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2900000028

第28章 功业成败: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2)

不久,康熙从各王公显贵府中挑选了一百余名身强力壮的贵族子弟,以陪伴皇帝习武消遣为名入宫,鳌拜没有发觉其中有什么异常。一来是满族具有让自己的子弟从小习武的习惯,二来是他把康熙看成一个年幼无知、只图玩乐的纨绔之辈,乐得他少过问政事,所以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到一年,这班少年侍卫一个个学得拳术精通、武艺高强,连康熙本人也学到不少本领。康熙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认为擒拿鳌拜的时机成熟了。于是便以下棋为名,召索额图入宫,商量除掉鳌拜等人的计划。

一天,正值鳌拜入朝,康熙已事先把少年侍卫召来,对他们说:“你们常在我身边,好像我的手足一样,你们是听从我的命令,还是听鳌拜的命令?”这些人对鳌拜的专横跋扈愤愤不满,又朝夕与皇帝相处,早已成为效忠于康熙的心腹,因此齐声高呼:“听从皇帝的命令!”接着康熙布置擒捉之法,只等这个权奸来投罗网。

不多时,鳌拜入朝,康熙传令要单独召见他。鳌拜不疑,欣然前往。到了内廷,只见康熙端坐在宝座上,两旁站立的全是一班少年侍卫。鳌拜一向把这些人看成是一群孩子,成不了什么气候,心里毫无戒备,仍旧摆出一副傲慢的架势来到康熙面前。康熙见时机已到,便果断地做出擒拿的手势。少年侍卫们一拥而上,把鳌拜团团围住。看到此情,鳌拜大吃一惊,起先还以为是皇帝教一群孩子来与他戏耍,后来感觉不对劲,便全力挣扎,与这班少年打成一团。鳌拜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不仅生得熊腰虎背,有一股蛮力,而且精通武艺,曾经驰骋疆场几十年,立过不少大功,是清朝的一代骁将。讲近身交手,他并不外行。他仗着自己体大力强,拳脚并用,竟一连打倒了好几个人,差一点脱身。可是,这些少年侍卫毕竟是训练了一年的武将,不仅血气方刚、武艺超群,而且都有除奸报君的决心,岂容奸雄逃脱!

他们你一拳,我一脚,轮番向他攻击,直打得鳌拜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最后不得不束手就擒。

为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自谦上进的品质。即使是为国家建设立下大功,成为天下崇拜的英雄、伟人,假如产生自夸功勋的念头,并沉浸在荣誉的花环中,那他的大功不但会在自傲中丧失,说不定还会招来意外的祸患。

居功自傲不仅是有功之臣的大敌,也是平常之辈应该戒除的不良习惯。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在功劳和成功面前保持常人的心态,保持自谦上进的品质,做到无为淡泊,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功绩和进步。反之,曾经犯下滔天大罪的人,只要能真心悔过,那么他心中的邪念就会逐渐消失,就能重新做人。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原典】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译释】

不论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这样即使是造物主也不会嫉妒我,鬼神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的地步,一切功劳都希望登峰造极的境界,即使不为此而发生内乱,也必为此而招致外患。

功盈招忌,业满招损

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

为人处世就应处处讲究恰当的分寸。过犹不及,不及是大错,太过是大恶,恰到好处的是不偏不倚的中和。

保留一点空间,这样既不会得罪人,也不会使自己陷入困境。凡事都能留有余地,方可避免走向极端。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卫国人,姓公孙,所以叫卫鞅或公孙鞅。他原本在魏国宰相公叔座手下任中庶子,帮助公叔座掌管公族事务。

公叔座很欣赏商鞅的才华,曾建议魏惠王用商鞅为相,但魏惠王瞧不起商鞅,便没有答应;公叔座死前又向魏王建议,魏王仍没有起用商鞅。

公叔座死后,失去了靠山的商鞅便投奔到了秦国。通过宠臣景监的荐举,秦孝公多次同商鞅长谈,发现商鞅是个难得的治国奇才,便“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秦孝公之所以看重商鞅,是因为当时新兴地主阶级认为封建生产关系已经登上政治舞台,社会正处于新兴的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正好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同时秦孝公也是一位奋发有为的君主,商鞅提出的一整套富国强兵的办法,也正好符合他的愿望。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井田制,从法律上确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商鞅特别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垦荒以扩大耕地面积;建立按农、按战功授予官爵的新体制,以确立封建等级制度;废除奴隶制的分封制,普遍实行法治,主张刑无等级。

