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4400000008

第8章 旅情卷(1)

专题一

流浪的河流

吴梦川

川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

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汉中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先上电大,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做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

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的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的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扁舟自横,它那么安静,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

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便独自一人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

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鹭鸶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雾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苍穹撒下清凉的光辉……

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我在沙滩下久久地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清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的忧伤。

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冷冰冰,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这一结论却让我感到羞惭,异乡人的称谓立即变得矫情可笑。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事实上,水才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是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运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

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存在了!

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地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河流启动了人类流浪的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的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可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的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人类常常太看重物质的力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谁也不能否定物质的力量;而无形无踪的精神总是无法给急切近利的人带来直观的好处,它只会潜藏在平凡的身躯和褴褛的衣衫里。

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

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

1.文章第3、4段两次描写冷水河,各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的?各突出了冷水河的什么特点?

(4分)

2.第5段中“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分)

3.本文倒数第2段提到“从此挣脱了世俗的枷锁”。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回答“世俗的枷锁”所指内容。(5分)

4.本文第13段说“河流启动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的形式而非实质”,从本文看,河流的流浪和人类流浪有何区别?(6分)

现代散文自选模块综合运用题(10分)

“流浪的河流”给了我们思想上哪些启迪?请分条作简要回答。

现代诗歌自选模块综合运用题(10分)

请从语言角度赏析下面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沪杭车中

徐志摩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专题二

小村即景

韩小蕙

这里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但就是这个普通小村庄,竟使我体验到一种地域的魅力。

这一带的地貌真是奇特,令平原人看上一眼便永远难忘。

人正在大地上行走,突然,脚起脚落之间,路便没有了。探身一望,脚下就是直上直下的悬崖,有的深达数十丈,令人头晕目眩。

而身后,人刚才走过来的地方,明明是平展展的土地。生着庄稼,长着树木,流着河水,跑着马车。还有一座座土砖结合而筑的农舍和用秫秸秆隔成的农家小院。从里面,不时传来鸡鸣、羊叫和娃儿的笑声。

倏地,一群漂亮的狗你追我逐地奔了来,撒了欢儿地在地上跑着、跳着、扑咬着,尽情地嬉戏,却没见一只掉下崖去。人正在惊疑之际,崖上崖下的乡亲便喊起话来:

“哎——吃哩?”

“哎——吃哩。”

这里汉子的声音。声音于崖上崖下巨大的空间之中,显得格外雄浑苍凉。倘是女子,便会于雄浑苍凉之中,又夹杂上缠绵悱恻的韵味,令人遐想无穷。

借用地理学的名词术语,这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再准确一点说,这是平原与山地的交界地带,因而既呈现平原的平整,又间有山地的起伏。起起伏伏之间,便出现大断大裂又错落有致的高崖低谷。人在高处放眼望去,但见对面崖壁像是一面巨大的史前壁画,那上面的神秘图形令你读不够也思不够。而远处,则是一派倒海翻江的山茆沟壑图,纵是天下最杰出的大师,也绘不出它们的英雄本色。

老乡们却绝少这样看景。他们更相信老辈人留下的传说。说是女娲炼石补天的那会儿,补到这里地界时伸了个懒腰,漏下一缕沙粒,地面上便不平起来。因为年深日久,他们早已没有了对女娲的愤激,生命的因子里,只留下择佳地而生息的顽强生命力。在极不规则的地表之上,他们竟顺势建起房舍,形成村落,荷家养畜,婚丧嫁娶。虽然活得不轻松,但也能在春种秋收之中,闻得一些戏文。何况,当青草漫满黄土世界之时,山茆沟壑也显得蓊郁苍翠起来。鸟儿也能飞来几只,唧唧喳喳地叫上一阵。

这地方只是不能过冬天。一到荒凉的冬季,造化的穷凶极恶便再难掩饰了。

每当钻天杨的最后一片叶子被狂风吹落之后,生命的绿色消失殆尽,苍茫的黄土高坡就裸露出它的贫穷。高崖与低谷之间,只萧疏着荆棘枯草的几只枝杈,天低云暗,更载不动悬崖、坡坡、沟沟、壑壑的忧愁。而夹带黄土的狂风却全然不理会这些,只一阵紧似一阵地刮着,对准光秃的崖际,麻利地刮下一层又一层黄土,怪笑着抛洒向半空中。

