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2200000002

第2章 学校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教育(1)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世界上有了人,教育也随之产生。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繁衍、生息在中华大地上,其后经历了原始群、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三个阶段。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的教育活动主要源自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人脑的逐渐发达、语言的产生以及有意识地制造生产工具则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可能性。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一是没有阶级性,即人人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教育内容体现了互助友爱的精神;二是原始性,即教育没有分化为专门的活动,也尚无形成专门的施教机构,施教的手段仅为语言的口耳相传和行动的实际模仿。

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奴隶制时代。随着奴隶制的产生和国家的形成,教育也呈现出与原始社会不同的特点:一方面逐渐分化成专门的活动,出现专门的施教场所——学校;另一方面,开始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奴隶社会尚处于********、官师合一的阶段,奴隶社会的教育表现出“学在官府”的特征,奴隶主贵族子弟就读的学校称之为官学。夏、商是奴隶社会学校建立的时期,西周是奴隶社会学校的鼎盛时期,春秋则是官学衰废、私学兴起的时期,即奴隶社会的教育开始向封建社会的教育转变。

一、从甲骨卜辞看早期的学校

学校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伴随着阶级社会的形成而产生。

首先,经济的发展是学校产生的重要前提。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的劳动所得仅能维持生存,不可能有人脱离劳动专门从事教育。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当剩余产品出现了以后,少数人便脱离劳动,靠别人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他们中的一部分才有可能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而此时社会已进入了奴隶社会。体脑分工是历史的进步,是学校产生的先决条件,而体脑分工必须建立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

其次,奴隶制国家的形成促使学校的产生。有了国家,就有国家机器,随之要配备大批的文武官吏。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凭着贵族身份世代为官,他们为了让自己及其子弟能胜任国家的各级官吏,感到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因此,学校最初是办于王宫贵族中间,学习的内容乃作为一个官吏所必具的品德和才能。

第三,文化的发展为学校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奴隶社会在数学、天文、历法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特别是文字的日趋成熟对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学校是传授文化知识的场所,而文字是传授文化知识的工具。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足以证明商代已有比较成熟的文字,由此可以推断夏朝已有相对接近的文字。

然而,文献中关于古代学校的记载,并不始于夏、商,也见于原始社会末期,如有“虞氏之学名庠”的说法。虞氏即有虞氏,是传说中的部落名称,舜为其首领。有关原始社会末期的“庠”,在《礼记》中另有两条记载:“米廪,有虞氏之庠也。”(明堂位)“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王制)庠,《说文》“从广羊声”,“广”指房舍,“羊”即家畜之一种。“米廪”是储存粮食之所,一般由老者看管,也成为老人聚集之地。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男女青壮年外出种地、捕鱼、打猎,老人留在家中储存谷物、饲养家畜,也负责看管、教育儿童。可见,原始社会末期的庠并不是正式的学校,而是一种带有教育作用的养老场所,应视为学校的萌芽。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关于夏代的学校,古籍中有“序”和“校”的记载,如《礼记·明堂位》:“序,夏后氏之序也。”《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古人也曾对“序”的性质进行探讨,认为“序者,射也”,习射是当时重要的教育内容,这与夏代“为政尚武”的目标是一致的。而“校”是乡学,《史记·儒林传》中议论三代之学时称:“乡里有教,夏曰校。”夏代因地下出土的文物极少,文献的记载尚不能得以证实。

商代则不同,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了大量甲骨文字,为后人提供了当时的文字依据。因此商代的学校除文献记载外,已有出土的文物可以参证。商代人相信上天能主宰一切,逢事必占卜,占卜的用具是甲骨,占卜的结果也刻在甲骨上,是谓甲骨卜辞。通过地下出土的甲骨卜辞,我们可以对当时的教育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商代确实已经有学校。

甲骨卜辞中出现了“学”字,并有多种写法,从文字的组成分析,其中已包含了作为学校的三种基本要素,即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场所。“学”字从简单演变到复杂,也反映了文字所表示的学校自身的发展过程。甲骨卜辞也有了“大学”和“庠”的名称。据《小屯南地甲骨》第60片卜辞记载,商代确已建有大学,并作为祭祀的场所之一。甲骨文多处出现“庠”字,表明商代有“庠”的设置。甲骨卜辞中还可见到进行实际教学的例子。如一片甲骨刻有5行字,一行刻得很整齐,其余4行则歪歪斜斜,中间偶尔有几个字刻得好。郭沫若对此现象所作的解释是:其精美者乃善书善刻者之范本,而歪刺不成字者乃学书者之摹仿也。

