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6700000003

第3章 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关理论研究(1)

当复杂的经济现象与经济理论的逻辑关系充满了不确定性时,经济发展理论的探讨非常困难,这也是研究和探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理论问题的难点所在。

1.1 基本概念与特征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把握。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过程,很难在开始阶段就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对概念的认识也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

目前对现代服务业概念的认识处于开始阶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这其实是一种新经济处于初级阶段最重要的表现。科学理解现代服务业,需要沿着服务、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逻辑,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特征。

1.1.1 服务的含义及特征

1.服务的含义

关于服务的定义,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他从区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角度对货物和服务加以区分。通常,生产物质的、有形的商品的劳动被视作生产性劳动,服务活动被视作非生产性劳动。从萨伊和马歇尔开始,许多学者从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凡是创造效用的活动,都是生产性的,并把创造无形产品的服务活动与创造有形产品的劳动等量齐观。霍尔(T.P.Hill)1977年提出的服务概念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认可:“服务是指人或隶属于一定经济单位的物在事先合意的前提下由于其他经济单位的活动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霍尔进一步指出,“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即消费者单位的变化和生产者单位的变化同时发生,这种变化是同一的”。

对服务本身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早期,人们一般认为,服务产品的基本性质如下:非实物性(区别于一般物质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不可传递性或不可运输性)、不可储存性等(早期的定义中还有“不可贸易性”)。这种定义是建立在传统服务业研究基础上的。随着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信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服务概念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烈的不适应性。①信息产品虽然是无形的,却可以积累,与传统定义的“不可储存性”矛盾。②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传统服务的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的特点也在改变。③传统定义认为,服务是不可运输或不可贸易的,但当今世界的“服务贸易”却日益发达。

④传统定义认为,无形是服务的主要特征,主要用“有形”和“无形”来区分服务和产品;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实物与非实物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非实物产品”并不都是服务,如软件通常是无形的、非实物的,但它却并不是服务。

服务的概念可以通过将传统服务概念与现代服务概念相结合来界定:服务是一个经济主体使另一个经济主体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其使用价值。这一定义有三个要点:①服务首先具有使用价值,是一种无形产品;②服务是交易对象,应当反映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③服务是运动形态的客观使用价值,一般不表现为静态的客观对象。

2.服务的特征

(1)无形性。服务的无形性是服务最主要的特性。与有形的消费品或工农业产品比较,服务的空间形态基本上是不固定的,很多情况下,人们摸不到、看不见;有些服务的实用价值或效果短期内不易感受到,使用或享用服务的人通常要一段时间后才能感觉到服务所带来的利益,如教育服务、一种品牌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等。

(2)不可拥有性。服务与物品在经济关系上的主体在可拥有性方面存在差异。可以对物品确立所有关系,而对服务则不能,即无法脱离服务供给者而独立地拥有特定服务。例如,我们在餐馆一次性购买了食物及相关服务,但却无法对餐馆服务本身建立独立持有的所有关系。

(3)即时性。服务的即时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不可分离性,即服务的生产与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它不像有形产品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一般要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服务产品与其供应者大多无法分割;②不可储存性,多数服务无法像一般有形产品那样存放待售,消费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能保存服务。

(4)异质性。服务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即使是同一种服务,受到提供服务的时间、地点及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必须有人员接触的服务,其服务的品质异质性就相当大,通常会视服务人员、顾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服务的构成成分及其质量水平变动较大。

(5)结合性。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服务与物品存在一定的替代性和统一性。不少情况下,替代性表现在服务可以替代物品,如运输服务可以替代工农业生产者的自备运输工具;反过来,物品也可以替代一部分服务,如自动售货机等。另外,当前人们对于物品和服务的需求都是通过货币购买来实现的,而且一部分服务与物品已连为一体,不可分离,这充分体现了两者的统一性。

(6)知识性。近几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呈现“由硬变软”的趋势,这实质是传统的以物质生产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新兴的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即从物质经济到服务经济的转换。信息服务业已成为服务业中的主要产业,以至于有人把信息服务业称为第四产业,而信息服务业的主要特征就是知识性。

