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3700000015

第15章 西方伦理思想史的逻辑考察(6)

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阈来看,人性只能从社会属性而非从自然属性中予以把握。正是从这一点可以说,与理性主义伦理学相比,非理性主义对人的本性问题的结论显然是一种倒退。如果说理性主义的观点尚承认人性有某种意义上的社会性,因而主张以社会性来规范天性中的利己性,以达到合理的利己主义之目的的话,那么,非理性主义的伦理学家们,无论是叔本华、尼采,还是萨特、弗洛伊德则完全是从人的自然的、生物学意义的属性来理解人性的所谓自私,这恰恰是对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具有社会本质的否定。

这种否定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道德生活实践中则是有害的。事实上,这种非理性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在实践中必然带给人迷茫、困顿、悲观,甚至是“他人就是地狱”(萨特语)的绝望体验。

非理性主义伦理思潮的这种在理论和实践中彰显出来的不合理性,必然地呼唤一种新的伦理理论的产生。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当代西方伦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主流是向传统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复归。

伦理学家开始重新关注如何为人们的道德行为制订和提供各种原则、规范,并借助形而上学或经验科学方法来确证这些原则、规范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伦理学是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正义伦理学(ethics of justice)和以麦金太尔为代表的德性伦理学(ethics of virtue)。

三、信仰主义:把道德的“善”归结为上帝的理论

信仰主义(fideism)伦理学也有其悠久的历史发展。甚至在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可以找到泛化了的“神”(god)的理念和“神性”(divinity)的最初形态。到了公元2世纪,随着基督教的创立和传播在罗马出现了相应的“教父学”,从而制定和形成一套神学理论即基督教教义。随后,在奥古斯丁等人那里开始形成了最初的作为基督教的伦理观。中世纪则是基督教伦理学得到完备的发展时期,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形成了极为系统而精致的神学理论,而且几乎统治着整个中世纪。

正如恩格斯说的那样:“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经过文艺复兴及尔后的思想启蒙运动的荡涤,基督教神学的理论开始渐渐失去其原有的那种影响力。但这种影响远没有消逝,而是以各种更新了的方式继续以自己的理论影响着人们的道德生活实践。对信仰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特征问题,美国当代伦理学家蒂洛曾这样说过:“西方宗教有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从所有这些宗教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是十分困难的。

不过,这些宗教基本上都认为,有一个超自然的、精神的实体永远存在着,它具有巨大的智慧、力量和善性,是它创造出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万物。这一实体曾赋予人类以某些特殊的东西,即一种神的灵气或本质,激励人类的聪明才智,使人们朝着善性与完善而奋斗。”可见,信仰主义伦理学,都以超自然的精神实体(譬如神)作为包括道德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创造者。我们可以具体地把信仰主义伦理学的观点作如下的归纳:

1.道德来自上帝的戒律

无论是在古老的《圣经》中,还是现代基督教的伦理学说中,都毫无例外地把人类行为实践中的道德规范理解为是上帝制定的戒律。由于上帝是全善全德的,因而人的一切道德追求必须因袭和仿效上帝的德性。

(1)《圣经》中的原罪与赎罪说。按照《圣经》的解释,由于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伊甸园的“智慧果”,因此人类从祖先开始世代相袭都犯有“原罪”(originalsin)。“原罪”表明,人类天性就有向恶的倾向。可见,人类与全能全知全善全德的上帝相比就有了天地之差,因此人类就必须不断地“赎罪”(atonement),以积善成德从而最终获得神恩的宽恕和挽救。这表现为一个道德上的忏悔、改过、行善的过程。因此人类心中的道德观念来自上帝,是上帝为了给人类一个“赎罪的机会”而创造出来并植入人的灵魂之中的。对于这样一个原罪及赎罪的机会,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或继续作恶,那么罪上加罪,从而遭到永劫之祸;或弃恶行善,赎其罪过,从而得到神恩的宽恕,从而享永生之福。

(2)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论道德的来源。作为基督教哲学和伦理学的奠基人,奥古斯丁伦理观的一个基本信条是:上帝是万能的造物主,也是道德的唯一来源。他批评古希腊时代思想家对人类的理性以及道德来源等问题上的无意义探讨,认为“我们基督徒不必追求别的,只要无论是天上的或地上的、能见的或不能见的一切物体,都是因制造主(他是唯一的神)的仁慈和爱而造,那就够了。宇宙间除了上帝以外,没有任何存在者不是由上帝那里得到存在的。”所以在奥古斯丁看来,人们不必探求道德的本质及来源等问题,这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人们只要遵循着上帝的旨意去行动即可。