其二,商代的学校已有一定的规模。

商代不仅有学校,并且已有一定的规模。有一片甲骨卜辞为:“丁酉卜,其呼以多方小子小臣其教戒。”对于所教的内容“戒”,既可理解为执戈而习武,也可理解为持戈而舞蹈。而此处所说的“多方小子小臣”,表明各地的子、臣前来学习,学校规模定然不小。

其三,商代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很重视。

奴隶主贵族对于子弟进学校受教育颇为重视,如建学校于何地须占卜求问吉凶,有一片甲骨卜辞上就有“乍学”的字样。当时,学校离居住地有一定的距离,奴隶主贵族担心子弟去上学回来是否会遇上大雨,往往也会进行占卜,有一甲骨卜辞这样记载:“丙子卜,贞,多子其彳止(徙的别体字,即往)学,版(同返)不冓(遘)大雨?”

二、西周的官学教育及其特点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奴隶社会教育的鼎盛时期。反映西周教育的古代文献主要是“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周礼》(亦称《周官》)讲周朝的官制,《仪礼》(亦称《士礼》)讲各种礼节仪式,《礼记》的内容分礼、学、政三类,以解释《仪礼》为主,与教育的关系也甚为密切。由于作者不同,《礼记》有两种,即戴德的《大戴礼记》和戴圣的《小戴礼记》,因《小戴礼记》后来作为正统的经学之一,故此处的《礼记》是指《小戴礼记》。反映西周教育更直接的史料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也称铭文。当时奴隶主贵族常铸刻文字于祭祀用的铜器,如鼎、尊、簋等。与甲骨卜辞相比,铜器上的金文已有长篇大作出现,西周初期的《大孟鼎》有290余字,西周晚期的《毛公鼎》有近500字,从而为研究西周的政治、文化、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1.西周的学校设置

西周的学校分国学和乡学,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称为国学,设在王都郊外的地方学校称为乡学。

国学按学生的年龄、程度分为小学和大学,这在文献中多有记载。《尚书大传》:“古之帝王者必立大学小学,使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子以及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十有三年始入小学”,“年二十八入大学”。王太子、王子是帝王之子,群后之子是诸侯之子,適子指嫡生。《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外舍即小学,束发指成童。

《礼记·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综合文献所载可知,西周为贵族子弟设立小学和大学,幼年入小学,成童入大学。大学的名称不一,周天子所设为辟雍,诸侯所设为頖宫(泮宫)。

文献中提及的小学和辟雍在金文中可以得到证实。周康王时的《大盂鼎》铸刻了康王之子昭王幼年入小学之事:“女妹(昧)辰又大服,余佳即朕小学,……”周宣王时的《师嫠簋》铭文也提到小学的名称:“在昔先王小学,女敏可事,……”《麦尊》铭文记载周康王与诸侯在辟雍泛舟射水鸟。《静簋》铭文记载周天子命太子静在“学宫”习射,周天子与近臣“射于大池”。这两段铭文所载之事地点相同,均在蒡京(即丰镐);都有大池,一为“王乘舟”,一为“射于大池”;均与“射”有关,一为射水鸟,一为“学射”。可见,《麦尊》铭文中的“辟雍”即为《静簋》铭文中的“学宫”,就是指周天子所设的大学。当时辟雍的建筑,中央有积高之处,周围水池环绕,学射是一门主课。

文献中对天子所设的大学有四学、五学之说。五学者即中“辟雍”(环水而建)、南“成均”、北“上庠”、东“东序”、西“瞽宗”。四学者即东,西、南、北之学。

根据文献的记载,西周的大学已有设科分教的趋势:南学“成均”为学乐之所,北学“上庠”为学书之所,东学“东序”为学干戈羽龠之所,西学“瞽宗”为演礼之所。五学之中以“辟雍”最尊,故天子所设大学统称为辟雍。至于西周的大学是否有五学的规模,是否有设科分教的做法,尚未得到证实。

必须说明的是,我国虽在商周已有大学之设,但其时的大学尚未成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是天子、诸侯举行集会、聚餐、练武、奏乐的综合场所。据《礼记·王制》所载,天子将出征,“受命于祖,受成于学”,表明大学是讨论作战大事之地。另据《遹簋》铭文所载,周穆王在辟雍习射后举行乡饮酒礼,即把贵族长老请来举行酒会,既为敬老,也为一起商定大事。

至于乡学之设,反映了西周的教育逐渐从王都向地方延伸。据《周礼》所载,王都的近郊有六乡之设,即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并按不同的行政组织设立不同名称的地方学校,如塾、庠、序、校等。《礼记·学记》则将当时的各级学校概括为:“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总之,西周乡学所设的说法不一,而事实上当时也不可能按行政区域广设各类学校,各种文献的记载仅能表明普及教育的理想古人早已有之。

