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2600000070

第70章 “用工”法律问题初探(1)

许建宇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劳动合同法》把建立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志从“签约”修改为“用工”,研究与用工相关的法律问题显得日渐迫切。用工的内涵,可界定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劳动的行为。认定用工是否成立,我们应根据双方主体是否合格、是否有劳动给付和接受行为、双方关系是否符合“从属性”标准要求等要件来作出判断。其中,对于“用工之日”的认定,应设置特别规定。关于如何理解用工与签约之间的效力关系,应区分“同时用工和签约”、“先用工后签约”、“先签约后用工”这三种不同情形,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用工;用工请求权;签约;劳动关系;劳动合同

一、问题的提出

在劳动合同的订立问题上,1994年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第19条第1款又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由此可见,《劳动法》是把“签约”作为判断当事人之间是否建立劳动关系的标志的。这一规则自从被确立以来,无论学术界还是实务界对之一直颇多争议,其原因在于上述规定“遗漏”了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规制当事人之间实质上已经建立了劳动关系但又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这类情形。于是,原劳动部在1995年8月4日发布的《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枛若干问题的意见》中使用了“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以因应这种立法缺失。但是,由于作为上位法依据的《劳动法》的局限性难以克服,有关事实劳动关系的合法性判定及其处理问题,始终游走于法律的边缘地带。这种立法上的模糊性亦给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带来了不确定性,由此引发了执法上的诸多困惑。

令人欣慰的是,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对此规则进行了重大修改。该法第7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这意味着当事人之间无论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只要有用工行为发生,法律上即予确认双方已建立劳动关系。简言之,该条规定的新意,即在于将建立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志从“签约”修改为“用工”。笔者认为,无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际需要来看,对这一修改的意义我们都应予以充分肯定:(1)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确认了“实际履行”原则。实际履行原则是法律调整个别劳动关系过程中遵循的制度、规则的理论概括。实际履行原则是指在个别劳动关系建立、履行、变更、消灭的过程中,双方合意履行的内容构成法律调整的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众所周知,劳动合同是一种继续性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实际劳动过程中才能最终确定之。美国学者麦克尼尔曾说:“我认为,所谓契约,不过是有关规划将来交换的过程的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确,如果我们考察一下复杂的、持续性的契约关系,我们就会发现同意充其量只能发挥一种触发性作用,而把同意与复杂的计划的全部等同起来绝对是愚蠢的。”董保华教授对此观点又作了引申:“在第三法域,契约在法律关系中只具有‘片段’的意义。进一步推敲,可以看到,这种‘片段’往往可以采用‘事实过程’来取代。”换言之,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要重于其形式上的合意性,这是实际履行原则的要义和精髓所在。《劳动合同法》的上述规定,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2)它加大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劳动合同法》实质上是把原先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绝大部分事实劳动关系直接确认为合法有效的劳动关系,并纳入本法调整,这就大大缩小了原先处于模糊地带的所谓事实劳动关系的范围。

而劳动法律关系范围的扩大,使得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能够最大限度地受到本法的保护。

(3)它增进了劳动关系的实体化程度。《劳动合同法》作出上述修改后,将使以往实践中某些劳动关系的“虚化”现象大为减少甚至不复存在,而“做实”劳动关系即意味着要挤出劳动关系中的“水分”,增强劳动关系的确定性以及法律上的可保护性,这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其实是有益的。

如关于多重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劳动法学界以往一般认为包括“并列衔接”、“主从衔接”、“虚实衔接”三种衔接形式。其中“虚实衔接”是指两个劳动关系以一个与劳动过程相联系,一个不与劳动过程相联系的形式相衔接。而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没有用工行为在背后支撑的那种虚化的劳动关系是不被法律所认可的,故今后只有“实实衔接”的劳动关系才能构成多重劳动关系。这一做法将会减少劳动关系领域中的某些混乱现象,更便利于对多重劳动关系实施法律规制。

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合同法》在作出上述重大调整的同时,仍然保留了《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应采书面形式的“要式合同”要求(第10条第1款)。

不过,签约的效果则与以往《劳动法》的规定迥然不同,即其后果乃是使劳动合同生效(第16条第1款),而非建立劳动关系。由此可见,围绕着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法》总共规定了两种产生不同法律后果的行为:一是用工,其后果是使劳动关系建立;二是签约(即当事人经协商一致,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的行为),其后果是使劳动合同生效。需要说明的是,本法并不要求这两种行为必须同时发生,而允许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期限内把它们进行适当的分离,亦即可以让这两种行为先后发生(第10条第2、3款)。故而,在《劳动合同法》施行后,在实践中当会出现“同时用工和签约”、“先用工后签约”、“先签约后用工”这三种现象,其中“先用工后签约”又可根据签约时间是否超过法定期限再分为合法分离、违法分离两种状况,情形颇为复杂。

