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87300000003

第3章

年轻的竺可桢决心以教育救国,从武昌到南京,10年高校教坛耕耘,中国从此开始培养勘破大自然奥秘的气象专门人才。他领导的气象研究所成立后,经过又一个10年,中国现代气象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

1.执教10年

竺可桢留学8年归来,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的故国山河。尽管历史已经进入了20世纪初叶,世界各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中国仍迈着迟滞的脚步,科学技术更是远远落在西方列强的后面。

在故乡绍兴,竺可桢看到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各种庙宇却随处可见,香烟缭绕。他还从当时的报纸上看到这样荒唐可笑的事情:那一年,湖南省久旱无雨,到了7月份,旱情更加严重。省政府的要员亲自出面,让人把两个泥菩萨从城外抬进省城长沙市,供在玉泉山。可是,天气仍然毫无下雨的迹象。于是,他们又想出新的方法,从药店里弄来老虎的骨头,用绳子拴着,投进城外的深潭,据说这样可以使深居潭水中的龙王与猛虎相斗,龙虎斗的结果会导致兴云布雨。这一招当然不见效,结果,省政府办公的大院里,搭起了大戏台,日夜不停地吹吹打打,以祈求老天爷降福赐雨。

这一切强烈地撞击着竺可桢的心灵,在科学之光照耀不到的地方,只能是愚昧和黑暗占统治地位。

当时,向竺可桢发出聘书的有上海海关、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其中,海关的薪俸最高。但是,中国海关从清朝即为外国列强所把持,严重损害着中国主权。他们在沿海设置了气象网,窃取中国气象情报。竺可桢日思夜想的是夺回气象主权,怎么能为了高薪去海关效力?他想,只有为国家多培养人才,才可以挽救国家。他决定去高校任教。

回到阔别8年的故里,竺可桢拜望了亲友、师长,祭悼了父母的亡灵。家里的许多事情需要他一一承担,父母的坟址低洼潮湿,等待他尽快迁移;亡兄的遗孤待抚,寡嫂居无定所……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情!竺可桢没有一味地感伤叹息,安排好家事,他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走上了高校讲台。

1919年,竺可桢应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前身)的聘请,到该校教授地理学和气象学。

1920年,竺可桢又受聘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前身)执教。

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扩建,改校名为东南大学。在竺可桢的倡议下,东南大学成立了地学系,并由竺可桢出任系主任。这是我国大学中设立的第一个地学系。地学系下设地理、气象、地质、矿物四个专业,其中的气象专业也是我国大学的第一个气象专业。中国从此开始了自己培养气象专门人才的历史。我国有建树的老一辈气象学家中,许多人都是竺可桢这时期的学生。

竺可桢讲授的课程有:地学通论、气象学、世界地理。

《气象学》是竺可桢自己编写的教材,他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们认识空气的由来;认识不同高度的空气成分,认识温度、气压,云雾霜雪,雷雨、冰雹,风、风暴与台风……安静的课堂上,竺可桢引经据典,深入浅出,把复杂的气象学知识“润物细无声”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们跟随着他,在神奇的气象空间出入,探悉风云变幻的无穷奥秘。

《地理学》、《气象学》都属于应用型的学科。竺可桢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野外实习是地学系各科必修的课程。

那是个星汉灿烂的夏夜,东南大学的操场上围坐着许多地学系年轻的学生。这是竺可桢召开的露天学术研讨会。他指点着美丽迷人苍穹中的星座,从二十八宿谈起,一直讲到航海、测量及农业生产。演讲中,有学生不时地提问。许多漫步在校园乘凉的外系学生也被吸引了过来,这场别开生面的学术演讨一直持续到深夜,大家才余兴未尽地散去。

竺可桢还在校园里设立了气象测候所,以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东南大学校园东侧,有一个僻静的院落,叫梅庵。梅庵内环境幽雅,松青草绿,特别是春天,迎春花开得金灿灿的一片。地学系气象专业的气象测候所就坐落在这里。

测候所购置了比较齐全的仪器设备,并聘请了专人规范管理。竺可桢在这里指导学生进行观测训练,每周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他亲自撰写气候报告,定期与国内外其他气象台相互交换。

当时东南大学气象仪器设备的完好性,观测记录的可靠性,在全国首屈一指。

竺可桢不仅仅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他任教的一些课程,不采取记分制考试,而是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气象观测实际,写作一些专题报告。他十分鼓励并热情帮助学生进行科研和翻译。

