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700000050

第50章 爱是一门哲学(4)

经验论:以英国的培根(1566—1625),洛克(1623—1704)为代表。他们认为一切观念都是从经验得来。培根的突出贡献是提倡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后来成为自然科学不断进步的主要原因之一。

唯理论:以法国的笛卡尔(1596—1650)和荷兰的斯宾诺莎(1632—1677)为代表。他们提倡对一切学说抱怀疑态度,重视理性思维与逻辑推理。理性思维是后来的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康德学说: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提出“先天综合学说”,将经验论与唯理论综合在一起。19一20世纪的一些最重要的科学成就,几乎都是将科学实验(或考察)与理性思维综合起来而获得。康德的学说对于科学家是有重要启示的。

法国哲学家孔德(1798—1857)提出“实证哲学”,认为一切知识来自“实证”(实验或事实的证明)。德国思想家马克思(1818—1883)提出“实践学说”,强调实践(科学实验,社会实践)在检验真理中的作用;在认识论的发展上,他们都有重要贡献。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1902—1994)提出“否证论”。他认为,科学理论不可能被证实,只可能被证伪。因为所谓“证实”,就是用经验事实来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而人类不可能掌握全部事实。但是用某一些事实来否证某种理论是完全可能的。他认为:必须是能够否证的理论,才能认为是科学的。否证论对当代科学的进步是有贡献的。

(二)西方哲学家、科学家对于认识目的和动力的论述。

从西方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的思想和事迹中,可以对于他们探求真理或科学目的与动力,有所理解。

1.探索世界的究竟。

泰勒斯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美尼提出:万物的本原是“气”。赫拉克利特提出:万物本原是“火”。毕达哥拉斯提出:世界万物都是“数”所构成。巴门尼德提出: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存在”。赫拉克利特提出:世界是变化,而变化的规则是“逻各斯”(logos)。柏拉图提出了“相论”(“理念论”),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实体论”。

从古希腊哲学家所提出的观点,可以知道,他们探索的问题,与中国古代哲学家很不一样。他们最感兴趣的,并不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等中国哲学家所关心的问题。他们探索的是世界的究竟,他们要问的是: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什么是世界的最基本的规律?回答这些问题,就是他们认识的目的和动力。

2.求知是幸福的。

培根(1561—1626)是西方哲学中经验论的开创性人物,也是西方实验科学之父。

他在他的著名散文《论求知》中说: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从培根的观点中,可以知道西方哲学家认为,人的求知有三个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快乐;二是寻找真理;三是改进人性,增长才干。

而其中前两项目的是最重要的,即在寻找真理中得到快乐。

古希腊哲学家,毕生寻找世界的本原,不是为别的,而是他们的乐趣。

3.科学家的好奇心。

许多世界级的科学家,他们探索科学,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

哥白尼在中学时代,听说可以用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这个仪器的名字叫日暑。他很好奇,就找老师问了日暑的原理,回家找了些废旧材料,很快就做出来了。后来他还利用自己做出来的日暑,研究太阳和地球的运动规律。

伟大的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出生在一个渔民家庭,从小随父亲到海上打鱼。他对大海发生的所有自然现象都感兴趣。他总是要问父亲许多问题:“为什么夏季傍晚海面会出现光亮的水纹?”“为什么冬夜天空会出现绚丽的北极光?”“为什么海水每天两起两落?”

