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3100000003

第3章 旅游与民俗(1)

编者按:2005年春节期间,北京市哲学会美学研究会组织了一次“黄土地民俗之美田野考察”。黄土地泛指陕北。考察点主要为:佳县县城、道教圣地白云山、米脂县城、李自成行宫、杨家沟马氏新院、刘家峁姜氏庄院、孟家畔窑洞山村、鱼河镇、神木县城、二郎山、清涧县城、延安、洛川民俗博物馆等。主要考察内容有:年节、元宵节民俗活动,如秧歌、庙会、“打野火”、道教活动、“转九曲”、“转灯”、火塔塔闹元宵、唢呐演奏等,还赶上了过“白喜事”;民间建筑,如窑洞人家、道观、米脂古城、李自成行宫、神木四合院;民间艺术,如秧歌、唢呐、道情、剪纸、石雕、陶瓷、麻绣、布艺等。考察的主旨是为了发现民俗的审美价值,揭示民俗的现代意义,认识民俗与文化的独特关系,引发对于在全球化浪潮影响下如何保持文化的独特性等方面的思考。这组文章,就是参加考察的部分会员的思考成果。

民众的狂欢——陕北元宵节民俗活动的文化魅力与审美价值

王旭晓

内容提要:民俗活动是指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民俗事象,是一种民众的狂欢。民俗活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是在亲历与体验陕北元宵节民俗活动的基础上,揭示民俗活动的文化魅力与审美价值,思考民俗活动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民俗活动、文化底蕴、审美价值。

民俗活动是指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民俗事象。2005年我们参加的陕北元宵节民俗活动主要有秧歌、庙会、“转九曲”、火塔塔闹元宵、唢呐演奏、“打野火”等,还赶上了过“白喜事”。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是一种民众的狂欢!民俗活动的文化魅力正显现在这种狂欢中,民俗活动的审美价值也体现在这种狂欢中!本文试以亲身体验为基础,揭示民俗活动的文化魅力和审美价值。

一、陕北元宵节民俗活动描述

在陕北这片黄土地上,有各种各样的节日,用当地一句俗语来说就是“七大节,八小节,还有二十四个渣渣节”。其中,年节即春节或称过年,是大节中的大节,是民众心目中的一件大事。而过年,实际上是指从腊月开始,经除夕、正月初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段日子,元宵节是过年中的高潮与结束,也是民俗活动最集中、最有典型性的节日。

元宵节最主要的节目是“闹红火”,秧歌是不会少的。秧歌是陕北年俗中的主角。

在春节期间,各村各乡都要组织秧歌队。秧歌队由“伞头”带领,挨门挨户到各家拜年,俗称“沿门子”。而在此之前,先要“谒庙”,即敬神,给神拜年。元宵节时,秧歌队就要进城“闹红火”。正月十三,我们在鱼河镇参加了“闹红火”。这个古老的小镇这一天汇集了十几队秧歌。各秧歌队一早就汇集到城隍庙“谒庙”,由伞头带领,向城隍及四方各路神仙进香跪拜,祈祷神灵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四季平安。然后吹打奏乐,扭起欢快的秧歌。每队秧歌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服饰鲜明,多为红袄绿裤,脸上浓妆重彩,手持彩帕、红伞,秧歌的动作幅度很大,动作或活泼轻巧,或奔放粗犷,加上以唢呐与鼓乐为主的乐队,唢呐嘹亮奔放,锣鼓声震四方,似乎连空气都在颤动,那真叫一个“闹红火”!

