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斜桥镇庆云中心小学 杨霄松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德育创新是教育改革领域的重大课题
在新世纪,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为了认真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要改变德育普遍存在的“四过”现象,即过分的单向说教,过弱的人文熏陶,过高的目标要求,过少的实践体验;解决在德育方法上存在的重灌输、轻实践、重说教、轻体验、袭于传统、囿于书本、脱离生活的弊端,重视孩子在生活中对大人的亲情感染和教育督促作用。我们认为,在当前德育改革的重要时期,构建充满人文精神的“小手牵大手,教育互动、相长、共进”的体验模式,显得十分必要。
(二)对传统德育模式的反思及对构建新模式的必要性认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德育的优良传统。但是,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人们还是感到困惑。我国的道德教育在主流方面至今还处于一种传统模式之中。这种模式把道德教育仅仅看作是对学生施加外部道德影响的过程,而所施加的道德影响又主要是既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的是学生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的道德教育就是柯尔伯格等人所批判的“用刻板的灌输、管理、训练等方法,强制儿童去服从各种既定规范的‘美德袋’的传统道德教育”。迄今为止,这种道德教育模式仍是我国学校德育中的主流,它缺乏人性的本质内涵,无法穿透人的心灵,也诱发不出理解、关爱等基本道德意识,缺乏主体性、实践性、体验性,缺少人文关爱。因此,创建一种大人、小孩教学互动,教育相长、共进的新型德育模式,是新时代德育发展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目标
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通过孩子们独有的亲和力、感染力,以未成年人的道德实践活动去影响教育成人,既开辟了儿童道德建设的体验途径,增强了儿童对“新世纪我能行”的理解和感受,又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的爱心互动、教学相长的新格局,促进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学生品德的完善、发展、光大。同时,使德育教育走出学校教育的围墙,跨入学校、社区、家庭互动发展的新天地,让孩子们有机会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去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助人中学会自助,达到小手牵小手,小手牵大手,童心唤爱心,童心润爱心的教学互动,教育相长、共进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步骤
(一)小手牵大手,学校社会公民道德建设互动研究流程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1年9月—2002年2月)准备阶段。教科室拟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机构,进行理论学习、研究,制定研究方案,展开初步研究。内容有:选择课题,对课题进行论证。组建由学校领导、教科室、少先队大队部、共青团及一线辅导员组成的课题研究组。搜集理论与实践资料,聘请嘉兴市海宁市教科所领导进行论证。制作科学量表,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测和后测准备工作。制订好互动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2002年2月—2003年6月)实施阶段。内容有:一是“新世纪我能行”公德宣传体验活动。1月:“公德宣传”活动;2月:“微笑礼貌”活动;3月:“节水护绿”活动;4月:“爱国卫生”活动;5月:“爱心助残”活动;6月:“劝赌劝烟”活动;7月:“社区文明”活动;8月:“拥军优属”活动;9月:“尊师推普”活动;10月:“爱国敬老”活动;11月:“冬季三防”活动;12月:“帮困助弱”活动。二是社区公德板报选址。三是学校、社区、家庭互动内容。如社区、家庭学公德及文明用语;校友、家长、课外辅导员进课堂;社区、村组、红领巾板报队活动;家庭每周一句普通话学习活动;家长、学生改陋习,树新风活动;学公德、倡文明活动。
第三阶段(2003年7月—2003年9月)总结阶段。总结实践经验,撰写实验论文、专题经验报告、优秀活动方案、课堂实录等。
(三)研究活动的具体内容与措施
1.现状调查分析:对公民道德规范与文明用语、文明习惯的调查;对教育互动相长的调查;对学生“我能行”的自我意识,文明习惯的调查。
2.创建互动模式。根据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目标,我们创建了“小手牵大手”教育互动的活动模式。
3.精选体验内容。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以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等6部委“计划”精神为活动契机,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以集体、个人活动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与“五小”行动:在家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会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新世纪我能行”,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每月我们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安排主要活动内容,为各校、各中队及小组活动确定主题,提供活动题材。
(1)“小手牵大手、新世纪我能行”每月活动体验主要内容表。
(2)小手牵大手,学校、社区、家庭教育互动内容。主题:小手牵大手,童心唤爱心。请家长、校友来学校进行国旗下讲话;学生进社区、村组送“文明卡”、“劝烟、劝赌、禁毒卡”;社区捐资做“公德”宣传黑板;小记者下社区、村组采访;警校共建,法制讲座;学校社区资源互补、共享活动;家长劳模进课堂与家长学校“小鬼”当家;学生下社区文艺演出;全镇家庭学公德知识竞赛;文明家庭、文明小天使评选。
(四)形成体验特色
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离不开亲身实践。为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全国少工委提出了以“养成道德好习惯”为主题的“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等各方面去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在这次体验教育活动中,我们找准了教育的契机,在队员中开展系列“小手牵大手,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如举办“迎春公德颂”广场文娱活动和暑期学生下社区、下村组文娱活动;组织学生进社区,上集市发送“公德卡”、“文明卡”、“禁烟、禁赌卡”等;开展“你丢我捡弯弯腰”和“清除牛皮癣”讲卫生、防“非典”、爱家乡环保小卫士活动;建立常年活动小组,开展节水护绿活动;开展“我是推普小教员”活动;开展“伴老人说说话、聊聊天;为老人读读报、唱唱歌;和老人下下棋、看看小人书;给老人小小礼品、小小安慰”等尊老爱老活动;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社区服务。
四、研究成果
第一,爱心互动,教育相长、共进,成为了共识。学生对“小孩也可教育大人”的认识从活动前的14.6%增张到了35%。成人对此的认识从4.3%增长到29.3%。学生对教育相长的认识从55.7%增长到71.1%,成人对此的认识从29.3%增长到64.2%。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开辟了教育相长、互动的新局面。
第二,实验区内公德意识增强了,文明程度提高了。学生平时讲普通话人数从60%提高到80.7%,家长从原来的10.7%提高到32.1%。能说礼貌用语的,学生从93.6%提高到99.3%,家长从43.6%提高到80.3%。
第三,大手、小手、童心、爱心、文明,硕果累累。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学生下社区,孩子们以独有的亲情和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影响教育大人,同时也教育自己。
海宁市斜桥镇庆云中心小学“学校社区公民道德建设互动研究”课题组人员:朱晟江 杨霄松 朱汉文 赵红梅 戴云萍 张春良 袁玲华 滕玲意 张国林
执笔:杨霄松
注:此文获2003年度浙江省少先队工作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责任编辑:徐峻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