教学之余,竺可桢埋头科研和著述。在高校执教期间,他在国内外科学刊物上先后发表论文60多篇。特别是他利用古代典籍中的物候记载研究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这是竺可桢科研工作的一个创举。他的《中国对气象学的若干新贡献》、《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中国历史上的旱灾》等著述,形成了他在这个领域专题研究的一次高潮。

《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的研究思路,萌发于1923年。当时竺可桢读到一位欧洲气象学专家的一篇文章,那位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欧洲大陆在12世纪初到14世纪初的200年间,天气比其他各世纪要冷。竺可桢想到:中国的面积和整个欧洲差不多大,气候状况也相当复杂。这位欧洲气象学家的研究结果是否能说明中国的气候问题呢?由此,他开始了自己的科学研究。

他首先分析,12世纪初到14世纪初正是中国的北宋末期到元中时期。怎样才能知道那长达200年间的气候呢?竺可桢翻开了《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这部卷帙浩繁的史书,囊括了从春秋战国到明代各个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史料,其中也包括对天气冷暖的记载。

可是,当时并没有温度计等观测仪器和相应的数据。竺可桢反复查找,找到了不同时期统一的气候冷暖依据:降雪。降雪是天气寒冷的标志。天冷得早,降雪就早。天冷得时间长,最后一次降雪的时间就晚。这样,从降雪次数的多少和降雪时间的早晚,就可推断那个时期的天气冷暖。

要从“二十四史”中搜集到所需要的资料,不仅需要精深的气象学专业知识,而且要精通中国的古代典籍。竺可桢从幼年时打下了深厚的文史基础,这时有了用武之地。

竺可桢把“二十四史”中各朝代关于降雪的记录都一一查阅并抄记下来。他发现,各朝代中宋朝降雪记载较多,而其中又以南宋为最多。从1131年到1264年的133年间,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春天降雪有41次之多。

接着,竺可桢对古代和现代的气候材料进行了汇集研究。这些材料证明:南宋比唐朝、明朝和现代都要冷。据此,他写出了论文。

竺可桢的研究结果使人们眼界大开。不仅使人们回望过去,还提醒人们预测未来。他使人们想到,在人类社会呈螺旋形发展的时候,自然界的气候也有某些阶段性的循环往复。当我们今天惊呼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导致冰河融化、海平面上升的时候,也许一个新的寒冷的气候时代正在悄悄地到来。正如这些年参加南极科学考察的科学家所称,南极存在的大量树木化石显示,200万年前的南极曾经温暖而潮湿,树木生长茂盛,花草竞相开放。竺可桢在20世纪初,通过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气候是呈波浪形起伏不定的。

1927年,竺可桢的《论以岁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发表在《科学》、《史学与地学》两个刊物上。这是竺可桢在天文学史方面的重要著述,它开辟了用现代科学方法整理古代天文史料的道路。他的研究在历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我国史学界出现了对古代史料重新估价的疑古派。作为儒家最早经典的《尚书》(又名《书经》或《书》)首先受到了怀疑,疑古派认为《书经》系后人的伪作。但另一派人认为,不能轻易地怀疑一切古籍。当两派争执不下时,竺可桢异军突起,他从《尚书·尧典》所记载的“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入手分析研究,认为这是古人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节气这一天观测天上恒星的记录。

他对此进行了周密的推论:先考虑观测时间地点(主要是纬度),再研究“鸟、火、虚、昴”属于当今的哪些星座,然后从1927年的《天文年历》中查出这些星座的赤、经数据,再将这些数据与从理论上求出四个节气时南中星的赤经数据相减,将所得到的差数用岁差常数(50.2"/年)来除,就得出了这是1927年以前多少年所观测的星象。为了检验自己的方法的正确性,他先用这个方法对确实可靠的《汉书》中的记载星相进行了试算,发现十分相符。再把它应用到《尧典》上,所得结果是:《尚书·尧典》中所记的四仲中星,除了“日短星昴”外,其他三个都是殷末周初即3000多年以前的天象。

历史学家徐炳昶读了这篇文章,无比佩服。他说:“读到竺可桢先生所著之文,欢喜赞叹,感未曾有!余以为,必须如此才能配得上说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这样一篇严谨的文字印出,很多浮烟涨墨的考古著作全可以抹去了!”

