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众冤魂夜舞显灵 三异物宵征降祸
诗曰:
培茔恩泽遍枯骸,避害辞君救疫灾。
仁智两全人莫及,留芳千载颂奇才。
话说瞿琰因印戟大厅之内黑气盘结,仰天祝罢,又见那一股黑气随风飞出堂门之外,化作数百道青烟,奔入墙里去了,案上烛光依然明亮。瞿琰令左右遍处点烛,刘仁轨、卢承庆聚坐一处笑说。卢承庆道: “ 小弟向来不信邪鬼,今夜见此异风怪气,赖瞿先生安慰而散,足征鬼神之事,非妄诞也。 ” 刘仁轨道: “ 小弟亦然。但三弟何故知其是鬼,祝以善言,一哄而散,实是一副好胆。 ” 瞿琰袖手而笑。三人互相谈论,不觉云际月低,林梢鸦起,又早天色微明。将校传报:圣上差四位中贵爷到于门首。三人急整冠迎入。中贵口传懿旨:宣三位先生进朝面驾,令某等监解印犯财物入宫交割。瞿琰把金银、缎匹、珠玉、杂物等项,交与整理抬运;将冕旒、衮服、宝剑、符印犯禁之物,令军校们赍捧,三人随身带入朝来,见武后舞蹈毕,卢承庆先将单目呈上。近侍官接了,展于龙案之上。
武后从头至尾细细看了,微笑道: “ 好一个大胆侈靡的监儿,官家兀自不如! ” 卢承庆复奏陈: “ 印奸犯禁法物,己畀至五凤楼外,伏候圣旨。 ” 武后即令取进来瞧。众宫官于朝门外接了,传入金銮宝殿。武后逐一细细看过,沉吟道: “ 这阉奴办此衮冕、剑印,妄图叛逆,其间岂无同谋预事者?须着三法司严刑拷问这厮,追出余党,一并剿戮,以免肘腋之变! ” 瞿琰奏道: “ 娘娘究问党恶,固是斩草绝根的圣虑。然印戟利口雄心,阴险奸黠,自料反形毕露,族灭何辞。娘娘加以重刑拷掠,彼必攻陷仇家,株连良善,展转扳害,以畅其意。此际不惟祸及无辜,抑且有伤圣德。依臣愚悃,止将印戟家属诛夷,现获党恶窜戮,不必深究其余,庶几内外奠安,人心悦服,谅无他变,伏乞圣裁。 ” 武后大喜道: “ 卿言良是,足见至公为国之心,依此而行,朕不复究矣。 ” 瞿琰又奏陈: “ 夜间黑气盘旋,阴风绕激,满庭嚎哭之声。臣谅来必是众孩童们冤魂郁结,已用善言慰散。
乞圣恩给地,埋其骸骨,以免暴露之惨,庶使存殁沾恩,臣等无任感戴。 ” 武后道: “ 卿言那孩子们冤魂不散,给地埋葬,大是美事。然不知其尸骸在于何所? ” 瞿谈道: “ 臣见那一股怨气散为数百道青烟,奔入巍墙之内,臣谅墙外必是深坑隙地,诸童骸骨多分抛弃于此,待臣看明复旨。 ” 武后皆允其奏。瞿琰等三臣退出朝外,复往印戟宅第周围墙外看时,前面临街西首是一条小弄,东首是一带官房,靠后是河,四围并无一些骨殖。瞿琰又进宅里重重墙垣看入去,都是天井、廊房,亦无踪迹。刘仁轨等一齐诧异。瞿琰道: “ 今日若不检出骸骨,难免欺君之议。 ” 卢承庆道: “ 不如提取印戟拷问,他自然招出。 ”
瞿谈道: “ 我谅众孩骸骨将及四百余人,此贼虑人窥见,决不敢抛弃于外。后面园子里遍地草色青润,又无坎坷坑阱之地;况两处池子,水已干涸;一口大井,其泉清澈;此数处似非堆骨者。以我度之,墙中必有缘故,上去一观,便知分晓。 ” 卢承庆道: “ 墙垣耸峙,离屋尚有数丈之高,一时怎能飞上? ”
