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摩根家族接掌了乔治·皮博迪的事业后,摩根财团便开始一步步走向辉煌。随着摩根财团的日益壮大,它对美国的隐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而这一结果却是美国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美国罗斯福总统便开始向摩根财团开战,开战的结果就是,摩根财团最终被迫分裂。
■ 罗斯福向摩根开战 ■
1901年9月6日,是美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麦金莱总统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一星期后最终不治身亡。然而,和“国不可一日无君”是一样的道理,一个国家不能一天没有总统。于是,西奥多·罗斯福补位,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是一个总统,必定会给政局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位新总统的上任,首先就向摩根财团开了战。因为新上任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无法容忍垄断,就像其前任那样,他一贯坚持并提倡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摩根财团实在太强大了,仅仅是一个家族而已,却能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正因如此,摩根财团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西奥多·罗斯福的心腹大患。
所以,在一次国会演讲中,关于对托拉斯的态度,罗斯福总统曾说道:“为了保护美国公众的最广泛利益,政府应当有权对大型跨州联合企业的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当然,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不能一棒子打死。因此,罗斯福也不忘强调说:“我只是希望政府能对这些大型企业进行调控,绝非要歼灭它们。我们的路线是反对错误行为,而不是反对财富。”
一旦罗斯福总统有了这样的决心,那么摩根财团的反抗无异于是以卵击石。在上任半年后,或许是罗斯福想迫不及待地实行自己的总统权力,于是,他很快就对摩根财团开战了。
对于美国民众来说,这是一场托拉斯与反托拉斯之间的斗争。1902年2月,就在皮尔庞特·摩根忙于组建航运托拉斯的时候,西奥多·罗斯福突然宣布将以反托拉斯为由,对皮尔庞特·摩根一向引以为傲的北方证券公司以“非法遏制行业发展”问题进行起诉。在两个月后,美国联邦巡回法院以“妨碍行业发展”为罪名,宣布北方证券公司为非法联合企业。
这个消息对皮尔庞特·摩根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当这个不好的消息传到他耳中时,皮尔庞特·摩根正在自己的豪宅里享受美味的大餐,他被惊得一时无语。凭良心来说,皮尔庞特·摩根觉得这似乎对自己很不公平,因为每次政府需要帮助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而现在他万万没有想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居然会拿自己开刀,并来得如此迅速,就像是狠狠地甩了他一个耳光,让他猝不及防。
这让皮尔庞特·摩根怒不可遏。在之后的一次白宫会议上,皮尔庞特·摩根直接向罗斯福总统表达了自己的愤怒,而他的这一惊人举动,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如果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妥,请您派您的人接洽我的下属,他们会妥善解决问题。”皮尔庞特·摩根向罗斯福总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而罗斯福总统却面无表情、不容置疑地说:“我不会那么做,我们不要它做什么改进,我们是想让它关门。”
“您是否还打算对我手下的其他公司进行攻击,‘钢铁托拉斯’和其他公司?”听到罗斯福如此不留任何余地的说辞,皮尔庞特·摩根心惊胆战地问道。然而,令皮尔庞特·摩根意外的是,他得到的是罗斯福总统否定的回答:“当然不会。”但前提是“除非发现……它们做了我们觉得错误的事”。
就这样,不管皮尔庞特·摩根再怎么不情愿,还是没能改变北方证券公司最终被解散的命运,虽然他一再上诉,但也于事无补。自从北方证券公司被迫拆分后,由这家公司控制的铁路网络又重新回到了之前的竞争状态,仿佛在绕了一大圈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伊利诺伊中心铁路公司在哈里曼手里控制着;而北太平洋铁路公司、大北方集团和昆西铁路则是在皮尔庞特·摩根和希尔的麾下。
随着北方证券公司的解散,之前美国第一次大规模整合浪潮就此也告一段落。但是,事情到这里还没有彻底结束,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由于北方证券公司在华尔街的地位举足轻重,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由于受北方证券公司被拆分的牵连,最终导致纽约股市受挫,整个华尔街人对白宫可谓是怨声载道。
