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森先生的秘密帮助下,皮博迪的公司发展得非常迅速,很快就变成了伦敦金融街著名的社交中心。在那里,经常会有一些以美国名义举办的各种高端宴会。对于伦敦街上的金融才俊来说,能去参加这样的宴会将是一件让人引以为傲的事情。而其中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果没有罗斯柴尔德家族埋单,他们也不会有参加这样宴会的机会。
在1851年的7月4日,皮博迪甚至还在奥尔马克大厅里举办了美国独立日的宴会,伦敦那些有头有脸的商政界人物几乎是悉数参加。这又让皮博迪在伦敦的地位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虽然说皮博迪通过做实业也挣得不少的钱。可是在缺乏雄厚资金的支持下,直到1853年,他也只是一个百万英镑级别的银行家而已。然而,在秘密地做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美国代理人之后,他的资本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到了2000万英镑,很快就成了伦敦金融街首屈一指的大人物!
说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皮博迪在1857年美国经济危机时的表现了。除了自己敏锐的金融市场的嗅觉之外,还离不开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支持!如果没有人为他提供准确的内部消息和大笔的资金做后盾,一向谨慎的皮博迪不可能会冒着破产的风险吃进大笔的美国垃圾债券。这也证明了当时的经济危机正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杰作”,而皮博迪只是间接地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次神秘的召见,历史也很有可能会朝着另外的轨迹演变。
■ “慷慨”的吝啬鬼 ■
无论是在政界还是在商界,皮博迪一直都是游刃有余。这也说明他很擅长社交。然而,这样一个商人,也有着非常“另类”的一面——“吝啬”。他的很多朋友都说:“在他友好的外表下,其实住着一个孤独的小气鬼。”
在最初创业的时候,皮博迪居住在摄政街一家饭店配置了家具的房间。除了偶尔会到附近的湖里钓鱼之外,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活动。在12年的时间里,他甚至从来没有连续休息过两天,每天都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可以说,皮博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不停地积攒着钱财。到19世纪50年代的时候,他已经积累了将近2000万美元的财富。
或许是因为从小经历过苦日子的缘故,皮博迪在拼命挣钱的同时,也对自己的钱财非常地珍惜。尽管他在19世纪初曾为丹佛斯市免费建造了一座会堂和图书馆。然而,为了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他把自己大部分的钱都储存了起来。随着他的钱越来越多,他这种谨慎的思想反而越来越严重!
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对中国的丝绸生意非常感兴趣,认为这是一个能够赚钱的商机。然而,因为他对中国的情况缺乏更加细致的了解,于是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对于别人来说,当自己已经拥有巨额财富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对自己的一些想法进行尝试。而对于“吝啬”的皮博迪来说却是另外一回事。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虽然我自己现在已经拥有了不少的钱,可是我经历了太多的经济恐慌,即使是我自己没有遭受什么损失,我也要把风险降到最低。即使是我自己赚的钱,我也会非常小心谨慎地使用!”
一直到朱尼尔斯·摩根加入他的公司之后,皮博迪这种作风也没有什么改变。关于他的“吝啬”,朱尼尔斯·摩根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有一天早晨,朱尼尔斯来到公司之后,发现皮博迪虚弱地躺在办公室里。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因为这几天接连下雨,皮博迪的风湿病发作了。出于对合作伙伴的关心,朱尼尔斯对皮博迪说:“皮博迪先生,你现在的病情这么严重,就不要坚持在这里工作了,还是回家休息吧!”
想到自己在这种状态下也难以更好地工作,于是皮博迪拿上自己的帽子和雨伞准备回家去。随后,朱尼尔斯也出去办事了。
半个小时之后,朱尼尔斯办完事准备回公司,路过附近的公交站时,他突然发现了在雨中瑟瑟发抖的皮博迪,这让他感到非常诧异!后来皮博迪告诉他,自己已经错过了两辆两便士的公车,就是为了能够坐上一便士的公车!朱尼尔斯知道皮博迪连一辆马车都没有,总是坐公交车上班,可是连他也没有想到皮博迪竟然已经吝啬到了这种地步。
除了自己的生意伙伴,皮博迪公司的职员对于皮博迪的吝啬也是津津乐道。
据他曾经的助手回忆说,皮博迪每天都要在办公桌旁吃午餐,使用的也是一个非常破旧的铁皮饭盒。有的时候,他会给自己的助手两便士,让其帮他买一个苹果,而苹果的花费一般需要一个半便士。就在他的职员以为自己可以从吝啬的老板手中拿到这半便士的小费时,皮博迪却把这半便士要了回去!
