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700000033

第33章 中国人谈爱(2)

5.“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

6·“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7.“子曰:‘仁,远乎者?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8.“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论语·卫灵公》)

这许多解释中最核心的解释是仁者爱人”。因为其他的解释都可以从“爱人”中引申出来。

例如,为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什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因为你对于他人有爱,你自愿地为他人着想。因此你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如欺骗、伤害等),你也不会要他人接受;而你自己想达到的目标(如幸福、成功等),你也愿意帮助他人达到。

孔子对仁的阐述中,提到多种人的美德,有恭、宽、信、敏、惠、敬、忠恕等。“恭”、“敬”,即恭敬,是出于对长者的敬爱,例如对于师长的爱。

“宽”、“恕”,即宽容,是对他人的要求而说的。对待他人,总能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考虑,要求不是过高、过严。即使他人(包括自己的孩子或学生)有过错时,也不责备过多。这是来自对他人的爱。

“信”,即诚信。诚信既是一种自爱的表现,也是对他人或社会的负责与关爱。一个爱护人民的政府必须有诚信;故出的许诺,必须兑现。

“敏”,即勤敏。不论做任何事,都能勤奋而敏捷,体现着你对他人的爱心。例如,医院中护士对病人的爱心,商店里服务员对顾客的爱心。

“忠”,即忠诚。孔子讲的“忠”,并不只指对君王的忠心,更多是指对他人。对民众的关爱;对他们尽心尽责,做好服务。

以上的论述是要说明:孔子对仁的多种解释,都与“仁者爱人”有直接关系。“仁者爱人”是仁的各种解释的总纲。

上面第七句话非常重要,我欲仁,斯仁至矣”。它说明:你的仁,或你对他人的爱,是出于你的内心的,是你自愿的。因此,你想做到仁,仁就能做到。

两千年后,康德的“道德命令”的思想与孔子是接近的;而孔子的“爱人”,在道德中,更多一些情感的成分。

上面第八句话表明:人民对于仁的需要,就像对于水火的需要一样。因为仁就是爱人的精神;因此,孔子的观点是:仁爱的精神是人民所最热切盼望的。人民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个爱的世界!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而仁就是爱人。因此,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都围绕着“爱人”这个总的精神。

(二)“民无信不立”与人民之爱。

《论语》中有许多孔子的话,是关于对人民之爱的。如: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子曰:“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治长》)

上面第一段话是孔子关于政府与人民关系的重要论述。孔子认为,治理好国家需要三个条件:人民丰衣足食;国家兵力强盛;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足食(充裕的粮食)和足兵(坚强的国防),都是从人民的需要和利益出发而考虑的。但是只有足食、足兵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得到人民的信任。只要人民对政府有信任,对国家有信心,即使经济还不够发达,国力还不够强大,国家还是有希望的,政权还是巩固的。否则,即使暂时有足食、足兵,如果有大量官员贪赃枉法,那么,人民就不可能对政府或执政者有信心;这种情况下,政权还是不巩固的。

上面第二和第三句话都直接表明孔子的爱民思想。“仁者爱人”是孔子思想的总的原则,而“泛爱众”、“节用而爱人”,则是孔子明确地表明他的政治思想原则,即对人民大众的爱。

第四句话表达了孔子的志向:给老人以安抚,给朋友以信任,给年青人以关怀。这是孔子的爱民思想的具体化。

人民对政府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在孔子的时代,主要是要求执政者有爱民之心,不但使国家足食、足兵,并且通过德政,取得人民的信任。

时代发展到今天,仅仅依靠政府的“爱民”是不够的。现代政治表明,只有在民主机制下产生的政府,只有时时、事事接受人民监督的政府,才能产生真正爱民、为民的政府,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信任。

(三)“学而时习之”与知识之爱。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这句如诗一样高度概括的话表明了孔子对“知”与“仁”两者的赞扬与评价。