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都是促使社会发展的进步措施,当然会受到许多守旧“巨室”大家的反对。变法之初,专程赶到国都来“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甚至太子还带头犯法。为了使变法顺利实施,商鞅毫不留情,“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结果,新法实行十年,秦国便国富兵强,乡邑大治,最后使秦孝公成为战国霸主。

然而,正当商鞅在秦国功勋卓著的时候,他的心情却反而感到孤寂和迷惘。为什么会这样呢?他自己也弄不懂。于是,商鞅便去请教一个名叫赵良的隐士。他对赵良说,秦国原本和戎狄相似,我通过移风易俗加以改除,让人们父子有序,男女有别。这咸阳都城,也由我一手建造,如今冀阙高耸,宫室成区。我的功劳能不能赶上从前的百里奚呢?百里奚是秦穆公时的名臣,现在商鞅和百里奚比,当然颇有一点委屈的情绪。谁知赵良却直率地说:“百里奚一得到信任,就劝秦穆公请蹇叔出来做国相,自己甘当副手;你却大权独揽,从来没有推荐过贤人。百里奚在位六七年,三次平定了晋国的内乱,又帮他们立了新君,天下人无不折服,老百姓安居乐业;而你呢,犯了轻罪,反而要用重罚,简直把人民当成了奴隶。”

“百里奚出门从不乘车,热天连个伞盖也不打,很随便地和大家交谈,根本不要大队警卫保护;而你每次出外都是车马几十辆,卫兵一大群,前呼后拥,老百姓吓得唯恐躲闪不及。你的身边还得跟着无数的贴身保镖,没有这些,你敢挪动半步吗?百里奚死后,全国百姓无不落泪,就好像死了亲生父亲一样,小孩子不再歌唱,舂米的也不再喊着号子干活,这是人们自觉自愿地敬重他;你却一味杀伐,就连太子的老师都被你割了鼻子。一旦主公去世,我担心有不少人要起来收拾你,你还指望做秦国的第二个百里奚,岂非可笑?为你着想,不如及早交出商、於之地,退隐山野,说不定还能终老林泉。不然的话,你的败亡将指日可待。”

后来的事实不幸被赵良所言中,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他能够抑制上层保守派的反抗,如刑及太子的老师。试想,太子犯法尚且不容宽恕,老百姓当然只有遵照执行了。

但这同时,也就给商鞅埋下了致命的败因。“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者。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一旦有机可乘,上层保守派肯定会合而攻之。

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是为秦惠王,公子虔等人立即诬告“商君欲反”,并派人去逮捕商鞅。商鞅走投无路,最后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商邑。秦发兵攻打,商鞅被杀于渑池。秦惠王连死后的商鞅也不放过,除了把商鞅五马分尸外,还诛灭其整个家族。

事事留有余地,从多方面考虑事物发展的大势,无论为文还是从政、经商都有大益。俗话说,做日短,看日长。要考虑到将来的前程,设身处地地想,人生的福分就像银行里的存款,不能一下子就透支,应当好好珍惜,精打细算,方能细水长流。不因一时贪心毁坏将来的名声。抱着平常心,乃是得乐的大法。

【原典】

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着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译释】

在平步青云、通达高升时就要做好隐退的准备,这样也许可以避免进退两难的灾祸;在得手时要考虑怎么罢手,这样才能避免骑虎难下的危险。

进时思退,得手思放

见好就收,安然无欺

善于做事的人都会考虑进退之道,这是从容行事的必备思路。原文中的“触藩”,典出《易经》。羊是一种相对较愚的兽类,走路时不顾前后,很容易触到篱笆上,被夹住后进退不得。“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这句话就是比喻人做任何事都要胸中有数,春风得意时也要考虑自己的后路,这样才会避免遭到不测。