要知道,皮博迪当时至少已经是拥有了几百万英镑的商人!在他的节俭行为之下,他一年的个人花费甚至还不到他年收入的百分之一!甚至对于自己非常喜爱的一名情妇,他也只是通过一些甜言蜜语来哄其开心,一生花在其身上的钱还不足6000英镑。
当皮博迪将近60岁的时候,他的风湿病已经越来越严重,而他的个人储蓄却非常高。或许是晚年的皮博迪已经看透了世事,好像突然开窍一般,开始做起慈善事业来!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当病痛突然朝我袭来,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并不能够永远存活于世。我告诉自己:是时候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了,我应该投入我当时挣钱时的那种热情来做这件事情!”
到美国内战时期,皮博迪已经由原来的铁公鸡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大慈善家,其人生的前后两部分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他曾经是一名非常残酷冷血的政治家,一位曾经和他同时代的人说过:“在我看来,乔治叔叔是世上最乏味的人了,除了赚钱之外,他已没有什么擅长的东西了。”然而,他晚年的行善和年轻时疯狂地赚钱一样没有节制。尽管他坦诚一时之间并不容易和自己含辛茹苦挣的钱分手,可是他还是竭尽全力地去做这件事情。
在1857年的时候,皮博迪就开始资助自己家乡巴尔的摩的一家学院,或许是为了让历史铭记自己的这项善举,他甚至把学院的名称改为皮博迪学院。1862年,他把自己的15万英镑委托给了一家信托基金,主要用于改造伦敦的一些贫民住宅工程。经过改造之后,这些已经很有年头的住宅区都装上了当时非常普遍的自来水和煤气灯。和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贫民住宅相比,这种居住条件的改善是非常明显的。到了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伦敦看到一些皮博迪投资改造的住宅。
除此之外,皮博迪做慈善的力度也非常大。他还专门签订了契约转让哈德逊湾公司的5000股大宗股票,为的就是能够给自己在伦敦的住宅改造工程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正是因为这一革命性的慷慨举动,皮博迪成为了第一个荣获伦敦荣誉市民的美国人!
在一次伦敦市长举行的宴会中,皮博迪说道:“我今天之所以能够有机会得到这样的荣誉,都是对我50年来商业生涯的谨慎和忧虑的回报!”随着皮博迪这种慷慨行为为广大民众所知,他甚至每个月都会收到几千封的求助信!可见在当时的民众心中,他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善人了!
在皮博迪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做慈善的激情不但没有消退,反而更加澎湃。他先是向耶鲁大学捐赠了一个历史博物馆,接着又向哈佛捐赠了一座考古学和人类文化学博物馆,甚至还向美国南部被解放的黑人设立了一项专门的教育基金。效仿之前资助伦敦住宅的做法,他还把密西西比和佛罗里达拖欠的一笔高达100万美元的债券捐给了这项教育基金!
“他教给人们怎样合理地使用钱财以及如何避免沦为金钱的奴隶!”这是格拉斯通对于皮博迪的评价。出于他对伦敦建设的一些贡献,维多利亚女王曾经甚至想要授予他一个男爵爵位或者是骑士地位。可是皮博迪好像对这一切并不在乎,谢绝了女王的这番好意。
于是,女王只好亲笔给皮博迪写了一封信,信里面对皮博迪的慷慨之举进行了高度的称赞,而且还随信寄了自己的一张袖珍画像。能够得到女王的亲笔信,这在当时已经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了!
1869年,“慷慨”的吝啬鬼皮博迪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为了纪念他的功绩,英国人甚至为他在伦敦交易所的后面竖立了一尊雕像。虽然摩根家族的光环很容易让人遗忘掉这个奠基者。可是当人们走过他的雕像前,还是会想到这个奠定摩根家族基础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