孔子并没有抬高“仁”而贬低“知”,他是将“知”与“仁”并列的,认为两者都是人生修养中的重要目标。但是两者的特性不一样。

“仁”是对人的道德要求,仁”是原则,是人的行为准则,是不能任意改变的;“仁”的性格像山那样地坚定不移。因此,有“仁”的人(仁者)是喜爱山的。

而“知”不一样知”包括人的多方面的知识。它因不同对象而变化,也需要因情况的改变而有所调整知”的性格像水那样活动多变。因此,有“知”的人(知者)是喜爱水的。

孔子不但重视“仁”,对“知”也十分重视。他所创办的学校中,讲授的课程有:《诗经》、《尚书》、《周易》、《春秋》、《仪礼》和《乐经》。其中,《诗经》是文 学课,包括一些自然知识;《书经》是政治课;《春秋》是历史课;《周易》是哲学课;《仪礼》讲各种仪式和生活规则;《乐经》讲音乐原理。“六经”中,固然有“仁”的原理,也有各方面的“知”。

因此,知者乐水”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求知者的赞扬。

关于仁与知的获取,孔子提出学习与思考两种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这是《论语》中孔子说的第一句话。它充分表达了孔子对学习的热爱。

但是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意思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越学越糊涂;思考而不学习,就有走向歧途的危险。

因此,孔子既爱学习,有爱思考,并且要求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

(四)“人则孝,出则弟”与孝弟之爱。

《论语》中有孔子关于家庭与社会之爱的论述,如: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论语·学而》)

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孔子要求人们在家时,要孝顺父母;出外时,要以友爱与诚信待人。对父母的孝,绝不是仅仅是尽到养育的责任,而应给予父母敬爱之情。孔子讲的“弟”,既指兄弟之间的手足之爱,也指朋友之间的友情与友爱。

孔子是中国最早的提倡孝弟之爱的哲学家。孝悌之爱在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在全世界范围内,华人社会中都十分重视孝悌之爱。孝悌之爱使华人的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较为和睦友好,形成一种伦理特色。这里都有孔子思想的影响。

(五)“天丧予”与学生之爱。

孔子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学校,他对于他的三千学生怀有真挚的关爱,付出了他的全部辛劳和智慧,被后世赞誉为“万世师表”。

关于孔子对于学生的爱,在本书第二篇第七章的《师生之爱》中,已有介绍。这里着重以颜回为例,说明他对学生之爱。

在所有的学生中,他最喜爱的就是颜回。在《论语》中,他多次提到颜回,如: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意思是:颜回多么贤惠啊!在极简朴的生活中,他能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论语·先进》)

意思是:颜回虽然对我帮助不多,但对我讲的每一句话都感到愉悦。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论语·先进》)

意思是:颜回在修养和学问方面已经很够了,只是常常贫困。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

意思是:我与颜回谈话,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好像有点愚笨。但他回去后能反省自己的言行,并有所发挥。因此,他是聪明的。

从这几句话充分表明,孔子对颜回非常钟爱。

颜回去世后,孔子十分悲痛地恸哭。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

孔子对颜回的真挚感情,使人非常感动,这代表着孔子对他学生的深爱。

(六)“闻《韶》不知肉味”与文艺之爱。

孔子对音乐有特殊的喜爱,甚至达到人迷的程度。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八佾》)

《韶》是虞舜时代的乐曲。孔子听到了《韶》,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是什么味道,感叹地说真想不到乐曲能美妙到这样的境地,’又说《韶》的乐曲是尽善尽美的。”

可能今天的音乐家,也难以像孔子那样,对某一首乐曲的赞赏达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热爱的程度。

孔子对文艺之爱,不仅是在音乐上,他对诗歌也有深刻的研究与爱好。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

这是孔子对学生们的教导。他说:你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社会动向,可以加强人际间融合,可以表达人的怨愤。这里,孔子列举了诗歌的多种功效。

由于孔子对诗歌的热爱与重视,他对当时流传的诗歌做了认真的整理与订正的工作,对于《诗经》的成书作出重要贡献。

(七)“食不厌精”与生活之爱。

《论语》中有下面一段话: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餳,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