秧歌队还各有特色和绝活。其中有一队古秧歌最引人注目。所谓古秧歌,是指早期秧歌队为了敬神,不让女性参与,女角都由男性扮演。这队古秧歌也同样。秧歌队中的女角,从年轻女孩、媳妇到老婆婆,都是由男性扮演的。当然,现在的男扮女装,已经失去了传统秧歌中的意思,成为一种让人开心的特色。这队古秧歌中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满脸白粉没有遮住他的白胡子茬,但很明显化妆的是一个女角,红衣红裤红抹额,还有高高的胸。脸上右边是一个红苹果,左边是一个红桃子,耳朵上挂着一条长长的红辣椒当作耳环,手里拿着鹰羽扇,扭着腰肢装女人,令人忍俊不禁,给秧歌加上了许多诙谐有趣的成分。

秧歌队在谒神之后,就上街或到各家“闹秧歌”。每到一户,伞头会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问候或祝福,由秧歌手们伴唱,然后才是扭秧歌。我们跟着那队古秧歌来到一家,伞头唱完后,就是秧歌队的表演。

在鼓乐的伴奏下,秧歌的表演队形不断变化,却和谐规范。据介绍,队形有“十字梅花”、“过大桥”、“富贵不断头”、“天地牌子”、“房套房”、“缠线板”、“双蒜瓣”、“双龙摆尾”、“双卷芳心”、“花手绢”、“五角星”等等,有很高的艺术性。每一场秧歌持续半小时以上,最后鼓乐节奏越来越快,舞蹈的动作越来越大,欢乐的气氛似要冲破院墙!表演后主人会拿出酒枣、花生、瓜子、糖果、香烟等款待秧歌队,休息片刻后秧歌队就去另一家。

在我们考察的那些天里,无论是在县城、小镇还是村庄,秧歌可以说处处都能碰到。秧歌最表现出节日的狂欢气氛。

在鱼河镇的庙会中,除了秧歌以外,还有不少求神拜佛之事。在城隍庙的院子里右角,放有一个小小的屋子,几个孩子在两个道士模样的人指挥下在屋子里钻进钻出。我仔细地看这屋子,原来是城,还是天上的城,四边分别开有东南西北四个天门。孩子们钻天门叫过关。我看见有一个小女孩来过关了,那两个道士一个把南门,一个把北门,领着孩子从东门进,北门出,又从西门绕回,南门绕出,几个回合后,又让女孩跪在南门前,拿着她一个红线系着的黄纸符在门上绕了绕,挂在她脖子上,然后让她转身跑开,她一边跑,道士拿着一把小苕帚在后面假装着扫,无非是把邪气赶走的意思。接着是四个孩子一起来过,一个大点的女孩领头,最后是一个路还不大走得好的娃娃,过门时老是要道士或妈妈帮忙,一路跌跌撞撞的,很好玩。然后来了个爸爸领着个男孩,我乘机与那爸爸聊了两句,他告诉我这过关是要让孩子顺利地过去一切关口,并强调说那一根红线与一张黄纸要24元钱。不过为了让孩子顺利过关,这钱还是要花的。我在过关的地方待的时间并不长,但这里一直有人光顾,道士们生意还挺好的。

城隍庙里还有一个在墙脚临时搭起的佛堂,很红火,像是在做道场。里面有和尚、尼姑,还有留发的甚至烫发的俗家弟子,都在念经。外面的人虔诚地在烧香,在跪拜。

佛堂旁边是城隍正殿,非常挤,许多人排着队在神像前求签,几个道士都顾不过来。

正月十四晚我们在米脂县城“转九曲”,也叫“转灯”。这是元宵节的主要活动之一。

人们用高粱秆(现在已经改用其他材料)栽成一个四方形的阵,阵内设360杆旗,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白、青、黑、赤、黄立幡,并以360盏油灯设于旗下,形成九曲回廊,没有重复路径,称“九曲黄河阵”,据说是模仿古代战争军事布阵。东西设两门,一为进门,一为出门,象征两仪,四方四正的四处城壕,象征四象等等。

正月十三点灯,十四开阵,十六日过了子夜结束。转九曲开始鼓乐齐鸣,由秧歌队打头从进门进入九曲阵,人们随后跟进,随阵转,如果能走通九曲由出门顺利出关,则表示一年通顺大吉。因此转九曲时人们成群结队,前呼后拥,非常热闹。

转九曲时还发展出一种习俗,即“偷灯”。“偷灯”是受到鼓励的,守灯人会不时高呼“偷灯养小子哩”,鼓励年轻的媳妇偷灯。民间相信偷个红灯生儿子,偷个绿灯生女儿,不知“红男绿女”是否由此而来。

