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其中某一个人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但只要有一个人有一点疏忽,就可能给火箭乃至整个航天系统带来灭顶之灾。但是,我们的火箭从没有发生过事故,正是每一个人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每一个环节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这才创造了属于我们中国人的骄傲,神话故事中的传说,在我们手中变成了现实。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我们的工作也不是孤零零存在的,而是越来越联系密切。同样,责任之间也是环环相扣的,对于一项巨大的工程来说,哪怕看似跟它关系不大的一个细微之处,也可能会成为影响其成败的关键。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工作中也没有孤零零的责任。一只蝴蝶扇动那美丽漂亮的小翅膀可能成为毁灭性龙卷风的源头,类似的事情可能也会在我们身上发生。我们在职场上一次无足轻重的不负责任,可能导致一项宏伟工程的破产;而我们如果对每一件手头上的小事都能认真负责,那么万里长征的军功章上也必然会有我们的名字。
只要我们能够对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认真负责,无论我们的任务是大是小,也无论岗位看上去是重要还是无关痛痒,只要我们尽到责任,都必然会使得以后的结果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我们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能成就大事。
◎ 赢得客户认可,需要服务细节化 ◎
只要能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顾客眼中的小事,把它当作自己工作中的大事去解决,那么成功就会不期而至。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商场如战场一样残酷。企业或员工稍有懈怠,便有可能被超越或者淘汰,成为“沉舟侧畔千帆过”里的那只沉船,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成功,自己品尝失败的苦果。
“客户是上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要想始终赢得客户的青睐,为企业争取最大的利益,就要用负责的心态为客户解决一切问题。哪怕是客户自己都不特别在意的小事,你也要放在心上,及时地发现并解决。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站稳脚跟,逐步发展,而你才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员工个人的利益和发展密切相关。为此,每个员工都要清楚:关注小事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只要是关系到客户的事情就没有小事,对自己的岗位负责任就是要把客户的事情解决好。
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士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称号。当时迪士尼乐园的总设计师是格罗培斯,迪士尼的路径设计获奖后,许多记者去采访这位大名鼎鼎的设计师,希望他公开自己的设计灵感与心得。格罗培斯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而是游客的智慧。”
迪士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对于路径的设计一直心存担忧,因为他看到了太多的公园里立上“禁止踩踏”的牌子而毫无效果,游人照样会选择他们最方便的路径去穿越草坪。因此,他必须设计出最能切合游客心意的路径。
格罗培斯最后终于想出了办法,让游客自己决定行走的路线。于是,他宣布暂时停止修筑乐园里的道路,接着指挥工人们在空地上都撒上草种。等小草长出以后,乐园宣布提前试行开放。
5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但草地上也出现了不少宽窄和深浅不一的小径,那是蜂拥而来的游客们踩踏出来的。格罗培斯马上让工人们根据草地上出现的小路铺设人行道。就是这些由游客们自己不知不觉中用脚步“设计”出来的路径,在世界各地的园林设计大师们眼中成了“幽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也理所当然被专家们评为“世界最佳”。
除了格罗培斯,迪尼乐园的其他设计师也同样把游人的要求放在第一位,把最完美的艺术品呈现给他们,细节之处绝不放过。
比如,在动物王国的很多道路设计中,他们用混凝土来塑造泥泞的碎石小路,正如他们在去非洲旅行时所见的真实场景。但是乐园里会有大量的人和车辆经过,因此用真实泥土的想法被否定了,而显眼的灰色混凝土会让人感觉单调并显得格格不入。所以,他们把混凝土表面染上颜色,加一些辅料,并印上车辙和曲线,使之看起来像条布满痕迹的泥路。
因为以前从未有人想过要让混凝土看起来像泥巴,所以他们去跟混凝土制造商讨论产品。他们做了大量的抽样调查以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并使用巴士轮胎在公园里轧出车辙。