这一段话记载了孔子在饮食方面的要求。意思是:事物不嫌做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食物放久了会变味,不吃;鱼不新鲜、肉有腐败,不吃;颜色变了,不吃;有臭味了,不吃;烹调不好,不吃;不合时鲜,不吃;切割不合规矩,不吃;没有放该用的酱,不吃。

读者可能感到孔子对饮食的要求太高了。学者们介绍孔子思想时,一般很少介绍这一段话。其实这一段话正说明孔子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的一些要求有的是符合饮食卫生的,有的是他对烹饪质量的讲究;只要他的经济条件许可,我们没有理由说他要求过高。

人们往往将像孔子这样的“圣人”,想象成庄重严肃、不好亲近的人。从《论语》全书来看,孔子并不是这样的人。孔子虽然学识与修养都很高,但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欢乐、有痛苦、有常人生活爱好、很乐意与人接近的长者。

上面所引的一段话,正说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对生活的热爱,是人类爱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如果一个人对生活没有乐趣,没有感情,你要求他爱家人、爱他人、爱大众、爱事业,那是不可能的。因此,热爱生活,是人类爱的基本要求与出发点。

小结

孔子全部哲学的核心,是一个“仁”字;而“仁”的含义,是“爱人”。因此,也可以说。孔子的哲学,从它的基本内容来讲,就是:爱人的哲学。

孔子是一个热爱生活、感情丰沛的人。他热爱知识,热爱学习,热爱思考,热爱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诗歌,也热爱美好的食物。

可以认为,从学说到为人,孔子是中国古代爱的典范。

墨子与庄子论爱

1、墨子论爱

墨子原名墨翟。墨子的生卒年代并不很确定,一般认为是公元前468—前376。他的出生比孔子晚83年,比孟子早103年。他的时代是在春秋和战国之间。墨子做过宋国的大夫,他可能出生于手工业者家庭。他有手工制作技术,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还有几何学、物理学等科学知识,这在先秦哲学家中是很少见的。

墨子与孔子一样,也曾周游列国。后来他创办了一所半工半学的十分有特色的学校。这座学校有结社的性质,他的学生形成一个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

墨子和他的弟子代表了社会的中下层,特别是手工业者。他们反对繁多的礼仪,主张“节葬”、“非乐”,提倡生活的节俭。

墨子对于爱有明确而独特的主张。他关于爱的主要观点就是提倡“兼爱”。《墨子》一书是他的思想的汇总,其中就有专门的《兼爱》一卷。而在《尚贤》、《非攻》、《节用》各卷中的论述,都与爱有关。现分别介绍和评述如下:

(一)《兼爱》与爱。

墨子在《兼爱》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1.天下的治或乱,都与爱有关。

墨子指出,天下之乱的根源,就是不相爱。子只知自爱,而不爱父;弟只知自爱,而不爱兄;臣只知自爱,而不爱君,就是乱。相反,父对子不慈爱,兄对弟不慈爱,君对臣不慈爱,也是乱。

如果天下兼相爱,爱人就好像爱自己,会有不孝敬吗?会有不慈爱吗?因此,墨子的结论是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上》)

同类推荐
  •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竟业旬报》——“重要出发点”、《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新月》——争人权的“斗士”、《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言论自由与个性发展、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等等。
  • 哈佛逻辑课

    哈佛逻辑课

    逻辑与人类理性思维的关系犹如空气与生命,我们绝不会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它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具有超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走到哪里者是卓尔不群的。请让我们跟随大学的教授和学子们,一同走进哈佛的逻辑思维世界。在领略哈佛风采的同时,带你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是一位尊天信鬼神而苦行救世的宗教家;是一位爱好和平的使者;是一位充满爱心与理想、重视民利民生的思想家;是一位崇尚统一,推崇圣贤政治的哲人。是的,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集鲜明特色与争议于一身的先哲。因此,《墨子原来这样说》针对墨子所提出的意志修为、尚贤使能、尚同控制、人间兼爱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分析与解读,让我们与先哲墨子进行一场心灵的碰撞与对话吧!《墨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热门推荐
  • 完美哒游戏

