。他在制定《白鹿洞书院学规》时也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列为首条,重申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要求“学者学此而已”。朱熹之所以强调这一教育目的,是为了针砭时弊,试图扭转当时“忘本逐末”的学风和士风。在他看来,自汉唐以后,尤其是科举制度的确立,致使士人已“不知学之有本”,“钓声名,干利禄”者比比皆是。他在《中庸集解序》中指出:“窃尝谓秦汉以来,圣学不传,儒者惟知章句训诂之为事,而不知复求圣人之意,以明夫性命道德之归。”他称科举时代的太学已成为“声利之场”,士子竞相入学“不过为解额之滥、舍选之私而已”,至于州学也是“教养无法,师生相视,漠然如路人”。朱熹强调这一教育目的,也是为了言明理学家注重道德教育的主张。他把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必须绝对遵守;把违背或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言论行动说成是“人欲”,必须绝对禁止。他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因此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存天理,灭人欲”。

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朱熹概括为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等几个方面,其中特别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当时的学者有两种志向,一种是“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做贵人而不要做好人”;一种是追求道义,做好人,进而争取做圣贤。朱熹反对前者,提倡后者。他说:“学者大要立志,才学便要做圣人,是也。”至于道德修养的途径,朱熹从其认识论出发,提出读书明理的思想。他对《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作了如下解释:“格,至也,物,犹事也”,格物是探求事物之理到达它的极处;“致,推极也,知,犹识也”,致知是把吾之知推求到无不尽的极处。在他看来,天下万物都有理,心中也有理,但人不能直接认识自己心中的理,必须通过穷极事物之理,久而久之才能豁然贯通。因此,他把人的认识分成两个阶段,先是“格物穷理”,即穷尽事物之理,然后再推知心中之理。

而他所谓的“格物穷理”,主要是指探求圣贤书中的义理,曾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3.论读书方法

朱熹在书院讲学很注重两件事:一是制订学规,即把教育的目标、道德修养的准则等以学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使学生有所遵循;二是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因为理的精髓存在于圣贤书之中,所以指导学生如何读书至关重要。朱熹论读书的言论是很丰富的,他对读书法作过这样的概括:“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他的学生则将他关于读书的见解总结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朱熹论读书的内容亦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论读书的意义。

朱熹认为读书可以明理,是修身的手段。人通过读书,能克物欲之心,固义理之心。他说:“本心陷溺之久,义理浸灌未透,且宜读书穷理,常不间断,则物欲之心,自不能胜,而本心之义理,自安且固矣。”朱熹还认为读书不仅能使人明理,还可使知为学之方。他说圣人之学与俗学不同,圣贤教人读书是要知所以为学之道,俗学便只是读书,并不理会为学之道如何。

其二,论读书的方法。

朱熹认为读书应做到循序渐进:首先要按一定的次序,“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于彼”;其次要有一定的计划,但目标不宜过高,读书不可贪多,应留有余地;再次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宁详毋略,宁下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

朱熹提出读书与其泛观博取,不如熟读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他主张读书要多读成诵,要缓视微吟,要反复思考,经历由“无疑——有疑——解疑”的过程。他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其三,论读书的态度。

朱熹认为读书应端正态度:一要做到居敬持志,即精神专一,身心收敛,“将心贴在书册上”,并坚持学为圣人的远大志向,毫不松懈;二要做到着紧用力,即抓紧时间,提起精神,狠下决心,不能松垮,也不能拖沓,“悠悠于学者最有病”;三要做到虚心涵泳,即除却个人私见,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逐字逐句只依圣贤所说,防止四种错误的倾向(“本卑也而抗之使高,本浅也而凿之使深,本近也而推之使远,本明也而抑之使晦”);四要做到切己体察,即“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朱熹的读书法,严格说来是读经法,但其中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合理的思想。

4.论儿童教育

朱熹是中国教育史上较早重视儿童教育的教育家。他在继承前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并进而提出前者主要以“教事”为主,后者应以“教理”为主。朱熹在《小学书题》中说:“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欲其习与知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这是他重视儿童教育,特别是重视儿童道德教育的出发点。

朱熹认为以“教事”为主的儿童教育应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具体行事,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熟悉伦常礼义之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兄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

二是通过圣贤的嘉言、善行,对儿童进行生动、形象的榜样教育。为此,他收集了古代圣贤的“嘉言懿行”,汇编成《小学》一书,作为儿童读物。此书分内、外两篇,共385章,以立教、明伦、敬身、稽古为纲,以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心术、感化、衣服、饮食为目,引用了许多格言和故事。

三是通过学规、学则,培养儿童的道德习惯。他编写的《童蒙须知》分衣服冠履、语言步趋、读书写字、洒扫捐洁、杂细事宜等部分,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及学习各个方面作了具体而详尽的规定,是我国最早的一份儿童守则。《童蒙须知》虽在内容上有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和束缚儿童身心的成分,但在编写方法上结合儿童的实际,行文通俗,切实可行,实为成功之作。书中的条目均为儿童生活中天天碰到的,如“凡饮食,举匙必置筋,举筋必置匙”,“凡众坐,必敛身,勿广占坐席”。有的条目是针对儿童易犯的毛病而提出的,如“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窗壁、几案、文字间,不可书字”,“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

二、王守仁“心即理”的教育思想

王守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因曾读书、讲学于阳明洞,且自称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他继承和发展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形成了不同于程朱理学的“王学”。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王守仁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于明中叶以后曾产生很大的影响,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朱子圣学考略”的提要中所说的那样,“洎乎明代,弘治以前则朱胜陆,久而患朱学之拘,正德以后则朱陆争诟,隆庆以后则陆竞胜朱,又久而厌陆学之放,则仍伸朱而绌陆”。