2.西周的教育内容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为“六艺”,即书、数、射、御、礼、乐。其中书、数为小艺,一般在小学学习;射、御、礼、乐为大艺,一般在大学学习。

书指识字、写字,数指计算,书和数即为基本的读、写、算。西周已有供儿童学习的识字教材,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的《史籀篇》。《礼记·内则》称儿童“九年教之数日”,即自9岁起学习由天干、地支组成的六十甲子,因其时是以甲子记日。据记载,西周的识字教学也已按汉字构成的方法(六书)分类施教,使儿童易于掌握。儿童的计算能力则从学数的名称及符号开始,进而掌握十进位和运算方法。

射指射箭,御指驾车,这两项是作战必须掌握的技能。奴隶主贵族子弟都有义务要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因此射和御是进行训练的主要科目。

既作为学校的训练科目,必然制订相应的训练标准。据文献记载,射箭有五种要求:“白矢”(射箭透靶,见其镞白)、“参连”(连发四箭,箭箭中的)、“剡注”(力猛使箭贯物而过)、“襄尺”(尊者卑者同射,卑者须退后一尺)、“井仪”(连发四箭,中靶呈井状)。驾车也有五种要求:“鸣和鸾”(车行进时,车铃“和”与“鸾”鸣声相应)、“逐水曲”(在曲折的水沟边驱车前进)、“过君表”(驱车通过模拟设置的辕门)、“舞交衢”(驱车行进时,马的步子合拍中节)、“逐禽左”(驱车逐禽兽,将禽兽拦在左边,以利于射猎)。

礼指礼仪,乐指音乐、舞蹈。礼涵盖的内容很广,《周礼》将之归为五类,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下有三十六目。当礼仪进行的时候,通常伴以音乐、舞蹈,故礼和乐往往联系在一起。礼乐就其形式而言,是一整套严格区分君臣、上下、尊卑、贵贱的仪式,与政治上的等级制度是相适应的;就其内容而言,包括了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以及政治、历史方面的知识。西周将礼乐作为学校教育科目,实际是对贵族子弟进行道德教育,而礼和乐互为表里,分别起着形于外和成于内的作用,礼重在培养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乐重在陶冶道德情感。

西周的六艺教育是文武兼备的教育,与西周文武兼备的国策相一致。据《说苑·君道》所载,周成王曾告诫负责治鲁的伯禽:“夫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这与商代“国之大事惟祀与戎”不同,因而与商代重宗教和武艺的教育也不相同。

西周的六艺教育是求知兼求能的教育。艺是艺能,六艺教育是指六种艺能的教育。这表明中国早期的教育不仅重视知识传授,更重视技能训练,以学礼为例,在懂得君臣之义、长幼之序道理的同时,还要进行演礼的练习,把礼义的传授和礼仪的训练结合起来。

西周的六艺教育前期和后期的侧重点不同,前期重军事,后期重礼乐,这是由于前期政权未稳,后期政权稳固,故礼乐教育上升为主导地位。早期的教师一般由武官担任,如师氏、保氏是担任警卫的军官,后期的教师由武官变成文官,如乐正、司成、典书等均为掌官礼乐的文官。就练武来说,早期重实战,射箭的靶子是兽皮,要求“贯革”,后期讲“礼射”,要求射箭的姿势、节奏合乎礼的规定,所谓“射以观德”。

同类推荐
  •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当代未成年人心理危机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蒙尘的亲情、变调的《摇篮曲》、背负不起的父志、发生在校园的另类盗窃、“网”里花落知多少、歧路玫瑰静悄悄地开性,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等。
  •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当今时代,主持人节目正从文本话语操作向即兴话语操作转型。本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全书分为即兴语流、即兴成篇、即兴修辞、即兴描述、即兴解说、即兴评述、即兴听悟、即兴语智、即兴播讲、即兴访谈、即兴主持、即兴幽默等12个单元,将即兴口语的技能要素科学分解,遵循分进合击、循序渐进的技能习得规律,精心设计了48个训练课目,训练目标明确,语用理念新颖,以例引路,以趣激练,配有训练提示和解题参考,与主持人的口语实践紧密联系,适宜在职主持人的业务培训,也适用于大专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
  • 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目前,西部大开发已进入“深入推进、科学发展”的新时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政府管理创新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动力。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与政府管理创新二者联系在一起,对其进行整合性研究。认为,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是廉洁行政、高效行政,服务行政、协调行政,依法行政、诚信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
  • 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