皮尔庞特·摩根是谁?他可是个从来不愿服输的人,既然罗斯福总统拿自己开刀,他当然不能坐以待毙。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曾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在同罗斯福进行的讨价还价达成交易或最终无功而返之前,摩根这台老机器必须24小时不停地运转。你可以想象到,对于华尔街来说,战斗进行到现在这一地步,也只能寸土必争了。”
而罗斯福总统此时突然意识到似乎皮尔庞特·摩根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大对头”,以为自己是想毁掉他所有的事业。但事实上呢?罗斯福总统是对事不对人,他只是不能容忍垄断力量过分强大,而不是故意要和皮尔庞特·摩根作对。然而,关于这一点,皮尔庞特·摩根并没有意识到,他只是在意识到华盛顿方面意志坚定后,以对政府蔑视的姿态保持银行家巨擘的尊严。
就如,当有一天,一个朋友跑来告诉皮尔庞特·摩根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消息时,皮尔庞特·摩根不耐烦地说道:“我不在乎,公务员制度改革关我什么事。”除此以外,他对于新闻界给他描黑的那些负面新闻更是不屑一顾,任凭记者给他身上描黑。
在世人眼中,皮尔庞特·摩根和西奥多·罗斯福之间的斗争,既是“反托拉斯与托拉斯大王”之间的较量,同时也是美国政治界和金融界的争斗。而这样的较量在多年以后,更是在杰克·摩根与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身上重新上演。
■ 疯狂的二十年代 ■
当时间的大钟走到20世纪20年代时,摩根家族俨然已经发展成为华尔街的巨擘。然而,或许是高处不胜寒的缘故,一场马车爆炸案的突然发生,目标直指摩根银行。并且随着这场爆炸案的发生,彻底拉开了疯狂的20年代的序幕。
1920年9月16日,一切看似如往常一样,摩根银行前有行人穿梭。所以,任谁也没想到,如此平静的这里即将会有一场惨案上演。临近中午的时候,一辆司空见惯的马车突然停到了华尔街23号摩根银行的旁边,然后紧接着便爆炸了。
不过幸运的是,由于当时还未到银行下班的时间,因此街上的人流并不多,不然造成的伤亡可能会更大。即使是这样,伤亡还是免不了的。当爆炸声响起的时候,人们立刻就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声音惊呆了,一共有38名无辜的行人来不及反应而瞬间被炸死,另外还有300多人被爆炸物击伤。波及范围如此之大,对这些无辜的人来说,绝对是飞来横祸。
当时这场爆炸案的发生,可谓是震惊四野,爆炸引发的气浪直接震碎了方圆半公里之内建筑物的玻璃。一个叫约瑟夫·肯尼迪的年轻人恰好途经摩根银行,被巨大的气浪掀翻在地,不过并没有受伤。当然,幸运的人毕竟是少数,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么幸运。其中一位女士的头颅被削飞,居然贴到了摩根银行的外墙上,现场可谓是惨不忍睹。
这次爆炸案显然是一次由别有用心的人策划的有预谋的恐怖袭击,目标很明确,直指摩根银行。这些别有用心、丧心病狂的人,甚至为了增加杀伤力,而在马车上装载着重达500磅的吊锥,一旦发生爆炸,这些吊锥就会被炸裂成碎片,然后随着气浪四散开来,很多不幸的人当即被碎片炸死。
本来这次爆炸案可能只是针对摩根银行,但却伤及了如此多的无辜生命。幸运的是,摩根银行恰好在几天前在大楼窗户内侧刚安装了一层钢丝纱窗,从而侥幸避免了一场惨不忍睹的屠杀。当然,摩根银行人员的伤亡也是让人唏嘘不已。其中一名雇员当场死亡,另一名伤者在就医后的第二天也最终不治身亡,受伤的人更是达十几个。
当爆炸案发生的时候,杰克·摩根正在英国度假,所以才得以幸免于难。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立刻震惊得久久说不出话来。但他的儿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他的儿子当时正在大厅办公,突然被气浪甩出,落地时恰好被玻璃划伤,不过伤势也不算严重。而摩根银行另外的几名合伙人正在二楼和一名法国将军开会,由于办公室窗户朝向宽街,才免于受伤。
如此大的惨案,自然要追查出幕后元凶。但经过多方调查后,只知道这场人祸是由无政府主义者所为,调查取证却极难,所以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当一切尘埃落定以后,爆炸所造成的破坏很快就被修复一新。当然,除了摩根银行外墙壁田纳西大理石上的那些零零散散、支离破碎的炸痕。这或许是为了纪念不幸遇难的两名雇员。总之,这些爆炸后残留的痕迹被摩根银行永久地保留了下来,使之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
这起爆炸案仿佛是给华尔街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玩笑过后,疯狂的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
任何战争都具有破坏性,一战过后的最初几年,欧洲各国皆进入了战后重建期。美国也不例外,由于国内经济仍处于复苏期,因此美国的出口额一直处于疲软状态,甚至一度出现了衰退迹象。从1920年到1921年,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失业率就增长了5倍,有500家银行破产倒闭,足足超过400万人丢掉了饭碗。
