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4600000028

第28章 安阳殷墟与中国古代青铜器(4)

铲:古称“钱”,为铲土除草用的农具,与现在的锹相似。青铜铲是从新石器时代的石铲、骨铲发展而来。在长方形青铜片的一端连铸着一个截口为方的或椭圆的銎,銎内可装柄。目前所发现的商周时代的青铜铲,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椭圆銎、方肩、宽刃;二是长方銎、斜肩、狭刃。后者一直沿用到战国,甚至西汉的铁铲还有这种形式。

又作镢,挖土的农具,属于锄一类的器具。其形状作长方形,形似斧而比斧身宽,厚体狭刃,有长方銎,銎安装方木,木上安柄,柄与镢体成直角。青铜在商代早期出现,流行于商至战国时期,是一种较常见的农具。也可能是用于建筑工程的用具。

锸:又写作臿,一种开沟渠和做垅的农具。锸头方形或椭方形,三面有刃、有銎,可安宽厚的长方形的木肩,肩上连着柄,使用时用足踩肩部使之插入土中将土层剥离。西周、春秋时期的锸多为凹口銎,用以装柄。

锄:除草、疏苗的农具。青铜锄出现于西周,到战国时期仍在沿用。锄的刃口呈弧刃,也有为一字长条形的。顶部有呈长方形銎,銎长与宽比例约为四比一左右。使用时应先在銎内装入木柄,然后插入木叶以便紧固。传世和出土的青铜锄都很少。

耨:又作槈或,短柄除草农具,主要发现于江浙一带。是一种带有两翼的三角形器具,两翼的锋刃有锯齿,两翼中间连着小口銎,銎上有横阑与翼相连。也有一种没有銎的,但两翼内侧可嵌装木柄。使用方法是执柄平坦向前切割。

镰:收割用的农具,有手握的和装短柄的两种。前者呈片状,拱背有孔,穿绳后可套在手掌中以割取禾穗,这种镰又称为瓜镰,北方地区较多。后者在古书中称为“铚”,近似现代的镰,多呈弯月形,小拱背,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有锯齿纹的农具出现在南方,后才逐渐影响到北方。

斧、斤、锛:用于农业生产,也是木工用具。斤其实就是斧。斧与锛的区别在于:斧是直刃,刃部两面都是直的;锛是偏刃,一面平,一面微拱,有一个弧度。两者的安柄方式也有区别。

凿:凿孔或挖槽用的木工用具。凿体细长,上宽下窄,直銎,刃部略呈弧形,使用时借助锤子一类工具锤击。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已开始使用,春秋战国时期较多见。

2.兵器

兵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类,主要有戈、矛、戟、钺、刀、剑、弩机、矢镞等。

戈:用于钩击的最常见武器,由戈头、柲、柲冒和柲末的4个部分组成,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戈绝大部分只剩戈头了。单就戈头来说,每一部分都有专名:长条形锋刃部分是援,连接援插入戈柲的部分称为内,靠近柲的下端延长部分称为胡,其上有穿,以皮索固定于柲上,在援紧贴柲的部分有短柱形突出,这是为了使戈头牢固地缚于柲上,称为上下阑。戈起源于石器时代,铜制的戈头,在郑州二里岗文化已有直内、曲内两式戈出土,但为数甚少,商代晚期出土渐多。

矛:刺兵。矛体由矛身和矛骹两个部分组成,矛身具一锋二刃,中为隆起的脊,矛骹即矛的銎,直筒状,用以装柄,柄称为柲,柲下端铜的装饰称为镦(),骹旁常有两环耳,或叶身基部留出两小孔用以系绳穿在矛柄上,防止拔矛时矛头从木柄上脱出。矛始见于二里岗上层文化晚期,是商周时期一种重要的较习见的青铜武器。

戟:戈、矛的复合体,是一种既可刺杀也可钩杀的兵器。它是车兵器,也可用于徒兵。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戟上似矛的部分称为刺,刺和戈有分铸的,也有合铸的。在商遗址中已发现有合铸的戟,西周时期也是合铸的,但数量都较少。春秋时开始分铸,到春秋后期内延长,且内上也有刃,这样的戟三锋六刃,无论前刺、后勾、逆推、旁挥都可伤人。