事情过去50多年后,科学家赵庄愚先生根据《尚书·尧典》中的上下文及参考其他古代典籍判断,认为四仲中星不是在一个地点观测的,而是在“畅谷”(今山东北部)、“明都”(今湖南长沙南部)、“昧谷”(今甘肃境内)、“幽都”(今北京一带)这4个地方观测的。这样确定了观测地点之后,再采用竺可桢的方法计算,结果证明,“日短星昴”也不例外。四仲中星属于一个系统,属于距今4000年以前的天象,也就是夏朝初年的天象。

从武昌到南京,竺可桢执教高校不觉已有10载。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东南大学新型的地学系因培养出了我国最早的一批地理学、气象学、地质学方面的专家而声名大振。30多岁的竺可桢著述颇丰,事业有成,令国内外学界瞩目。

这10年,也是竺可桢生活相对安定的10年。他于1920年与出生于书香之家的神州女学教师张侠魂结婚后,已有了长子竺津(希文)、长女竺梅和次子竺衡。

2.走马上任北极阁

中国现代的气象观测,始于1911年。当时的政府在北京东城钦天监设立了中央观象台,隶属于教育部。

1913年观象台增设了气象科,由刚从比利时留学回国的蒋丙然负责。气象科管辖张北、库伦、开封、西安等处气象测候所。另外,农业、水利、航空等部门,也设立了一些气象测候所。20世纪20年代初,由于军阀混战,这些测候所因经费短缺而陷于停顿状态。

当时在我国国土上,还有法国神父经办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德国人在青岛设立的气象台,这一切给我国近代的气象事业打上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色彩。竺可桢对这种状况十分愤慨焦虑。早在1916年留学美国期间,他就撰写了《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他在文章中谈到,国内洪水肆虐,造成灾难与饥馑,因为不能预测各地雨量的多少,所以难以防备。由此可知设立气象台的重要性。

1921年,竺可桢在《论我国应多设气象台》一文中说:“昔人有言,人定胜天。今日世界各国文化之优劣,可以其国人控制天然环境程度定之。因田野山林之满被丛林荆棘也,故持斧柯以戡平之。因江河湖海之足以阻绝交通也,故筑桥梁以联络,造轮船而航渡也。因风云之变更不常也,故设气象台以窥测之。”他列举了外国人在中国建气象台的实例,叹息道:“夫制气象图,乃一国政府之事,而劳外国教会之代谋亦大可耻也。”

竺可桢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样的话:

美国的领土面积略小于中国,气象台站却有200座之多。

日本的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几十分之一,气象台站却有56座。而且,日本还对中国的沈阳、长春、天津、南京、杭州等地的气候状况进行观测,并且把测得的这些地方的气候状况和日本的神户、大阪的气候排列在一起。

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开会,当时的中央观象台曾提出建议:拟请各省在省属各县选择一所中学或小学,负责记录当地的雨量情况。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开展,各地政府只需向每所学校多拨5元钱的仪器费。可是,由于这5元钱的经费无法落实,这个建议也就如石沉大海。

1927年北伐革命胜利,国民政府建都南京,设立了国家最高学术机关———中央研究院。蔡元培先生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杨铨(即杨杏佛)先生任秘书长。中央研究院下设观象台筹备委员会,1928年筹备委员会分为天文研究所和气象研究所,竺可桢被任命为气象研究所主任。

竺可桢离开了熟悉的校园和学生,面对中国气象事业一穷二白的局面,他心中涌动着开创中国气象事业新局面的激情,涌动着夙愿得以实现的兴奋和喜悦。

当时的中国,没有统一管理气象工作的机构,气象研究所建立后,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了双重任务:它既是全国气象学术研究机构,同时又是全国气象事业的领导机构。竺可桢出任气象研究所主任后,要做的事千头万绪,在筹建北极阁气象研究所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出他杰出的领导才能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同类推荐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7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 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5)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陈永贵传

    陈永贵传

    作者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全面地记述了陈永贵从一个穷苦农民成长为全国劳模,直至升任中央高层领导的非凡人生。生动展示了他带领大寨人艰苦创业的感人经历,记述了大寨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典型后,学大寨运动对中国农业发展的重大影响。同时也记述了“文化大革命”中大寨推行“左”倾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陈永贵晚年的反思。
  • 他们这群人

    他们这群人

    青少戎马战敌顽,壮志凌云钢铁汉。日寇蒋军美国佬,甘拜下风把鬼见。建设祖国冲在前,艰苦奋斗排万难。救死扶伤医德好,白衣天使众称赞。一生辛苦何所乐,为民服务喜开颜。银发捻须高歌颂,夕阳普照红满天。
  • 安防人的创业史