在这样的日子里,连狗也不敢跑出门去;家家农户院子,更是门户紧闭。汉子蹲在炕沿上抽烟叶,婆姨搂着被吓坏了的娃儿,满崖满坡满世界中,失却了一切人声兽语,只剩下黄土的怒号和黄土地的呻吟……

这一切,是平原人无论如何也经受不住的。

与江南的鱼米之乡比,不用说,这样的地域环境是太沉重了。

……

归根结底,我以为,还是这里的人民是有血性的人民。自然环境的险恶,造就了他们的挑战意识。倘若人类不劳动、不创造、不抗争、不奋斗,天天依赖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优哉游哉地享受,恐怕这世界根本就没有今天这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

这读不透也思不透的“史前壁画”,这倒海翻江的“山茆沟壑图”,特别是这依地势而形成和兴旺的小村,永远地载入我的记忆。我清楚,在今后的人生之旅上,我会常常想起它们来的。

(本文有删节)

1.结合全文,概括文章开篇说到“地域魅力”的特点。(6分)

2.文章特意写乡亲的喊话“哎——吃哩?”,“哎——吃哩!”有什么用意?(4分)

3.文中引用了女娲补天的传说,试结合上下文谈谈引用的作用。(4分)

4.本文题目虽是“小村即景”,但作者的用意显然不是在写景,作者真实的用意是什么?(6分)

现代散文自选模块综合运用题(10分)

从对比手法、景物描写、结构艺术中任选一角度简析《小村即景》,300字左右。

现代诗歌自选模块综合运用题(10分)

手推车

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以单独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刻划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寒冷与静寂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山脚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山脚到那一条路

彻响着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北国人民的悲哀

这是艾青写于抗战初期的内涵丰富的诗。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专题三

人在旅途

姚园

自跨出国门,空中“飞人”的宿命把我相连。而我又喜欢独自一人飞来飞去,曾有朋友问我:“你一个人在飞机上,不寂寞吗?”我用微笑予以否定。

一个人自有一个人的妙处,至少可以在空姐问我:“小姐,你的咖啡,要不要加奶”的时候,再索取一包糖;至少可以在疲惫不堪之际,裹着毯子蒙头大睡,而不怕梦里说漏了谁的心事。

同类推荐
  • 中国文人的活法

    中国文人的活法

    本书是作者的随笔作品集,收录有:《雪夜访戴潇洒一把—中国文人作秀,他算是领潮流之先者》、《不似人君何见畏?—孟老夫子的遗憾和无奈》等约40篇。
  • 文爱艺全集(3)

    文爱艺全集(3)

    文爱艺的诗被人称之为“青春流行诗”。它以忧郁、迷婉、清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语言对文爱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他的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凝练,配以喁喁絮语般的语调和参差的长短句,造成一种迷婉、绵延的语境,俘虏了读者的心。
  • 与诗人对话

    与诗人对话

    一名真正的作家、学者在我的心里是神圣的、崇高的,那种敬意用我平实的文章是难以言表的。或许在准诗人的眼里,网络诗歌也许算不上真正的诗歌,但就这样不成熟的诗歌在网络里却有自己的流行的速度和市场。它不讲究诗歌的倾向,只为了心灵和心灵的碰撞,这就是诗人心理情绪的发泄,或许就是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的那种。虽然大多数的诗歌写得很不正规,但一定是真实心情的表达,正如当年席慕容和汪国真的白话诗,那时候每个青年都喜欢,现代人都喜欢用这种简单的诗文抒发自己的情感。而网络诗歌实质的效应,说到家就是它的实用性和交谊性。
  • 拓荒者的恋歌(天津卷)

    拓荒者的恋歌(天津卷)

