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6400000005

第5章 一个基本循环:在反思型科学家的心中(2)

认知主义具有研究纲领明确的优点,并且拥有声望显赫的研究机构、期刊,发展了应用技术,得到国际商业界的垂青。我们之所以把它视为认知科学的中心或核心,是因为它统治着认知研究,以至于人们往往就把它等同于认知科学。然而,过去几年里出现了一些替代的认知研究进路。沿着两种不同的基本路线,这些进路开始与认知主义分道扬镳:(1)对作为适宜的表征媒介的符号加工的批判;(2)对表征概念作为认知科学的阿基米德点之充分性的批判。

在第三部分,我们更充分地探讨第一条替代进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涌现”(emergence)。其典型是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这个名字出自如下想法:许多认知任务(比如视觉和记忆)似乎最好由简单成分构成的系统加以处理,当这些简单成分通过适当的规则联结后,系统就会引发与期望任务相应的全局行为。然而,符号加工被局部化了。对符号的运算只能用符号的物理形式来规定,而不是它们的意义。当然了,也正是符号的这一特征,才使得人们能够制造物理装置去处理符号。其缺点是,符号或操作它们的规则的任何部分的缺失,都会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联结主义模型大致是把局部化的符号加工兑换成分布式的运算(它是触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网络),因此就产生了对局部失效复原(resilient)的全局特性的涌现。对联结主义者来说,表征存在于这种涌现的全局状态与世界特性之间的符合;它不是特定符号的功能。

与联结主义对符号加工不满从而寻求替代方案相比,我们在第四部分要探讨和扞卫的第二条替代进路则来自一个更深的不满。它向“认知本质上是表征”这一观念的核心发难。这个观念的背后隐含着三个基本假设:

(1)我们居住在一个拥有诸如长度、色彩、运动、声音等独特属性的世界之中;(2)通过内在地表征这些属性,我们选取或复原它们;(3)存在一个完成这一切的分离的主观的“我们”。这三个假设共同编织了一个有关世界的存在方式、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如何知晓世界等问题的强有力的、又时常默认的、不加置疑的实在论或客观主义/主观主义的承诺。

然而,即便是最顽固的生物学家也会承认存在许多方式:世界——甚至许多不同的经验世界——依赖于相关存在的结构,以及它所作出的区分的种类。甚至即便我们把注意力局限在人类认知,也存在着世界可能采取的多种多样的方式。这一非客观主义的(最好也是非主观主义的)信念,渐渐地在认知研究中成长。然而至今,这个替代性的导向却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名字,因为它更像是一把伞,它所覆盖的是在不同领域中工作的人数相对较少的研究群体。我们建议以“生成的”(enactive)为名,旨在强调一个日益增长的信念:认知不是一个既定心智对既定世界的表征,它毋宁是在“在世存在”(being in the world)所施行的多样性动作之历史基础上的世界和心智的生成。因而,生成进路对那种视心智为自然之镜的观念采取了严格的哲学批判,并且因为是从科学中心地带对此进行研究的,因而它会走得更远。

1.3循环中的认知科学

这一章,我们从对科学方法中的基本循环的反思开始,那些有哲学倾向的认知科学家会注意到这一点。从生成认知科学的立场来看,这个循环具有中心地位;它是认识论的必然。相反,另一个更为显着的认知科学形式始于这种观念,即认知和心智完全应归于特殊的认知系统结构。这种观点在神经科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神经科学中,研究者是通过观察大脑的属性来研究认知的。仅仅通过行为,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基于生物学上的属性与认知联系起来。仅仅因为这个结构(这个脑)在环境中经历着相互作用,我们就能将随之发生的行为看作是认知的。于是,这个基本假设就是:每个行为和经验的形式都可以归结为特定的大脑结构(无论多么粗略)。相反,大脑结构中的变化会在行为和经验的变化中显示出来。

可是在反思时候,因为一致性的要求,我们无法避免这样的逻辑蕴含:即依照同样的观点,任何这样的科学描述(或对生物现象或对心智现象)本身必然是我们认知系统结构的产物。

此外,告诉我们这一点的反思行为也不是无源之水;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正在一个生物、社会和文化信念和实践的既定背景(在海德格尔的意义上)上实行着那个反思行为。

但是再一次,我们对这一背景的假定恰恰是某个我们正在做的东西:我们在此,活着的具身的存在物,坐在这里并思考这整个图式,包括所谓的背景在内。于是,更严格地说,我们还应该再加一层来表示这个此时此地的具身性。

坦率地说,这种层叠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就像在埃舍尔(Escher)的画中一样。使之变得显然的最后一步是:不是连续抽象地进行层叠,相反,即便是在反思的努力中,我们也应该回到我们开始之处,回到我们自身经验的具体性和特性(particularity)中。我们在本书中所探讨的生成进路的根本洞察就在于:能够把我们的活动看作对一个结构的反思,但却没有忘记我们自身经验的直接性。