刘仁轨道: “ 唤匠人搭起鹰架,方可上去看其详细。 ” 此时瞿琰性急如火,大咤一声,飞步上墙。众人急看时,瞿琰已行过屋脊。卢承庆大惊道: “ 奇、奇异人也。 ” 五个字未及说毕,瞿琰早站于墙顶,往下一看,惨然道: “ 可怜,可怜,这孩子们死得好苦也! ” 说罢,不觉泪流盈颊。下面看的人战簌簌把身不定,替瞿司理耽着干系,惟恐他跌将下来。少顷,瞿琰缓步走落墙下。卢承庆施礼道: “ 先生真仙品也。不然,何以能飞行若是? ” 瞿琰答应道: “ 晚生从幼年戏耍中习成,乃末技耳,何足挂齿? ” 刘仁轨道: “ 我观贤弟长叹垂泪,莫非孩子们尸骸果在墙内么? ” 瞿琰道: “ 这贼奸险异常,非辱弟则众骨焉能露迹?原来墙系内外两层,中间一条长路,宽仅三尺,两头收狭,竟与一重墙相似。孩子们尸骸堆积于墙弄之中,重重叠叠,枕藉如山。其中亦有面貌身躯不坏者,使人见之,宁不伤心堕泪也! ” 刘仁轨等亦觉凄惨。当下瞿琰上马,趋入内庭,恰值武后退朝,瞿琰就于候班阁子中写成表章,送入宫内。
此时印戟财物尽行解到内帑,戴平章等回衙候旨。
数日后,朝廷发下旨意道:印戟谋叛食人,现存童骨、禁物,情真罪实,不必再行审鞫。方士莫角求,挟至愚至恶、诡秘不仁之方,诱畜监妄害三百九十七童之命。二犯乃亘古及今未见之恶,俱凌迟处死。逆裔印星、乐彰,助恶不仁,欺君罔上,腰斩于市。其家属党羽,不分男女,一概处斩。圣鹤寺僧人,尽行发配边地为军。除现获叛党人等已外,不许株连一人。
所有众犯入官田产,着户部官均派给散与众屈死孩童亲属外,量拨郭外余地,埋其骸骨,并为一冢。复平章戴至德照旧供职,释放韩相、骆箨出狱宁家,升刘仁轨为枢密府左仆射,卢承庆为吏部尚书,瞿琰为侍中大夫,各赐赤金十锭、白银三十锭、彩缎十端、袍带一袭。刘仁轨、戴平章、卢承庆、瞿琰各各上表谢恩。圣旨复差卢尚书、瞿侍中为监斩官。当下拨御林军三千,摆围于通衢,刀斧手族拥印戟家属并游僧方士凶徒共二百三十三人,绑缚列于市口。先将印戟、莫角求行刑,照孩童们三百九十七人之数,碎剐其肉,其余人犯尽斩于市。满城士庶,无不抚掌称快。有诗为证:规求无厌复戕生,云扰蕍腾势莫禁。
稔恶满盈机泄露,致令三族受非刑。
再说瞿琰奉旨差官拣择郊外余地,直看至曲江西北有十余亩官田,可以为坟。即将印家夹墙拆倒,取出孩子们尸骸,埋葬已毕,堆土成墓。众百姓等感德,韩相、骆箨二人为首,募化钱粮,造一生祠于墓侧,装塑刘枢密、戴平章、卢尚书、瞿侍中四人浑身,四时祭祀不绝。至今小儿坟尚存。此时各官互相庆贺,共赏太平。止有瞿琰旦夕心绪不宁,每怀忧郁。看官你想,瞿廷柏以一介弱冠之童,官为司理,复蒙圣恩升授侍中大夫之职,何等显耀!正该轻裘肥马,选妓征歌,使势假权,恣行快乐,何苦恁地抱闷?其中有一段隐情,不好明言,止可默会。这都是瞿廷柏素有来历源头的妙处。不似当今少年子弟,倚着父兄势利,便穿绫着锦,纵性妄行,居家畅饮高歌,出外乘车带仆,人面前多少装作,若倒提起来,倾不下一点墨水,也不枉了,可怜,可怜!个中也有识得几行字的,将那举人、进士稳稳地揪在手里,仰腰坦腹,睨视狂言,宛似那博古通今、饱学多才的气象,及其到老无成,空留下一场话靶。
