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调的定义为:一句话声音的高低变化,句调是语调中主要的内容。根据不同的高低变化,句调可以分为升调、降调、曲调、平调4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多多少少都接触到了不同的句调,但只有熟练掌握句调的特点,多加练习,才能在沟通中灵活地表达出不同句调。
一句话是否有表现力,就在于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松紧决定的,声带拉紧,声音就变高;声带放松,声音就变低。自由地控制声带的松紧,就能发出不同的高低音。
降调是先高后低,但声音不是明显下降,只是逐渐降低,句末音节短而低。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在交谈中,降调要多用于情绪平稳地陈述一件事,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及表达愿望的句子中。
升调的特点为前低后高,整个句子的后半句明显升高,句末音节高亢,在沟通中,当我们提出问题、等待回答,或者感到出乎意外时,都可以用升调。
平调变化不大,平稳、舒缓,多用于表达分量较重的文句,如庄重严肃、冷淡漠然、思索回忆、踌躇不决等。
曲调最为复杂,表现为句调由高转低、自低升高;或由低转高,再降低。曲调能表达出复杂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所以常用于语义双关、言外有意、幽默含蓄、讽刺嘲笑、意外惊奇、有意夸张等处。
其次,要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
无论是在同家人的沟通中,还是与朋友的聊天中,丰富的语调才能让自己的表达显得抑扬顿挫,充满一种自然和谐的音乐美。这样的表达能细致地传递出说话者的思想感情和语气,让语言更富有吸引力。一个人的语调越多样化,在表达时就越生动活泼,就会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要掌握必要的分寸感,这是使语调正确的首要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皮特经过大量的观察研究指出,一个友好的谈话必然符合这样一个公式:谈话的友好=7%的说话内容+38%的声调+55%的表情。谈话中,声调和表情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这个公式得到了一位艺术家的证明。
意大利著名的悲剧表演艺术家罗西有一次应邀为外宾表演。由于罗西是意大利人,所以在台上用意大利语念起一段台词。台上的罗西非常投入,尽管外宾听不懂他念的是什么内容,但听到他抑扬顿挫的语调,看到他满脸的辛酸和凄凉,不禁泪如泉涌。很多人都以为罗西在表演自己的拿手剧目,在表演悲剧。
罗西表演结束后,台下掌声雷动。这时,翻译向台下的观众解释说,刚才罗西念的根本不是什么台词,而是大家面前桌子上的菜单。由此可见,语调在表达上的重要性。
同样一句话,由于语调不同,就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文明语言在某种语调下,就含有不尊敬对方的意思;同样,一些不礼貌的语言变换了某种语调,就可以用来形容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这种差别的关键就在于语调分寸感。恰当地运用不同的语调,是衡量一个人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
最后,要控制说话的轻重快慢。
在沟通时,表达一定要有轻重快慢之分。一般来说,重要的词语或需要强调的内容说得重些,句子中的辅助成分或平淡的内容说得轻些。如果在表达中不分轻重,很容易让对方错失重要信息,也是个人表达能力差的体现。说话轻重适宜,就能使语意清晰分明,让声音的色彩更为丰富,双方就能在生动活泼的语气氛围中进行高质量的沟通。
打雷一般的说话方式,往往会造成听众情绪及听力上的负担,形成疲劳感。大声说话会让对方同自己保持距离。而且大声说话也容易产生误解。
说话音量过大,虽然没有敌意,有时却会让人误以为你在生气或是想吵架,这是不是挺冤的?所以说话声音不宜太大,对方能清楚听见即可。
音量太小也不恰当。一些人说话声细如蚊子,只有自己才听得见。这给对方制造了较大的难题。说话的目的就是与人交谈、沟通,如果无法让对方听清楚,你的话就不具有意义,只能算是自言自语而已。
除此之外,在沟通表达中,还要注意使用谦敬语。谦敬语就是客套话,是指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使用的、用来表示谦虚、尊敬的礼貌用语。
谦敬语是沟通中的润滑剂、黏合剂,能减少人际间的“摩擦”和“噪声”,可以沟通双方感情并产生亲和力,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一些互不相识的人可以通过谦敬语使彼此乐于相交;初次见面的人也会因为谦敬语变得亲近起来。“请”、“您”、“谢谢”等,都是谦敬语。
交谈时常用的谦敬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谦敬称呼用语
称呼尊长可用老先生、老同志、老师傅、老领导、老首长、老伯、大叔、大娘等。
称呼平辈可用老兄、老弟、先生、女士、小姐、贤弟、贤妹等。
自谦可以用鄙人、在下、愚兄、晚生等。
2. 事物谦敬用语
称姓名的敬辞可用贵姓、尊姓大名、尊讳、芳名(对女性)等。
称年龄的敬辞可用高寿(对老人)、贵庚、尊庚、芳龄(对女性)等。
住处可用府上、尊寓、尊府等。
见解可用高见、高论等。
身体可用贵体、玉体等。
自谦辞:
称姓名——草字、敝姓等。
称朋友——敝友等。
称住处——寒舍、舍下、蓬荜等。
称见解——愚见、拙见等。
称年龄——虚度××。
3. 谦敬祈使用语
请人提供方便、帮助——借光、劳驾、有劳、劳神、费心、操心等。
托人办事——拜托。
麻烦或打断别人——打扰。
求人解答——请问。
劝告别人——奉劝。
请别人——大驾光临、欢迎光临、恭候光临。
请别人不要送——请留步。
请别人提意见——请指教、请赐教。
请别人原谅——请包涵、请海涵。
4. 谦敬欢迎用语
欢迎顾客——欢迎光顾、敬请惠顾。
欢迎客人——欢迎光临。
初次见面——久仰、久仰大名。
许多时未见——久违。
访问——拜访、拜望、拜见、拜谒。
