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寂寞和孤独的背后是责任、是牺牲,是一份比天还高、比地还厚的伟大的爱!
父亲因病去世的那一年,儿子还在上小学。母子两个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安葬了父亲。
母亲没有改嫁,独自一人承担起抚养儿子的责任。那时,村里还没通上电,儿子每晚都在油灯下静静地读书、写字,母亲则在一旁借着昏黄的灯光,一针一线细细密密地将母爱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儿子也一天天长大,家里斑斑驳驳的土墙上满满的全是他在学校获得的奖状。望着已经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皱纹不断增多的脸上总是忍不住绽露出笑容。
原野秋黄的时候,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可是母亲的双腿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田里的活干不了了,家里的日子越发艰难,有时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而当时的学生到高中上学,每月都得带40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自己家里的状况,不想让母亲再为自己作难,就说:“娘,这学我不上了,我下田帮你干活。”母亲疼爱地摸着儿子的头,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学是必须得上。放心,娘生下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去学校报到,我随后就把米送去。”儿子铁了心说什么也不去,母亲怎么劝都不听,情急之下,母亲挥起粗糙的手掌,结结实实地甩在了儿子的脸上,从小到大母亲第一次打了他……
儿子拗不过母亲,只好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去上学,望着他渐远的背影,母亲靠在门上陷入了沉思。
没过多久,姗姗来迟的母亲来到了县一中的大食堂,她一瘸一拐地挪进了门、气喘吁吁地从瘦弱的肩膀上卸下一袋米。负责登记的张师傅打开袋子,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皱了起来:“你们这些家长,就喜欢占点儿小便宜。你看看,你拿来的这袋米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母亲脸一下子红了,低着头连说对不起。张师傅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就在登记簿上记下了名字。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师傅,这是5块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帮我转交给他吧。”张师傅接了过来,听到布包里传出来硬币碰撞发出的响声,便开玩笑地说道:“你是街上卖茶叶蛋的吗?”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了谢,蹒跚地离开了。
第二个月初,母亲又背着一袋米来到了食堂,张师傅打开袋子一看,又是一袋杂色米,不禁有些生气。但他想可能是上回没给这位母亲说清楚,于是就耐着性子对她说:“什么米我们都收,但不一样的品种要分开装,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煮出来的饭夹生。下次要是再这样,我就不收了啊。”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张师傅感觉有点儿哭笑不得:“你家一块地能长出百样米?真是奇怪了!”母亲张口结舌,无法作答。
第三个月初,母亲照例又背来了一袋米,张师傅打开袋子一看,勃然大怒,瞪大了眼睛对母亲喊道:“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你怎么回事?不是都给你说清楚了吗,我们不收杂色米,你怎么还拿这种米来?这个我不能给你登记,你怎么背来的,还怎么背回去!”母亲似乎已经预料到会这样,她双膝一弯,跪在了张师傅的面前,泪流满面地说:“师傅,跟您说实话吧,这些米是我讨……讨饭讨来的啊!”张师傅一听此话,大吃一惊,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母亲缓缓挽起裤腿,露出来一双僵硬变形、红肿的大腿……母亲抬手抹了抹眼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别说种田了。儿子懂事,非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学校来了……”接着母亲向张师傅解释,因为怕儿子知道了伤他的自尊心,所以她一直瞒着村里人。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地以外的村子去讨饭,一家一户地走过,一直挨到天黑掌灯后才偷偷摸摸回家。她把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听完母亲的话,张师傅不禁潸然泪下。他把母亲扶起来,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急忙不停地摇着手:“使不得啊,使不得,如果儿子知道娘在讨饭供他上学,会伤害他的自尊心,耽误了他的学业就不好了。您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求您为我保密,千万不要让我儿子知道!”说完,母亲一瘸一拐地离开了学校。
张师傅最终还是把这件事告诉了校长,校长没有说什么,只是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3年的学费与生活费。3年后,儿子以630分的优异成绩被某大学录取。毕业典礼的那天,学校热闹非凡,喧天的锣鼓声中校长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儿子很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让人疑惑不解的是,台上还放着3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接着,张师傅走上台开始讲述母亲讨饭供儿子上学的故事,台下一时鸦雀无声。校长用手指着3只蛇皮袋,激动地大声说:“这就是那位母亲讨来的3袋米,是比黄金还宝贵的粮食。下面让我们欢迎故事里的伟大母亲上台!”儿子怔怔地看着张师傅扶着母亲一步一步挪上台来,母亲头发早已花白,目光温暖而欣慰,儿子冲过去一把抱住瘦弱的母亲,泣不成声:“娘啊,我的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