1.4本书的主题

本书致力于探讨这个深刻的循环。我们将竭力谨记我们关于结构的理论构念,但同时不忽略经验的直接性。

至少从黑格尔以来的哲学家们就以种种方式讨论了我们情境的基本循环的一些方面。当说我们是“自我解释的动物”时,当代哲学家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er)指的就是这个基本循环,于是他想知道“是否对我们作为主体的自我理解如此关键的特征在我们的解释理论中却不能给予一定的位置”。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恰当地表达了认知科学家通常对此所作的回应,他写道:“现在被扞卫或构想的每个认知主义理论……是一种亚人(sub‐personal)水平的理论。实际上我一点都不知道:心理学理论——截然有别于哲学理论——如何能不成为亚人水平的理论。”丹尼特认为,我们的自我理解假设了像信仰、欲望和知道这样的认知概念,但却并没有解释它们。因此,如果心智研究要做到严格和科学,那么就我们的自我理解非常关键的那些特征而言,它不能被束缚于种种解释。

目前我们只想强调当今世界中科学与经验之间的这个深刻的紧张状态。当今世界,科学的支配性优势如此之强,以至于即便当它否定最切近和最直接的东西——我们日常的、直接的经验时,我们仍然赋予它解释的权威。因而,大多数人会把物质/空间作为原子微粒集合的科学解释视为基本真理,同时却认为具有其丰富性的直接经验所给予的东西是不太深刻也不太真实的。然而当我们因晴朗温煦的天气而感到身体当下的惬意或因焦急赶公交车而感到身体紧张的时候,空间/物质的这种解释便会作为抽象和次级的东西而消失在背景中。

当要研究认知或心智本身的时候,不考虑经验就显得站不住脚了,甚至是悖谬的。这种紧张关系在认知科学中显得特别突出,因为认知科学恰好处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聚的交叉点。因此,认知科学是“两面神”(Janus‐faced),它同时俯视两条路:它的一张脸转向自然,视认知过程为行为;另一张脸则转向人类世界(或者现象学家所谓的“生活世界”),视认知为经验。

当我们忽视我们处境的这种基本循环时,认知科学的两面就会引发两个极端:我们或者认为人类的自我认识完全是错误的,最终会被成熟的认知科学所取代;或者认为根本没有人类生活世界的科学,因为科学必然已经预示了这一点。

这两个极端概括了围绕认知科学的大多数哲学争论。一边站着斯蒂芬·斯蒂奇(Stephen Stich)、保罗·丘奇兰德和帕特里夏·丘奇兰德(Pauland Patricia Churchland)等哲学家,他们认为我们的自我认识完全是错误的。(注意丘奇兰德的建议:在实际的日常对话中,我们应该去诉诸大脑状态而不是经验)。在另一边则站着休伯特·德雷福斯、查尔斯·泰勒等哲学家,他们严肃置疑的正是认知科学的这种可能性(大概是因为他们经常将认知科学等同于认知主义)。因此,尽管还有新的曲折,但这场争论概括了人类科学中的典型对立。在这场争论中,如果人类经验的命运已经交给了哲学家,那么他们意见不一这种状况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除非我们超越这些对立,否则在我们的社会中科学与经验的裂缝会继续加深。对于一个必须涵盖科学与人类经验现实性的多元化社会而言,没有一个极端是可行的。在对我们自身的科学研究中否定我们经验的真实性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使科学研究丧失主题。但是在现代情境中,如果认为科学无助于理解我们的经验,那么就可能会放弃自我理解的任务。经验和科学的理解就像是我们的两条腿,缺了它们,我们无法走路。

我们也可以用积极的方式表达这个完全相同的观念,即:只有对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的共同基础有所认识,我们对认知的理解才能更完善,才能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因此,我们提出一项建设性的任务:扩大认知科学的视域,以便在训练有素和转化性的分析(disciplined,transformative analysis)中包括人类活生生的经验这个更广大的全景。作为一项建设性的任务,寻求这种扩展是科学研究本身所推动的,正如在整部作品中我们所见的那样。

同类推荐
  • 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主张“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研究,研究人的本性、自由、潜能、动机、经验、价值、创造力、生命意义、自我实现等对个人和社会富有意义的问题。他从人性论出发,强调一种新人形象,强调人性的积极向善,强调社会、环境应该允许人性潜能的实现。主张心理学研究中应给予主观研究方法一定的地位,并应突出整体动力论的重要。传统科学应用于心理学的一个弊端是,它所知道的最好方法是把人作为客体来研究,而我们所需要的却在于完全可以把人作为主体研究。
  • 生活心理操控术: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生活心理操控术: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心理操控术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到自己心理的支配。不同的心理会促使人们采取不同的活动,即使在相似或者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人们的心理不同,所选择的行动也会有所不同。
  • 感官操控力