没有亲自迎接——失迎、有失远迎。
自责不周——失敬。
拜别——告辞、拜辞。
送别——请留步、请回、不必远送。
中途辞别——失陪。
美化表达,可以让双方的语言特点更加突出,引起听者的注意和思考,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在沟通中,通过句调、语调以及轻重快慢和谦辞等,就能营造一个更加顺畅的表达空间,让沟通变得更容易、更有效。
“尊重”帮你绕过雷区
把对方当个重要人物。
任何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因此,尊重人应是我们基本的素养。如果一个人不能满足他人的这种最基本、最简单的需要,那么这个人自然不会得到他人的喜欢,也不会有人愿意与他相处。古人曾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只有尊敬别人,别人才会尊敬自己,互相尊敬才能互相受益。
学会满足他人的自尊心,让他人感觉到自己是个重要人物,是每一个人内心里最强烈的欲望。
我们来看下面一则故事:
5个老太太约好一起去餐馆吃饭,借以庆贺她们之中最年长的那位老太太的生日。这5个人的年龄都在70岁以上。点菜的时候,其中一位服务员说:“这并非一顿平常的午饭,而是为了要庆贺玛莎85岁的生日。”接着,她又问了一句话:“请问,你们中哪一位是玛莎?”这句话当场就得罪了其中的4个人,但却使得她很快和其中的一个人交上了朋友。这句话本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问话,但是,在这种交际环境中,它却传达出了这样一层意思,即她们5个人的年龄看上去相差无几,以至于无法分辨出最年长的玛莎。而这句话也使得几个人分别有了不同的感受,其中,玛莎感觉自己和其他4个人一样年轻,这就使得她的自尊心——自己还很年轻的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因而她十分喜欢这位服务员;而另外的4个人则感觉服务员的意思是她们自己和玛莎一样年长,4个人的自尊心都如同被蜜蜂蜇了一下,感到十分不舒服,进而对她极为恼火。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脸”,说的就是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自尊心是使双方的交际得以继续开展的前提。若是让他人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双方不但无法顺利地交谈下去,还会导致双方无法合作,甚至后果更为严重。
布鲁克林一家最大的医院正在扩建,准备成立全美最好的X光科。一位大夫负责X光科的工作,整天受到一群推销员的围攻,他们一味地向这位大夫推荐他们的设备。
然而,有一位制造商并没有直接上门推销,最终却出人意料地做成了这笔生意。他比其他人更懂得对付人性的弱点。他给那位大夫写了一封信,内容大致如下:“我们的工厂最近设计完成了一套新型的X光设备。这批机器的第一部分刚刚运到我的办公室来。当然,它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我知道这一点,我想进一步改进它们。所以,如果您能抽空来看看它们,并提出您宝贵的意见,使它们能得以改进,那我们将十分感激。我知道您非常忙碌,我会在您指定的任何时间,派我的车子过去接您。”
那位大夫接到这封信后,颇感吃惊的同时又觉得受到了极大的恭维。因为在此之前,还从没有任何一位X光制造商向他请教过,这就使他觉得自己对别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虽然当时他每天都很忙,但是他还是推掉了一个晚餐约会,以便去看那套设备。结果,他看得越仔细,越发觉得自己非常喜欢它。最后,他下了决心,为医院买下了那套设备。
我们再来看一个反面例子。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某公司工作。上班的时候,突然闻到一股难闻的味道。旁边有一个同事正在说话,他发现原来是这个人有口臭。于是,他就大声嚷道:“大哥,你今天刷牙了吗?我都快要被你的口臭给熏死了,简直就像死鱼的味道。”说着他好心地递给同事一块口香糖,“快吃一块吧!”周围的同事都看着他们,有几个女同事还在那儿窃窃私语着,而几个男同事则发出了笑声。有口臭的同事霎时面红耳赤,不但没有接他的口香糖,反而甩门而出。
从那以后,那个同事对他的态度十分冷淡。而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没想到会这样!
我们从语言表达上来分析,上述这个大学生说话过于直接,不太会表达。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说话的时候,他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无意间就伤害了那位同事的自尊心。
一个人的自尊主要来自于自我价值感的体验,而自我价值感又源于人际交往过程中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的肯定会使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增强,而别人的否定则会让我们感觉到自我价值感受到了威胁。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交际过程之中人们向他传达的否定性的信息如此敏感的原因。
自尊是一个人力量的源泉,我们应该在任何时候都尊重他人,保护他人的自尊心,不伤害别人的自尊,这是每一个人应有的底线。尊重别人的自尊心,也是一件微妙的事,需要把握好分寸。如果一个人对他人的尊重过了头,会给人一种低三下四的感觉;如果对他人过度地同情和帮助,虽然是尊重对方,但又难免让对方的自尊心受损。
在交际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肯定他人,从而增强其自我价值感,维护他人的自尊心,让他人感觉到自己受尊重和重视。在人际交往中,凡是他人的弱点、缺点、一切不如别人之处,都有可能是他人所忌讳的。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去碰触这些“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