1.1.2 服务业的含义、特征及分类

1.服务业的含义

服务业在20世纪被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提出,并经过系统的理论研究。

服务业的判断标准一直是个存有争议的问题,服务业早期被称为第三产业。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第三产业”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经济学家阿·费希尔1935年出版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于1940年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中正式运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概念,并在统计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方法。克拉克在该书第三版(1957年)中以“服务性行业”代替了“第三产业”,认为前者比后者更明确。克拉克认为,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包括小规模的独立手工业生产、建筑、公用事业交通和贸易。它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产品是不可运输的;如与商品有关,则是小规模的和非资本密集的;不直接或间接依赖于自然资源。

根据服务业的排他式定义,凡不能划入农业和工业的产业部门全部划归服务部门,即农业和工业之外的产业都属于服务业。因此,服务业与第三产业在范围上大致相同。在我国,从1985年起,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一直是服务业的同义语。我国的第三产业包括四个层次:流通部门(含交通运输仓储业、邮电通信业、批零贸易和餐饮业等)、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含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地质勘探业等)、为提高居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服务的部门(含文教艺术业、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等)和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含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

2.服务业的特征

服务业的基本特征是以服务形式提供满足社会生产需要和人们消费需要的各种使用价值。

3.服务业的分类

服务业包含的行业最多,不同的服务业理论对服务业分类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一方面反映了服务业作为一个大的产业类别确实十分庞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同的研究者在服务经济理论观点上的差异。

从国内外研究来看,经济学家辛格曼(Joachim Singlemann)按照服务的功能分类的方法获得了较一致的认可,这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化。辛格曼把服务业分为四类。

(1)流通服务,指通信业、运输业,以及商业的批发和零售业。流通服务是从生产到消费的最后一个阶段,它们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加起来就是商品从原始自然资源经过提炼、加工、制造、销售,最后到消费者这一整个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完整过程。流通服务业至今仍是最大的服务业,占总就业人口的1/5还多,大约是生产服务业的两倍。

(2)生产者服务,指那些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服务。生产者服务业的特征是被企业用作生产商品与其他服务的投入。生产者服务被认为是新兴经济的关键服务,为生产者提供信息和知识,提高公司的生产率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它的扩张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复杂。

(3)社会服务。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的需求主要来自消费者对它们的直接需要,它们的发展也主要为最终需求所推动。社会服务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发达社会的重要特征,于工业化后期显着发展。社会服务具有公共需求的特性,这种需求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产物,必须借助于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条件实现,因此,社会服务的发展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

(4)个人服务,指与个人消费相关的服务。个人服务主要来自最终需求,一般具有规模小、经营分散、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入少、技术含量低等特点。个人服务与社会服务都属于最终需求型服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个人服务有不断下降、社会服务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1.1.3 现代服务业的含义、特征及分类

1.现代服务业的含义

(1)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特有的提法,在国外尚不多见。在我国,现代服务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然而,目前理论界还未对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范围取得一致认识。现有文献对现代服务业有以下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狭义论。按照广义论观点,狭义论分两类:第一类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技能发展起来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刘重,2005),即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第二类认为现代服务业又称“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从传统制造业的部分环节中分化而来的,是为现代生产过程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指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提供的服务(郑吉昌,夏晴,2004)。

广义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指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它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胡启恒,2004)。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孙晓峰,2004;周振华,2005;常修泽,2005)。

(2)类似概念的研究。

国外并无现代服务业这一术语,但有对应的其他概念;同时,国内也有学者采用其他对应的相关概念。

美国学者倾向于使用“知识型服务业”(Knowledge‐based Service Industry)来描述现代服务业。美国商务部对知识型服务业的定义为:知识型服务业指的是提供服务时,融入科学、工程、技术等的产业或协助科学、工程、技术推动的服务业。该定义偏重以技术服务为特征的知识服务。