    本书记述1989年12月6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以来生动的历程。
  •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乡土情谊是一个对培育他的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浓厚情谊的绵绵延续,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基础。故乡的野菜,故乡的街道,故乡的小桥流水,故乡的乡亲民俗是每个游子心灵的依托。看看故乡的月光,闻闻故乡的泥土是游子们的愿望。本书汇集了众多文化名人描写故乡、回忆家乡和往事、故人的文章。《谈故乡》集中国现当代作家,包括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朱自清、张爱玲以及张中行、陈从周、余光中、三毛等150余位作家的200多篇思故乡佳作。浓浓的乡情,把人们带回了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令人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为情痴狂,总裁大人求放过

    为情痴狂,总裁大人求放过

    她本是委曲求全的家庭主妇,在夫家做牛做马,可是丈夫的不忠,不仅令她惨遭抛弃,更令她险些丧命!痛定思痛,不要再做人善被人欺的贤妻良母,要做男人世界里的女王,让那些伤害她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他是放荡不羁、霸道强势的业界枭雄,惯于玩弄女人于鼓掌之间,可是却心甘情愿喝下她这绝世毒药,为情痴狂,至死不渝。“童墨言,你就是逃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抓回来!”“黎墨轩,我不爱你,你死了这条心吧!”“你爱不爱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爱你!”滚滚红尘,她是谁的劫,他又是谁的解?
  • 万古霸神

    万古霸神

    小不点祭祖获得的原始符文,和原始人族有着莫大的干系,同时也和小不点的身世有关,在这千古一帝,万古无神的世界,小不点该如何成就万古霸神之位。
  • 风起苍穹:废材逆天大小姐

    风起苍穹:废材逆天大小姐

    前世是全球杀手榜排行第一的天之骄子也是现代另所有高层所胆寒和忌惮的隐世医毒家族的继承人。但,只可惜最终信错了人...再次睁开眼,是另人唾弃的废柴,不仅没有灵根不能修炼而且脸上还有另人十分恶寒的胎记,人见人打,花见花谢...最后还被人欺负两年至死...但当丑颜褪去是何等的绝世?展露的天赋与毅力多么让人胆寒?废材要逆天!女强男更强,无忒肉麻的情节,就是虐渣渣~
  • 爱你爱到尘埃里

    爱你爱到尘埃里

    七年前,降曦丢下了姜离;七年后,姜离回来了,发誓要报复抛弃自己的降曦。他以为自己对她只剩下了恨,可再次与她重逢才知道,自己爱她已经爱到了七年时间也不能忘记的地步。降曦相信童话,曾经以为他们能够得到他们的幸福,可直到最后才明白,一切终究只是童话……
  • 重生之血神召唤

    重生之血神召唤

    不说什么,重写,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李凌飞学生年龄20岁,但却是雇佣兵排名第十的【黑魔】一次任务中给人偷袭,丧失了生命,来到了召唤大陆,造就了一片血海。看第二卷,第一卷是失败的。
  • 爱与恨不求甚

    爱与恨不求甚

    爱是什么?恨又是什么?爱与恨之间又相隔多远?是千里?是百里?还是仅仅只相隔毫厘。
  • 缘来分到

    缘来分到

    她,有点不切实际,但是认真地对待生活,历经磨练,她收获了属于她的幸福。他,不相信世界上有缘分,却意外遇见了她,那个她会是他的一生的牵绊吗?他,为了前程离开了她,回来之后还会有属于他的缘份存在吗?他,为了报仇接近了她,却喜欢上她,是剪不断理还乱,还是……到底谁是谁的缘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缘来分到的故事……
  • 极剑纵横

    极剑纵横

    无需他人喝彩,只为坚持自我所选得道路、即便千难万阻……也要一登巅峰。
  • 杀手K先生

    杀手K先生

    她,最年轻的女博士,轻微子研究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一心沉迷于时空机器的研制;她,大龄高冷剩女,明日就要嫁给最亲密的恋人,收获满满的幸福,成为人生赢家;可是,就在结婚前一晚她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消失,再次醒来她变成了“他”,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还被杀手组织奉为的领袖;谜一般的鬼狱森林、杀人不眨眼的两面萝莉以及暗夜组织的神秘往事,一件一件打破她的科学底线;面对一系列诡异事件,在神秘人物“巴丹”的点拨下,她突破重重迷雾,弄清事情始末,才发现残忍的真相,竟然是......
  • 种福堂公选良方

    种福堂公选良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