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2000000019

第19章 文化个性化:形神兼备,动感高雅(4)

(三)典型个案

行走在爱中的天使

——学校成立慈善类社团的探索和实践

镇海中学“爱的”慈善工作站是学校的一个慈善类社团,也是区慈善总会在我区学校中建立的第一个分支机构,于2007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

这是宁波市第一家挂牌的慈善总会校园工作站,在全省也是首家。

在中学校园里成立慈善类学生社团,这个想法缘于学校陈潜等六名同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因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奥黛丽·赫本的一句话“其实每年只需要8美分就能使一个孩子不至于失明,8美分只是两片维生素A的价格”让陈潜萌发了想要从事为爱而奔波忙碌的慈善事业的想法。于是有着相同志向的六名同学选择了题为《天使在校园——关于如何在本校开展慈善活动及开展此活动意义的研究》的慈善意识调查研究,在近四个月的查找资料、调查访谈中,他们感受到中学生慈善意识和行为多集中在“慈善一日捐”等有限的活动中,而且此类活动往往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同学们的慈善意识,营造慈善的氛围。而且余姚人严瑾女士成立的民间慈善组织“爱心之家”的成功运作,使得他们对如何从中学时代就着手提升“慈心为人,善举济世”意识和建立学生乐于接受并自我管理的校园慈善机构的前景充满了希望。基于此,由陈潜等六人组成的课题组主动寻求政教处、团委的支持和引导,成立了隶属于镇海慈善总会的学生社团。这就是镇海中学“爱的”慈善工作站诞生的故事。

2011年是慈善工作站成立的第四个年头。从刚建社团时的不足10人,短短三年,已成为拥有注册会员50余名的镇中明星社团之一。截至2011年3月,工作站共募得善款近26万元,帮助各类人群达2000人次以上。而且慈善工作站在校内外开展的一系列慈善公益活动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浙江日报》、《宁波日报》、《东南商报》、《教育信息报》、《德育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2011年7月,工作站被授予第二届“宁波慈善奖”,是25个获奖机构中唯一一个学生慈善同体。三年来的风雨兼程,见证的不仅是壮大,还有工作站成熟的轨迹。

一、社团组织建设:强化管理,激发活力

1.明晰职能,机构设置更加科学。

2010年10月,工作站进行了第三次的换届选举和成员招新。新一届工作站成员本着务实高效的工作原则大胆地对过去的组织架构进行了改革,采取了“社长总负责+部门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的工作模式,将原来站长、副站长、财务人员和普通社员的机构组成,改成了由站长(总体规划)、副站长(协助站长工作)、秘书处(例会和活动记录)、财务部(账目整理、核对,资金统计)、宣传部(稿件撰写、刊物编写;海报创作、刊物设计)、策划部(活动策划、方案构思)、后勤部(活动场地布置)等构成的组织机构,根据社员特点将他们分配到各个部门。各部门工作任务明确,各社员职责明晰,提高了办事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佳利用。

2.加强管理,运行机制更加完善。

为更加有效地对社团进行宏观层面的指导和管理,引导社团良性发展,修订完善了《镇海中学“爱的”慈善工作站章程》;严格实施每月例会制度,工作站每月召开一次全社大会,传达学校学生会社团会议精神,总结工作站该月工作情况和收支情况,布置下月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了会议签到制度、请假制度以及社团年度评优细则,这既加强了成员的组织纪律意识,也便于工作站内部的年度考核和评选;完善了工作站档案收集整理制度,对例会会议记录、每次活动的策划书和总结等所有文字资料都进行存档,为社团以后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继续实施财物公开制度,财务部每季度公示工作站收支情况,接受全校师生监督。

二、社团文化建设:精心设计,凝聚合力

1.明确定位,着力打造工作站核心文化

第四届工作站成员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站的宗旨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神,借鉴吸收现代社会文明成果,立足于社会道德自律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团结动员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力量,宣传慈善观念,呼唤公益爱心,募集慈善资金,帮助他人、提升自我、服务社会。深化工作站的口号“只要我们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可能”和工作站站标的内涵,并出现在每次活动当中,提高社团成员对工作站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同时提升工作站在全校师生当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挖掘内涵,切实提升工作站人文文化

通过社团内部交流、和浙大红十字会交流等活动,逐步形成工作站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它包括有共同的信念、信仰、信心,共同的责任意识,行为方式以及在此指导下形成社团风貌、行为规范、社团精神等。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增强社团成员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管理意识、效益意识、信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提高成员认同感和对工作站的归属感,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社团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形成本社团的管理文化。

