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花费没有人们传言的那么高,但对卡内基来说仍是一笔巨款。只有融资,建造大桥的计划才能顺利进行。1870年,卡内基开始在美国四处融资,但效果很不好,很多人不愿意借钱给他,也没有这么大的实力。后来,别人向他推荐朱尼尔斯·摩根。在他人的引见下,他来到伦敦拜访朱尼尔斯·摩根。
卡内基先向他描绘蓝图——大桥建成之后将建造一个收费站,这座收费站横跨大陆交通干线,并发放抵押债券,卡内基希望这些能够抵消掉朱尼尔斯·摩根的忧虑。朱尼尔斯·摩根对36岁的卡内基又详细研究了一番,这个人虽然年轻,但在铁路行业已经从业多年,对钢铁行业也非常熟悉,在匹兹堡,他还拥有一家铸造厂。所以,对这个人的能力,他是信任的。尤其是他提出用发行债券的方式建造大桥,他对此很感兴趣。
也许又有人会觉得,朱尼尔斯·摩根又疯了吧,只听说有人融资修建铁路,还从来没有听说用发行债券的方式建桥的,这也太荒唐了吧。但朱尼尔斯却认为自己非常清醒,他很认同卡内基所说的,对其中的利弊,他也经过了一番仔细的考量。考量之后,他认为借钱给卡内基是可行的,是值得的。这是一个百年工程,能参与其中是非常幸运和有意义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有利可图。
于是,朱尼尔斯·摩根答应了卡内基借给他这笔钱,以85%的面值发行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大桥债券。债券发行后,销售效果很好,这让许多人没有想到。但是,大桥的修建却并不顺利,中间发生了多次事故,耽误了竣工日期。不过并不是之前人们传言中的700年。1874年,大桥终于竣工通车,但不久后又遇上了经济危机,大桥上火车的运行数量远远不如预期,因此,卡内基也无法还清借款,没办法,他只好又向银行借款,但只能支付债券的利息。
债券偿还不顺利,按说朱尼尔斯·摩根对卡内基应该非常不满才对,但恰恰相反,他并没有责怪卡内基,而是继续给予卡内基信任和支持,继续为他的其他工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朱尼尔斯·摩根的公司支持下,卡内基建造了许多桥梁、铁路,还建造了一家钢轨轧钢厂,这家钢厂的生意非常好,卡内基凭此事业又上了一个高峰。可以这么说,没有摩根财团的支持,卡内基的钢铁事业不会这么快就起步。朱尼尔斯·摩根显现出来的是一个职业银行家应有的气度,这种气度令人敬佩。
而卡内基也凭借对铁路、桥梁和钢铁等领域的不断探索,发现规模经济能产生更大的效应,他的钢铁王国也开始就此建立。当然,卡内基应该感谢朱尼尔斯·摩根为他提供了源头活水,才能让他的产业理想得以实现。卡内基从此名震天下,他再也不需要看那些银行家的脸色行事了,但对朱尼尔斯·摩根,他依然是非常感谢和尊敬。
这是朱尼尔斯·摩根的又一次冒险。对于他来说,冒险是生意的一部分,从来就没有十拿九稳的生意,更没有百分之百绝对赚钱的生意。当机会出现在面前时,朱尼尔斯总会通过具体的数据和事实来判断能不能冒险,用投资回报率来决定要不要冒险,他看到的往往不是一时的成败得失和短期的盛衰变迁,而总能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将来。
■ J.P.摩根公司的前身 ■
朱尼尔斯·摩根在生意上屡屡冒险,屡屡得手,但对儿子的教育和监护却不敢冒险,不但不敢冒险,还丝毫不敢大意。因为对儿子的教育可不能是一场赌博,他不能拿儿子的前程作赌注,更不能拿摩根家族的未来去冒险。而且皮尔庞特·摩根做事一向冲动、激进,朱尼尔斯对儿子总是不能放心,年轻的皮尔庞特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还需要他帮其安排、处理一些事情,比如为他选择一个好的合伙人。
1871年,刚过新年,皮尔庞特的合伙人查尔斯·达布尼就宣布要退出合伙公司。这位老银行家已经65岁了,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他真正退休的原因是觉得皮尔庞特已经羽翼丰满,他已经失去了对皮尔庞特的影响力,很多事情皮尔庞特都会独自处理,很少再询问他的意思,他无法在皮尔庞特那里得到以前那种足够的尊敬,这让他很是失落。于是,5年合作合同到期后,他就宣布解除与皮尔庞特·摩根之间的合作关系,退出合伙公司。
