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苦乐,也有起落,安住自己的心,不扰不乱,心静如莲,才能走出困扰,收获幸福。
◎ 心平,蛙鸣蝉叫也怡人
从容,帮你脱离困扰。
心静自然凉,人们难以控制天气,但是心态却可以。生活当中,像天气一样难以控制的事情有很多,这时我们就需要调节自己的心态,争取平和些,才能消除内心的烦忧。心平气则静,心态好一些,凡事看淡一些,才能做到真正的从容。
可以想象,炎炎夏日,蛙鸣蝉叫总是让我们感到心烦气躁,但是到了夜凉如水的晚上,心头的烦躁好像就能缓和一些。我们的心也分为两面,一面是夏日的太阳,一面是淡如水的月亮,只有如月般从容,才能消除心底的烦躁和忧虑。环境在于我们怎样去感受,如果只沉浸于自己的安然中,自然不会受环境影响,反之,如果太过注意周围的环境,就只能让自己产生忧虑和烦躁。
从前在一个庙里有很多小和尚,因为年龄小,所以很难保持安静。住持很慈祥,对这些小和尚的管教并不严厉,他希望他们能够自己悟出道理,而不是通过自己强制地传授。小和尚们每天在不坐禅的时候都在寺院中唧唧喳喳,打扫的时候也会玩闹起来。
有一个入寺比较早的小和尚,年龄稍大,此时的他已经习惯于坐禅的生活。他曾经厌恶喧嚣,才选择此地出家,也正是这样才能够让他远离喧嚣,过上平静如水的生活。但是这些小和尚打乱了他的内心,他在坐禅的时候总能听到那些小和尚的喧哗和吵闹。虽然他很想教训他们,但是住持曾经告诉他要慈悲为怀,宽容待人,与世无争。没有办法,为了留得一方清净,他只能选择到寺庙外的树林中坐禅。
有一天,住持在小和尚坐禅的时候来到了树林,问他为什么在这里坐禅,小和尚便一五一十地说了。
小和尚说:“因为这里难得清净,寺院中的小和尚实在是太过吵闹了,为了修禅,我只能找得一方清净。”
住持笑了笑,问他:“这里的蝉鸣没有吵到你吗?”
小和尚答:“不去注意就不会影响到我。”
住持微微一笑,反问他:“那么你觉得小和尚的吵闹和蝉鸣有什么区别呢?”听完住持的话,小和尚恍然大悟。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到树林中坐禅了。
住持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即取决我们心境的并非是客观的环境,而是我们自身。在意周围的环境,就会被周围环境所影响,从容一些,就能忽视那些让我们烦躁忧虑的环境。
如果我们难以保持平和的心态,难以做到从容,那么即使处于再安静的环境,我们也只会感到烦闷,这种情绪持续发展就会成为忧虑。我们要改变的不是环境,而是我们内心的波动,只有从自己本身出发,做到从容,才能收获心中向往的安然。
有一个女孩异常容易焦躁,这经常使得她的气质大打折扣。每当她焦躁的时候,就会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变得非常冲动,从而致使她周围的空气都像改变了一样。每到夏天的时候,她的焦躁就会更胜以往,这样的季节让她非常反感。
午睡时,女孩会被蝉鸣影响得睡不着,晚上又会感觉燥热,有时越想安静下来就越是听到规律的表针走动的声音,这些都成为了影响她睡眠的因素。越是安静的环境,她越是容易听到各种声音,这让她难以入睡。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生活,她感觉自己有些神经衰弱了。
有一天,女孩的朋友约她一起出去玩。她想,反正回到家里也是睡不着,不如就去放松一下好了。他们选择到酒吧去消遣,那里异常喧哗,大家疯狂地跳着舞,音乐的声音大得震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因为这段时间实在是太缺少睡眠了,也或者是放轻松了,这个女孩渐渐沉入自己的小世界之中,不一会儿竟然在沙发上睡着了。
耳边震耳的音乐没能成为影响她的因素,直到最后朋友叫她,她才从睡梦中醒过来。真是奇迹,这竟然是她睡得最舒服的一次。由此,这个女孩也领悟到了,环境并非是影响自己的因素,影响自己的是自己焦躁的内心。从那之后,女孩下班后就给自己减压,从容地面对生活,也是从那时开始,她每天都可以安然入睡了。
从容一些,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脱离困扰。佛之所以能够成为佛,远离世间的烦恼,并非是佛所处的环境没有烦恼,而是因为佛的心已经脱离了情绪的控制,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没有了烦扰,生活自然能够恬淡而幸福。我们缺少的,就是佛的从容。
世上没有绝对的安静,越是安静的环境,声音反而越容易凸显出来。只要我们能够不在意,那么怎样的客观环境就不再是影响我们心情的因素了。放宽自己的心,如月一般从容淡定,放下不必要的忧虑,自然能够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如水。
◎ 静观日升月落,花谢花开
烦恼无尽时,一切命安排。
不得不承认,当今很多人的内心是喧嚣的,充满了孤独感、压抑感和焦灼感。但这不是因为我们拥有得太少,而是因为我们深陷于流转不停的心念,不是在痴情过去,就是在规划未来,唯独没有认真专注地感受此时此刻的生活。
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过一本名为《礼物》的书。
有一个孩子问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世界上有最珍贵的礼物吗?”老人回答道:“有!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可以让人生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功,可这个礼物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找到。”
于是,这个孩子从童年到青年,走遍千山万水,用尽所有的办法四处找寻这个最珍贵的礼物。可是他越拼命寻找,却越感到生活得不快乐,而他生命中那个最珍贵的礼物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
到后来,气急败坏、心生绝望的年轻人决定放弃,不再没有目的地追寻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了。而此时他赫然发现,苦苦寻找的东西原来一直在自己的身边,这个人生最好的礼物就是“此刻”。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总是沉湎于失去的过去或者将眼光放在可能很美好的未来上,而忽视当前所拥有的此刻,如此我们的心便是浮躁的,很难获得平和与喜悦的感受,更难以触碰到生命的脉动。