    完美哒游戏

    终于我知道了,介绍什么的都是给大家娱乐用的。所你说看吧,错过可就没机会咯!抓紧···抓紧···抓紧因为很重要所以说3遍。顺便一提,我就是白加白
  • EXO之lovesong

    EXO之lovesong

    虐文太多了,治愈一下。不会很偏心的·还请大家多多支持~这是我的处女作~
  • tfboys之谁的等待错逢花开

    tfboys之谁的等待错逢花开

    时间真的可以冲淡一切让我也能如十五年之间一样静静把你忘却忘记你的笑你的脸忘记我曾深爱过你那样刻骨铭心的从前就让我最后再记录一次爱你的心情从今以后我要把和你有关的认真地省略过自己的生活不再让思念不断重叠我的感情让它继续残缺尽管我不想就这么苍白地告别我爱你感情也真挚浓烈我想你痛苦的期待在心里明明灭灭不是每段感情都会有一个了结我的爱注定只能沉默在每一个想你的夜告别该说再见还是感谢丢掉的纯真要到哪里去捡我该庆幸曾对你深深爱亦或遗憾上天从未对我垂怜…是不是可以期待我们还有再见的一天也许遥远也许眼前不管怎样我都记得我爱你一如从前而你给我最后的信息打败了我坚守的信念
  • 影后归来:前妻不复婚

    影后归来:前妻不复婚

    萧木恒影后重生成受气包下堂妇,虐渣男斗极品打脸小三,顺便重登娱乐圈王座!却不想日子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却被某神经病纠缠。某男: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 桃花鬼

    桃花鬼

    本文主讲某古灵精怪毒姑娘遇上温润如玉轮椅公子的故事。韶华流鬓发,煮酒观花。一溪清水照繁华。三更梦醒江湖路,风起窗纱。河畔烟柳下,谁摘红葩。青丝几重难入画。纵此生桃花埋骨,剑指天涯。
  • The Glimpses of the Moon

    The Glimpses of the Mo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洪荒宙神

    洪荒宙神

    星皇受辱,神偷劫色,皇妃背弃,忍辱育儿,屠天地,灭穹宇。宇宙中分布着大量的暗物质,长年累月的悬浮着,游荡着,终于有一天在地球的相对面形成了一个跟地球极为相似的星球,这个星球大部分都是由暗物质组成,而生长在这个星球的生物,也通过吸收暗物质来提升自己能力,从而就有了‘暗能量’这种神奇的力量,当然暗能量也有着等级划分。正当地球上都处于2012世界末日的恐慌中时,相对面的探戈而星上,却是出现了一位前所未有的废材,而且还是九天星皇后所生,更奇怪地是其父亲并不是星皇,而是一个小偷,从此此子便一生遭人践踏、嫌弃、侮辱……他立志一定要使自己变得最强,将那些无耻之徒踩在脚下
  • 复仇天使的恋爱之翼

    复仇天使的恋爱之翼

    她们本应该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家庭中,可因为一次阴谋?诡计?意外?让她们失去了一切……10年后,复仇天使归来……
  • 我给的遗憾,所以请记得我

    我给的遗憾,所以请记得我

    既然放不下,不去换个方式留在他的身旁。如果你能爱上一个人,那么他一定很幸福。谢谢。[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告知立删。]
  • 再一世人生

    再一世人生

    “快跑,吴凡,你抽什么风啊,愣着干什么”,前面的猥琐男拉着突然愣住的他向前狂奔,我擦,什么情况,这猥琐男是鸵鸟么,跑这么块……这里的人类没有一日三餐,朝九晚五。这里到处是残垣废墟,怪兽横行,异种人杀戮,黑暗种族肆虐,这是一个重生者在末世苦苦挣扎,一路披荆棘,斩日月,带领人族冲破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