    安防人的创业史

    本书是中国安防行业第一本歌颂安防企业家的书。书中记叙、描写了湖北省安防行业十二位优秀企业家艰难曲折的创业历程,真实地再现了这些企业家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他们敢想敢做,拥有火一般的热情与果敢执着的气质;他们有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精神,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的勇气;他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他们肩负伟大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安防事业,为人类生活的和谐与安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12位安防创业家,只是众多安防人创业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成功创业者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歌颂。
热门推荐
  • 无双冰帝

    无双冰帝

    任务目标:监视\回收第三律者宿体(必要时可击杀)目标资料:雷电芽衣,16岁,千羽学园一年生,MassiveElectric社社长千金……执行人:凯文·卡斯兰娜任务已放弃放弃原因:查无此人!
  • 天命乾坤

    天命乾坤

    第一世,他是天师。第二世,他却盗墓。第三世,他是阎罗。第四世,生活在现代,为了救奶奶,他和两个弟弟被骗到抗战,骗到武荒,遇见他们的前世,经历了一幕又一幕的传说。出版请联系,原创QQ:498775557
  • 大衍神尊

    大衍神尊

    唐朝大道士李淳风偶得无上神功——大衍紫绝洞玄真经,转修不成,憾而离世……两千年后,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孤儿李若,得淳风老祖残魂指引,叩关开墓,获得无上传承,修练神功,绝境逆袭,踏上制霸都市,与诸界神魔争锋的至尊之路。……本书交流群619255011,欢迎各位友友的到来!
  • 乱世错爱(下)

    乱世错爱(下)

    抗战爆发,两人不得不暂时抛下个人恩怨,携手合作,生死之间,方知当初竟是误会重重。山河破碎之下,两人为报国仇家恨,并肩而战,他们均为了对方,不顾生死,多次涉险,又都经历了在民族大义和爱人之间的痛苦抉择,最后终于排除重重困难破镜重圆。
  • 纪元创基刃纪

    纪元创基刃纪

    重莹之火,泯灭之世,诞莹之初,撼地之鸣,神魔所引,涅槃所指。日辰世生,月眠骤起,日月之星,孤光灿烂,莹星所至,复生万物。华莹之殿,曲歌千秋,诞始之辰,轮回菲弥,梦灭尘融,生死如一。太延创世,万骷殆尽,魄周之际,坠破苍穹,隔世之吻,铸造传奇。——下一个纪元让我们来开启。
  • 青涩勿雨

    青涩勿雨

    我们是青春世界中的鸟,是否能在下一个路口再一次遇见?那个回眸,那个微笑,是最后的道别。
  • 星空元素之神

    星空元素之神

    【四组签约作品,大家可以放心收藏!】地球末日,超级病毒肆虐,异变魔兽纵横!!星辰大陆一颗不安的灵魂穿越,附身重来!!至此,末日地球掀起一片狂潮,波澜再起!!敌人,屠之!!阴谋,碎之!!魔兽,弹指之间斩之!!且看来自异世界的元素之神如何以强势霸道的铁血手段,铸造传奇,构建末日新秩序!!
  • 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基于省、市、县政府关系的研究

    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基于省、市、县政府关系的研究

    中国政府层级结构、法律地位、功能以及面临的问题决定了当前改革政府层级体制的突破口在于地级市。但是,中国现行的行政层级体制和资源配置模式已经将地级市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制度化甚至法律化了,省级政府已经很难对市县政府的权力和利益作根本性的调整,地方政府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着动力不足、权限不足甚至是合法性不足的多重困境。因此,中国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必须走出权力收放、无序博弈的局面,从整体上、自上而下地构建制度化分权体制,合理划分政府间的职责权限,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中央政府的权威性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自主性,使地方政府逐渐从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的“代理机构”转化为地方公共利益的“合法代理者”。
  • 傲破乾坤

    傲破乾坤

    一个天才少年,因受人嫉妒陷害功力全失,但他并没有放弃,经过不懈努力,杀仇人,灭恶人,当强者
  • 我用余生来忘你

    我用余生来忘你

    在顾凉生的眼中,秦心爱永远都是一个心机婊!她为了得到顾太太的身份,不惜用生命来抢夺。最终,他还是应了她的要求,让她成功上位成了顾太太,但也仅仅是顾太太!新婚之夜,她独守空房,一夜之间,她沦为全城的笑柄。她暗恋了顾凉生十年,最终还是抵不过他心里的初恋。不爱,即是伤害。即使她再努力,也都无济于事!最终,她满身疮痍的转身离去。在重逢顾凉生之前,秦心爱的愿望是嫁给顾凉生;在嫁给顾凉生之后,秦心爱的愿望是远离顾凉生!