钺:劈兵。刃与柄平行,体形似斧,长方或正方形,弧曲宽刃,两角上翘,有长方形短内。可能有三种用途,可作征伐砍杀用的兵器,也可作为刑具,另有形制特别大的一种,制作精致,可能是仪仗用具或具权杖性质。在良渚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玉钺。青铜钺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晚期。

刀:砍杀兵器。盛行于商至西周早期,后随着青铜剑的普遍使用而被取代。可大致分为短柄翘首刀和长柲刀两类。短柄翘首刀,长身、宽刃、刀头上翘、后有短柄,刀柄插于把手中。长柲刀又有卷首刀和曲刃刀两种。

剑:随身佩带用以自卫防身,可斩可刺的兵器。剑出现于商代晚期,西周早期开始流行,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是青铜剑最盛行的时代,汉代铁剑流行后,青铜剑逐渐被排除。它的变化特点是剑体愈益增长。剑一般由剑身和剑把(茎)两部分组成,每个部位各有其专名:剑身部分,前端的尖突称作锋,中央一条凸起的棱称为脊,脊两旁称为从,从两边的刃称为锷,脊、从、锷称为腊。茎和腊连接处呈凹字或中间条形物起护手作用的,称为格,茎末端的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一般的剑都有鞘。

弩机:弩是古代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是具有远射和杀伤力较强的武器。弩最早发现于春秋晚期的楚国地区。它的各部分构件包括钩弦的牙、牙外的郭、郭上的瞄准器——望山、郭下的扳机——悬刀。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弩机,均无郭,仅有牙、望山和悬刀。两汉、三国和两晋时,弩的使用相当普遍,出土的数量也多,并且机件部分加大,均有郭,铸造也精,有的还镶嵌金、银丝,在望山上增加了刻度。

矢镞:又称矢或镞,是箭铤前端的锋刃,即箭头。形体为一尖锐的锋和张开的两翼,以及脊和铤组成。前端的尖头称为前锋,两边称为翼,翼上的锐利部分称为刃,两翼下端的刺称为后锋,后锋与脊相连处称为本,中间为脊,脊后端与铤连接处为关,关后为铤。弓矢的发明远在石器时代,青铜矢镞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开始出现,以后即大量铸造。商周时的铤很短,战国时出现了长铤。矢镞必附于箭杆始能远射,杆之基部扣弦处为括,括上占全杆五分之一处设羽,羽的用途是防止箭飞射时的摆动。

3.食器

青铜食器有炊煮器、盛食器和取食器,主要包括鼎、鬲、甗、簋、、簠、敦、豆、盂、俎、匕等类别。这些器物在商周时期大多属于礼器。

鼎:饪食器,既用于烹饪,兼可盛食。其最初的作用是煮食,但商周时期专用于烹饪的鼎很少,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盛放已熟的肉食品。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初的铜鼎虽是模仿陶鼎而制的,但又有陶鼎所没有的某些特征,其基本形状为两耳、圆腹、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和圆形、方形的扁足鼎、分档鼎等。它的形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出现于商代早期,后一直沿用至两汉、魏晋时,是青铜器中使用时间最长,数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礼器。各阶段鼎的造型变化也很大。

鬲:也是一种炊器,作用与鼎相似。特征为:大口,袋形腹,其下有三个较短的锥形足(目的是加大腹部的受热面,使食物能较快的煮熟)。商代晚期以后,袋腹逐渐退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陶制的鬲,最初的青铜鬲就是仿陶鬲制成的,青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在商代和西周早中期数量较少,西周晚期和春秋初期较多,到了春秋晚期就基本退出礼器的行列,到战国时期就很少见到了。春秋战国之际的鬲多是以偶数组合与列鼎同墓随葬的,一组鬲的形制、大小、纹饰、铭文基本相同,一般二、四、六鬲配五、七鼎,八鬲配九鼎。

甗:蒸煮器。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以蒸食物的称为甑,下部煮水以产生蒸汽的是鬲,中间有箅以通蒸汽。有的甗上部的甑内加隔,可同时蒸两种食物。青铜甗流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商代早期已有铸造,但为数甚少,到商晚至西周早期已较多,特别是西周末春秋初,是随葬礼器中的必备之器,其后一直沿用到汉晋时期。春秋始,甑、鬲多分铸,甑底即为箅,使用时把两者套合在一起。甗虽不是普遍存在的礼器,但在一定场合使用时有特殊重要性,是一种重要的礼器。