经济如此不景气,急需要一个新政权来给整个国家注入新活力。1921年3月,哈丁政府取代威尔逊政府,并开始着手推行积极经济政策。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华尔街金融家安德鲁·梅隆被新任命为财政部部长。此人在华尔街赫赫有名,是个不折不扣的商人,其商业眼光独具一格,曾经投资过许多公司,包括当时默默无名的海外石油公司和美国铝业公司,甚至就连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也曾接受过他的投资。
这位财政部部长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自一上任,便出台了一系列利民政策,例如,减免税收、偿还赤字等措施,深受人民好评。
当然,这一系列措施的施行的确也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到1928年的时候,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下降到了30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872亿美元,通货膨胀率几乎为零,国民收入也从1921年的522美元增长到716美元,增幅超过30%。
自古以来,一个国家只有国库充足了,才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随着形势的好转,美国国家财政的富足使得国内建设的步伐得以迅速加快,而人民的富足,国民收入的增长则极大地扩大了内需,人民的购买力大大增加,从而峰回路转,造就了经济的繁荣。
目力所及,美国社会一派欣欣向荣景象。而且此时美国已经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得到广泛运用,并开始逐渐取代人工,劳动生产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由于生产和消费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商品供应充足,便使得消费主义大行其道,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像电冰箱、洗衣机、汽车等原本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奢侈品的东西,真正是“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国家经济有了大发展,华尔街自然也就进入了繁荣期,新兴金融产品可谓是层出不穷。而这个时候,信用支付也应运而生,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使用信用卡进行交易,美国从此进入了超前消费的新时代。
任何事情有利便有弊,信用支付的发明,虽然的确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进步,但如果使用不当,便会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随着信用支付的出现,一些大胆的经纪人为了吸引客户,发明了一种新型交易方式:普通股民只需支付10%的保证金(余额由经纪人支付)就可以买卖股票。这样一来,即使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炒股也成了家常便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着能“一夜暴富”的渴望而加入到炒股大军中。在1.2亿美国人当中,就有将近300万名股民,这样的比例不可谓不惊心。这便是疯狂的20年代。
■ 真正的贵族 ■
是的,20世纪20年代的确是一个疯狂的年代。这个时候,仿佛人人都有一股狂热,想要购买别人的财产。尤其是有许多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对金钱充满渴望,但选择的途径不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而是希望走捷径,希冀通过各种投机手段,意图在寸土寸金的华尔街实现梦想。
因此,由于当时的公众急于购买股票和其他证券,造成的结果是把大量货币推向国内大公司和外国政府。表面上看来,股票价格一路飙升,一派繁荣景象。但事实上,这样的繁荣可以称得上是“畸形繁荣”,其中正酝酿着无限危机。而随着之后这场危机的爆发,也使得摩根家族不得不面临被分裂的命运。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那么,在这个疯狂的20年代,摩根家族此时的状况又是如何呢?
我们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虽然给人类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摩根家族却在这场战争中赚得盆满钵溢,同时也成就了摩根银行的名声,使得摩根银行在世界上声名鹊起。而随着疯狂的20年代的到来,它的身影越来越多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