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他早年曾信奉程朱理学,以后逐渐对格物穷理之说产生怀疑,尤其在被贬至贵州期间,日夜静坐体会圣人之道,忽然大悟“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矣”,从而提出“心即理”的观点。

同类推荐
  • 访谈的艺术(第10版)

    访谈的艺术(第10版)

    行销美国30年的经典教材,一本关于“职业谈话”的必备手册。作为人际传播与交往的重要手段,本书对访谈实现了两个层次的构架:第一层次着眼于访谈的一般规律(第1章到第4章),从宏观方面对访谈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访谈的基本理论、人际传播过程、提问的设计和应用、访谈构架作了简练深刻的论述。从第五章开始.八种主要访谈类型.包括探查性访谈、调查性访谈、招聘式访谈、面试访谈、绩效访谈、说服访谈、咨询性访谈、医患交谈,都在书中得到了切实而生动的阐释。
  •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本书以湖北教育报刊社为例,研究了我国大陆教育报刊市场化的问题。并全面地梳理了教育报刊市场化经营的有关研究成果,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我国教育报刊市场化路线的发展历史。本选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亦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孔子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在新课改的今天,这话是如此地合适。当我们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走来,我们要珍惜眼前盛开的每一朵花。抬头仰视它,千万不要低头的刹那间碰落。因为,每一朵都有它盛开的理由。“悲剧是永恒的”,人们常说这话讲得颇有道理。诚然,童年的许多次欢乐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褪色,而许多的痛苦永久异常清晰地萦绕心间,挥之不去。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宽容是生活的一种香味。多美啊!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老师不可小视。为了不使他们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应细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宽容地给他们一个改错的机会,而不是一顿粗暴的打。
  • 启真2

    启真2

    《启真》的基本宗旨是“以书求真,以文会友”。每年不定期出版二到三册,引海内外作者,会聚一堂,高谈阔论,阐细释微,或有益于消解戾气,用开放的心灵迎接知识爆炸与互联时代的挑战,以批判性的眼光分析与解读知识,从制度与历史的角度辨识现实之源流。《启真(2):专题/个人主义》为其中一本,书中毛亮先生的“爱默森的个人主义”一文最为厚重。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热门推荐
  • 何处繁华筱筱落

    何处繁华筱筱落

    “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昔日的她好比木芙蓉,春天时赏心悦目,任人摆布,受尽折磨。虽贵为一国公主,却是庶出出生,母后在她五岁去世,她在七岁时丧命于姐姐之手。天地公平,让二十一世纪的她附身在公主身上。扶柔倾国色,风华绝世人。见过春天的芙蓉怎样枯,且看看秋日的芙蓉如何一笑倾城!
  • 蝶恋蜕变

    蝶恋蜕变

    一个名叫萧何的高中生,在x高中学校里,展开了新的生活,在这里他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看似幸福的一对,却因一个人的介入,天翻地覆,萧何究竟经历怎样的悲痛?他究竟是化茧重生,还是自甘堕落、、、、、、
  • 宇宙神弟子逍遥记

    宇宙神弟子逍遥记

    宇宙的诞生,是非常神奇的,它是一个拥有着神奇力量的神所创造的,这个神就是宇宙神,创造宇宙的神。创造了宇宙之后,由于创造宇宙非常消耗能量需要沉睡,不知多少亿年后醒来了,想找到一个传人,看主角怎么走到巅峰,美女、金钱、权利。
  • 抓鬼事件薄

    抓鬼事件薄

    在东南街道的一处角落里,有一间不起眼的私人侦探社。侦探社只有一个神秘老板。无论你想抓小三调查东西还是跟踪谁,只有有钱他都可以帮你搞定!偶尔还可以附带抓抓小鬼看看风水什么的。只是突然在某一天他多了位助理,这个助理还经常闯祸,让他从此开启了一段鸡飞狗跳的抓鬼生活。其实这只是一篇傲娇男如何肥水不流外人田把自个小助理吃干抹净的故事。
  • 都市之无上全能

    都市之无上全能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 道門

    道門

    宇宙之始,蕴有三千大道。大道化作大门,入此门者,可悟此道之极也!
  • 泳坛巨星

    泳坛巨星

    【2018最火竞技小说,火热连载】大老千易骏重生回到2006年,本来只想做个凡人,却意外得到了电鳗的超能力,看他如何纵横泳坛,吊打菲利普斯,成就世界泳坛第一人。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本书介绍了汉初社会形势、刘邦的政治遗产、文帝武事、贾谊的政治设计、法制改革、北边政策等内容。“文景之治”的成就,体现了开明执政的理念,为后世行政提供了典范。以“资治”为宗旨的中国传统政治史观,将“文景之治”看作典型的“盛世”。人们在文景时代发现政治榜样,汲取政治营养,寻求政治启示。“文景之治”已经成为一个代表政治成功的特殊的文化符号。
  • 至上龙府

    至上龙府

    一个从小喜欢画画的小少爷,对修炼不敢兴趣,一次意外让他知道了武力的重要性,虽然他仍然对习武不感兴趣,但是他有不得不修炼的理由。当他发现了大陆的秘密时,他挺身而出,可是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他居然又发现这是自己设的一个局。
  • 丁玲精选集

    丁玲精选集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上承19世纪,下启21世纪的20世纪华文文学,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连接和与时代情绪的遥相呼应中,积极地开拓进取和不断地自我革新,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写照,更是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文化财富。20世纪的华文文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为后世所传承,20世纪的那些杰出的华文文学作品必将作为经典为后人所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