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6600000026

第26章 义与利

在《易经》(包括经传)中,同一个字、词往往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解释。我们读《易经》时要注意仔细分辨。如义利之辨,什么是“义”,什么是“利”,两者是什么关系,就有多种解释。《乾·文言》:“利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和义。”这是一种解释。《系辞》:“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这又是一种解释。《说卦》论三材之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以仁、义对举,仁慈、仁爱似柔性,正义、义气似刚性。这里的“义”可作“正义”解,与“禁民为非曰义”相近。还有一种解释,认为“义者宜也”,只要行事得宜,利就是义,义就是利。这种种解释,连宋代大学问家朱熹都感到迷惑,他说:“‘利物足以和义’,数句最难看。”说明《易经》的这两个命题,文约义半,要想全面地把握其中的意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若以易理“一阴一阳之谓道”即对立统一规律来理解“义利”,其要义还是可以把握的。义利关系即理欲关系,所以通常说“义利理欲之辨”。我的理解是:利就是私利、利己、情欲;义就是公利、利他、正义、理性。利与欲是人的自然本性、义与理是人的社会属性。《易经》承认人性同时包含着自然本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它们彼此有矛盾的一面,当然也可把义和利、理和欲看做是统一的。“利者,义之和也”,“义者宜也”,就是说明两者是统一的。具体点说,合理利己主义、合理利他主义、利己的利他行为,都可看作“利者,义之和也”两者的统一。当然,《易经》强调合理利他的一面,甚至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可是在理论上和现实中,就有把义和利、理和欲两者完全对立作片面理解的许多事例。如片面强调仁义道德的,孟子说:“王何必言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理学家说“存天理,灭人欲”,等等。

另一方面,强调利欲的,说人有七情六欲,是完全正常合理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等。《易·系辞》以简约的语言概括社会上“见利忘义”的现象:“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这些唯利是图的小人,如果不看见利益就不会劝勉行善,他们对利益的追求往往违反了社会共同的行为准则,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以致走上罪恶的道路,对社会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古人云:“仓廪足而知礼义。”这没有错,因为人类社会的生存要以基本的物质资料为基础。但生活物质越来越丰富,社会的精神文明也一定会丰富、提高吗?可以回答说:不一定。也许更多的情况是经济好了以后,社会风气可能更坏。古人说:“富贵生骄奢。”上骄下慢,社会很可能发生变乱!

理解和处理利欲与义理关系,还得遵循《易经》所述两项原则:

一、“利者,义之和也。”强调义、利两者的和谐统一。“和”就是和谐、和顺、阴阳两大对立势力协调共济,相因相成。《易传》是在阐发“元、亨、利、贞”四德时讨论义与利的关系的。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元、亨、利、贞”四德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既表明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自然和谐,也给人类社会树立了四种伦理规范,即“仁、礼、义、智(或信)”,而要本归于和顺。《乾·文言》说:“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前一“利”为名词,后一“利”为动词。“美利”就是完美之利,也就是“公利”,利于天下之利,乾是能以最好的利去利天下,自己不重求利。我的理解就是合理利他主义。

二、《易·系辞》:“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这是说,在致富谋利的同时,还必须用义的规范来制约。这种制约只是“禁民为非”,把他们对利益的追求引向对社会产生良好影响的正道,而不是根本否定他们对利益的追求。这种“禁民为非”的做法,把小人之私利和社会之公利结合起来,归根到底是“小人之福”,因而也就是义。君子与小人不同,他始终是以社会之公利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即“吉凶与民同患”,这种行为当然是符合正义的。

《易经》的义利理欲之辩引申到政治经济、国家治理,启示我们在发展经济、繁荣经济的同时,还要德治、法治两手抓。经济的问题固然重要,精神文明的文化教育更重要。所以提倡五讲四美、八荣八耻、礼义廉耻等还是应该坚持下去的。至于何时侧重强调法制、法治,何时侧重强调教化德治,则要看世界和国家的具体发展情况而定。