九曲阵边与十字街头有“火塔塔”与唢呐演奏。“火塔塔”是用大煤块垒成高高的宝塔状然后点燃的,既照明又取暖。围着“火塔塔”有唢呐演奏。唢呐班子一般由两支唢呐、一面小鼓、一对小镲、一个乳锣组成,吹奏起来却十分热闹。传统的曲牌一曲连着一曲,嘹亮的唢呐声响彻夜空。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我们是在神木过的。元宵节的节俗在这个晚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白天,在神木的老街上用煤块叠起了“火塔塔”,隔不多远就有一个,还有用各种彩色轻薄的材料搭成的城楼、牌楼、宝塔、小庙,两边的屋檐下都挂满了红灯。到晚上,火塔塔点着了,烈焰熊熊,火光冲天,所有的城楼都亮了,还有各种灯饰。戏台上的晋剧歌声嘹亮,老街上人声鼎沸,人们摩肩接踵,喜气洋洋,孩子们手里还拿着发光的玩具与小小的灯笼,增加了节日的气氛。那座在街心横着的临时小庙分为两层,上层的中间坐着一个身披袈裟的僧人,在大声念经,庙前的人拥挤不堪,不少人在跪拜、求签。还不断地有鞭炮、焰火,夜空中绽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礼花,与下面的灯火交融在一起,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景。

我们还参加了孟家畔村——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的“打野火”活动。这是一种传统的祛邪仪式,一般在正月十六晚上举行。

院子里烧起一个火堆,家里的人一个个地从火上跳过去。小孩子由大人抱着跳,老人抬着过,出门在外未归的人,由家人拿着他的枕头或穿过的衣物在火上扔过去。这样就把一年的邪气都去掉了。“打野火”时有乐队伴奏,洪亮的唢呐和清脆的锣鼓很快就把村里的人都招来了。在火上跳完后,就是民众的狂欢,围着火堆扭起秧歌来。

在这个村子里,还赶上了一场农村的“白喜事”(表明去世的是高龄老人)。我们听到满山的鼓乐声,那是办丧事的家里在吹打,村子里有点亲戚关系的人一天三次都要去磕头,有一整套的仪式。我们在山路上看到了迎幡回来的人,那幡是用来在出殡时引路的,彩纸扎成,五彩缤纷,顶上站着一只白鹤,有“驾鹤西归”之意。在鱼河镇的庙会上,我们看到了另一场“白喜事”出殡的整个队伍。这队伍走在了喜庆的秧歌之前,据说喜庆的秧歌是要为它让道的,因为人们遵循“人死为大”的古训。队伍的最前面是乐队,由五六个乐手组成,然后就是一个大幡。幡后面是孝子的队伍,孝子们都穿白衣戴白帽,举着或抬着各种纸扎的模型,后面一溜举着花圈,表明着与现代丧礼的结合。

二、民俗活动的文化底蕴

民俗主要是指“民众的风俗习惯”,或称“习俗”。民俗之所以被称为“民俗”,是指它与上层社会的文化不同的、但相对应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汉书》中写道:“上之所化为风,下之所化为俗。”上之所化,指上层社会由上而下的教化,有一种推动的力量,所以叫风;下之所化,指下层民众用以自我教化的东西,它在民间为人人所习,所以叫俗。民俗有传承性,因此民俗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含量,每一种民俗内涵有几百年、几千年乃至几万年的丰富历史信息。

以节俗来看,年节与元宵节都是定型于汉代,而其形成原因则可追溯到更远的历史。年节为百节之首。年是个时间概念,年节与计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也是最早形成的节日。据文献记载,我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开始观测天象变化以指导农业生产。到周代,人们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循环,逐步认识了“年”的时间概念。在《说文解字》中,对“年”的最早解释是“谷熟也”,“有年”即农业有收成,“大有年”指农业大丰收。与此同时,出现了人们欢庆农业丰收的活动。这种欢庆活动在新旧交替的时候进行,就是年节的雏形。到汉代,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年节风俗活动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历法的定型又使年节有了固定的时间。如汉初沿用秦代的颛顼历,以今之九月为一年之终,以十月为一年之始。汉武帝时改颛顼历为太初历,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并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从而使年节风俗活动有了固定的日期,年节也基本定型。这时的年节,已经从周代产生的年终庆丰收和祭祀祖宗的习俗扩大到驱鬼避恶的活动。