我国台湾学者也有使用“知识产业”的概念,如王健全将知识产业定义为知识经济时代衍生出来的新兴技术服务业,包括制造业的延伸活动(如物流、专利权管理与全球运筹管理等)、大公司内部资讯、技术中介、知识设计服务、技术资产评估等。这个界定更具体,但仍然偏重以技术服务为特征的硬知识服务,未反映出该产业的全貌。

欧洲学者倾向于使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KIBS),并尝试给予描述性的定义,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最主要的特征为:以知识为基础、R&;D高度密集、高知识附加值。这种一般性定义难以反映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形式和活动的多样性。Baark 从工程咨询业的创新特点出发,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创新型的服务业,它的主要特点是高技术密集、高R&;D投入和高专利申请活动。Fiocca 从创新网络角度出发,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指其主要的投入和产出要素是知识的服务,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的人员、知识、关系、经验和能力是其重要的无形资产。Kong‐Rae Lee 从创新系统的角度出发,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许多方面同普通服务业存在差异,特别是在R&;D和创新绩效方面,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主要特点就是高R&;D、高创新效率、高速增长和高就业,按其来源可分为企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公共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3)现代服务业概念的界定与理解。

综上所述,“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中尚存在不同的认识和解释。

本书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仍沿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现代服务业所作的定义,即: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由此得出,对现代服务业概念的理解需要从对信息技术(或现代管理)的依赖程度和工业化发展水平这两个维度考虑。

同类推荐
  • 产业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研究

    产业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研究

    本书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对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该研究围绕三个问题而展开:集群内部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异质性是否存在?集群知识分布对集群企业知识传播有何影响?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哪些因素?通过浙江大唐袜业集群的案例研究,作者有三点发现:第一,大唐袜业集群的知识分布在技术知识上呈现出一定的同质性,而在市场知识上则具备较高的异质性;第二,大唐袜业集群的知识分布特征,在认知共同体过滤效应和封闭效应的作用下,深刻影响集群内部知识传播,使集群内企业的技术知识传播表现出高度活跃和均匀的特征,而让市场知识传播呈现出较高的非均匀性。
  •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本书涵盖了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近年来所主张、研究主要观念,书中论点涉及市场、法治、改革、未来发展等重要领域,列出了作者长期思考的影响社会的二十四个重大理念。本书没有专业的经济学术语,而是用简单形象的类比说明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前沿的一流经济学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经济学读物,也是获取正确的经济观念、理解中国经济和世界格局的第一手资料。张维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出价格双轨制并长期坚持自由市场理论,对中国社会改革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有目共睹,他的许多观点和预言已被事实所证明,他在本书中所提出的极具预见性的理念,相信也会为我们如何改变现实、面对未来提供重要的参考。
  • 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本书从一个在啤酒行业工作过长达11年的资深专业人士的角度,对作为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啤酒产品的市场发展历史、行业特点,消费者洞察和行为变化,进行了详细深刻却不乏幽默睿智地描写,揭示了目前中国啤酒市场发展的规律,总结了行业中主要品牌公司成败的原因,同时对该行业的未来进行了科学大胆的预测与展望。可以说是中国啤酒行业的一部30年演变历史的高度提炼与总结,对该行业甚至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销售渠道成员、公司员工及投资者等)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改革开放阶段中国的市场经营生态与消费者的演变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窥探未来,从而可以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 基于重庆实证的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机制研究

    基于重庆实证的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机制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背景与理论研究;重庆新农村建设现状与问题;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等。
  •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共9章,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研究目的和意义等,包括第一章“导论”。第二部分论述以人为本的金融,包括第二章“以人为本的金融”。第三部分论述全面协调发展的金融,包括第三章“全面协调发展的金融”。第四部分论述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包括第四章“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和第五章“金融监管与金融安全是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第五部分论述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三个重要内容,包括第六章“完善金融运行机制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茗诺

    茗诺

    一夕穿越,来到一千年后未来世界。强大特工变为连通讯设备都不会用的废柴。没关系,重新来,且看茗诺如何反手覆云,成为最出色的特工。与此,冷漠上将闻,温润如玉沐风,毒舌舍友默离,谁才是命运里的人?剧场one茗诺悲哀的趴在桌子上,看着眼前一尺高的卷子,无力的叹了口气。默离坐在她前一个桌子上,幸灾乐祸:“哈哈哈,需不需要学霸帮帮你?”“你们这些人不会懂我的痛苦。”茗诺拿起卷子继续奋战。“就是笨”默离说着,却拿起卷子。
  • 80后婚姻在困顿中前行

