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顺利的法国之行
在法国,只有一件事让我们始终感到困惑:如果有热情的当地人与我们攀谈,他们总会说,“你们是日本人?”开始我们以为大概是我们手里都捧着“Sony”的缘故;后来有一次,我一个人去付钱,收银台的小伙子照样礼貌地说:“你是日本人?”
后来再有人上来打招呼,小曲就主动不打自招:“我们是中国人。”对方一愣(显然他刚想说“你们是日本人?”)。还有两位老太太死死地盯着我们技术员潘永盈的袖子,原来袖子上印着“BIRTV”。看来我们需要自己的工作服,并且在工作服的显着位置印上“CZTV”(或者Zhejiang Satellite Television Station),以及“We are Chinese,not Japanese.”
半个月后,当我们一到上海浦东机场的到达厅,就看到司机小叶正笑吟吟地等在出口,这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位“祖国亲人”了。“亲人”说:“巴黎这么好玩,怎么半个月就回来了?”这时摄制组所有的人都累得只有摇头的份儿了。
《中国大使》整个创作团队最能体现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中国精神,7位导演中女导演占了4位。去美国拍摄柴泽民、李道豫、周文重的导演还是女的。葛临镫一直做戏曲节目,喜欢昆曲和越剧,闲来无事唱戏是她的最大乐趣。去美国,她很担心,问我怎么跟外国人打交道,我说你唱几句昆曲就行了,嗲得他什么都能答应你。
北京时间2007年4月19日18点30分,上海东方航空公司的MU587航班飞往纽约肯尼迪机场。
场景一 华盛顿中国大使馆
主题:忙碌的大使
由于首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柴泽民和第五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李道豫早已离任定居北京,现任大使周文重的采访是此次拍摄任务的关键,所以第一站就到了华盛顿采访周文重。
负责和我们联系的储茂明参赞和缪长霞二秘在门口迎接我们。还没等他们开口,摄像兼导演的徐祝辉忽然对大家说:“进了使馆的门就是中国领地了。”
参赞笑起来,大家都笑,十几个小时的飞行疲劳和异国的陌生顷刻散去。
驻美使馆的会客厅摆放着红木家具,布置得极富中国特色。
周文重的时间几乎是用分秒计算的,那天早上和下午,排定了好几场的外交会见,他把我们的采访安排在一早,而且先于我们等在办公室。从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驻美联络处担任柴泽民大使的翻译到2005年担任第八任中国驻美国大使,四度任命于美利坚,周文重一生几乎都和中美关系纠结在一起。由于我们的采访内容较多,周大使破例延时。后来我们才知道,周大使当天工作到凌晨,几乎没有睡觉,在我们采访时,华盛顿动物园一个熊猫泰山的续签仪式还等着他,车就在楼下,这个延时挤的是他的休息时间。
场景二 华盛顿陈纳德将军故居
主题:永远的陈香梅
华盛顿第30大街1049号,一座幽静的花园洋房,墙壁上标有“CHENNAULT摧SHOUSE”(陈纳德宅)的字样。这里居住着中国第一位战地女记者、美国飞虎队将领陈纳德将军的遗孀,着名华裔领袖陈香梅。
陈香梅今年83岁,和我们事先担心的情况相反,她依旧思维敏捷,一袭宝蓝色的丝绸上装衬着晶莹的珍珠项链,显得高贵典雅、优雅从容。
这位被人们誉为“永远的陈香梅”的传奇女性在改善中美关系、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迂回辗转交往于各国元首与政要之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中美关系稳步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陈香梅细数中美建交的前因后果,侃侃而谈中,打开了一卷中美外交的史册。她与历任中国驻美大使都非常熟悉,关系甚笃,特别与中国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交契深厚。我很希望有陈香梅与柴大使在北京相会相叙的场景,没想到我一提出,她竟应承下来。走时,陈香梅特意写了“新闻求真求实”六个大字送我们。
场景三 弗吉尼亚Virginia Beach市普理赫大使的办公楼
主题:海军上将与restroom
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总部,普理赫一早就自己开车到办公室,然后坐下,非常认真,非常正式。我们因中美撞机事件的历史采访他,他是当年美国国防部派出的和周文重谈判的对手,采访他费了很多周折。作为前美国驻中国大使、美国太平洋舰队第十七任总司令(CINCPAC)、美国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及其沿海地区的高级军事指挥官的海军上将,在美国政界、军界、外交界极具声望,这自然令我们紧张。采访一开始,普理赫就说:“在撞机事件这个问题上,你可以有多种选择。一个政客,去搅搅浑水,可以运作媒体的力量来出名,而事实上这个事情能不能解决我不关心;而周文重关注的是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像很亲切的朋友,坦率,没有架子,让在场的人一下轻松起来。
对摄像员谢军来说,此次美国之行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人恐怕就是普理赫。不是因为他从华盛顿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弗吉尼亚的Virginia Beach市;也不是因为这位富有涵养、慈祥又极有人格魅力的老人在得知我们此次采访目的后,特意找出一本登载周文重大使年轻时担任翻译官照片的杂志,并且执意送给我们;而是因为他和谢军之间发生的一段故事。采访即将开始,谢军突然想上洗手间,出去又回来,官邸幽深错综,一时不知方向。普理赫站起来,带着他拐弯抹角地找到restroom后,还亲手为他拉开洗手间的门,并说“please”。那一刻,我们的谢叔叔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事后,他开玩笑说,就差没递上手纸了。在接下来美国之行的日子里,无论是前美国驻中国大使尚慕杰还是芮效俭等,那些名家政要的谦恭认真、平和友善,都让摄制组终身难忘。
场景四 纽约联合国大厦
主题:“神奇”的“联合国一日游”
终于到了纽约。相比较华盛顿表面上的平静安逸,纽约的确是个很Funny的城市,你会觉得你就是世界公民,尤其当你走进联合国大厦,地球便没有了国界。
负责接待我们的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新闻处的宋长清先生早在几天前就已经帮我们申请了进入联合国内部拍摄的通行证,还得到了在联合国工作的阿楚玛(Achuama)先生的帮助,直接担任我们的拍摄导引。联合国经济会议大厅、大会议厅和安理会会议厅全部扫了一遍,还被特别允许进入安理会会议厅内部近距离拍摄。中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新闻处在联合国餐厅宴请我们,那里正在举办马来西亚美食节。与我们为邻的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我们点头致意时,谢叔叔说:“《中国大使》牛啊!”我真是感慨,确实是因为《中国大使》,因为它在用前所未有的一种影像形式梳理中国外交史,书写这个历史的人物,后人要为之鞠躬的。《中国大使》让一个地方台站到了一个国际高度,开创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新局面。
我有一个女儿叫点点,那天去采访柴泽民的路上,接到她的电话说要读托福,我很惊讶地问她,你读几年级了?她说我高三了。这孩子从小跟着她外婆长大,我从没管过她,告诫她的只有一句话,就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分数,让它去吧。《中国大使》还没拍完,她已完成了托福考试和高考。新托福120分制,她几乎考了满分,高考考了近600分,老师告诉她,这样的成绩,可以选美国任何一所大学。这个还是后来她读托福的那个学校的老师告诉我的。老百姓说傻人有傻福,我就是那个傻人。在《中国大使》播出的那天,她出发去国外留学。我已经两年没见她的面,那天晚上我赶到上海浦东机场,她背着一个很大的包,跟我挥挥手就走了,没哭,非常坚强非常独立地走过去。望着她弱小的背影离去,所有拍《中国大使》中留下的遗憾,被一种愧疚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