还有那青年进步的,自觉身在青云之上,觑得人不在眼里,徒知傲物轻世,那分齿德之尊?揖不过膝,拱不离胸,兀自出入公门,夤缘作法。这样轻浮子弟,若使为官出仕,必然贪婪无厌,擅行威福,恃才任性,误国害民,拽起满帆风,不至那覆溺的地位不止。怎如这瞿廷柏,年虽弱冠,智识老成,只数年间干下许多功绩,并不曾矜夸妄诞,钓誉沽名。日前入京都时,不过将印戟谋叛情迹诉明于朝,然后赴东都司理之任。岂料武后一见,便欣然爱慕,暗存呢狎之心,故升他为侍中大夫,使朝暮可以亲近。不想瞿廷柏自那抚弄臂膊里,也自参透其意,待欲辞官,犹虑涉疑致祸,只得勉强就职,故心下屡怀不乐。当下在枢密院中闷坐,忽见山东官吏赍本奏陈:十余州瘟疫大行,百姓死者甚多,乞朝廷特恩,蠲免本年粮税,暂苏民困。瞿琰候奏疏送入内廷,即上本愿往山东施舍药饵,以救黎民瘟疫之害。武后见此奏章,好生不悦,对天子道: “ 瞿侍中在朝未及月余,即欲奉差远出,别样公务犹可,这瘟疫流行,关系大数,岂能禁遏?况此生小小年纪,焉知医家玄妙?若使他去,妄害生灵! ”
天子道: “ 卿言是也。 ” 忽一中贵官俯伏道: “ 以奴婢论之,瞿侍中尽可去得。 ” 武后道: “ 汝何以知之? ” 中贵官道: “ 奴婢前奉玉旨,往印戟家监辖入官财物。刘尚书、卢太常因那孩侍中缘墙而上,才知分晓。 ” 武后道: “ 何为缘墙而上? ”
中贵官道: “ 彼时见瞿侍中从墙下平步而行,倏忽间已至墙顶。
奴婢想,瞿侍中若非异人,焉能如此神捷?娘娘差其普施药饵,多分保全黎庶之命。 ” 武后听了,不觉悚然惊骇,暗思: “ 留此人入宫亲昵,亦不为难。设或真是异人,内廷难以驻足,不如乘机使之远出,实为便事。 ” 即对天子道: “ 瞿生既有如此神技,决精岐黄之术,使其施药救济,百姓庶得全生。 ” 天子首肯。武后代批圣谕,发下枢密院来,授瞿琰为侍中大夫兼摄御医院正使,前往山东州县普施药饵,救民危疾,待宁静之日,另行升擢。瞿琰接旨。无限欢喜,辞朝别兄,带随行军校,趣路往山东来,不题。
且说山东博平州崇武县有一山,名为石鸣山,岩约有百丈之高,叩之其声清响,岩下有一道者,皤髯皓发,颜色如童,无分冬夏,身上止穿一件白布衲衣,未尝见其洗濯,洁白如故。
人不知其姓名,但呼为白衲道人。修行于山岩之下,将及百载。
于大唐乾封元年除夜间,正于蒲团上打坐,忽见山下灯光乱明,脚步声响,白衲道人疑惑道: “ 夜静更阑,况兼岁毕之宵,为何山僻中有人行过? ” 急起身往外一觑,果然骇胆,实是惊心。