簋:用以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具。形体犹如大碗,多数为圆腹、侈口、圈足,无耳、两耳、三耳或四耳。在考古发掘和传世的青铜器中,簋的数量仅次于鼎而列第二位,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礼器,和鼎一样,也是标志贵族身份等级的器物。在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享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据礼书记载和考古发现证明,簋往往成偶数出现,如:四簋、五鼎,六簋、七鼎,八簋、九鼎相配。

的名称是根据器物铭中自名而定的,也是盛稻、粱、黍、稷的一种器具。

其形制似簋而呈椭方形,口微敛,鼓腹,有盖,盖上有4个矩形纽或圈足,可以仰置盛物,两旁有兽耳或附耳,下为圈足或四足。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中晚期,到春秋时期便绝迹了。因流行时期短,数量不多,造型上差别也不大。

簠:即文献中的胡或瑚,也有写作“匡”的。簠、簋连文见于古籍的很多,簠、簋原是同一类器。《周礼·舍人》郑注说:“方曰簠,圆曰簋,盛黍稷稻粱器”,可知簠的用途与簋同。其基本形制为长方体,口外侈,平底,有盖,器与盖的形状、大小相同,合上为一器,打开则成为相同的两个器皿(这一特征在古器物学上又称为“却立”或“却置”),器、盖各有方形圈足或矩形组成的方圈。簠始于西周早中期,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一直沿用至战国末期。

敦: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皿,其形状较多,基本特征为圆腹、三短足、二环耳、有盖,器和盖上下对称,相合成为球形或卵圆形。因外形酷似西瓜,故俗称西瓜敦或西瓜鼎。也有圈足的,似上下两碗相覆之形,还有上下不完全对称或完全不对称的。盖可仰置使用,故每一单件的敦都可以当做一对食器。始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秦后逐渐消失。

豆:高足盛食器,主要用来盛放肉酱、腌菜等一类调味品。青铜豆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陶豆,基本形制为上有浅盘,中有柄(称为校),下有圈足(称为镫)。豆之名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青铜豆始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出土和传世的青铜豆都很少。另有一种形制与豆相似的盛食器,称为铺。其上为一直壁浅盘,与豆的区别在于没有细长的把柄,在盘下连铸甚粗的高圈足,多为镂空。铺是此种器物的自铭,也有铭为簠的,应是同声假借。青铜铺出现于西周中期,春秋以后未见。豆也是礼器的一种,常以偶数组合使用,但也有奇数组合的。

盂:大型盛饭器,亦可盛水或盛冰。圆形,侈口,深腹,圈足,附耳或兽耳,基本形制似簋而比簋大得多。青铜盂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流行于西周,春秋时代已极少见。出土的数量也较少。盂的形制一般都较大,甚至有巨型的,大型的盂一器最少可容十余簋。商和周初的盂大体上是趋于中型的,西周中晚期的以大型居多,它可能和簋配合使用。

俎:切肉、盛肉的案子。亦为礼器,常与鼎、豆相配。基本形制为长方形,中部微凹,案下两端有壁形足。青铜俎出现于商代晚期,春秋时期也有所见。但传世和出土的青铜俎都甚少。

匕:挹取食物的匙。一般为椭圆形,后有细长扁平的柄,为挹取方便,有的匕前端作尖形。有的柄部雕出精美的花纹,礼制上称这种匕为疏匕。考古发现的匕常与鼎、鬲、簋等同出一墓,而古籍记载中则常是匕俎从设。

4.酒器

酒器有容酒器、饮酒器、温酒器和取酒器,主要包括爵、角、觚、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盉、缶、勺等。

爵: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是一种饮酒兼温酒的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爵的定名始于宋代,这是取雀的形状和雀鸣之意。另外,爵还可作为古时饮酒器的总称。其基本形制为深腹,前有倾注酒用的流,后有口沿收缩成尖状的尾;流和口沿相连处饰有柱,腹的一侧有鋬,下有三个锥形足。青铜爵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陶爵,最早在二里头文化中出现,盛行于殷墟时期,西周早期突然减少,西周中期以后衰退(可能与西周禁酒有关)。爵是一种重要的酒器,在商代墓葬中,陪葬的青铜饮酒器至少一爵,有一爵一觚成组合的,也有爵与斝成组合的。

角:角的用途,据《礼记·礼器》载:“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可见也是一种饮酒器。角是爵的变种,形状似爵而无流无柱,前后皆为尾,有的有盖,作展翅的鸟形,造型极为生动。青铜角最早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期,流行于商周之际,西周早期已不多见。因其流行时间短,故现存数量甚少。