三、社团活动建设:开拓创新,打造品牌

1.宣传:增强慈善的感染力,营造校园慈善氛围,提高师生慈善意识慈善本身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根基的高尚行为,是人性真、善、美的体现,参与者也通过帮助他人得到心灵的升华。慈善事业的广泛开展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然而,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整个社会的物化风气对在校学生的价值观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校园内加强慈善宣传力度,宣传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也是慈善工作站的首要使命。慈善工作站通过在校园内外开展慈善海报展、举行校园慈善论坛、学习高校慈善组织运行模式、向兄弟学校推广经验成果等传播和呼唤爱心,营造人人关注、参与慈善的浓厚氛围。

2.募资: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扩充募资渠道

开展慈善活动,解决资金问题是关键。募资工作是慈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没有大量的募集资金,慈善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募集资金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募资渠道和募资方式。慈善工作站募资的主体主要是在校师生(也包括部分市民)。只有把在校师生调动起来,继而影响周边群众,慈善工作站才有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走多元化的募资道路。

一方面,在发生重大灾难或是为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时,由慈善工作站自上而下发动募捐活动。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旱情发生之后,慈善工作站迅速行动起来,向全校师生以及周边居民募集善款;另一方面,利用各种契机,通过在校内外开展吸引力强,师生、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来募集资金。比如2010年,慈善工作站开展了爱心义卖、义演活动5次,募得资金5000多元;此外,动员校友、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通过赞助慈善工作站活动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由于慈善工作站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加,学校慈善工作站在2010年10月收到一名爱心人士捐赠的50000元善款,成为慈善工作站成立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匿名捐款。

3.救助:主动寻找救助对象,突发性救助和长期结对帮扶相结合慈善工作站募集到善款后,如何更好地分配和使用善款也是慈善工作站长期以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首先,对遭受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的集体和个人,及时通过区慈善总会把善款送到救助对象手中。如在玉树地震、西南旱情等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中,通过区慈善总会对受灾群众进行帮扶救助。其次,开展和夏金生福利院、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低收入农户青少年、青川瓦砾乡6名受灾儿童、校内贫困生等弱势群体长期结对帮扶活动。

三、建设班级特色文化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也是学校教育的前沿阵地,更是学生的精神家园。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个性特质,也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质的“空气和水分”。班级特色文化流露着班主任的教育追求、展示着班级学生独特的生活品味。镇中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承载镇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汲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时代气息,逐渐形成“班班有特色、班班有文化”的良好局面。

(一)绚丽多姿的镇中班级特色文化

1.班级特色文化内涵

班级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指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文化长廊、科普长廊、“生日祝福”、挂在教室前面的个性化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精神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

班级特色文化,是指具有独特性和优异性的班级文化,是“因班而宜”、“因师而宜”、“因生而宜”的班级文化。它或者是针对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的,或者是充分发挥班主任、课任老师的优势、特长的,或者是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特长而建立起来的。它是学校、班级不可或缺的德育前沿阵地。

2.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自豪的集体能够做到的一切。”班级文化是一个无形的道德“场”,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它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滋润着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久熏幽兰人自香”的熏陶感染效应。

班级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表象的变化,而是质的提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更是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变,其意义在于用文化建设的理念统领班级工作,实现对学生的管理从制度约束向文化影响、文化育人的教育行为转变。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探索、解决在教育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学科素养的最终手段。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使教育回到文化育人这个原点上来,让校园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浸润学生的一言一行。

3.镇中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班级特色文化的开发和建设往往拘泥于“整体划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课程文化的建设,更滞后于多元的校园文化建设。

因此,以这种乏味的班级文化为载体的学校德育、班级德育就缺少了针对性、主体性、特色性和可持续性。即使开展班级文化活动,也是过分强调全校各班“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形式”,很少考虑班主任、班级学生的差异,所以“千篇一律”、“一哄而上”、“只有要求没有体验”、“只有操作没有文化”、“只有活动没有特色没有实效”的弊病随处可见。

可见,发挥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作用的同时,调动各班主任、课任老师和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有必要打造出镇中班级特色文化。只有班级特色文化才能发挥它们之间的相辅相成、互补和谐的共振作用同时,使班级文化百花齐放、张扬德育个性,大面积地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案例4-1】镇海中学校长对建设班级特色文化的思考

在2008年一次教育考察中我有幸接触到山西大同二中的班级文化建设,该校健康向上、生机勃勃的班级风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班班建文化、班班有特色”的做法也给了我很大启发。回到学校后,我与有关领导和老师商议,大家都觉得在学校原有积淀深厚的校园文化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班级文化建设很有必要,并达成了初步的工作规划。此后两年,我们分两批组织全校班主任老师赴大同二中实地考察学习,政教处等部门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加强研究和创新,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设计比赛、班级风采大赛、经验交流会、主题班会、先进评比等一系列活动,班级文化建设逐步深入,已初步形成了与学校发展定位相符又各具特色的目标、内容、策略、路径,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高中新课程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亮点之一。