    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

    本集所收拙作,寥寥数篇,所涉及者只是文化人类学领域中有限问题。自知质量不高,却多据亲自调查搜集之新资料,提出自己一得之见,或可忝列于“采山之铜”。人类婚姻家庭史是否仍能按国内流行的看法,划分成几个相继的发展阶段?母系社会必然先于父系社会吗?游牧社会必然与父系嗣继制度相联系吗?族群关系及相互转化是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热点问题。族群认同的改变取决于哪些因素?是否[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的较高文明所征服?少数民族原来是如何保护自己的生态环境的?为什么少数民族普遍喜欢饮酒?《文化人类学专题研究:关于母系社会及其他》一一告诉你!
  • 诚信与道德

    诚信与道德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每个人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的含义就是说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诚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
热门推荐
  • 神探林洛奇

    神探林洛奇

    前传比较单调第二章开始精彩刺激的案情一个发生在香港市郊豪宅的诡异命案一个关于巫术的富豪灭门惨案一个牵涉了众多凶手和受害者的疑案一个个关于贪婪、好色、妒嫉、错爱的命案一个由11条人命和4个凶手交织在一起的离奇案件
  • 阎君怨

    阎君怨

    她很孤独,所以慢慢生成了冷漠的性格不像其他人,她没有朋友的陪伴,只有鬼的陪伴而她却不知道身边的鬼是个巨大的隐患其实是在慢慢向她进行迫害,并把魔抓也伸向了她的家人和爱人
  • 山河风华录

    山河风华录

    江湖有言“浩渺江湖人如玉,墨玉公子世无双”,说的便是紫霞阁的阁主——墨子轩。倚剑江湖数载,他逍遥四海笑傲武林,在江湖上赢得“墨玉公子”的美名。帝都那日惊鸿照影,他邂逅了名姬落雪。倾城容颜一见此生误,从此侠骨让红唇。紫霞山上,和鸣锵锵。本以为是情深意切,可谁料情深缘浅,这一切只是权谋。他和她都只是棋盘上的棋子。落玉崖上,他身中她亲手下的剧毒,被一掌打下山崖......命不该绝,他为人所救,那人如梨花般白清若雪。为了报恩他入荆国为官,无奈卷入了一场群雄争霸天下的龙争虎斗,而他那雨若浮萍的身世也终于昭然明了。乱世间,且看他能否守护住心间那朵风华绝代的梨花......
  • 机灵超级班课堂(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机灵超级班课堂(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青都簿

    青都簿

    八件封魔神器本是平定乱世而生,后世之人无不觊觎其蕴含的巨大威力。得其一,必定想得齐八件,得八件便可得天下。八件封魔神器接连出世,接着太白食卯的天象出现,太平日久,天下不乱也难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烨落琳间:学长总裁爱上我

    烨落琳间:学长总裁爱上我

    沐烨问:“如果让你等上一辈子,你还会等下去吗?”窦锐答:“如果不等,又怎么会知道是一辈子?”就这样,窦锐等来了林灼的不离不弃。林灼问:“如果他永远不回来了,你要怎么办?”蓝琳答:“那我就去找他,竟然爱了,还需顾及什么?”就这样,蓝琳找到了沐烨一生守护她的心。爱情看似很远,却能触手可及,伸出手,带上心,不求轰轰烈烈,只愿细水长流到永久。沐烨,蓝琳,他和她,虽不懂真正意义上的永远,却再磨难面前保持着对爱的执着;林灼,窦锐,他和他,虽不懂什么才是真爱,却能正视自己感情;爱情,事业,彼此牵连,他们诠释了一个完整的人生。
  • 等我五分钟

    等我五分钟

    短篇小说《等我五分钟》通过一场车祸的故事创作,想揭示“在时间这个无所不在的上帝面前,人类的渺小和无奈”这一主题。“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生化危机之末世降临

    生化危机之末世降临

    谁也没有想过会有末世爆发,虽然会有一些战争的的生活平静而安宁,但谁又想到会有远比世界大战更加恐怖的世界末日?而最令人气愤的事,泱泱大国华国末世爆发的时候竟是举国欢庆的春节年后!一夜之间,世界丧尸遍野,动物异变,植物突变,整个世界弥漫着兽性的血腥!树木匮乏,风沙漫漫,法律崩溃,道德沦丧,六亲不认,人类面临着善与恶的抉择,想要生存,唯有搏杀!
  • 大学生村官必读

    大学生村官必读

    本书定位于大学生村官所需的知识结构,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与农村改革和建设密切相关的各种知识。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篇、基层建设篇、农村事务篇、经济管理篇、防腐拒变篇,全面实用,可操作性强,对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