爱迪生小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有一次他看见花园的篱笆边有一个野蜂窝,感到很奇怪,就用棍子去拨,想看个究竟,结果脸被野蜂蜇得肿了起来,他还是不甘心,非看清楚蜂窝的构造不可。爱迪生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爱因斯坦说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

4.科学家探索真理的信心和决心。

近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他说过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

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

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

5.科学家对人类、对祖国的责任心。

爱因斯坦说一个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居里夫人一生的贡献与人格是科学家的典范。

她的主要科学成就是发现了镭。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她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因为垄断镭的制造是可以发大财的。而她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人传》)

1934年7月4日,她最后死于长期受到辐射照射而导致的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并发展了放射科学,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

四、爱与人类的认识

根据中国与西方哲学家、科学家关于认识目的(动力)与认识方法的论述来看。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动力与人类之爱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认识方法是由认识目的而决定的。因此,人类之爱也必然关系到认识方法。

汇总而言,人类之爱与人类的认识之间有以下关系:

(一)对于真理与自然的爱是人类认识的基本推动力。

孔子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句话表明孔子对《易经》的推崇与热爱,而《易经》就是中国古代一部研究世界与宇宙之究竟的经典。

中国从古至今,对于《易经》都十分崇敬。这说明,中国人对于宇宙真理的探究是很有兴趣的。但是由于儒学的传统主要是在伦理学方面,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中国人对宇宙真理的兴趣,没有发展到科学的水平。

西方文化从古希腊开始。从古希腊一系列哲学家的主要兴趣,就在于探索自然的究竟、世界的本原,这样的思想传统,引导出西方哲学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发展,以至达到近代以来的蓬勃的科学发展。

应当承认,西方哲学认识论的探索是有重要成就的。经验论、唯理论、康德学说、实证论、实践论、否证论等,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都有重要贡献。

西方认识论与科学的发展,它们的基本推动力,就在于人类对于真理之爱,对于自然之爱;以及人类对于探索自然秘密的天生的好奇心。

(二)对于人类与民众的爱有力地促进着认识提高与科学发展。

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哲学家与科学家都有对于人类与民众的高度责任感。

孔子说的“君子学道则爱人”,就充分表达了中国的优秀士大夫(君子)的认识(学习)与他们对于人民之爱的关系。

对于人类与人民大众的热爱,是世界各国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共同出发点,也是他们克服科学征途上各种障碍的强大动力源泉。

举世尊敬的伟大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感人事迹,充分说明对于人类与祖国的热爱,是怎样推动着科学和人类认识的进步的。

(三)自我之爱是人类认识与求知的出发点。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当然,孔子的所谓“为己”,并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而是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知识水平,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仁者爱人”。

培根的《论求知》是非常著名的散文,它所说的“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都说明,追求知识是人的一种幸福,对于自己的性格修养是有利的。

中国古代经典《大学》中,有一段很著名的话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代中国士大夫的最高人生目标。这是一个系列化的人生追求,它将人类之爱中的自我之爱、家庭之爱、国家之爱结合了起来。而自我之爱,是出发点;而又不停留在这个出发点上,必须向更广泛的爱(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人类的爱)发展。

(四)知识之爱是人的学习与成长的最好动力。

人从儿童、少年到青年,是学习成长的时期。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别,固然和天资有关,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对学习与知识的兴趣与热爱程度。凡是对学习与知识充满兴趣的学生,学习成绩都会比较优秀。反之,如果对学习与知识不感兴趣,甚至有厌恶感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可能好。

这是本书作者的切身经验。我自己从小学到大学,对于任何课目都有兴趣。在上课时,聚精会神,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听进去了。我会把每一道数学题的解题都当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题解成了,就会感到很高兴。语文老师讲的《醉翁亭记》,我觉得非常美。生物学老师讲的草履虫的结构,我感到非常有趣。在这种学习热情的驱动下,我在中学六年(上海沪江大学附属中学),每门功课的成绩都是最优。

按理,我没有必要讲述这些个人往事。我只是想用自己亲身的体验,说明爱(知识之爱)对于一个人学习成长的重要性。

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重视的问题。

中国当前的教育,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标,课内与课外作业非常繁重,成为学生们难以承受的思想与体力负担,使学生将学习看成是痛苦的事。这种教育模式不改变,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怎样培养学生对学习与知识的热爱,是老师们和家长们都需要关心的问题。