类似地,为了避免游人进入特定区域的栅栏也被反复斟酌,钢铁或者竹木做成的围栏会给游客带来隔阂感。“我们可以用断壁残垣、一棵倒了的大树、一辆废弃的吉普,这些东西都能用作屏障。”另一位设计师Larsen说,“一些最困难的问题,最后我们却处理得丝毫不露痕迹”。
迪士尼乐园的设计完全考虑到了游客的需要,不论是行走路线的方便快捷,还是心理上的密切而无隔阂,他们都十分细心地做了最完美的处理,真正把游客当成了上帝。哪怕最微小的地方,他们也认真负责地解决了。对待工作和客户如此地负责,迪士尼的成功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意外了。
现代社会商品以及各种服务已经非常丰富,除了一些垄断行业,顾客基本上拥有自主选择的能力。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买什么都要凭票供应,顾客爱买不买。而现在的顾客,往往会货比三家,比质量、比服务,你不能让他称心如意,他是不会在你这里浪费一毛钱的。所以,如何赢得顾客的青睐,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敢忽视的问题。从很大程度上来讲,顾客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间接或者直接地影响着员工的利益。
员工如果能够做到对工作认真负责,无论大事小事都能为顾客着想,热情主动地帮助顾客解决问题,那么他的收获绝对不只是赢得了这一个客户。美国著名推销员乔·吉拉德在商战中总结出了“250定律”。他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你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
只要员工能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顾客眼中的小事,把它当作自己工作中的大事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那么成功就可能会不期而至。反之,如果对待顾客遇到的事情不以为然,总是强调:“不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种事情我见得多了!很正常。”若以此来敷衍你的客户,最终你将尝到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
某位经营医疗器械的老总,在其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一天,医院和经销商突然纷纷退货。最着急的当然是企业的老板,他几度沉浮历尽艰险,好不容易有点起色了,终端市场却出现了退货。
通过追查,这些不合格的产品竟然只是因为一个生产线上的工人粗心大意,他把器械的正负极装反了。这本来是非常容易纠正的问题,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下一道工序的工友虽然知道他安装反了,但因为事不关己,也就任其发生了,没有提醒他。就这样,产品从生产线上生产出来,后来到了客户手上,客户又退了货,最终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上。
把产品的正负极装反貌似是一件小事情,但其产生的严重后果成了一件大事,致使企业的品牌和声誉大受影响。如果医院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而用在患者身上,那后果就更可怕了。那位没有及时纠正同事犯错的员工看似不值得一提,但这种对企业利益漠不关心的员工怎么会受到重用呢?
绝不能忽略工作中的任何小事。任何小事处理不好,都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酿成令人惋惜的大错。对待小事认真负责,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要想在职场中发展,就要对每一件小事认真负责,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顾客眼中的小事都当成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来做。
◎ 总是“差不多”,最终就会“差很多” ◎“差不多”的心态要不得。哪怕只差一点点,也是对工作的不负责。所以,坚决不要做“差不多”先生,要做“精细”先生。
胡适先生曾经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里面的主人公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小时候,把白糖当作红糖买来;上学的时候,把山西跟陕西混为一谈;做伙计记账的时候,常把“十”字当成“千”字;到后来他病得要死了,家人跟他一样,把兽医王大夫当成给人治病的“汪大夫”,结果生生把他医死了。临死的时候,他还觉得其实死人跟活人也差不多。
我们读到这个故事,多半会一笑置之,把它当作一个笑话而已。其实,这种“差不多”先生,在现代职场中也不少见。有些人只管按月领饷,不问贡献,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比如,去参加展销会,他们觉得晚到10分钟跟早到10分钟其实差不多;一份企划方案,他们觉得旺季和淡季差不多;一份报价单,他们觉得预计10%的利润跟11%的利润也没多大差别……把事情做得“差不多”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
