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邦
巴里坤县城倚山傍湖草原环抱,宗教建筑群环城而立,在新疆绝无仅有。如何为巴里坤县城发展进行定位,确立怎样的理念、思路来规划建设巴里坤,已成为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首先要着手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
2002年9月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座谈会,主议巴里坤县城规划的调整问题。王跃斌副县长(分管城建、城市经济工作)提出,道路是城市发展的骨架。调整县城总体规划应先从道路规划开始,县城道路要在现有的“二横”(汉城东西街、天山路)、“三纵”(汉城南北街、新市路、团结南北路)基础上,建设“四横”(城北加建湖滨路,城南加建环城南路)、“五纵”(加建环城东路及环城西路),城北文化广场区、西城门旅游区五片区的规划建设工作。我对王副县长提出的巴里坤县城总体规划调整方案表示支持,尤其是对要在县城与草原之间规划兴建一条集生态、旅游和休闲于一体的湖滨路表示极大的兴趣,认为这就相当于珠海的情侣路。珠海的环境资源优势是大海,为了让市民和来珠海的旅客都能观赏大海,融入大海,在10年前,珠海在城市与大海间兴建了长达20多公里的情侣路。从此,“浪漫之城,中国珠海”
##海上云天,天下珠海”响亮的城市品牌响彻海内外。巴里坤是新疆三大草原之一,而且是离草原最近的县城,曾经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在县城与草原间兴建湖滨路,必将凸显巴里坤草原的文化特色,擦亮巴里坤“草原名城”的品牌,推动巴里坤招商引资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回顾巴里坤的历史,曾有“庙宇冠新疆”之称和“一日六国游”之说,北丝绸古道贯穿县域,地藏寺、仙姑庙、古城墙、古墓群等都展示着巴里坤辉煌的历史,也为巴里坤积累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八景”
##五奇”
##三胜”
##一绝”更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据历史记载,巴里坤湖面积曾达800多平方公里,是现在的7倍。当时人们沿湖而居,以放牧为生,生态平衡,雨水充沛,物种繁多。古老的巴里坤县城虽没有现在的高楼、柏油路,也没有现在的面积大,却也是富贾商客云聚之地,繁荣昌盛可想而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巴里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但是,近年来沙尘暴天气逐年增多,气候越来越不稳定。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已不容轻视。长此下去,将会严重地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2年,巴里坤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经深入调查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是征求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的意见,提出了把巴里坤建设成为“生态型、文化型、旅游型”现代小城的总体发展思路。一方面是为了使县域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创造优美环境,打造一个崭新的巴里坤形象。同时,还提出了“透山、透树、透绿、透建筑、透古城墙”的“五透”城建的总体要求。
2003年9月,我陪同于忠良书记、努尔恰里甫县长赴乌鲁木齐参加第十二届“乌洽会”以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成立五十周年庆典筹备联谊会。忠良书记征求我对联谊会主持词等宣传资料的修改意见。我仔细地阅读、思考后对忠良书记说,仅以“开放的巴里坤欢迎你”,未能体现巴里坤的历史、人文和环境特色。
如果以“天山草原巴里坤”
##草原名城巴里坤”或“丝路重镇巴里坤”来定位巴里坤,将会更有特色;如果更进一步将之打造成品牌,这对于巴里坤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忠良书记十分赞同我的意见,并说,对于巴里坤城镇的发展定位,确实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2003年9—11月,巴里坤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贯彻落实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并着手起草巴里坤县“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力促自治县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忠良书记召集了3次县四套班子领导对“实施意见”逐段逐句进行修改。忠良书记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令我十分佩服。几经修改后的“实施意见”,显得更加全面、完善。
后来连标题也改了,最终以“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力促自治县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发送全县各单位实施并上报哈密地委、行署。“实施意见”提出了“把巴里坤县城建设成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生态型、文化型、旅游型’的现代草原城市”的发展定位。按照“生态型、文化型、旅游型”的发展定位,结合2004年隆重举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从2003年开始,巴里坤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按照“经营城市”的新理念,对巴里坤镇、大河镇、奎苏镇等城镇规划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上报自治区有关部门,争取纳入自治区第二批重点城镇建设范围。二是按照城市发展趋势和“五透”城建要求,着重抓了道路、供排水、城市亮化等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三年间,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筹集城市建设资金近两亿元,用于县文化中心、文化一条街、教学楼、县宾馆、住宅小区、集中供热、湖滨路、天山路、汉城东街、供排水等项目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驻巴援疆干部为巴里坤的“生态型、文化型、旅游型”现代草原城市建设也做出了努力。一方面,积极参与了巴里坤县城发展定位和总体规划修编的研讨和决策。另一方面,积极筹集建设资金并参加具体的城建工作。县委副书记黄仰辉从广州市筹集到80万元投资建设的县老干部活动中心、35万元的西城门楼项目于2004年已完工并投入使用;250万元援建的巴里坤生态公园2005年正在兴建。县交通局副局长陈新华从广东省公路局筹到资金资助的新市北路2003年就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我本人则参加了2003年天山路的扩建拆迁督办工作。同时,从珠海筹集26万元于2005年兴建巴里坤珠海春苗小学。到2004年8月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举行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时,巴里坤县城“三横四纵”的道路交通体系已基本形成,横穿城北草原的湖滨路已开通,并安装了休闲、健身设备。303省道穿城而过,沿边沿线经济发展迅速,集商业、文化、休闲、娱乐、购物、观光为一体的商业文化一条街,初具规模。随着新市北路的向北延伸,广州路、军民团结路、南北街的拓宽改造,城市交通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04年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伟一行到巴里坤检查工作。我陪王部长到湖滨路考察。在湖滨路上漫步,刚刚返绿的草原美景尽收眼底,沿路可见不少老年人在打太极拳,哈萨克族小朋友在荡秋千,年轻人在谈情说爱。王部长感慨地对我说:“这不就是在巴里坤的珠海情侣路吗?”
(选自《天山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