正月十五是新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代称夜为宵,是为元宵节。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时祭祀“泰一”神。《史记·乐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

这种在甘泉宫大张灯火、通宵达旦地祭祀太一神的做法,加之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印度佛教界有正月十五僧俗众聚观佛舍利放光的习俗,认为是上元天官赐福的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从此,自汉武帝起正月十五放灯祭太一神的仪式与燃礼佛的仪式相结合,使得正月十五夜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士族庶民都可以外出观灯游玩。《艺文类聚》记载:“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以昏时到明,令夜游观灯。”

节俗的内容,主要是驱鬼避恶、祈求吉祥。

民俗中的庙会活动,是原始宗教、人为宗教、祖先崇拜、祭祀、占卜、巫术、禁忌等习俗的集中表现。所以,在庙会中,佛教与道教诸神,城隍菩萨、关公等神化的历史人物,女娲、黄帝、炎帝、后稷、文王、周公等人类祖先,仙师鲁班、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酒仙杜康等行业祖师,乃至山神、土地、牛王、马王、水神、龙王、太岁、树神、虎爷、狐仙等原始信仰和图腾崇拜的对象,都是人们顶礼膜拜的神灵,其内容主要也是驱恶祈祥。

至于婚丧礼俗,更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类推荐
  • 经济学的诡计大全集

    经济学的诡计大全集

    本书分为九大编,分别介绍了消费、生产、职场、理财、爱情、婚姻等方面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内容,既新颖有趣,又能启发读者思考,引人入胜。我们力求让读者认识到经济学“诡”计多端的一面,从容看清商家使用的花招,以及经济学到底在我们身边布下了什么迷阵,到底生活中都隐藏了哪些秘密。到底工作中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例子,来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且让读者把经济学的智慧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让你既能在精神上得到知识的愉悦,在诡计、陷阱和谎言背后读懂经济学,更能学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以经济学家特有的”法眼”识破一切机关,从而避开陷阱,有效地保护自身的利益。
  • 公共财政评论2009.1

    公共财政评论2009.1

    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弥补市场缺陷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财政模式,其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必然要求公共财政制度的呼应和支撑。从此角度讲,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远未到位,公共财政建设之路还很漫长,财政的公共化改革也必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理论方面,还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实践方面,都会不断出现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 农民一定要知道的365个经济常识

    农民一定要知道的365个经济常识

    本书为农民编辑整理出适用于经济生活的365个经济常识,为他们在知识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本书以通俗、简明而生动的文字向农民介绍储蓄、消费、投资等日常经济学知识,让他们学习致富之道和理财诀窍,以宏观的经济头脑和实用的理财方法对个人、家庭经济进行有效规划。
  • 创业:我们创什么

    创业:我们创什么

    这本书不仅只谈创业项目,你可以看到创业者在创业之前或过程中,如何寻找合伙人、如何准确切入市场、如何得到天使的青睐、如何建设人脉关系圈……如果你还不知道做什么项目,这本书能为你带来启发。
  • 中国农地集体产权制度研究

    中国农地集体产权制度研究

    本书构建基于产权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梳理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产权主体的合作人假定与和谐产权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于农地集体产权制度的分析。
热门推荐
  • 驭夫有道:野性魔妃心尖宠

    驭夫有道:野性魔妃心尖宠

    纳尼!大婚之日,某新郎官竟让人抓了只健壮的公鸡与新娘拜堂,而自己却偷偷溜出去玩!结果,某皇帝大怒,派人将新郎官重打几十大板后,抬着新郎官和新娘拜了堂。托某皇帝的福,某新郎官光荣负伤,大病一场,醒来后性情大变,从哑巴淘气包王爷一跃而成年少轻狂、气死人不偿命的小王爷。某王爷:本王虽是女人,但也是有家室的人,你们可别引诱我犯罪!某男1:那家破妻亡可好?某男2:无碍,本王可以让她选择是离开还是自行了断。【本文非耽美,正常到有男女猪脚,欢迎入坑。】
  • 为妃作歹:王爷有话好好说