托马斯·阿奎那对道德本质和起源的解释一方面继承了奥古斯丁的基本思想,另一方面又受到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影响。他认为人类内心的德性有两类:一类是理智与实践的德性,这是一种天生的德性,起源于人的本性,所以又可称自然德性;另一类是神学的德性(the ologicalvirtue),这是超自然的,凌驾于自然德性基础之上的更为本质的道德品性。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理智的与实践的德性,依照着人类本性的能力而使人的理智与意欲达到完善,而神学的德性则是超自然的。”因此,“我们所具有神学的德性,乃倚于神恩赠赐。”可见,托马斯·阿奎那最终还是把道德的来源和实质归结为神的恩赐。

(3)基督教存在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论道德的本质和起源。作为基督教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法国哲学家马塞尔,以“更本质存在”概念来理解上帝及其创造物。在他看来,现实世界不是存在的唯一世界,还有一种比现实世界更实在、更本质的世界,即上帝。上帝是现实世界最本质的存在,同时又是最接近人的存在。因为这个存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变成客体“他”,而绝对地就是“你”。

按照这种理解,现实生活中人的观念中拥有的譬如“勿偷盗”之类的道德戒律,从本质上说正是上帝在接近每个人的过程中溶于我们内心世界的。追求道德就是“复归上帝”。从马塞尔对道德的这一解释来看,他显然区别于其他存在主义伦理学家如萨特等人的观点。马塞尔在这里当然没有像《圣经》那样直接把道德归结为上帝“恩赐”或“启示”,但其实质却是一样的,即都把道德的本质视为上帝的本质。

与中世纪的托马斯主义不同,新托马斯主义也不直接把道德的本质和起源归为虚无缥渺的上帝,而是寻求一种“真正的根据”。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把道德的本质理解为“自然法”(naturallaw)。

马利坦把这个“自然法”解释为:“人的行动的理想程序,是合适和不合适行动、正当和不正当行动的分水岭,它依靠着人的本性或本质以及根源于这种本性或本质的不变的必然性。”在这里马利坦声称道德的本性根源于“自然法”似乎摆脱了上帝。但是,他在解释人何以有这种本性时,又重新找回了上帝。在马利坦看来,“自然法”不是一种先天的理性,也不是后天学习的经验,它只能是神性的表现,是上帝“智慧”的自然传达。

譬如《圣经》故事中亚当的长子该隐杀弟,就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人性的普遍目的是“保持生命”。人类的理性能自觉意识到“不可杀人”,正是上帝神谕的结果,因此便有了“不可杀人”的道德戒律。可见,道德的本质和根据还是被马利坦归于上帝,人类的良知、理性则不过是对上帝理性的遵循,所以马利坦认为:“理性的明智不是掩盖,而是揭示上帝的仁慈和明智。”伦理学上的信仰主义把道德的根源、本质和根据解释为神或上帝的恩赐、启示或布达,把人类的良知、公正、爱、正义等德性视为“由于上帝的意志把它们从天上灌注到人类本性的道德美德中”的缘故。

这既是对以亚里士多德、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道德观的倒退,也是对尼采、萨特等人的非理性主义关于道德本质理论的倒退。因为无论是奥古斯丁,还是马利坦,他们在解释道德的本质和起源问题时,用了一个从来无法也不可能证明其存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固然是省力的,但在理论和实践上却是缺乏说服力的。

2.爱上帝是道德的最终信仰和希望

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学说把爱(charity)、信仰(faith)和希望(hope)称为三主德,并认为这是人类最主要的美德。但是,爱、信仰和希望这些道德品性的实质正如托马斯·阿奎那宣称的那样,无一不依靠上帝的恩赐,因而道德的实质就是爱上帝。

(1)《圣经》中“天国”(heaven)之说的道德意义。《圣经》把上帝的住处“天国”描绘成至善至美的象征,因而这就为爱上帝,从而走向“天国”奠定了理论前提。由于上帝的“天国”是行德者追求的目标,又是行德者信仰和希望之所在,而且还是人们日常行为中道德规范得以实施的监督与威慑力量,因此基督教伦理观一个必然的结论就是,行德者必须爱上帝方能成善果。

同类推荐
  •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人格概念是一个多义词。在有的语境里,人人都有人格。连刑事罪犯也有人格,有其人格的尊严。这个人格概念当然不是从道德品质的意义上界定的。而在别的语境里,只有那些品德高尚、事业显赫的英雄人物才是有人格的。中国人讲人格常常与道德品格相联,赋予人格一词浓厚的道德与伦理色彩。
  • 哈佛逻辑课

    哈佛逻辑课

    逻辑与人类理性思维的关系犹如空气与生命,我们绝不会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它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具有超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走到哪里者是卓尔不群的。请让我们跟随大学的教授和学子们,一同走进哈佛的逻辑思维世界。在领略哈佛风采的同时,带你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 老子正解