在我看来,班级是学生在校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场所,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身体和精神栖居地,班级整体的外观风貌、制度规范、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对班级每一个体的素质能力增强、人格个性完善、学业成绩提高都会产生长久深远的影响,班级文化既是一门隐性课程,更是一种显性的教育力量。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在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班主任老师应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经营意识、文化意识,以课程的标准、经营的策略、文化的高度来设计、规划、建设班级文化,把班级打造成学生的学习乐园、心灵憩园、幸福家园,为学生创设宽松、自主、富含教育意义和人文力量的优质空间,以更好地实现“学生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这一高中新课程核心追求,凸显“尊重学生多元选择促进高水平差异发展”这一镇中办学特色。

从各班递交的文化建设方案来看,过去两年大家通过班牌、班训、班规、班风、教室绿化、墙面布置、班级口号、教室标语、班级活动等文化载体将班级文化的物质、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本班级的独特风格和文化特色,如高一(7)班的名校文化、高二(8)班的团队文化、高三(2)班的“和而不同”理念,等等,都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容回避的是,相当数量班级在推进文化建设使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物质和制度层面,精神层面的班级文化建设显得信心不足、方法不多、无法深入,同时,班级文化建设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雷同化、模式化、表面化、形式主义的倾向,部分学生、部分任课教师的参与度不高,等等,这些问题都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反思,不断深化实践,在下一轮班级文化建设中加以改进完善,更上新台阶。

摘自《镇海中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专辑》序言(2010年1月)

同类推荐
  • 必知的语文学家

    必知的语文学家

    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并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在学生阶段,需要学习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有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 成长路上的红绿灯(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成长路上的红绿灯(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优秀教师最重要的好习惯

    优秀教师最重要的好习惯

    优秀教师最重要的好习惯莫不寓于教育、教学、学习、职业、生活、行为、人生之中,那么,怎样培养优秀教师的好习惯呢?书中列举了各类教师应具有的良好习惯及养成方法,是一部难得的指导手册。
  • 名师之魂

    名师之魂

    本书收录了对49位浙江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访谈,展现了这些优秀教师先进的语文教育思想、文化,深刻的语文教育反思,以及他们在语文教学中的机智和个性。
  • 三思两言实录

    三思两言实录

    本书作者对高校办学进行长期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从一个应用型工科学院管理者的视角,展示了以实学思维办学科、办文化的思路历程,总结出在贫穷贫乏中突围发展的办学实践经验。由于目前关于高校基层办学组织发展的思考和实践方面的书比较少,本书可以为高校基层办学组织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
热门推荐
  • 天命统御

    天命统御

    劫运临世,系统沦为鸡肋,主神沦为陪衬,我当统御这无边天命利剑,剑锋所指,皆尽臣服。
  • 绝世红颜的贴身保镖

    绝世红颜的贴身保镖

    昔日雇佣兵苏子成回归都市,凭着不凡的身手和机智的头脑横行都市。
  • 极品贤婿

    极品贤婿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国破山河外族的欺凌。当朝堂之上奸臣与忠臣殊死博弈,当金国百万铁骑南踏雁门关直逼中原,当铁木真豪情万丈欲统一大漠。而在这时,江宁秦淮河畔,有一小小赘婿遥望画舫女子,清水碧波,写意悠闲……PS:第一卷内容比较轻松,第二卷开始节奏紧凑,阴谋算计不断。求收藏、推荐等支持。
  • 男神老板抱回家

    男神老板抱回家

    小路有一个大目标,就是向那个人看齐,和那个人在一起.....为了完成这个大目标,她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成为蜚声国内外的一流设计师,再比如干掉某个可能的情敌,可是,为毛小目标都完成了,大目标怎么生成错误了捏?
  • 台湾文献丛刊清职贡图选

    台湾文献丛刊清职贡图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饮冰室评词

    饮冰室评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千骨之情定三生

    花千骨之情定三生

    千骨重新成为妖神白子画有怎样的反应是杀了她还是与她共度一生?千骨和白子画爱了三生三世?这一世情缘又会发生什么?卷入了阴谋漩涡?
  • 大雄天下

    大雄天下

    或许,我不像他们说的一样是拯救世界的救世主,或许,我早就不在做着关于英雄的梦,但沧海桑田,黑暗来临,我还不至于畏惧……
  • 前世今生慢慢谈

    前世今生慢慢谈

    重生女王婧宸遇上穿越女方溶月一个是前世旧恨,一个是今世新仇一个知晓前世诸事,一个掌握催眠神技心理学大学生方溶月又将如何运用专业知识一次又一次避过劫难AREYOUREADY???开撕吧!!!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