觚:饮酒器,也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之一。它的容量比爵大,是一种有圈足的侈口高足杯,长筒状身,上口似喇叭,长颈、细腰、高圈足,体形修长。青铜觚源于商早期的陶质觚,主要流行于殷墟时期,西周晚期趋于衰落。传世的觚很多,在考古发掘中往往与爵共出,爵与觚是一组最基本的青铜饮酒器组合。

觯:饮酒器。青铜器中无自名为觯的,其名称来源于宋人的《博古图录》。有扁体和圆体两种形式。扁体觯:椭扁体,侈口、束颈、深腹、圈足,大多有盖。圆体觯:

圆形,形似侈口的小瓶,圆腹,圈足,多无盖。青铜觯最早出现于商代中期,盛行于商周之际,扁体的在西周后期就很少见,圆体的则沿用至东周时期。

同类推荐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天赋石嘴山

    天赋石嘴山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本书介绍了中国一些主要文化名城、文化名镇的历史渊源,以及鲜为人知的文化底蕴。
  •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流传了五千年的农历正在逐渐走出大众生活。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淡化,祖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已然消失。我们在遗忘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了那么多宝贵的应对造化的经验,以及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原以为控制了自然和生活。其实它们正从我们身边离开。 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住它们。更想留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法和风俗。也许留下这些不会带给我们些许经济意义,但是如果忘记,是否就和传统有了割裂?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大树会枯萎。没有了文化的滋养,满世界都会浮躁不安。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之拯救宇宙

    我的世界之拯救宇宙

    穿越之后,这里,便是我的世界,实力,便代表着一切。为了家人,为了正义!我唯有尽全力挥出一拳,缔造一个属于我的世界………
  • 易烊千玺之等你来

    易烊千玺之等你来

    我不是不喜欢你了是我真的等过你很久你都没有反应你装糊涂也好不理解也罢都别再回来找我就像凉了的饭菜再加热一遍也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 学长是仙尊

    学长是仙尊

    修仙有三好不吃不喝饿不了长生不老颜值高御剑乘风省车票众: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吃不饱睡不好,春节回家没车票~师兄:shen好shen好所谓你有病啊,我有药,专治不服一百年不动摇!这就是一个重生妹纸打开新世界大门,立志修仙复仇虐渣的酸爽故事!
  • 雪地上的脚印

    雪地上的脚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走向辉煌、在沙漠腹地的日子、故乡情思、冬梅、雪花白 雪花美、梨花在寒风中绽放、海 海风 海滩等。
  • 代孕前妻

    代孕前妻

    他们在一起四年,曾是一对让外人羡慕不已的夫妻。她一直以为,他们会一直这样携手走下去。谁知,一夕之间,往事的美好,全数破坏殆尽。一场大火,她从世人眼里消失,本该死了却没有死的她,这其中到底有何故事?
  • 砺石小记

    砺石小记

    人,聚气而生,散气而去。元气以其千般变化,故又称之为生命之根。(一个烂首不烂尾的小文。)
  • 卿爱得

    卿爱得

    17岁的他,青春年少,年华大好……24岁的她,美艳不可方物,活的飞扬跋扈,过的潇洒随性……他,是邻里街坊教育自家孩子的典范,是老师心中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一朝家破,如独舟入海,无依无靠。她,游荡于法律边缘,是警方黑名单上的首要人物之一,最终的结局不外乎锒铛入狱。本是殊途,要如何同归?
  • 小马传说

    小马传说

    一把菜刀起事一双拳头闯江湖一帮兄弟横扫乱世那边城的黑帮少年掰掰手指关节,冷笑道:我小马哥的传说才刚刚开始。来人啊,黑帮砍军队了!来人啊,黑帮砍法师了!来人啊,黑帮砍皇帝了!来...啊,黑帮砍天神了!
  • 叛逆女孩进行时

    叛逆女孩进行时

    她的一次次堕落,却被他一次次从边缘拉回,叛逆的女孩终将何去何从
  • 龙霸异世

    龙霸异世

    卓不凡十八岁生日和美女一夜风流,却不知美女乃是黑道大哥的情妇,惨遭十数名刀手追杀。身死之后,魂穿异界,意外获得祖龙精血。且看一介高中宅男如何凭借祖龙精血,一步步登临昊天大陆强者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