    为妃作歹:王爷有话好好说

    一场龙卷风将本是天朝的她卷入一个陌生帝国,无意间竟被别人下了套……什么!!不去学堂就安排婚事!!去了学堂必须选个好夫婿回来!!!一个温和如玉倾心许久的学长…一个江湖有情的阁主…一个高冷少语的丞相!竟然还是女的!知道真相的她瞬间…萌逼了…一个随时随地在她眼前晃的无事王爷……可她该怎么选…一边可以浪迹天涯…一边可以永生安康……
  • 冥YOU

    冥YOU

    应该很好看。主人公:幽凌翔。几千世界,不知自己是何人。踏平世界之巅。得天地玄神之传,有今世之记忆。赢得世人所知。永流传。“天下沉浮,舍我其谁。”
  • 责任重于一切

    责任重于一切

    本书针对企业对其员工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念建设和实践的需求,深刻地剖析了在企业中“责任高于一切”的行为准则。
  • 秉烛谈诡

    秉烛谈诡

    若是有人看过梦游症患者调查报告这本书的或者会比较喜欢,我只是单纯在谈诡而已,仅此而已,诡谈。
  • 我是镇魂师

    我是镇魂师

    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看到的样子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有另一个世界和我们的世界完全重合,只是处于不同的时空维度,偶尔的,我们能在一些薄弱的接触地带,看到一些另一个世界的景象,那……,就是灵异么?一钱捉鬼,二钱收妖,三钱镇魂,我是镇魂师,我将要闯入另一个世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生之逍遥异世

    重生之逍遥异世

    这是一个重生二货在异世界里的一系列不怕死的闯祸以及冒险的故事。主角是一个又懒又好吃的时常脱线的高级二货。为了确保主角的能生存下来,所以,配角们则是一个个的炮灰的存在。虽然炮灰大颗了一点,向泰山一样大的灰……在刚来异世时,曾想着这一辈子一定要过米虫生活。可惜,这个愿望在见识到异世界的神奇之处后,立马转向,“我终有一日要游遍(玩)全大陆!然后再写一本历险(美食)记!”(还有吃遍大陆)。于是她决定每天起来锻炼身体,这样才可以有足够的体力和本钱。第一天。“墨墨,起床了!你说的要早起锻炼身体的”一个双手插兜的少年倚着门侧,扭着头对门内的人吼道。“……”屋内的人一个翻身,继续睡。“墨墨,听见没?起床啦!”又是一声吼。“……”拉起被子,盖头。“你再不起来我就进来了!”说着,手还重重地拍了拍门。“……”屋内依旧没有动静。吱~~门被敲开了。少年抬脚跨过门栏,刚进屋。哗……一盆冷水从头而下。听到水声,慢悠悠的从被窝中探出头来,对于自己所犯的错毫无所觉的风轻墨,看着一身水的唐钰熟练的运用着风魔法,迅速风干着衣服、头发。第二天。“墨墨,我进来咯,哈哈……”一阵笑声在屋外响起。肖骏在说话的时候就自动自发的伸手想要推开门。滋滋滋……一阵肉香飘进屋里。闻到香味的墨墨,起床了。一阵穿衣洗漱。打开门,对着还有微微电流在身上流窜的肖骏说,“我昨天忘说了,为了防止像昨天那样,有人闯进来,所以我向龙师傅要了这个电器”大大的黑眼睛露出无辜的小眼神,咧嘴一笑,露出两个小虎牙。简介这种东西,写不好,就没人看,所以……祈祷我写的还不错吧。本文一对看你们。爆笑+恶搞+女强+成长=风轻墨不管怎样,看看再说,不好就点叉,好就收藏吧。
  •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道少爷,还我初吻

    霸道少爷,还我初吻

    那天在酒吧的一个真心话大冒险,我调戏了他,说他是gay。却不知道他是韩家大少爷。第二次遇见在学校,我的噩梦来临了。接二连三的麻烦事陆陆续续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