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队员之间的和谐
如果说中队人文环境的创建充分体现了对队员——人的尊重的话,那么文化性的教育则在尊重队员的同时发展、完善队员的人格。
从心理学方面分析,人的情绪、情感或态度都是环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与反映。没有任何一种心理情感不是来源于外部现实的,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存在着客观的原因。因此,一个和谐的环境无疑有助于队员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使可能出现的异常心理现象减少到最小程度。
1.关注同伴,和谐队员关系。队员思想品德不是单靠说理教育就能形成,还需要依靠环境的感化,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一个人置身于一个和谐的群体,日久天长,耳濡目染,就会容易形成共有的风尚和品质。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了“泡菜水的理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卜和白菜的味道,辅导员工作就是调制这个“泡菜水”。营造高品位的中队氛围,让所有队员在这个氛围中去感悟、去理解、去思考。在和谐的氛围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
在队员交往过程中,心理距离近的同学,心情舒畅,无所不谈。作为辅导员,应带领班队干部和一般队员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向心力,进而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信任、团结向上的中队。比如:请队员们认真观察自己周围的队员表现,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多发现周围美好的事件,从而去发现自己身边美好的心灵。这样大家都生活在赏识之中,原本“每个人都渴望其他人承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受到尊重的队员会更加自重、自尊,更易规范自己的行为,更自信,与他人交往时更具亲和力。另外,可利用晨会、主题队会等机会,进行“认识自我”、“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好队员”等心理教育活动,促进队员与队员关系融洽。
2.关注个性,发挥队员潜能。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此在中队管理中,辅导员应注重个性教育,努力发展队员个性,尽最大的力量促进队员的心理健康。辅导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位队员有机会发挥个性潜能,展示特长。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队员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健康心理等多方面素质,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这学期,我们实行中队“民主评议班干部制”,每月根据上个月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民主评议,使得中队管理始终有活力。中队实行“队干部轮换制”,即使是老队干部,我们也实行定期轮换工作岗位、工作角色,使得队员对每一项工作都有新的认识与体验。中队活动实行主持人轮换制,每周的中队活动课在老主持人的带领下,由队员自愿报名后学习轮流主持,轮流体验实践。“值周队干部”的轮流上岗又为每一位队员提供了个性张扬、能力锻炼的舞台。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中队管理模式,让不同的队员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己应有的潜能,培养队员的自主性、参与性、竞争性,更有利于队员不同个性的发挥。
3.正确引导舆论,形成中队合力。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队员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作用。能否形成正确的引导舆论,是良好的班风、中队的合力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应该让每一位队员在心中都有“一杆秤”,一杆约束自己、促进自己进步的“秤”,形成中队“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批”的舆论氛围,久而久之,使中队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合力。
这学期,我中队利用队会课给队员讲《小学生守则》,讲小学生的有关礼仪知识;常常针对中队中的偶发事件开展讨论。如抓住“我爱我中队”教室布置比赛,师生共同讨论如何使中队成为一个“书香”中队;利用阅读课指导队员怎样做摘抄,怎样读课外的文章,如何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文学作品等……通过开展这些有益的活动,提高队员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良好的舆论氛围下,队员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队员即使完成超常的工作和学习任务,也会乐此不疲。在这样的团队内,队员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队员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辅导员则摒弃以命令、控制、束缚等刚性管理手段,以尊重、信任、理解、宽容、赞赏、激励、参与、引导、沟通、交流、协商、帮助、支持等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参与其间,使队员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鼓舞和帮助,使中队成为让队员感到兴奋、向往和留恋的地方。
(三)中队集体和谐
1.自我管理,锻炼队员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是中队进行管理约束的最好办法,因为它的动力源自于孩子内心深处的自觉行为。对班上小干部采取竞选制、轮换制,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聪明才智的机会。当队员遇上困难了,可开展“相互谋划”活动;每当队员思想有变化了,让队员相互之间寻求办法。班上的事情让队员自己出主意,自己想办法解决。让队员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自我发展的主人,实现队员主体地位的回归。辅导员应积极引导队员做集体的小主人,让队员时时想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自觉遵守集体纪律,主动承担集体任务,积极帮助他人。在民主和谐、团结紧张、思维活跃、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里,队员的个性和社会的发展可得到较好的协调,健全人格可得到较好的熏陶和塑造。
2.多向交流,丰富队员的中队情感。
(1)设立《中队日记》。《中队日记》是架设辅导员与学生心灵的绿色通道。班里设置《中队日记》,辅导员可以随时了解队员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动态,及时解决队员困惑。《中队日记》可由值日班长轮流记录,以记录发生事件为线索,以抒发自己真实感受为内容,以真实记录为宗旨。队员们在这里可以进行中队焦点访谈,热点讨论,实话实说;可以记录队员学习的苦与乐,球迷的喜与忧,辅导员的得与失,干部的勤与律……
(2)公开辅导员通信联系方式。公开辅导员的联系方式是赢得队员信赖,维系师生情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开学初,每次新接队,我就向队员公布自己的电话、手机、电子信箱,甚至是我的网名与QQ号。告诉队员,你有什么烦恼、痛苦、欢乐、喜悦等,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随时与辅导员联系、交流。辅导员将真诚地,尽自己的所能帮助你们。遇事,不管大小,我都公正、坦诚处理。这样,队员就愿意向辅导员说心里话、真话,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3)开设中队信箱。对同一事物,特别是偶发事件的处理,中队队员会有不同的看法。辅导员、队干部在个别问题的处理上,难免有不尽所有人之意的举措,如果用“一把尺”去度量,显然会受到队员的质疑。在中队中设置中队信箱,队员的愉悦、顾虑,队员的烦恼,甚至是个人隐私,以书信或纸条等不同的形式向信箱诉说。辅导员、队干部则能从中寻求共解。同时,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以达到集体内部的整体平衡以及和谐。
3.个性化建班,打造个性化的中队。中队管理应有自己的特色。中队形象个性化是建立在中队活动的基础上的。我们中队以节日文化为契机,开展活动,在打造文化中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利用重阳节,开展“感知德性,体验德行”行动,即:回家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做一件实事,洗脚、捶背、剪指甲;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倡议队员在中队中开展“种德”活动。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送情谊”行动。为校园中的女教师送一份祝福,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件家务。建议队员每天为班里或为同学做一件事,哪怕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就行。通过这样的具体活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在班内蔚然成风,队员的品德、人格、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渐成熟。
综上所述,文化型中队管理就是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在中队良好物化环境的熏陶和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影响下,全体队员自主、自理、自治能力逐步形成,队员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在这其间,队员由被动到主动,由他律到自律。构建以人为主体的和谐的中队,它可以不需要太多的规章制度,而应靠中队文化建设促进队员健康成长,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最佳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
[1]李学农.班级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何芳,李书华.创造性建设班集体.北京:知识出版社,2000.
[3]徐飞.班级文化与学生人格.班主任之友,2005,(8).
[4]陈春松.如何树立辅导员的良好形象.辅导员,2003,(7-8).
注:该论文获2005-2006年度浙江省少先队工作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责任人:杨坚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