那么,这个公司怎么办呢?是让皮尔庞特一个人独撑大局吗?皮尔庞特倒是很想这样,但奈何父亲不同意,父亲认为他火候不到,以他目前的能力还不足以独撑局面,必须有一个人对他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牵制,所以必须给他找一个好的合伙人。找一个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合伙人,也可以巩固摩根财团在美国本土的影响力,同时对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扩展银行业务也更为有利。
在那时,商人银行国际化的典型模式不是在全球设立分支机构,而是在各国首都建立连锁合伙公司。因此,朱尼尔斯为皮尔庞特选择的合伙人不仅要实力强大,业务还要互补,这样摩根财团的业务才能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所以,朱尼尔斯要为皮尔庞特选择一个国际一流的商人银行作为他的合作者。
有这么一个名字是朱尼尔斯的理想人选——德雷克塞尔。德雷克塞尔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三兄弟,这三兄弟既安于本分,又乐于扩张。他们在纽约和巴黎都有合伙公司,在德国也有庞大的业务网络,但他们的根据地在费城。德雷克塞尔银行长于政府融资,在这方面的声誉极好,许多人都认为杰伊·库克在政府融资方面是能手,但德雷克塞尔银行同杰伊·库克在这方面的能力不相上下。但德雷克塞尔那些年在美国的业绩也不是很好,因为他们的大本营在费城,但现在费城已经不再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已经被纽约取而代之,德雷克塞尔美国公司的平均年利润只有35万美元,比起它全球其他公司的利润来说算是很低的了。
所以,德雷克塞尔公司为拓展业务,也想在美国寻找一位合伙人。特别是在1870年年底,安东尼·德雷克塞尔从竞争对手杰伊·库克手里赢得了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客户,迫切需要寻找一位合伙人和他一起开发这些客户。德雷克塞尔兄弟与朱尼尔斯之前有过合作,对朱尼尔斯的印象很好,所以就寻找合伙人一事请朱尼尔斯给他一些意见。1871年1月,安东尼·德雷克塞尔的银行家主动来到伦敦拜访朱尼尔斯,亲自向他咨询此事。
这不是送上门来的好事吗?朱尼尔斯正在为儿子寻找合伙人,而且眼前的这个人正是他的理想人选,于是,他连忙建议德雷克塞尔公司不要寻找别人了,就与摩根公司强强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大规模、更有效地开展业务,他也向德雷克塞尔公司推荐了自己的儿子作他们在纽约的合伙人。
德雷克塞尔公司对摩根公司自然是很满意,但对朱尼尔斯的儿子皮尔庞特却不是很了解。于是,3月初,朱尼尔斯让儿子皮尔庞特·摩根亲自到费城拜访安东尼·德雷克塞尔。皮尔庞特·摩根虽然比安东尼小12岁,但其谈吐、见识及表现出来的能力都让安东尼非常满意,于是德雷克塞尔决定由他来作德雷克塞尔公司和德雷克塞尔—哈耶斯公司的合伙人。双方在费城和巴黎进行密切合作,在纽约组建合伙公司,皮尔庞特与德雷克塞尔三兄弟中最小的约瑟夫·德雷克塞尔共同经营这家合伙公司。
合伙公司成立后,德雷克塞尔三兄弟约出资700万美元,可皮尔庞特·摩根当时身价只有35万美元。为了公平,必须保持出资平衡,于是朱尼尔斯替儿子投入了500万美元,弥补了出资差异。按照出资金额的不同,合伙公司被命名为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虽然这样的排名顺序说明德雷克塞尔在公司的地位更高,但皮尔庞特并不感到委屈,因为与他之前的达布尼—摩根公司相比,他已获得很大的自主权,他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很多事都要听命于达布尼,相反,约瑟夫·德雷克塞尔常常需要听他的意见。
1871年7月1日,对摩根公司来说又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在纽约53号交易厅盛大开业。朱尼尔斯·摩根终于为儿子找到了一个称心如意的合伙人。从此,这个公司在他的指导下和在儿子的经营下,发展得越来越好。后来,在全球享有盛誉的J.P.摩根公司,其前身正是这家合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