每个企业和组织里都可能存在这样的员工,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做事不够精细,或者说责任感仍然不够强。他们每天上班迟到个三五分钟,好像也不是什么大错,很少能够按时到达工作岗位开始工作;他们每天忙忙碌碌,却不愿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位。在职场上,“差不多”先生永远只能做跑龙套的配角,而只有那些对工作做到精细到位的人才能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得到重用。
野田圣子曾经在日本东京帝国饭店打工,她的第一份差事是清洗这家饭店的厕所。
圣子从小没干过家务又特别爱干净。因此,在洗厕所时她实在难以忍受那种气味,尤其是用她细嫩柔滑的手拿着抹布去擦拭马桶时,近距离接触让她胃里翻搅,几乎要呕吐出来。
圣子哭过,她几次想放弃,然而好胜心又驱使她坚持下去。
这时,有一位前辈出现了,他看出了圣子的烦恼。于是,他没有多说一句话,而是给圣子做起了示范:他一遍一遍地刷着马桶,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他对马桶的专注就像是对待初恋情人一样,这让圣子非常惊讶。
这位前辈的清洁工作完成之后,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然后毫不迟疑地一饮而尽。这个举动让圣子彻底震惊了。他告诉圣子,这就是“光洁如新”,新马桶里的水自然是干净的,所以只有马桶的水达到可以喝的洁净程度,才是真的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而不是差不多干净了就行了。
从此,圣子认识到工作本身并无贵贱,责任的真谛就是把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情都做到位、做到极致。
后来,饭店的高管来验收圣子的工作时,圣子在众人面前舀起了一杯马桶里的水喝了下去。圣子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帝国饭店工作,还成为该饭店最出色的员工。
每个人的职业道路都要靠自己来走,要留下自己不可磨灭的脚印到达成功的终点。这一切,不是靠你的高学历,也不是靠你显赫的家世,而是靠你对工作负责敬业的态度。只有不满足于把事情做到差不多,而是用十二分的责任感对待十分的工作,把工作做到极致,你才能如圣子一样,成为职场上令人瞩目的风景。
“差不多”的工作态度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其结果是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差不多”说明的问题不在于“不多”,而是“差”,就是没有做到位。持有“差不多就行,何必太认真呢”这种工作态度的员工不仅使自己的工作做不到位,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差不多”,其实差得很多。竞技场上,冠军与亚军的区别,有时候小到肉眼无法判断。比如短跑,第一名与第二名有时可能相差0.01秒;又比如篮球比赛,胜利者和失败者有时候仅仅是一分之差。然而,冠军与亚军所获得的荣誉却有天壤之别,全世界的目光只会聚焦在胜利者身上,谁也不会去关注失败者的泪水。
有一天,著名雕塑家米查尔·安格鲁在他的工作室中向一位参观者解释,他一直在忙于上次这位客人参观过的那尊雕像的完善工作。他告诉参观者自己在哪些地方润了色,使那儿变得更加光彩,怎样使面部表情更柔和,使嘴唇更富有表情,去掉了哪些多余的线条使那块肌肉显得更强健有力,使全身显得更有力度。
那位参观者听了不禁说道:“但这些都是些琐碎之处,不大引人注目啊!”雕塑家回答道:“一件完美作品的细小之处可不是件小事情啊!”正是对细节和小事做到极致,才成就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无独有偶。画家尼切莱斯·鲍森画画有一条准则,即把细节都做到位,追求极致。他的朋友马韦尔在他晚年曾问他,为什么他能在意大利画坛获得如此高的声誉。鲍森回答道:“因为我从未忽视过任何细节,我总是用做大事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每件事情。”
有的人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始终如一地做下去;但有的人一开始会按要求擦六遍,慢慢地他就会觉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每天的工作欠缺一点,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这句话道出了职场上那些失败者失败的原因,值得我们职场上的每一个人警醒。
在职场上,这种“差不多”的心态要不得。每个人都要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尽到自己的责任,不能满足于“差不多”,哪怕只差一点点,也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因为说不定哪一天,这一点点就会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使我们与成功失之交臂。所以,坚决不要做“差不多”先生,要做就做“精益求精”的“完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