爱的价值论

哲学中所谓“价值”,是从人的需要出发,评价各种物质、精神及人们行为能否满足人的需要的尺度。

价值论这个名称是19世纪提出的。而价值论所讨论的问题,在中国与西方哲学中早就提出。实际上,它相当于关于道德的理论,或关于善的理论。

善与道德,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哲学中的十分古老而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价值论是伦理学的哲学基础。中国哲学以伦理学取胜,价值论在中国哲学中的位置,比在西方哲学中的位置更高。

本章介绍中国与西方哲学中价值论的内涵与进展,然后论述人类爱与价值论的关系。

一、中国哲学中的价值论

儒学是中国哲学的主流。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而《论语》这部孔子的谈话录,它的中心话题就是伦理学,或关于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价值论。《论语》中,孔子教导他的学生,应当怎样做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上这些名句,讲的都是伦理学,是孔子哲学的主要观点。

孔子思想的主要继承人——孟子的“四端”学说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讲的也是伦理学。

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孔子说,仁是爱人。说明“仁”是人内心的一种关怀他人的感情。孟子谈“仁义”,义”的意思是“宜”,是指符合道德的行动规范。说明孟子认为,只有符合道德的内心还不够,还必须有符合道德的行动。

孟子的思想是:重仁义,而轻利益。

同是儒家的荀子的看法有所不同,他说:

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荀子·王制》)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荀子虽然也重视仁义,但并不忽视利益。他要求万物都能发挥它们的效用。只是在仁义与利益有矛盾时,应将仁义放在首位,而将利益放在第二位。墨子的观点又不同。他说: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墨子·兼爱中》)

义,利也。(《墨子·经上八》)

他认为,所谓“义”,就是要对人民有利。人应该相爱而相利。

唐代哲学家韩愈提出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韩愈·原道》)

“博爱之谓仁”,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博爱”原则,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但自汉代以后,中国文化以孔孟儒家为主流,汉代的董仲舒和宋代的朱熹都主张重仁轻利。朱熹甚至提出“革尽人欲,复尽天理”的极端主张。

儒家的重仁轻利的思想,受到晚清哲学家戴震的批评。

戴震提出道德之盛,使人之欲无不遂,人之情无不达,斯已矣。”(《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意思是:道德的兴盛,是要使人的欲望得到满足,人的感情达到表达。戴震的思想与西方近代以来的主流思想接近了。

现代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在他的《新原人》提出人生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兼顾功利与道德,是较为全面的观点。

孙中山的“博爱”思想,既继承孔子的“仁爱”和韩愈的“博爱”,又采纳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应当说,有很高的伦理价值。

同类推荐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这是一本聊出来的书。作者八十岁以后,不再上大课,学生知道其喜欢散步,路线又比较固定,所以经常与作者在路上“偶遇”,与作者一起散步聊天。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即成此书。书中既有对人性问题的探索,也有对历史问题的求解,既有对命运问题的省思,也有家国情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倾心关注。大到世界革命,小到同性恋。问题广泛,五花八门,却处处不离哲学,每每有思想火花的迸发。作者自嘲是“马路哲学”,其实是传道授业的一种方式。
  • 论美与人的生存

    论美与人的生存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王阳明与康德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我看20世纪中国美学——兼论我国美学的理论建设和发展方向》、《文艺本体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的发展和意义》等。
热门推荐
  • 拯救男神…经病

    拯救男神…经病

    很久以前,万年小真空写手许默默从未想过,她最喜欢的作者,又低调又高冷的LUX大神在现实中竟然会是这样一个人……他其实是个家里蹲;他其实是个龟毛强迫症;他其实非常软萌可欺,可捏圆可拍扁;他其实又长得非常……这是一个男神经病进化成男神的蜕变史;这也是一个隐藏属性为宅男女神的妹纸抱得男神归的恋爱故事。
  • My Garden Acquaintance

