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数十年来,区域史研究之风日盛,并日益成为一种国际性学问。正如英国著名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tbugh,1908—1984)在其名著《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中所说:“由于种种原因,在当前的历史学家中,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从民族体系转向地区体系。”区域史(regional history),也称地域史,是与整体史或总体史相对的历史研究。学术界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法国年鉴学派开创了区域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年鉴学派的理论模式中,被后人运用较多的则是综合性的区域史研究。于是,海外汉学家们的中国问题研究就出现了一条新的理路,那就是以空间而不以专业来界定研究的范围,把中国从空间上分解为较小的单位,对某个地区作综合性的研究,将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纳入同一个完整体系中加以分析。这种研究方法,不是以整个中国为研究单位,而是以中国的地理大区、省区或个别特定空间为研究对象。改革开放的30年,也正是中国史学研究进路与方法论兼收并蓄的30年,区域史研究日渐成为中国当代史学研究的一种新趋势。大陆历史学家目光更多地转向关注下层社会历史。与此同时,历史研究的单位从“国家”、“民族”转换为某个具体地区,并且期望从区域史研究中发展出一套新的学术话语,建立新的历史研究范式和历史解释体系。
基于这种认识,衢州学院吴锡标教授与两位年轻学者刘小成、张慧霞选取了《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为题申报2007年度“浙江文化研究工程”课题并获得成功。由是,他们进入了一场为时三年的苦战,并最终取得了如今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这里所说的“浙西南”,是以衢州为中心,包括钱塘江上游周边部分地区。孔氏南宗自南宋建炎三年(1129)孔端友率宗族南下,寓居衢州,重建宗庙,迄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不仅成为孔氏后裔之一大支派,在孔氏宗族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而且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衍化为衢州地方文化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构成了衢州文化的一个精神内核。近年来,随着儒学热的不断高涨,也有人开始关注孔氏南宗文化,但至今仍缺乏将孔氏南宗与浙西南区域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而《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正是以经济与社会、环境与社会、文化与社会、社会与思想之互动为切入点,全面、系统地考察和分析南孔文化的历史演变与特点,探讨与之联系的浙西南经济活动、社会风貌、人文生态、民间信仰体系及价值观念之变迁。这是一项典型的区域史综合研究,既注意孔氏南宗宗族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又注重衢州地区的人文传统和区域精神色彩;既体现区域政治与文化政策的一般特征,又反映南孔这一衢州地方文化之载体所折射的传统儒家思想学说的特殊属性,从而进一步认识传统儒学南北发展的共性与差异。因此,此项研究成果,是对浙西南区域历史与文化的一种新的透视和分析,对于深入把握浙西南历史传统和文化特征,认识孔氏南宗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历史融合,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吴锡标教授与两位年轻人兀兀穷年,查阅了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数易其稿,可以说,这部书就其本意而言,已经不再自限于属词比事之言,他们追求的是疏通知远之旨。当然,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这种疏通知远的学术与现实效用可能在本书里展现的还不是很彻底,但就如唐代大史家刘知几所说:“明月之珠,不能无暇;夜光之璧,不能无疵。”求全责备,流俗之态。
就在这部书稿出版的前夜,我们欣喜地获知,衢州学院已顺利地升本成功,借此机会,我们预祝衢州学院今后在区域史与区域文化研究中取得更多的突破。
范立舟,2010年8月3日于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序作者系历史学博士、教授,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