    感官操控力

    作者马努埃尔郝瑞特是欧洲著名的超感者。他可以通过五个感官的敏锐能力进行催眠、用意念弯曲勺柄、影响和解读别人思想……这本书里他揭示了五个感官的秘密,讲授了我们如何训练自己的感官,可使其获得“超能力”,以得到更好的人际关系和美好生活。
  • 冷眼读人心

    冷眼读人心

    本书将一些有趣的、常见的生活现象罗列出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原因,并根据人们的这些心理,给予生活一定的指导。
  • 活学活用心理学

    活学活用心理学

    如果你是老板——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会通过了解员工的心理和需要,适时地调整管理方式,给予员工恰当的关心和尊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其潜能,使之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如果你是父母——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会根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变化,适时地调整教育策略,对孩子提出积极的期望,在奖惩孩子时也能恰到好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如果你是员工——活学活用心理学,你就能尽快地转变角色,融入职场,化解各种矛盾,在职业生涯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热门推荐
  • 凌云之至

    凌云之至

    绝颠强者夏辰,遭至亲的人暗算,心灰意冷,自毁修为,自泯魂,可是一丝神秘力量保住了他的一点真灵不灭,一步一步的找回自己的记忆,凌云终神之巅。
  • 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生活经济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经济学以一副通俗亲切的面孔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更多的人开始用经济学理论指导自己的经济生活,本书从出行经济学到职场经济学,从人脉经济学到投资经济学,从婚姻到房价,从新闻到国家政策……现代人行走于社会中可能涉及的经济生活皆被囊括其中,以简明的道理、易懂的语言细细阐释。
  • 钓只海龟当老公

    钓只海龟当老公

    28岁的伊檬,恰逢结婚生子,准备寻找结婚对象。可是谁能告诉她,现在眼前这个男人是怎么回事?南柯,她的高中同学,九年没有联系,怎么就直接拉她进民政局了?他说:“美国哈佛毕业,海归一名,现任华腾总经理,相貌财产有保障,不考虑一下吗?”考虑得都是白痴,伊檬直接拿下,钓得海归一名。
  • tfboys之微笑的盛夏

    tfboys之微笑的盛夏

    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争吵不断,可是关心满满。当他们的身边早已有了佳人的时候,蓦然回首,自己爱的却是自己的青梅。当他们回首的时候,青梅早已出国不在。
  • 武魂帝尊

    武魂帝尊

    星辰满天,三域称尊,掌控天命武魂。万族林立,群雄争锋,他是世界最强者。一段热血而不乏幽默的故事,带你开启一片波澜壮阔的斑斓世界。
  • 桃花无尽香

    桃花无尽香

    偶然间的相遇亦作缘,彼此间的交集亦作分。相遇便是注定,注定了爱恨,注定了情仇,注定了悲欢,注定了离合,注定了缘起缘灭。墨轻羽一个流落街头的孤女,为了爱她能奋不顾身。叶梓风一个身患不治之症的冷漠少年,为了情他能舍弃生命。沈木杨一个杀手组织的绝顶杀手,为了她他能放弃所有。三个人两段情,看她与他们之间的虐恋情仇,想爱想杀。
  • 总裁大人之爱的旅途

    总裁大人之爱的旅途

    全球排名第二的苏氏集团千金苏沐晴因一场家族商业联姻离家出走,在朋友的舞会上认识了全球排名第一的冷氏集团“太子爷”冷宇航他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希望大家支持哦。
  • 萌狐嫁到:妖孽快接招

    萌狐嫁到:妖孽快接招

    白九九是一只呆萌的小灵狐,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可是有一天她被她那无良师兄扔到了北茗国去替他完任务……白九九默。可谁能告诉她,她化成人形后为什么会和北茗国人人唾弃的苏府大小姐长得一摸一样?白九九泪目。不过,还好她一个不小心惹了一只妖孽,嗯……好像这只妖孽实力还很强大,白九九决定了,抱大腿啊!“妖孽啊,我昨天把苏沫沫揍了一顿……”正在看书的某妖孽放下手中的书,对她微微一笑:“没事,一会儿你叫上陌风,让他替你继续揍。”陌风泪奔:主子啊!宠妻要有度啊!
  • 霸道高冷男王俊凯之我会记得你

    霸道高冷男王俊凯之我会记得你

    家人们和小编and小编的同桌大大一起来完成这部小说吧,看学霸和学渣的恋爱史。虽然有些不顺利。
  • 大道无形:彻底学会经络养生

    大道无形:彻底学会经络养生

    本书介绍了经络手法使用说明;十二经脉——人生下来、活下去的根本保证;奇经八脉——人人都可以成为养生高手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