郭德成,元末明初人,性格豁达,十分机敏,特别喜爱喝酒。在元末动乱的时代里,他和哥哥郭兴一起,随朱元璋转战沙场,立了不少战功。

朱元璋做了明朝开国皇帝后,原先的将领纷纷加官晋爵,待遇优厚,成为朝中达官贵人。郭德成仅仅做了骁骑舍人这样一个普通的官员。

郭德成的妹妹宁妃,当时在宫中深得朱元璋的宠爱。朱元璋因此感到有些过意不去,准备提拔郭德成。

一次,朱元璋召见郭德成,说道:“德成啊,你的功劳不小,我让你做个大官吧。”郭德成连忙推辞说:“感谢皇上对我的厚爱,但是我脑袋瓜不灵,整天不问政事,只知道喝酒,一旦做大官,那不是害了国家又害了自己吗?”朱元璋见他辞官坚决,内心赞叹。于是将大量好酒和钱财赏给郭德成,还经常邀请郭德成去皇家后花园喝酒。

一次,郭德成兴冲冲赶到皇家后花园,陪朱元璋喝酒。花园内景色优美,桌上美酒香味四溢,他忍不住酒性大发,连声说道:“好酒,好酒!”随即杯来盏去地大喝起来。渐渐地,郭德成脸色变红,醉眼蒙眬,但他依然一杯接一杯地喝个不停。眼看郭德成已烂醉如泥,踉踉跄跄走到朱元璋面前,弯下身子,低头辞谢,结结巴巴地说道:“谢谢皇上赏酒!”朱元璋见他醉态十足,衣冠不整,头发纷乱,笑着说道:“看你头发披散,语无伦次,真是个醉鬼疯汉。”郭德成摸了摸散乱的头发,脱口而出:“皇上我最恨这乱糟糟的头发,要是剃成光头,那才痛快呢。”朱元璋一听此话,脸涨得通红,心想,这小子怎么敢这样大胆侮辱自己。他正要发怒,看见郭德成仍然傻乎乎地笑着,便沉默下来,转而一想:“也许是郭德成酒后失言,不妨冷静观察,以后再整治他不迟。”想到这里,朱元璋虽然闷闷不乐,还是高抬贵手,让郭德成回了家。

郭德成酒醉醒来,一想到自己在皇上面前失言,恐惧万分,冷汗直流。原来,朱元璋年少时,在皇觉寺做过和尚,最忌讳的就是“光”“僧”等字眼。郭德成怎么也想不到,今天这样糊涂,这样大胆,竟然戳了皇上的痛处。

郭德成知道朱元璋对这件事不会轻易放过,自己以后难免有杀身之祸。怎么办呢?郭德成深深思考着:向皇上解释,不行,更会增加皇上的忌恨;不解释,自己已铸成大错,难道真的为这事赔上身家性命不成。郭德成左右为难,苦苦地为保全自身寻找妙计。

过了几天,郭德成继续喝酒,狂放不羁,和过去一样。只是进寺庙剃了光头,真的做了和尚。整日身披袈裟,念着佛经。

朱元璋看见郭德成真做了和尚,心中的疑虑、忌恨全消,还向宁妃赞叹说:“德成真是个奇男子,原先我以为他讨厌头发是假,想不到真是个醉鬼和尚。”说完,哈哈大笑。

以后,朱元璋猜忌有功之臣,原先的许多大将纷纷被他找借口杀掉了,而郭德成却保全了性命。

原文提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贪得妄念,而应见好就收。倘若一根筋地往前走,等到进退两难之时再想退就为时晚矣。

懂得进退之道,方能从容行事。否则就容易陷入骑虎难下、进退维谷的境地。

【原典】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译释】

尽心尽力去做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是过于认真心力交瘁,使精神得不到调剂就会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淡本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但是过分清心寡欲而冷漠,对社会大众也就不会有什么贡献了。

忧勤勿过,淡泊勿枯

凡事不可走极端

中庸这种道德,是最高的境界。为人处世,不要过分,也不要不及,过分与不及,都是偏离目标,不能中的。

《礼记·中庸》说:国家天下可使达到人人均平富裕(智与能),高官厚禄可以断然辞让(仁),锋利的刀刃可以毅然相向(勇),智仁勇俱全,但要做到中庸,还是“不可能”。中庸是儒家心目中的妙境,是艺术,是至高至美的理想,是需要人时时警醒,不懈努力去追求的。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种豆南山,精神上是够幸福的。但他作为理智的性情中人,也会考虑自己的物质需求。

