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目标
掌握血液成分制品种类及应用;
掌握血液代用品的种类;
了解开展血液成分制品、血液代用品生产与研究的意义。
能力目标
具备从事血液制品的生产及相关工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无菌意识、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血液的缺失有可能造成人体的重大伤害,甚至死亡。每年全世界约需要3000万单位的(1500万升)新鲜血液,但血液常常供不应求。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每年几乎都会出现“血荒”现象,一些手术不得不等待血源解决后才能实施。
【知识拓展】
献血会影响健康吗?
一次献血200ml,只占全身血量5%,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据科学测定,正常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000ml,在一般情况下,这些血液并不都参加血液循环,有1/5~2/5的血液是储存在肝、脾、肺和皮下毛细血管而不用的,人们习惯地把这称为人体的“小血库”。当人体从事剧烈活动或少量失血时,“小血库”中的血液会立即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血液本身具有旺盛的新陈代谢能力,即使不献血,血细胞也在不断地衰老死亡,同时也有大量的血细胞生成,以适应机体的需要。科学和实践已充分证明,一次献血200~400ml,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是无损于身体健康的。
全血是指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各种血细胞及血浆中各种成分,还有抗凝剂及保存液,主要是含有载氧能力的红细胞和维持渗透压的白蛋白。输全血广泛应用于:①急性大量失血需要补充红细胞及血容量时;②需要进行体外循环的手术时;③换血,特别是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时。
输全血有很多缺点,如全血中所含血小板与白细胞引起的抗体,可在再输血时引起不良反应或输血无效;对血容量正常的人,特别是老人或儿童,易引起循环超负荷问题;患血小板减少的或粒细胞减少症,输全血很难达到提高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的目的,达不到治疗的目的。有时,对血液也是一种浪费。此外,血液的保存期短,在严格的低温条件下最长只能保存一个月。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血输注已逐渐减少。
由于输注血液成分具备许多优点(如提高疗效、减少反应、经济等),对于血液成分制品的研究迅速取得进展,并且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
【知识拓展】
无偿献血的条件
年龄:18~55周岁;体重:男50公斤以上,女45公斤以上;血压:12~20/8~12Kpa(90~140/60~90mmHg);心、肺、肝、脾检查正常;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检测阴性;没有传染病、血液病和医生认为不可以献血的其他疾病。
但是,目前主要的血液制品———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药品的供应,均出现不同程度匮乏。制备血液制品所必需的原料短缺,是制约血液制品供应的主要因素。因为没有血浆来源,全国目前33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中,十余家企业正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此外,近年来肝炎和艾滋病等传染病的流行,使人们对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的安全性十分担心。目前,很多疾病特别是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有5%~10%是通过输血传播的。
能否开发出一些产品来替代血液或血液成分制品呢?血液代用品的研究引起了广泛重视。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就已出现了用糖类蛋白类物质代替血液物质的尝试。如今研究的血液代用品有血浆代用品、血小板代用品和红细胞代用品。但是,目前尚无理想的血液代用品进入市场。
12.1血液成分制品
据估计,在所有输用全血治疗中,至少50%只要输给红细胞已经足够,30%输注其他血液成分可获得更满意的疗效。因此用血液成分进行治疗,不但可以提高疗效和安全性,对病人有利,而且可充分发挥并利用血液各种成分的各种功能。先进国家的血液成分输血率已达到输血总数的80%。
