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件天地间最伟大的事情。它蕴含了这个宇宙无限的可能性与无限的未来。没有人可以预测到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而它自身又是一件那么匪夷所思的事情,是上天的恩赐,也是自我的经营。
生命本身就包含了无限的内蕴,哲学、文学、艺术、美学、宗教、科学等,都从这样一个看似不显眼的生命体中衍生出来。而每一个生命又都是独特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生命所侧重的内蕴是不同的,所以才有了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
形形色色的人,走着不同的路,怀抱着不同的梦想。有的人成了诗人,有的人成了哲学家,有的人成了史学家,有的人成了画家,有的人成了音乐家,有的人成了科学家,有的人成了教徒,有的人……
每一个人出生成长的环境造就了他们先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他们后天的努力与选择也决定了他们生命特征的不同道路。每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对自己的生命与这个赐给他生命的世界有感悟与想法的人,都是对得起自己的生命的,无愧于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机会。
每一个这样的生命体,都是在用他们的生命写就生命的美学,写就生命的诗篇,写就生命的历史,写就生命的宗教信仰,写就生命的哲学,写就生命的画卷,写就生命的乐章,写就生命的自然定理……
尽管他们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喜好不同,国别不同,甚至种族种类都不同,但是共通的是对于生命的虔诚与热忱——每一个生命体都在用自己的最大能力谱写生命的美学,这就已经足够了。
或许,人们都已经渐渐发现,一个生命体无论他在经历中与其他人有多少许许多多的不同,但是只要他们都有对于生命的思考与感悟,最后的结局都是相同的——他们垂下眼帘,对自己深深热爱过的生命说再见。这不是放弃,他们仍然想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
看看梵高,对于太阳,对于向日葵的无比热爱使得他失去了自己的耳朵,最终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看看海明威,对于生命中坚强特性的独特领悟,这个身经百战、身受重创的硬汉,最终以一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看看海子,这个对于生命过早地有自己感悟的性灵,这个无冕之王与行吟诗人,最终抱着《圣经》葬身在隆隆列车的呼啸声中;看看弗吉尼亚·伍尔夫,这个英国第一位杰出的意识流女作家,这个在当时的英国女性还没有冲破牢笼的环境下诞生的女作家,在自己家郊外的田野里,在那一片迷人的风景中,静静地走进了河水深处。
再回过头来看看三毛。这个带着无数的爱与伤行走天涯的奇女子,这个对生死有着执着而痴迷的爱恋的生命体,最终出于伤痛,出于思念,出于她对这个世界无声的爱恋,用一条丝袜结束了自己的韶华。
这些人,并非冷漠,也并不是不懂得生命的珍贵,不是不明白亲友的关心与爱护,也绝对没有对这个世界深恶痛绝。但是他们为什么选择了这条道路?
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
他们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去谱写美学,选择像孱弱的飞蛾一样,明知无望,还是去奋力扑向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只为那一刹那的光明。身体焚烧成灰的一刹那,心灵却羽化成蝶。
三毛的死亡,是一个时代的心结。这种绝望和哀愁,传递到一个时代中的每个人的心底。
人们热爱三毛,归根结底是感受到了潜藏在自己心底的生命的矛盾。一方面,我们热爱自由,渴望热情地拥抱全世界;另一方面,我们都热爱孤独,感受那冷,又享受那种独处。
三毛的最终选择,就像一面镜子,让人们猝不及防地看到了自己的脆弱。她的一生,是一支唯美的流浪之歌,唱进了无数人的心里。
在成长的历程里,我丢弃过无数的偶像,他们被我贴上懵懂的标签,遗忘在时光里。但是,我却从未忘记三毛。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怀念她。
少年时候读她的书,感受到的是一种从未拥有过的轻松。她的倔强、她的自由、她的希望、她的梦想、她的喜、她的怒、她的哀、她的乐,统统都渗入我的内心。“原来世界是这样的!”我以为,那是她想告诉我的一切。
曾一心梦想去感受撒哈拉,曾陪《哭泣的骆驼》一起泪光闪烁,也曾感动于她的绝世爱情。成长的岁月里,每一次重温她的作品,都有新生出的感慨万千。
渐渐地,我懂得了几分世故,遭遇了几分烦恼。体验过血泪齐流,爱恨交织,悲喜缠绵,我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所能做的,也只是努力寻找那条属于自己的路,用心期盼着——雨季不再来,更加折服于她所坚持的那份天真、那份浪漫。再读三毛,有时只因为不想丢掉昨天的自己。
而死亡,的确让人不忍直视。那一天,太阳落山了,却再也没有升起。当三毛下定了决心,投身于那片黑暗,远离爱她的人,她走进那旋转的轮回,去寻找她的大胡子荷西,留下一抹背影,让全世界都心碎了。尽管,她曾向朋友许诺过,绝不做傻事。
那时我还小,只能读得懂新闻的表层,但是我仍然可以感知死亡的残酷,无法明白一个人对死亡的自主选择。
那时候,多少人热衷过三毛的追梦。可是,当三毛的梦结束了,人们的梦,究竟要怎么办呢?
许多人分析过三毛的死因,有人说三毛不能忍受疾病的折磨,也有人说三毛因为对爱情的绝望而导致失去生活的勇气,甚至还有人说,是因为与功名利禄的失之交臂。
可这些,终归都是关心三毛的人所推测的,即使是在眭澔平所提供的那封所谓的遗书中,也看不出三毛自杀的真实原因。虽然所有的理由都貌似有理有据,可我却不忍,也不愿推敲。
我热爱她,只是因为她有勇气,敢于为了追寻心中的“橄榄树”而踏遍千山万水。所以,我虽会感慨,却不愿分析她是为何去世的,如果死亡仅仅是一次人生的选择,那么,如果那可以使她放松,我愿意以沉默去表达尊重。
在一次媒体采访中,三毛的大姐陈田心曾经这样说过:“现在想想,可能三毛觉得就这样离开也很好,更放松。所以就不愿回头,一路地走了,一切都只在她的内心,所以没人能救她。”
性格刚烈如三毛,她的心如此独立,她对梦想如此执着,绝不会按世俗的塑造,去走她的人生。她的呼吸,她的温度,仍然留在黑白相间的纸页上。
孟德斯鸠说:“上天给予我生命,这是一种恩惠;所以当生命已不成其为恩惠时,我可以将它退回;因既不存,果亦当废。”
在我心里,三毛选择离开,那只是她众多人生选择中的一个。假如,今生已经实现了追梦,体验过生命的温暖和凉意,如果灵魂又已无处安放,那么何不再度踏入来生,带着今生的遗憾与期待,再来一回千山万水的跋涉。
况且,一个灵魂走了,却鼓舞千千万万个相似的灵魂在沸腾。每个人都可以去追梦,他们在三毛的故事里,听得到熟悉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