天地万物,自然轮回,每一个瞬间都将是不可逆转的永恒。所有的一切是在当下发生的,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活在现在这一刻,让自己的心沉淀下来,静静地体会此时此刻,才能获得平和与喜悦的入口。
现在静下心来,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切实活在“当下”。上班时,是否挂念着家里的宠物狗有没有吃饭,晚上的鲈鱼是清蒸还是红烧;晚上躺在床上时,是否因为白天谈判的破裂或实验的失误而辗转反侧……
你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是否活在当下,问问自己:“我正在做的事情是否让我感觉喜悦、安逸和轻松呢?”如果不是,那就表示当下时刻被时间遮盖了,生命正处于负累或挣扎状态。
“何必眉不开,烦恼无尽时,一切命安排,当下最悠哉。”这句话说得真是太棒了。把注意力聚焦在我们的现在,对现在心存一份美好的感恩,生命的喜悦自然浮现,心如同莲花般安然而又超脱。
卢卡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可是最近他身心备受打击,倒霉的事情接踵而至:妻子刚去世不久,女儿又因难产身亡。一连串的打击让他的心都碎了,他不知道今后的路自己能否坚持走下去,整日郁郁寡欢。
一段时间后,为了生存下去,卢卡打算重新到外面找一份工作,但是他不停地担心别人嫌他老,担心别人嫌他动作迟缓,担心自己无法承受别人要求的工作强度……这一系列的担心更让他怀念过去,怀念妻子在世的岁月,由怀念而生悲痛,又重新陷入失去亲人的阴影中不能自拔,结果病倒了。
了解到卢卡的病情和生活情况后,主治医生对卢卡说:“你的病情太严重了,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但是你又没钱……我看这样吧,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在本院做零工,每天打扫病人的房间,以赚取你的医疗费用。”
反正没有比这更好的活法了,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他似乎根本别无选择。于是,卢卡开始手握扫帚,每天都想着如何做好今天的事情。慢慢地,他不再担心什么,内心也恢复了平静,寂寞、担忧被驱除了,身体也就好了起来。由于经常接触病人,卢卡对病人的心理也了如指掌,后被院方聘任为陪护。苦难也开始向他挥手告别,他觉得自己的新的人生要开始了。
如今的卢卡已经成了该医院的心理咨询师,他办公室的墙上有这么一句话:“过去已经过去,明天尚未到来。只要肯用行动充实生命中的每一个‘今天’,勇敢向前,机会就在柳暗花明间。”
时间是由无数个“当下”串联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当下都将是永恒。所以,认真地去做当下的每一件事,充分地享受每一个真实的刹那,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充实,真切体会到生命的喜悦,抵达和成就未来。
这就像林清玄的《天心月圆》中提到的一句话:“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来生。我们的前世已经来不及参加了,让他去吧!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来生,就把握今天吧!”
在繁华喧嚣的红尘世界中,你想找到平和与喜悦的入口吗?现在就进入当下的时刻吧。无论身在如何喧嚣的场合,把注意力集中过来,留意此时此地每一件事务,去聆听声音之下的那份宁静、那份平安……
◎ 枯荣随缘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如何守住心灵的一方净土,使自己的日子过得顺心而滋润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保持一颗平常心。所谓平常心,即对待周围的环境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要对周围的人事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气定心宁,闲庭信步。
药山禅师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智者,他有两个徒弟,一位是云岩,另一位是道悟。
有一天,药山禅师带着云岩和道悟出远门。行到某处的时候,他见一棵树长得很茂盛,而另一棵树却只剩下枯黄的枝叶,便想借机示教,于是便指着两棵树问道:“在你们眼中,哪棵树更好?”
“当然是茂盛的那棵树好了。”云岩抢先作答,“荣代表着欣欣向荣,是生命的象征。”
“枯的好,”道悟争辩道,“枯,万物归天,一切皆空。”
药山禅师但笑不语。这时候,旁边走来一个小沙弥,于是药山禅师又问了问小沙弥,道:“这树是荣的好,还是枯的好?”只见小沙弥淡然一笑,回答道:“荣的任它荣,枯的任他枯。”
好一个“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小沙弥心底的那份从容、淡定、宁静,显露无遗。无论外界怎样喧嚣变幻,自己的内心都风平浪静、波澜不惊,这是一种多么绝佳的禅意姿态。
平常心不是懦夫的自暴自弃,不是无奈的消极逃避,不是对世事的无所追求,而是人生智慧的提炼,是生命境界的觉悟。它能让我们的内心变成一片浩渺的水域,帮我们成为精神的富翁,自由的主人。
能够守着一颗平常心的人,无论他的生活条件如何,无论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他都能够在普通或者不普通的生活、工作中,营造出一份平静和谐,在淡淡中享受生活真谛的情趣,找寻到生命最真实的姿态。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年间生于富贵之家,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是名扬四海的风流才子,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于一身,在多个领域中开创了中华灿烂文化之先河,用他的弟子、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话说:“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