相对全血输注,成分输血具有很多优点:①提高疗效,患者需要什么成分,就补充什么成分,特别是将血液成分提纯,浓缩而得到高效价的制品;②减少反应,血液成分复杂,有多种抗原系统,再加上血浆中的各种特异抗体,很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③合理使用,将全血分离制成不同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成分,供不同的目的应用;④经济,既可节省宝贵的血液,又可减轻经济负担。
开展成分输血首先要解决成分分离问题,分离各种细胞成分可以用塑料袋离心沉降的方法,也可用细胞单采仪器。细胞单采机一次可处理几升血液,可获得高至(1.5~3.0)×10粒细胞,供患者一次输注,同时还可对同一供血者多次有计划地采集,从而减少患者发生HLA致敏的机会。
血液成分制品分为细胞、血浆和血浆蛋白成分三大类。
12.1.1血细胞成分制品
血细胞成分制品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
12.1.1.1红细胞成分制剂
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二是对机体所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红细胞输注可补充缺少的红细胞,纠正缺氧状态,是治疗贫血的有效措施。
(1)红细胞悬液
经离心移除大部分血浆,再加入晶体盐保存液而制成。红细胞悬液具有较多的优点,具有补充红细胞和扩充血容量的双重作用;黏度低,输注容易,并可延长红细胞的寿命和保存期;因血浆基本移去,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比全血少;分出的血浆可用于临床或制备血浆蛋白制品。
(2)浓缩红细胞
经离心后移除大部分血浆得到的,其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达70%~90%(注:正常情况为40%~50%,)。其容量为全血的一半至三分之二,可减少输血后循环负荷过重;因移去了大部分血浆,可减少由血浆引起的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此外,减少了血浆中钠、钾、氨、乳酸和枸橼酸盐的含量,适用于心、肝、肾疾病的患者。
(3)少白细胞红细胞
经离心后移除白膜层(离心后在血浆和红细胞间的一薄层白色的膜),移除白细胞70%以上,再加入原浆或生理盐水配制成的血液。因白细胞和血小板大部分去除,可明显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可减少输血传染病的发生(因白细胞是传染病毒的中间宿主)。此外,对长期或反复输血的患者可预防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的产生。
(4)去白细胞红细胞
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的红细胞,可过滤掉99%的白细胞。该制剂的特点同少白细胞红细胞,主要用于反复发热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特别是对长期或反复要输血的患者,可防止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产生而导致的输血无效。
(5)洗涤红细胞
一般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红细胞3~6次,其80%~90%的白细胞、血小板和99%以上的蛋白已被洗除。由于大部分的血浆、白细胞、血小板已去除,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制品中钠、钾、氨、乳酸和枸橼酸盐的含量低,适用于心、肝、肾疾病的患者,还适用于器官移植、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高血钾症)的病人。洗涤红细胞已缺乏同种抗A、抗B凝集素,因此洗涤的O型红细胞,可输给任何ABO血型的患者。
(6)冰冻红细胞
红细胞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甘油,放于—85℃以下保存,在输用前洗去甘油。该制剂保存期长,可保存3~10年,主要用于稀有血型和自身血的贮存。
(7)年轻红细胞
主要根据年轻红细胞体积大、重量轻这一特性,采用离心方法制备,或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采集。主要用于长期依赖输血的贫血患者,可延长输血间隔,减少铁的积累。
12.1.1.2白细胞悬液
由于输注白细胞可引起较多的临床副作用和疾病传播,现在临床上对白细胞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计数低而并发感染的患者。白细胞的种类主要有浓缩粒细胞悬液、机采粒细胞、机采淋巴细胞。浓缩粒细胞悬液可用于治疗因粒细胞减少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
12.1.1.3血小板成分制剂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生理性止血。临床输注血小板主要用于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血小板锐减以及其他导致血小板减少所引起的出血。其制品种类有以下几种:
(1)机采血小板
用血细胞分离机对单个献血者采集足量的血小板。特点:血小板数量足、纯度高,对已产生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无效性输注的患者有较好的效果。
(2)富含血小板血浆
利用血小板比红细胞、白细胞轻的原理,经一次轻离心,分出上层血浆制备而成。可获得全血中70%以上的血小板。
(3)浓缩血小板
利用富含血小板血浆,经重离心使血小板下沉,分出上层少血小板血浆,即得下层浓缩血小板。
(4)洗涤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3~6次。由于去除了了大部分的血浆、白细胞已去除,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5)少白细胞血小板
用离心沉淀法或过滤法去除白细胞。绝大部分的白细胞已去除,可预防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减少反复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
(6)去白细胞血小板
用过滤法去除白细胞,可去除99%的白细胞。特点同少白细胞血小板。
(7)冰冻血小板
在血小板悬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抗冻剂,放于—85℃以下保存,输用前于37~42℃的水中快速解冻。该制品保存期长,可保存1~3年,主要用于临床急救。
12.1.2血浆制剂
血浆可用于抗休克、免疫、止血和解毒等治疗。临床主要用于严重肝病、凝血因子缺乏、烧伤等疾病。
12.1.2.1新鲜血浆
全血采集后6h内分离出的血浆,或机采血浆。内含丰富的凝血因子(特别是不稳定的V和Ⅷ因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和球蛋白,适用于多种凝血因子的缺乏,如肝功能不全,DIC和输大量库存血后引起的出血倾向;也适用于免疫球蛋白缺乏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一般很难提供。
12.1.2.2普通血浆
全血采集后6h后分离出的血浆,或新鲜血浆保存6h后。内含少量的纤维蛋白原和部分血浆蛋白。
12.1.2.3新鲜冰冻血浆
新鲜血浆立即在—20℃以下冰冻成块,输用前于37℃的水中快速解冻。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保存期长,可达1年。新鲜冰冻血浆保存一年后,可转为普通冰冻血浆。
12.1.2.4普通冰冻血浆
普通血浆在—20℃以下冰冻成块或由新鲜冰冻血浆转变而来,输用前于37℃的水中快速解冻。该制品保存期长,可达5年。适用于补充血容量,如在休克、烧伤和手术等情况中应用。一次输用量不宜超过100ml,否则需加用新鲜冰冻血浆。
12.1.2.5冷沉淀
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在1~6℃的条件下融化后,分离出沉淀在血浆中的冷不溶解物质,并冻结而成。内含丰富的Ⅷ因子、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保存期长,可达1年。适用于特定凝血因子缺乏所引起的疾病,包括血友病,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等。
12.1.2.6病毒灭活血浆
用物理—化学方法,将血浆中的病毒灭活后供临床使用,可减少血浆输注后传染病的发生。
12.1.3血浆蛋白成分制剂
血浆蛋白质种类繁多,如白蛋白、拟球蛋白、纤溶酶原、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等组分,近年来已知的血浆蛋白质有二百多种。血浆蛋白质功能各异,如白蛋白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功能,免疫球蛋白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凝血因子具有促进凝血功能,而且很多蛋白质的功能尚未阐明。
目前外科应用的主要是白蛋白制剂,其他尚有免疫球蛋白和各种凝血制品。
12.1.3.1白蛋白
白蛋白分子有584个氨基酸,其中有大量的亲水性残基,使其具有极好的水溶性。白蛋白分子量约为66000,等电点(pl)为4.6~4.8。它是血浆蛋白中为数很少的不含糖的蛋白质之一,也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质量的60%左右。
白蛋白制剂通常有两类:第一类是高纯度(95%以上)的白蛋白低盐溶液,临床常用的5%溶液,除能提高血浆蛋白以外,尚可补充血容量;第二类是含白蛋白并含少量球蛋白的5%溶液,其主要用途是补充血容量。
(1)白蛋白纯化
用于制备人血白蛋白的血浆是通过单采血浆技术获得的,生产企业接收的人血浆应处于冰冻状态,温度在—20℃以下。通过复检的人血浆保存90天后(从采集日开始计算),未接到禁止使用的通知可投入生产。
冰冻血浆经过外袋清洗、消毒处理后,就可以去掉外袋。去掉外袋的冰冻血浆通常放在夹层罐中融化,夹层中通入温水(水温一般控制在40℃以下),在搅拌状态下冰冻血浆就会逐渐融化,融化后的血浆输送到反应罐内进行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