    80后婚姻在困顿中前行

    一部反应80后群体婚姻现状的纪实性作品,主要讲述在社会变革中成长的一代人,在婚姻生活中,受到文化教育和社会现状的影响,并遭遇社会进步,家庭理念和人文传统的冲突。面对挑战,这一代人深感迷茫,困惑,无助。如何走出困顿,解困围城?80后仍在努力尝试,开创这代人独有的婚姻家庭生活模式。
  • 龙辰劫

    龙辰劫

    十六年前,云陆和异域一行八人秘密赶往云陆南疆的深山之中,龙族之人,尽招屠戮。十六年后,身份不明的少年叶辰上得云龙山拜师学艺,再次陷入了命运的罗网之中。各方势力陆续登场,一个密谋多年的计划初现狰狞的面目。少年叶辰身在局中,背负着血海深仇,又该如何破局?
  • 影门情戮

    影门情戮

    “王朝覆灭了”当一个历经万载风雨的王朝倒下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吗?当一个种族面临灭绝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站出来?人性本善?人性本恶?这天下,是否还有正义?是否还有善恶?
  • 秦时明月之血殇石

    秦时明月之血殇石

    神族之宝血殇石流落人间,为拿回之宝神族主上血染被派遣下凡,却无意中被荆轲所救!为还恩情!血染决定保护荆轲之子十年之约,却无意中已经慢慢融入这个世界!无法自拔!还有!为什么之前一些”保守”的人这么的.......“小哥,能否穿上衣服我们好好聊天呢!”血染翻着白眼瞪着躺在她床上的不明“物体”。“小染染!师叔公是在为你授业解惑!还不脱光光躺下!”“.......尼玛!这也行?”
  • 怦然婚动:傅少的心尖宠

    怦然婚动:傅少的心尖宠

    慕安成功的算计了傅向深,成为尊贵的傅太太。傅向深送她一场偌大的豪华婚礼,附赠一场无上至宠。后来,慕家倾覆,坊间传闻是傅先生为了真爱报复傅太太的手笔。那些无数日夜的陪伴消失殆尽——慕安一纸离婚协议丢给男人。傅向深拍着她的小脸,“骗我这么久,想走就走?”慕安:“骗腻了,想换个人试试。”五年后,她携子高调归来,被男人堵在浴室,“谁的?”“对不起傅先生,他是你的。”“为什么还回来?”“回来被你骗。”我已经入戏太深。
  • 天空之城暮色余年

    天空之城暮色余年

    当你笑的时候我在哭,当你哭的时候我也在哭,当你转身离去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要坚强面对,因为有些人有些事只要记住了就会真的记住,而有些人有些事如果说忘记了并不会真的忘记,我站在时光的裂缝间,看着身后尽力拼贴的画面,原本那些费劲心思想要忘记的事有一天真的就那样忘记了,到头来才发现一切却从未开始过,我只是黑色潮水中尽力翻滚的有着天使翅膀的恶魔,那尘封浮华间,罅隙外短促的生命,漂移的灵魂.在梦开始的地方总会清晰的看到梦结束时朦胧的倒影,透明又…
  • 大庄严论经

    大庄严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鹿晗至死不渝

    鹿晗至死不渝

    “鹿晗我不值得你这样!”――――楚若汐“听着,没有什么值不值得,只有爱与不啊!我爱你!”――――鹿晗宝宝写的不怎么好大家不要介意喔,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收藏,谢谢!
  • 蜜宠100分:丫头,别跑

    蜜宠100分:丫头,别跑

    厉慕熙,A市厉家世家二小姐。无敌的女霸王。南景曜,A市南家大少爷。她们两个再一次偶遇中结下了梁子,也因为这次偶遇,决定了他们俩以后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