还幸喜这老者是个得道的高人,不为动色。若是那平常胆怯之人见了,岂不唬死!看官你猜:除夜中有人从山岩下行过,却是兀谁?原来前面一人,身长丈余,脸生三眼,红须赤发,尖嘴獠牙,身上披着一领紫衫,右手执一火轮,闪烁之光照耀如同白日,左臂上挂一红色葫芦。中间一人,也身长丈余,黑脸大头,短须环眼,身上穿一领皂袍,两手捧着一面皂旗,项上挂一黑色葫芦。末后一人,身材虽觉矮小,面貌分外希奇,尖头阔额,碧眼黄髯,脚短手长,背高腹大,身上着一件黄衫,两手揪昝着一个黄囊,腰系一个黄色葫芦,从南首行来,厮赶着径往北去。白衲道人见了,大是诧异,忙赶上喝道: “ 汝三位是什么人,半夜三更,从此行过? ” 那三人急回头见了,忙稽首道: “ 不知道者在此,失于回避,万罪,万罪! ” 白衲道人道: “ 我瞧汝三人服色不一,面貌狰狞,兼且手中所执之物更是奇异,谅来决非凡品。乞道其详,免人疑愕。 ” 红髯的道: “ 予是火神,这皂衣者水神,黄衣者瘟神。皆奉上帝玉旨,降祸于人世者。 ” 白衲道人道: “ 既奉天帝差遣,何以三人并行? ”
红髯者道: “ 予等前至博州,即分投地境而去。 ” 白衲道人道: “ 请问三人所往者何地?所害者何家?所降者何祸? “ 红髯的道: “ 天机深秘,焉可轻泄? ” 白衲道人道: “ 静夜中,况临山僻去处,举目间止尔我四人,言之何害? ” 红髯者道: “ 上帝因临淄官民合犯回禄之劫,故委我至彼行事。 ” 白衲道人道: “ 遭劫之家可有数乎?其时日有定期否? ” 红髯者道: “ 玉旨批定日期,于正月十五日辰时三刻,州前贞节坊下庞待诏家起火,至十八日未时即刻火熄,共焚毁官民屋宇九千三百七十一家。 ” 白衲道人合掌道: “ 善哉!百姓遭此大幼,岂不城内为之一空?其间善恶贤愚不类,亦有分别么? ” 红髯者道: “ 大劫已定,一例施行,岂分善恶? ” 白衲道人叹息道: “ 上天既有一定之数,修身积德何为?还有一件,尊神手中火轮、臂上葫芦,有何用处? ” 红髯者道: “ 火轮乃起焰之种,葫芦藏荧惑之精,变化无穷,谁能解悟? ” 白衲道人又问那皂服之人。
皂衣者道: “ 予奉天帝之命,往淮河涌波作浪,覆溺来往船只。 ”
白衲道人又问是甚日期,覆没船只几何,手内皂旗、黑囊是甚施展?皂衣者道: “ 天地间无风焉能起浪?予之黑旗,直竖风生,横招浪涌,乱拂则鱼龙叠至,静执则波定风轻。玉旨批下,二月初一日卯时初刻,淮河内覆没大小舟船二百一十五只,溺死良贱男女老幼共五千三十四人。 ” 白衲道人道: “ 其间亦可解救否?在劫人数岂无一二越数得生者? ” 皂衣者道: “ 天庭限定,纤毫不能更动。无分好歹,一例施行! ” 白衲道人长叹道: “ 既无善恶之殊,要此天曹何干! ” 复问那黄衣者是何神鬼,一色葫囊,何所施设,黄髯者笑道: “ 予等奉上帝之旨,降灾于人间。公系隐逸道者,有甚干预,何必逐一细加询察? ”
白衲道人道: “ 天理至公,福善祸恶。今闻二君之言,似乎善恶相混,灾祸并施,予心甚觉不平。水、火二变,已蒙见论。
但不识此君葫囊服色皆黄,未审是何神异,敢不委曲求教? ”
不知那黄衣者怎生回答,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