细察《劳动合同法》现有条文,可以发现,本法在重新设计劳动合同订立制度的同时,并未对此作出进一步的细化规定,而是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法律上准确地界定“用工”的含义?如何把握“用工”的构成要件?如何确认“用工之日”?当事人是否享有用工请求权?如何理解“用工”和“签约”这两种行为之间的效力关系?对这些问题如何合理地作出解答,直接关系到本法许多相关问题的适当解决,实有深究之必要。为此,笔者不揣粗陋,试对“用工”所涉及的这些问题进行一番粗浅的法理探讨。需要预先申明的是,关于书面形式是否有必要作为劳动合同的一种法定强制性形式,这在劳动法学界本身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本文因主题所限,不拟对此展开讨论。为能够实际解决问题起见,本文只对《劳动合同法》已定框架内的用工与签约关系进行阐析。

二、“用工”的认定

(一)用工的内涵

“用工”一词在实践中一直被广泛使用,但被纳入我国劳动立法并作为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而使用,《劳动合同法》尚属首例。由于“用工”是否发生是判断当事人之间是否建立劳动关系的唯一前提,而本法目前并未对之作出明确的界定,立法起草机关也只是把它极为笼统地解释为“劳动者实际提供劳动”,因此从理论上厘清“用工”在法律上的准确含义,当属首要问题。

在界定用工的内涵时,笔者认为应当把握如下几个基本出发点:(1)用工在客观上应表现为一种已经付诸实施的行为。由于用工和签约二者在《劳动合同法》中已被相对分离,因此若仅有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合致(如签约),而无当事人具体实施的客观行为(如劳动者开始上班),尚不得认定用工已经发生。

(2)用工应是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尽管用工通常表现为劳动者一方付出劳动的行为,但实质上还需要有用人单位一方接受劳动给付的行为以及对劳动者进行管理的行为等,整个用工过程才称得上完整。故而若仅有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单方实施的行为,亦不能认定用工成立。

(3)用工的含义应与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相一致。由于用工的法律后果是导致劳动关系的建立,因此用工的构成要件应与劳动关系应具备的构成要素(如主体特定并适格、“从属劳动”、有偿劳动等)在主要方面保持同质性。换言之,我们可以从劳动关系的内涵及其一般特征出发,来把握和衡量用工应具备的构成要件。

(4)用工的界定还应与劳动合同的定义做到合理衔接。《劳动合同法》第10条第1款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这表明书面劳动合同既是以劳动关系作为其核心内容,又是对劳动关系进行的一种法定确认,在“先签约后用工”的情形下还“对劳动关系的建立形成有约束力的预设”。所以,“用工”作为“建立劳动关系”的下位概念,其内涵界定同样应与《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的定义保持一致。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认为,用工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劳动的行为。

(二)用工的构成要件

根据上面的分析,笔者以为,从法律上说,判断和认定用工是否成立,应考察其是否符合如下几项构成要件。

1.双方主体合格

劳动者一方应是达到法定就业年龄(我国规定为年满16周岁)、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公民。用人单位一方应是招收录用劳动者,使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并且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支付工资和其他待遇的一方主体。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的外延范围,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如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基金会等组织)等类型。用人单位亦应具有法定的用人资格,即: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成立,能够依法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提供劳动保护条件,并能够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有劳动给付和接受行为

其内涵应包括两个方面:

(1)劳动者一方有提供劳动的行为,亦即有劳动力的使用行为。

(2)用人单位一方有招收录用劳动者为其成员,接受劳动者的劳动给付,并按劳动者所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

由此引申出一个颇值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是:用工的构成是否须有双方的合意?对此,我们认为,用工的成立尽管不需以签约为要件,但其既然涉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当事人,则原则上应有双方的共同意志方能为法律所认可。此种合意,既可以表现为双方对用工达成口头意思表示的一致,也可以表现为一方通过某种行为或是事实过程对另一方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接受和默认(如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不表示异议)。不过,在个别情形下,当事人的合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亦即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不能完全自主地行使其择业权、用人权,譬如根据行政方式所确立的某些用工关系(诸如国家对复转军人的安置、对保障残疾人就业的安排、对少数民族人员的优先招收等)。

3.双方关系符合“从属性”标准要求

依通说,“雇佣关系的实质是雇员必须服从雇主、雇主有权监督雇员的工作。”因此,“从属性”标准是界分劳动者身份与其他法律关系主体(特别是民事主体)身份的最重要标准。细言之,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1)人格从属性。人格从属性是指劳动者必须被纳入用人单位的组织体系之中,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名成员,在用人单位的指挥、命令、管理下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拥有广泛的指示权。因此,“人格上的从属性系劳动者自行决定之自由权的一种压抑”。例如,用人单位有权对劳动者布置生产任务或者下达劳动定额;有权确定劳动者的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岗位职责;有权作出指示;有权依法制定和实施内部劳动规则;对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的劳动者有权作出惩戒决定,等等。上述种种,“即等于是将劳工个人置于雇主之控制范围之内,并得支配劳工之人身、人格”,故称人格从属性。可以看出,在人格从属性的内涵中,“组织从属性”是其最重要的内容。