    老子正解

    本书共81章,对《老子》进行了研究,每章都包括“经文校正”、“词义注释”、“白话译文”及“原意解说”四部分。
  •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以一种全新、简洁、有效的创新思维技巧,帮你迅速突破事业的瓶颈,提升竞争力。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改变思考的方式,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让自己的生活精彩起来。你仍被“标准答案”束缚吗?你知道什么是“多元化思维”吗?你能快速、高效地解决学习或工作中的问题了吗?你准备好“灵感笔记本”了吗?停下无目的的忙碌吧!你需要的是丢掉不必要的东西,为大脑腾出空间整理思绪,保留真正重要的想法。
热门推荐
  • 翼上(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翼上(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这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在抗美援朝的广阔背景上,集中描写了我志愿军空军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迅速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它围绕着保卫金川里大桥展开了描写,再现了我年青的志愿军与貌似强大的美国空中强盗进行的多次空战,展示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斗图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他们崇高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丰富的内心活动。
  • 青之森异事录

    青之森异事录

    青之森中坐落这一个治愈「清心馆」,来来往往的人与妖喜欢倾诉着,他们喜欢诉说着悲情的故事,我只好一次次帮他们摆平,毕竟「拿了钱就要办事的理念」。谁会想到我的春天居然是个洋娃娃般的男孩子…
  • 赤红世界

    赤红世界

    一人一刀,上九霄。九鬼化魂断其心,不死不灭。转轮回,屠尽天下又合彷。
  • 杀破狼之破夜星痕

    杀破狼之破夜星痕

    这是一个关于魂的故事,一个在必死之地奇迹般活下来的人,这里有死去的兄弟,有卑微的人性,有宏大的故事,有细腻的柔情,没准还是个你喜欢的故事。
  • 宰执天下

    宰执天下

    时隔百万年,天界波澜再起。陨仙之战,万千仙道高手败亡,九名帝君极尽陨落,降下血雨,令众仙都在战栗。洪荒大地,奇异诡谲,万族林立,诸圣争霸。群雄逐鹿,究竟谁能宰执天下?!萧逸云战陨仙而不亡,历往生轮回而不灭。集两世宿慧因果,从晴昼海中走出,寻重宝,遇知己,夺机缘,战八荒……
  • 求是与创新

    求是与创新

    本书收录路甬祥校长在浙江大学10年校长期间的教育类文章,分为:教育改革篇、综合改革篇、人才培养篇、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篇、工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篇等几大部分。
  • 双魂记之花园帝国

    双魂记之花园帝国

    云氏集团千金云奕彣车祸后醒来发现自己身上附上了被撞者欧阳梦夏的灵魂。“假小子”云奕彣决心帮助欧阳梦夏复仇夺取花园帝国,成功设计与花园帝国长子高傲冷峻的邵靖辰联姻,进入花园帝国。在好基友花园第三子邵靖阳的帮助下,一边帮助假丈夫邵靖辰收揽大权,暗地扶持邵靖阳上位。在与邵靖辰的朝夕相处中,邵靖辰霸气爱上云奕彣,而云奕彣虽然从“拉拉”变成直女,却因误会种种,终未能表白。当云奕彣成功重创花园帝国、邵靖辰替父入狱时,云奕彣却发现欧阳梦夏父亲之死的真凶竟是自己的父亲······
  • 雨之倾城

    雨之倾城

    男人的责任是什么?孝敬父母、爱护妻儿、赚钱养家、回报社会?张雨涵一直没弄懂。为此,他失去了生命回到了三十几年前,重新来过,他想好好补偿前世所欠的债,可是他已不是了他。。。蝶殇,蝶之涅槃。一曲绕梁,一笑倾城。
  • 阿诺萨的悲歌

    阿诺萨的悲歌

    背负罪恶,祸乱世间,魔王被所有人厌恶。在勇者杀死魔王的那刻整个世界都陷入了狂欢。只是没人知道,这是神交给魔王的使命,这是魔王的命运。都说魔王是神的亵渎者,谁又知道魔王才是神最虔诚的信徒。Standinginhelllookinguptoheaven.(站在地狱仰望天堂。)这是一个故事,结局完美也是悲剧。新人新书,谢谢支持。
  • 我的男友是萌物

    我的男友是萌物

    我叫白沐雪,有一个特别特别爱我且一直守护着我的狐妖男友,在我每次遇到危险的时候,总是他第一刻出现营救我,不管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有他会陪着我。我以为我们就这样会一辈子幸福下去,谁想一年前的变故改变了这一切,让我从此失去了他。你在哪?胡千逸,我好想念你。原来思念真的会深入骨髓,失去他的日子里,我满脑子都是他的样子,他的声音,还有他对我说的那句话。沐雪,好好活着,为了我你也要好好活着,就如同,千年前我为等你而独活下来一样!答应我!我答应你,一定好好活着,为了再次遇见你。胡千逸,你说我们还会不会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