同类推荐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大全集》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和规范版本,涉及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分类明显。为便于广大读者研读,现分为上、下卷精心编辑出版。上卷内容主要包括“《厚黑学》原典”、“李宗吾自述”、“名家谈李宗吾”、“厚黑教主传”以及“历史上的厚黑名人”等;下卷内容包括“活学活用厚黑学”和“曾国藩官场厚黑镜鉴”,重点放在“活学活用厚黑学”这一编,从为人处世、职场官场、推销经营、情场交友、人情世故、厚黑口才等诸方面,详析、评述“厚黑”原理,做到厂内容丰富全面,举例生动活泼,阐释深入浅出,故事精彩而富有哲理。
  • 中华家训(第三卷)

    中华家训(第三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孟子一百句

    孟子一百句

    本书内容包括:人性原本是善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善?;说“心”;人与动物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等。
  • 老子试读

    老子试读

    本书对老子《道德经》的原文进行了试读和注释,在“破”的学术意义上,排除了对老子消极遁世的误解,驳斥了把《道德经》视为卜巫之术的行径,摈弃了认为老子的权诈功利的想法在“立”的创见上,说明了老子的哲学足以破解唯物辩证法的迷惑,为心灵生命境界开创出超然的立场和出路。
  •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的智慧,是他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果,是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因为他最早提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阴”谋策略,所以被后世学者称为“月亮下的智者”。但是,老子的为人处世智慧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如:“将欲取之(刚),必先予之(柔)”;“他认为最高明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争”,舍己从人,不强出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作正面冲突,伪装示弱,弃近谋远,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因为它超越了有限、暂时和表面的成功,取得的是更加博大、高超、长远和实质性的利益。不争表现出一种品性,美好和谐,最得人心,却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热门推荐
  • 栀子的泪

    栀子的泪

    一棵栀子树下站着一位少女,少女的眼中流露出一丝悲伤,微风吹来,栀子花的花瓣随风飘走,栀子树附近的土地都粘着栀子花的花瓣,仿佛少女的眼中流出的眼泪。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偏偏夏天飘落的是栀子花的花瓣儿不是树叶,呵!在这个世上没有为什么!或许,别人的话我更相信自己!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真理!
  • 那个温暖你岁月的人

    那个温暖你岁月的人

    当叛逆的她,遇见温柔的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那个温暖你岁月的人》
  • 皇临

    皇临

    当旭日从大陆西方探出头时,第一缕阳光会点亮御旸城中央的钻石之碑,光明将在瞬间照耀整片大陆。大陆圣皇自金之国带兵远征,以平定南方冰之国的内乱。此时的皇城之中,两位皇子的篡位之计密谋已久。然而同为皇子的姜黎笙深陷命运与阴谋的重重戏弄,不得不远离金之国,踏上寻找圣皇真命的旅程。四方势力,四种宿相,四件圣器,七位筑星师……天命何违?天命为何!
  • 快穿之总有男神想攻略我

    快穿之总有男神想攻略我

    她的任务就是穿越到不同的小说世界里,完成炮灰的心愿。不过,为什么她每次逆袭的时候,总有人认为她是食人霸王花呢?天见可怜,她只是一枚小小的炮灰。这是一个初恋365次,男神抱回家的快穿恋爱史。
  • tfboys想给你信任

    tfboys想给你信任

    当爱情和信任不在一起这个爱情注定不会圆满
  • 烈风之说

    烈风之说

    魔法世界的神奇故事。一个神秘奇妙的魔法世界,一群天真热血的无敌团队。魔法师、魔魂师、法魄师、魔导师、法圣师、魔灵师、法帝师、魔斗师、法神、魔法斗神。他们又将到达哪个阶段?神的转世,黑暗的力量,温馨的生活,与神奇的魔法,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摩擦!(渣文一篇,不喜勿喷)
  • 战巫刑天

    战巫刑天

    战,以战意战天地。战,以气血战玄黄。战,以意念查宇宙。战,以心盖洪荒。战战战!!!
  • 捉星

    捉星

    命运如同天边划过的流星,稍纵即逝,当破碎的命运降临到聂政的世界,努力生存中的他是否能借助这微微的光亮,捉住流星。这是一个努力之人就有回报的故事,这是一个抗争不公的故事,这是一个黑夜中追求太阳的故事。
  • 风雪剑侠情

    风雪剑侠情

    剑影侠气江湖行,情起缘灭忘此生。剑三游戏改编,非游戏正史,乃笔者虚构。只为怀念游戏中的点点滴滴,还有各位亲友们的陪伴。
  • 我们的任狂青春

    我们的任狂青春

    这是写校园青春故事,里面有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