同类推荐
  • 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2009~2010

    本书对2009~2010年宁夏的政策调研成果收集整理,汇集成册,以利于资料保存,提供决策咨询。
  • 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本书收录了《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系统研究》、《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人口原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GDP”核算模式选择》等多篇文章。
  • 自由的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自由的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本书对自由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提出与逻辑线索、理论构成与研究方式,自由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自由主义批判与重申,实践理性与自由实践理性等问题进入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黄利鸣、宋俭、王智、杨建国著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导,从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历史演进、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参政党实践,以及加强参政党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渊源以及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语境下政党协商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探求当代中国政党协商发展的合理化路径。
  • 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

    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

    本书立足“浙江省十一五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对策研究”这一重大招标课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考察了北京、上海、苏南无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扩展成一本专著,作为本套丛书第一期六本书的结篇。
热门推荐
  • 今生今世赖定你:无良召唤师

    今生今世赖定你:无良召唤师

    从出生就天赋异禀,被送往天灵谷修炼。十五年后,她光华回归,作为大陆五天才中的唯一一名女人兼第二天才,苏子秋表示很头疼,啥?你问余下?夜凉:浪费口舌!林殊:夜凉他不说,我说,这年头,找个苏子秋这样的好女人可不容易啦皇甫长歌:你问我?去找我经纪人去。诶?还有经纪人?长歌大大你太高大上了!闻一笑:我只想安静的做一个美男子。唉,闻公子,你实在太DB啦。(苏藜弃的意见+读者群:315179414拍门砖,书名或作者名字)
  • 暗黑帝国之崛起

    暗黑帝国之崛起

    暗黑帝国之崛起自二战以来,和平年代的到来使人们生活自由幸福,可这毕竟只是暂时的......各个帮派的蠢蠢欲动让黑暗的时代再次来临....有黑暗的地方自有光明的存在,一些正义的人民组成的反黑帮的组织开始劝说,劝说不成杀无赦。一场光明与黑暗的搏斗正式拉开了序幕......
  • TF之幻影无期

    TF之幻影无期

    像这样重逢的,对于雨妍曦来说只是一场幻影。。既美好,而又是身不得以,少年们的少女憧憬着无限大的未来
  • 误入时代:新的开始

    误入时代:新的开始

    现在绿色仙境改名为《误入时代:新的开始》,所以不弃文啦,大家要继续关注哦~简介:可怜的少女穿越了,以后又要过上苦逼的古代生活,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 天地之灭天

    天地之灭天

    洪荒过后,天下三分。亿万年后,修道界再起波澜,万族纷纷显现,无数强者应时而生。无数人为了追寻传说中的境界——天帝,纷战不休,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能否有人登上亘古以来最强的宝座?一个在命运中苦苦挣扎,一个天地不容的人,他到底该何去何从?“命若天定,我便破了这个天。”冷石仰天咆哮……
  • The Divine Comedy

    The Divine Comed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医小师妹请下嫁

    冷医小师妹请下嫁

    司马霖霖一朝穿越,大脑刺痛,想不起自己是如何死的也记不清她是如何来到这个鬼地方的,不过,关于死去原身的凄惨身世,以及自小受到的欺凌却一幕幕宛如眼前。这是一个可以修炼玄力的世界,原身比任何人都要努力,可惜没有长者提携指导她,她一无所成,最后居然心灰意冷到从最高的山峰一跃而下,以求获得奇遇。奇遇没有,横尸一条,在现代作为一名精英医学人员的司马霖霖就这样穿过来了。可笑可笑……亲姐妹不顾亲情,劝妹妹去死,在现代她于家中的地位是可有可无,穿越至此她不可有可无了,却是那如鲠在喉的那根刺,全家人把她当废物,当累赘,看来她两世都没有什么亲缘,注定世世孤独,罢罢,那她就去外闯一闯,开她的医馆,赚她的大钱……
  • 净心诫观法发真钞

    净心诫观法发真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魅影白狼传奇

    魅影白狼传奇

    日本在二战前利用科技制造超级战士,希望用它扭转太平洋战场的失利。然而一切都太晚了,超级战士成功和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几乎同时传到了负责这个项目的璧山司令部。然而这个小山城负责的除了这个绝密的【超级战士计划】,还有一个更加神秘的【龙计划】这些秘密都随着日本战败被藏进历史之中。直到多年后的今天,一个冒然闯入深山的俄国科考队,揭示了70年前的那个秘密。一个现代化的贸易城市,突然被白色的狼影所笼罩。而那个神秘的【龙计划】,也再次浮出水面……为此,全世界的眼光都投向了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城市。
  • 凤离枝之绝世虐恋

    凤离枝之绝世虐恋

    凤凰离枝,家族与皇权的争斗,挚爱间的生死角逐,一夕的亡国,她的一生从此坎坷。仇敌枕畔,辗转承欢,她终是冷血心肠,然而。。。命运谁都不肯偏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