    My Garden Acquaint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厨嫁到:妖孽你站住

    神厨嫁到:妖孽你站住

    一看就像傻白甜的脸皮?放心我会好好珍惜的,这么宝贵的东西当然要好好利用。你说我是穿越的金牌神厨?那是你太肤浅。误打误撞获空间戒指,免费赠送无良系统。路遇二货美男蹭吃蹭喝,冷酷大哥登门拜访。建立后宫美男三千。”“……建立后宫?美男三千?我一个还不够?”咬牙切齿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某人一秒变狗腿“大爷您刚刚什么都没听见,来喝口水啊,呵呵。”系统默默吐槽:小伙你怂了……
  • 夏风不燥时光温柔

    夏风不燥时光温柔

    那些年的或喜或忧,旧枕头上一点一点的湿润,泪水毫不留情地浸湿时,就像水喝多了一样,怎样也停不下来。青春风雨飘摇的尽头,是我们的奋斗,是我们的悲欢离合,是现实与梦幻接色的困难与残忍。有幸记录梦中这段忧伤而且有着一点一点锐感痛的故事,我慢慢说给你听。我是莫念末年啊。
  •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十年前她气势如虹的冲到他面前说爱却在他丢下心后怃然离去十年后她再次出现却对他说“初次见面,你好!”
  • 千万别爱上我

    千万别爱上我

    我叫颜瓷,出生于黑帮世家。也许是成长的地方太过阴暗,我从小就喜欢阳光。17岁那年,我遇见了一个叫楚天阳的男人,你看,多巧啊,他的名字里有我最喜欢的阳光,就像是命中注定,我第一眼就爱上了他,可是,在我21岁那年我亲手杀了他。后来,我完全的告别了以前的生活,去了一个有着温暖阳光的小城,本以为会在那里平静的度过余生,却没想到又遇见了另外一个男人,故事又从那里开始``````1
  • 噬君主

    噬君主

    因为齐夜拒绝了阴虚殿的招揽,导致五大天君一起出手,齐夜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催动了自葬天深渊中得到的至宝。后来,齐夜重生在玄黄大陆,从此踏上一条传奇之路。
  • 九域武皇

    九域武皇

    一介平凡小子陈安,穿越到类似华夏历史的玄幻世界。诸子百家、唐宗宋祖……众多华夏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风流人物争相辉映,谱写出一曲玄幻盛世的赞歌!在这武道昌盛,强者为尊的玄幻地方,平凡小子陈安,受尽欺侮。所幸,天可怜见,他得到了“酒域杯”的认可,从此觉醒了体内的两种血脉,继而一飞冲天,横扫各大天才,轰杀诸多枭雄,成为九域至高无上的武皇!“既然重活了一次,那我决不能再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陈安手握“酒域杯”,嘴角挂着淡然的轻笑,眼中的火焰却燃烧得愈发旺盛……
  • 当爱已成痴

    当爱已成痴

    她是出了名的冰美人,二十一世纪人人畏惧的黑帮小姐,赛车风云榜上的传奇人物,却因为一枚充满神奇力量的蝴蝶花戒,穿越到了一个历史上没有记载过的王国。他是风国第一美男子之称的太子,他温文儒雅,睿智聪慧,却唯独对她一见倾心。他和她一同穿越,而他却成了风国的四王爷,跟在她身边十年,他爱她成狂,恋她成痴。他是有名的赛车手,赛车场里的相撞,让他莫名地穿越到另一个国度,成为艾雨国不受重视的皇子,他吊儿郎当,用他的方式默默地守护着她,当他的用心被她看穿的时候,他却风轻云淡地说:“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包括付出我的生命,只要你幸福就好!”(本文更新缓慢,入坑需谨慎)
  • 狂乱纪元

    狂乱纪元

    邪恶巫师罗杰穷尽半生精力终于练制成了一副千年难得一见的魔躯,然而却被来自地球的热血青年游枫的灵魂抢先入主。自此拥有了铜皮铁骨的他,开始了他在异界的一段传奇之旅!游枫:在这狂乱纪元,我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