陶渊明几次出仕,当的都是小官吏。以他的个性来说,绝不可能巧取豪夺。既然打算要隐退,总得要为日后的衣食作打算,做些物质的准备才行。因此,陶渊明费尽周折谋取到了离家不远的彭泽令的职务。这次做官的目的就是“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他还打算将公田全部种上粳米,用来酿酒备饮。但是,他的妻子反对全部田地种上粳米,劝他也要种些粮食,陶渊明才决定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以实现他“吾尝醉于酒足矣”的美好打算。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胡适成名作,在北大讲义内容基础上,胡适经过一年的删补修定,写成《每天学点中国哲学》(原书名《中国哲学史大纲》)。它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辉煌成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绝对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 列子原来这样说

    列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阐述列子在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被称作“有道之士”列子主张顺从自然之道,内外相应,物我两忘,淡然生死,观行闻声,至言无言,安时顺命。不要太执着于当下“我”的生命,而要从宇宙自然地永恒生命的背景中去体验个体生命的永恒。
  • 心态即命运

    心态即命运

    本书是一本通过传统文化进行心理建设的图书。全书分成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纠正心理失衡、克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化解压力、实现幸福人生等几大主题,是作者多年演讲的精华结晶,非常适宜年轻人阅读。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热门推荐
  • 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

    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梅竹马:恶魔校草一边去

    青梅竹马:恶魔校草一边去

    因为小时候的娃娃亲,冒着被圣樱全校女生碎尸万段的风险进入了圣樱高中,惨的不止这些,还被伊冷殇当仆人使唤,“尹筱筱!给我去买水!”,她忍!“尹筱筱!给我去做饭!”,她再忍!“尹筱筱!嫁给我!”,忍无可忍了!“嫁就嫁!谁怕谁!”,某草邪魅地勾起嘴角,一把把她搂入怀......
  • 薄情总裁蚀骨爱

    薄情总裁蚀骨爱

    冷血,残忍是他的代名词……弑父篡位,没想到这样的他却遇到呆萌善良的她……人心险恶,相爱的他们能走到最后吗?
  • 我的师傅是猫妖

    我的师傅是猫妖

    小小少年,拜师猫妖,却要捍卫人族,与妖魔相斗。千锤百炼,得成神功,却被告知上界有恶,不可飞升。肉身虹化,灵脉归流,到底是超脱还是尽头,一切尽在我的师傅是猫妖。
  • 木兰妃

    木兰妃

    白晓轩在看自己最爱的小说时,莫名其妙的穿越到小说的朝代,成了即将成为皇帝妃子的白家小姐。展开一段穿越时空的爱恋……
  • 人本是神

    人本是神

    这一年女娃还小,白素贞还未出挑……哪吒还在抱奶瓶,嫦娥已经万种风情……他一介凡俗来到众神世界,与少年的他们一起成长……
  • 樱花爱恋,总裁专情

    樱花爱恋,总裁专情

    樱花树下儿时的结识,漫长的等待再次遇见。十多年后误认别人,是天意?不,最后会知道的。车祸……血液流淌着,就这样死去了?一次再一次被伤害……虐着每一个人,心痛,心累……不知道该如何欢迎加入樱花爱恋,总裁专情,群号码:486914253申请删除
  • 重生到异世界的我居然变成了魔王

    重生到异世界的我居然变成了魔王

    天生无能的刘比遭遇意外死亡以后,竟变成各种属性9999+的魔王?
  • 懦夫日

    懦夫日

    他承认自己是现实中的懦夫,经常自嘲:鄙视老纸的人那么多,你算老几?自从踏上游戏征程,他发现自己原来还是懦夫,于是索性把这一天命名为“懦夫日”,并时刻提醒自己:人只要能活到不要脸的地步,怎么也能活下来!
  • 民女无心

    民女无心

    她,带着两世的记忆重生为人,发誓此生不再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